兩年後交付,我國開建首艘無人化母船,將滿足空海潛無人系統作業

2021-01-08 國策

無人化飛機、無人化車輛、以及無人化艦艇,都是大國科研的重點內容,但目前已取得重大成就的,卻只有無人化飛機和無人化車輛,很少聽說有國家研製出了無人化艦艇,特別是大型無人化艦艇。現在有些國家確實是研製出了無人化艦艇,但它們的體積都不大,屬於小型艦艇和快艇的類別。

設計效果圖。圖片來源:南方海洋實驗室

為什麼無法建造出大型的無人化艦艇?這主要就是因為,大型艦艇的操作實在是太複雜了,它們不像飛機和車輛那樣,有一兩個人就能開走,想駕駛一艘大型艦艇,至少需要幾十個人。想把幾十個人的工作,給全部自動化,用電腦去代替,這確實非常困難,需要突破很多的技術障礙。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我國就拿出了一個智能型無人化母船建造計劃,準備打造一艘大型的無人化艦艇。

據國內媒體12月22日報導,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宣稱:他們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籤署了一份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建造合同,準備打造中國首艘無人化母船。而南方海洋實驗室要建造的這艘無人化母船,則將是一艘可智能遙控和自動航行的科考船。

它將能實現空、海、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業,可以為我國的海洋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是我國建造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鏈的利器。對此,有人就將無人化母船稱為「第四顆明珠」,認為它可能會成為繼航空母艦、豪華郵輪和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之後,中國造船業最耀眼的新星。按照南方海洋實驗室的計劃,這艘無人化母船的建造周期在18個月至20個月內,預計在2022年內就能完成交付。

作為我國第一艘,甚至是全球第一艘無人化母船,它除了可以智能遙控和自動航行之外,還有哪些過人之處了?據了解,這艘無人化母船的最大亮點,就是使用上了「智能快速機動海洋立體觀測系統(IMOSOS)」,這種系統可以實時獲取和評估不同空間的海洋環境信息,並對海洋資源、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進行預測,這對研究海洋科學能起到重大幫助。按照專家的說法,IMOSOS系統的性能非常強大,它不僅能加強海洋防災減災,還能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以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海洋信息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設計建造籤約儀式合影。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12月18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至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作為有望成為全球首艘取得遠程遙控(R1)船級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南方海洋實驗室此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剛上九天攬月,又準備下五洋捉鱉,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開建
    先別激動,不是無人航母,不是無人航母,不是無人航母——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它主要是用於科考、救援、工程建設等等民事用途,全智能型,實現無人操控,可以搭載多艘同屬智能型的無人子船,完成系統性多組合的任務。這是有望成為全球首艘取得R1遠程遙控船級符號的智能型科考船,中國首創,「未來感」、「智能化」和「國產率高」表示它將是我們把自主研發和掌握的大量理論技術用於實踐,它由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設計建造,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將在2022年交付使用。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母船開建,外觀很科技
    據環球網12月21日報導,12月19日,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一艘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這艘大船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理念都開創了國內造船史的先河。目前預估該項目的建造周期為18到20個月左右,2022年實現交付。
  • 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啟航
    來源標題: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啟航 中新社福州6月25日電 (江超雲)中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科考船,25日在位於福州市連江縣粗蘆島的馬尾造船廠啟航,駛向海南三亞
  • 華為nova8系列正式發布;花唄調整年輕用戶額度;北京無車家庭棄號後...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日前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索尼將對所有AI產品倫理...
    這是我國核天體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完全掌握強流高壓加速器製造技術,並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成為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基礎研究平臺。據悉,大尺寸半導體矽單晶材料是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對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索尼將對所有AI產品進行倫理審查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索尼最早在2021年春季對所有使用人工智慧(AI)的產品進行倫理方面的安全性審查。被判定為不合規的產品將進行整改或停止開發。
  • 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首航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記者 歐陽進權 文/攝)經過18個月的適應性改造,我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福建馬尾造船廠完成所有改造項目。  2018年12月,「探索二號」船於福建馬尾造船廠進行適應性改造,包括船舶改建,A架、潛器收放系統等。改造後的船舶總長87.2米,滿載排水量6800噸,配置兩臺全迴轉舵槳和兩臺艏側推,採用全電力推進,DP2級動力定位能力,續航力大於15000海裡,可同時搭載60名科考隊員開展海試任務。
  • 碧桂園:全球首個萬畝級無人化農場首次「練兵」
    11日,碧桂園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在七星農場舉辦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 現場共有44臺/件農機設備集中亮相,向人們展示了水稻收割、接運糧環節的無人化農機協同作業,無人化水田築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 20多項農機作業,過程涵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從春到秋的全周期作業。
  • 科技興農,碧桂園農業首個萬畝級無人化農場展示最新成果
    11日,碧桂園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在七星農場舉辦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 現場共有44臺/件農機設備集中亮相,向人們展示了水稻收割、接運糧環節的無人化農機協同作業,無人化水田築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 20多項農機作業,過程涵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從春到秋的全周期作業。
  • 漳州港企業為國內首艘深水多功能工程船成功升級深水軟鋪系統導向輪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30日電 (豪氏威馬 陳雅芳) 12月28日,位於福建漳州開發區的豪氏威馬(中國)有限公司為中國首艘作業能力達到3000米水深的海洋工程船舶286,成功完成其深水軟管鋪設系統導向輪升級項目。工程船深水軟鋪系統導向輪。
  • 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等籤約,將共建...
    據媒體報導,12月19日,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我國首艘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華祥龍」入列
    本網訊 8月18日,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新建的「華祥龍」正式入列,該船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首艘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標誌著中國南海海域快速應急打撈再添重器,中國救助打撈裝備建設再上新臺階。 「華祥龍」由中國船舶708所研發設計,黃埔文衝船廠建造。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江蘇推廣小麥優質豐產 「無人化」栽培技術
    科技日報訊 (記者過國忠 實習生常森)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由揚州大學、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濰柴集團等聯合研製的小麥優質豐產「無人化」栽培技術,日前在江蘇大中農場1000畝連片試驗示範攻關方開始推廣。11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對記者說:「我們研製的小麥耕種管整體智能機組,可通過自動規劃作業軌跡,在秸稈還田、精細耕整、精準播種、一次性施肥、自動轉彎掉頭、精確接行續行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率先實現了水稻秸稈全量還田與小麥種植田間作業『無人化』,為未來小麥『怎麼種、靠誰種』,提供顛覆性技術支撐。」
  • 大連機車新一代「無人化」機車裝船啟運
    12月17日,中車大連公司2臺CHA3A1型新一代爐前無人化交流傳動機車裝船,發往寶武集團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此次發運的CHA3A1機車是中車大連公司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技術引領、自主創新,根據冶金企業作業特點及發展需求,聯合寶武集團研發的新一代適合冶金爐前作業的,節能環保無人駕駛混合動力機車,並首次交付湛江鋼鐵裝備使用。
  • 有人機「無人化」正席捲全球
    此外,一些改裝方案還能夠改善飛機的氣動布局,將飛行座艙和飛行人員的載荷對氣動布局的影響降到最低。這些優勢在戰鬥機改裝平臺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也因此,我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正在開展將戰鬥機改裝為無人機的項目。「六爺」化身靶機中國2013年,央視軍事頻道曾曝光我國開始使用殲6戰鬥機改裝的無人靶機。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