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百萬子孫,滿清為何一個不留?比滿清人更狠的是大明百姓

2020-12-21 減水書生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一旦大明劫,朱元璋的百萬子孫又何以自託於大明?朱元璋可能吃了讀書少的虧,所以給後世子孫挖了這麼大的一個坑。

清朝人為什麼對明朝皇室一個都不留?非但清朝冷酷無情,之前的歷代王朝也從不客氣。

劉裕殺晉安帝和晉恭帝後,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兒。那就是後世王朝,往往會把前代王朝的子嗣趕盡殺絕。

蕭齊代宋,蕭道成殺宋順帝;梁代蕭齊,蕭衍殺齊和帝;陳代蕭梁,陳霸先殺梁敬帝。即便是北朝,也是這個套路,比如隋代北齊,楊堅殺周靜帝。李淵建唐,14歲的隋恭帝死得不明不白。朱溫篡唐則更是狠辣,唐昭帝及其十個兒子一個不留,全部殺掉。

一定要將前朝皇帝們斬草除根,就成了後世建國的標準路徑。一是因為推動王朝更替的,主要是暴力手段和冷酷計算;二是因為舊王朝根基深厚、新王朝立足未穩。但宋朝是個例外,宋朝對後周皇室還是極好的。

你們中原王朝從歷史上就一直就這麼玩,那就別怪滿清也有樣學樣了。因為滿清人漢化水準,非常高。所以,中原王朝的政治手段,用起來一點兒也不陌生。

滿清還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文化意識越來越強。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萌芽的民族主義,到了明朝後期已經跟亡國和亡天下聯繫在了一起。所以,突然崛起而入主中原的滿清,面對的人心鬥爭就更為激烈。在人心上,滿清比不了拓跋鮮卑,也比不了女真大金和蒙古大元。一個原因是滿清入主中原太突然,中間就沒有過渡階段;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萌芽階段的民族主義已經在發揮作用。所以,物理消滅和人心爭奪,滿清往往都要走極端。

雖然滿清人的手段很激烈,但比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夥人還要溫柔得多。因為目的不同。滿清實施激烈的暴力輸出,其目的是為了接下來能夠輸出秩序,然後入主中原。而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夥人,特別是張獻忠,基本上就屬於徹底搞破壞的。而這些農民起義軍對付明朝宗室要比滿清人還殘酷。

凡所攻陷,劫掠焚毀,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

山西是明朝皇族增長最快的地方,山西地方財政全拿來都無法滿足山西的宗室子嗣們。但是李自成來了,這夥人就真得倒了大黴。農民起義軍沒到一地,首先就要把這些天潢貴胄給消滅掉。而這些人因為養得太肥,根本就跑不了。平陽西河王一族,三百多人被殺;太原晉王一族,四百餘人被殺;大同的代王一系,四千多人被幹掉。

張獻忠主要掃蕩了襄陽、武昌和重慶這些地方的明朝宗室,首先就是搶劫,因為這些人太肥,搶劫地方府庫都不如搶劫皇室宗親。而搶完了呢?基本上一個都不留。

所以,在滿清入關的時候,明朝宗室差不多就被自己人給殺乾淨了。滿清也就掃蕩一下殘餘,而且主要針對南明政權。

在屠殺明朝宗室這件事上,農民起義軍不僅比滿清更殘酷而且也幹得更積極。一個原因是農民起義軍是真沒錢,滿清人還有關外和草原資源的支撐,農民起義軍只能靠搶劫;另一個原因是農民起義軍比滿清人更恨明朝宗室,而且是發自心底的恨。

而這個源頭就要追到朱元璋身上,明朝的皇室宗親無論多遠都要由國家養活,而且莊園產業不用交稅;為了防止這夥人造反篡權,又規定這些人不能參加科舉當官;同時這夥人即便違法犯罪,也會從輕發落甚至不予追究。

所以,遍布國內各地的朱氏子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特權肥豬階層。之所以特權,是因為伸手穿衣、張口吃飯,都得由百姓養著;之所以是肥豬,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徹底地不勞而獲,除了生孩子啥也不會幹,想逃跑都跑不了。

