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印象這個概念有時候很容易被忽視,甚至很多人不注重所謂的職場印象,認為這是一個很虛的東西。
其實不然,職場印象相比崗位能力來說,更像是一種軟實力,只有充分地發揮軟實力的好處,職場才能不那麼辛苦。
很多人說,高情商到底什麼樣算高?每個人對這樣的定義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小熊覺得高情商並不針對某特一事情,也不是某特定的行為。
在職場當中高情商是隱藏在你所有日常行為當中的一種佐料,用得好,職場路就走的稍微順暢一點。
張亞麗進入職場已經快五年多了,一直平平淡淡。以前的她覺得只要自己穩步前進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所以她不喜歡過度的學習所謂的職場情商,也不想做一些惹人愛的事情,但是看著一個個同事升職加薪,自己總是那個最容易被冷落的人,她不得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高情商行為下的主動示好到底對自己有幫助嗎?
在一次月底總結大會上,恰逢大領導下來檢查工作。在一番數據講解之後,大領導對張亞麗所在的小組提出了表揚,當然並不是單獨的表揚某一個人。
只是籠統地說了一句:「上個月大家都辛苦了。」
對於這樣話,換作是以前的她覺得就一聽而過了,那天不知道為什麼鬼使神差地想了一些,覺得回應一下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於是在之後的討論當中,當她站起來的時候,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其實王總剛剛說我們辛苦了,我們覺得很欣慰,因為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做的並不優秀,有愧於這樣的表揚,我更希望自己能獨當一面,負責更多的項目。
她之所以說這樣的話,並不是一時興起,因為在工作中確實因為她太不引人注意,很多項目小領導都不會讓她參與,時間久了,大家都慢慢的習慣了這樣對她的安排。
張亞麗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邊緣化問題,甚至是一種習慣性的邊緣化,讓她原本應該得到的機會總在不經意當中被剝奪了。
而這一次的一個回答,無意地為她加了一分。
在場的同事除了她之外,沒有人講這樣的話,她的話也成功引起了大領導的注意,臨走的時候說了一句,這個女孩還不錯,可以觀察觀察。
小領導自然是微微一笑,表示認可。其實小領導本身就不存在刻意邊緣化她的動機,只是職場印象太低,確實沒有太注意過她。
之後小領導找她談了一次話,說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並且充分認可了她過往的表現。在這之後,一些項目當中也有意讓她做一些嘗試。
也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張亞麗終於在年底的時候升職了,並且待遇提高了不少。
「高情商」行為本身就不是一個很高深的學問,只是我們有時候習慣性忽視這樣的動作,甚至自己不做的時候還會給這種行為扣上一個「拍馬屁」的帽子。
這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在職場當中不做小人,但是一定要懂得做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必定這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集體環境。不懂得為自己謀發展,全等著別人的主動提攜,可能你最終等來的只有失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