所以,這夥人的特點,一個是真有錢、一個是真招恨。於是,一旦大明劫,朱氏子孫就如《觸龍說趙太后》所言: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因此,也不用滿清人怎麼動手,大明百姓就能把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後代有「上百萬」之多 清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對朱元璋後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一個不留倒不至於,清初都還有明皇室的遺老在朝廷任職呢。
  • 朱元璋一百多萬子孫,為何會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殺殆盡?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匯報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記錄,截止這年八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慶成王的兒子們大多也繼承了父親強悍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長子,兒女總量也高達70人,孫輩兒人數163人,曾孫輩510人。
  •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達100萬,為何被屠殺殆盡?
    這意味著當時在全國每5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朱元璋的後代子孫。這樣的畫面,想想實在倍感壯觀!甚至有人口史專家推算,再給朱明王朝500年,朱元璋的子孫會壓塌半個地球!那朱元璋子孫為什麼會繁衍得如此之快呢?這些後代下場到底如何?
  • 明朝滅亡後,朱元璋後人去哪了?全部改姓躲到此山村,世代供奉祖傳龍椅
    提要:一個龐大的族群是不容易消失,經歷了數十年乃至百年的發展,他們早已根深蒂固,縱然有無數仇人尋覓,也足夠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自保
  • 朱元璋百萬子孫結局: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1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明孝宗匯報了一個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在這一年生下了第94個孩子,與此同時,慶成王朱鍾鎰的孫子輩人數也已達到163人,曾孫輩更是達到了510人。也就是說,僅僅這一年,光慶成王朱鍾鎰一個人所傳下的嫡系子孫,就已經達到了767人之多。
  •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在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對於名字的使用權自小就非常的慎重 ,作為擁有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皇上對於自己的名字更有著別樣的歷史是意義。朱元璋為老百姓著想。隨著儒家文化的深入骨髓,我們不僅懂得禮讓的尊幼有序,更知道君君臣臣的距離,要守好自己的規矩,做到不逾越到他人的職位當中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打下了天下,那麼多的「朱」姓皇帝不僅想起那些為對於美食趨之若慕的百姓們該如何使用豬肉 。
  • 朱元璋到底長啥樣?為何畫像都是斜錐子臉,專家:滿清刻意醜化
    1.朱元璋的畫像水分很大社會本就殘酷,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崛起就會有人落敗,在滿清地位逐漸穩固之後,當權者開始不斷的抹黑大明朝的君主,特別是大明江山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想必大家都很好奇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有9幅朱元璋的畫像廣為流傳,奇葩的是這9幅畫像裡面,朱元璋長得都不一樣。對於朱元璋的長相,大家都很關注,有的人說朱元璋長得很醜,是鞋拔子臉,臉上全都是麻子,有的人說朱元璋雄偉霸氣,所謂的長相醜陋完全是滿清的惡意醜化。
  • 朱元璋讓他的子孫們作詩,他只用一眼,就看出朱棣是皇帝命
    明太祖朱元璋別看是文盲,可是他當皇帝後,附庸風雅,卻對詩歌很感興趣,在考驗子孫作詩能力時,朱元璋敏銳地發現兒子朱棣是做皇帝的好苗子。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朱棣表現的如此英明神武,可朱元璋還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太子朱標。朱元璋的這種心態究竟出自於何種原因?
  • 朱元璋為何編纂《皇明祖訓》?結果怕什麼來什麼,預測字字驗證
    如同一個兢兢業業的農民,從饑寒交迫中逐漸獲得了生存的空間,他拼盡一生都在為這份遺產能夠傳遞下去而調動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能力,只希望,子孫能夠穩穩噹噹繼承這份巨大的家業,不出現能夠傾覆大明王朝的」敗家子「、」二流子「。
  • 朱元璋的祖訓,是保護大明還是害了孫子,為何朱棣起兵說是愛國?
    祖訓本來是一個好東西,他就像我們普通人的家規一樣,都是用來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可是因為祖先實在是考慮的太多了,很多時候都會使得後世子孫失去進取的動力,這也是為什么子孫總是超越不了祖先的原因,朱元璋留下的祖訓是他自己對人生的總結,而不是子孫後代對人生的總結,很多時候往往會阻礙後代大事的進行,就像朱允炆削藩的時候,他的叔父朱棣拿出祖訓來起兵靖難一樣。
  • 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 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兩次,卻害苦自己的孫子,讓大明江山生靈塗炭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皇帝,他的一生,正如《明史》對他的評價「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從一個放牛娃,到四處乞討的和尚,他幾乎沒有起點。朱元璋完全憑藉著自身的努力,招賢攬士,破群雄,徵北元,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明帝國。
  • 康熙帝每次給朱元璋掃墓,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給朱元璋掃墓,為何行三跪九叩大禮?用心良苦。康熙帝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是由衷讚美,還是另有所圖?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闖王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 八爪蜘蛛朱元璋
    二是上帝思維,他認為天下百姓享有的一切,包括陽光雨露都是他賜予的,他是老百姓的所有者,有權對他們進行任何處置,為了滿足百姓吃飽穿暖有房住的需求,管的嚴一點,要求狠一點,是應該的必須的。如果不帶通行證出門就要受到嚴懲。朱元璋規定,每十戶編為一甲,每一百一十戶為一裡。一裡之內的居民都有互相監督的義務,每家每戶都要互相作保,實行連坐,一家犯罪,全體倒黴。裡甲制度如同一個牢籠,使天下人「如鳥之在籠,獸之在柙,雖欲放逸,有不可得」。大明王朝顛倒了人和土地的關係,人成了土地的附屬物。
  • 張士誠在蘇州一帶深得百姓擁戴,為何最後卻敗給了朱元璋?
    但為何在元末深得民心的張士誠卻輸給了朱元璋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暗自生疑,命地方官查看。老百姓因此明祭「地藏王」,暗祭「張王」。張士誠十八條扁擔起義那張士誠又做了哪些深得民心的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張士誠於元英宗至正七年出生在泰州白駒場的一個窮困「亭民」家庭,之後他的三個弟弟出生,更是給這個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朱元璋後代的名字,為什麼那麼晦澀難認,像一張元素周期表
    大明王朝老朱家的名字,都很有內涵,也讓人看不太懂。咱們先來看一下都是些什麼名兒,兒子輩的有朱樉、朱棡、朱橚、朱等,不註明拼音的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讀。我就是其中之一。沒錯,朱元璋在歷史上有一個戲稱:「中國元素周期表之父」,當年我國學者翻譯元素周期表的時候,很多名詞沒有對應的漢字來描述,想到朱元璋的子孫名字裡有大量的特殊漢字,就靈機一動,從中選取了大量的字。比如鐳、鈀、鋰等。當然了,朱元璋的初衷絕不是為了方便翻譯元素周期表。
  • 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明錦衣衛,後來為何消失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為了能準確把控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防備大臣們結黨營私,開始從儀仗隊這種嫡系隊伍裡面,挑選出細作負責監視大臣們的日常生活,錦衣衛從此誕生。朱元璋創立錦衣衛開始,便已註定錦衣衛只對皇上負責,並且具備對大臣們的生殺大權。正因為錦衣衛相當於皇帝的眼睛,所以錦衣衛指揮使一般必須由親信擔任。錦衣衛貫穿了整個大明朝的始終,可以說無孔不入。
  • 大明,就是這樣被朱元璋和「讀書人」聯手帶向不歸路的
    在理論上,任何一個政府,無論古今,都必須要避免財富的過度集中與兩級分化,否則,經濟必然發生崩潰,一方面有錢的人不僅消費能力有限,而且甚至有可能影響國家政策,讓國家更加收不上來稅,如美國,伴隨資本對政權的控制,出現了倒掛,窮人多繳稅,富人少繳稅,加速馬太效應的發生,而且美國政府年年入不敷出;另外一個方面窮人想消費沒有錢,富人消費能力有限卻集中了絕大多數的財富,最終經濟出現停滯
  • 朱元璋愛民如子,免費給無家可歸的百姓建房子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到底有多麼的愛民如子呢?朱元璋由於出身非常的貧苦,所以當了皇帝以後,特別的關心底層的老百姓,特別想幫助底層的老百姓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朱元璋關心百姓在洪武七年的時候,朱元璋頒布一道聖旨,讓南京的官員在南京的附近找一塊空地蓋房子,免費給沒有住房的老百姓居住。
  • 中國下場很慘的王朝,百萬皇家子孫被趕盡殺絕,只因民怨太深
    朱元璋建立明朝276年後,朱氏子孫共繁殖了100萬人,這100萬人最終幾乎全部滅絕。這樣悲慘的結局在歷代王朝是罕見的。李自成和張獻忠,雖然兩人沒有一起開會,但是他們起義的時候沒有約定,而是和地下一起下達命令,那就是對皇室朱某後代的殺戮、無條件、零容忍、殺戮。他們的起義軍所到之處,明朝王族一個也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