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推單兵自衛武器,PDW旨在裝備三線人員,取代傳統衝鋒鎗

2020-12-22 礪劍堂

單兵自衛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簡稱PDW)的概念,最初是在1986年美國戰備協會舉辦的年會上提出的,後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在《美國輕武器總規劃》中正式提出開發PDW的設想,其目的是取代手槍、衝鋒鎗和短突擊步槍。根據該規劃的要求,PDW的裝備對象是駕駛員、操作員、司令部人員、裝甲兵、工兵、無線電員、飛行員、後勤人員或維護保養人員等。這些人員雖然不是一線步兵,卻佔軍隊總人數一半以上,他們很少有時間來提高個人射擊技術,而他們所裝備的自衛武器——手槍和衝鋒鎗大多數發射9mm Para手槍彈,不能有效對付穿著防彈衣的人敵人。因此,對PDW的要求要重量輕,易於攜帶,容易瞄準和操作,能有效對付防彈衣。在1989年4月16日,北約組織發布的AC225文件中明確表示需要在北約各國軍隊中裝備這種武器。F.N.H和H&K響應文件要求分別發展了P90和MP7兩款單兵自衛武器。

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提出開發PDW的設想的原因在於現代戰爭快節奏、高強度的特點下一線部隊的推進速度會非常快並且還會繞過一些難以短時間啃下的硬骨頭,這樣極其容易出現一線部隊與後方部隊脫節的情況,使得三線人員及其容易受到被繞過後從敵方支撐點出擊的敵方士兵或敵方散兵遊勇的襲擊,並且現代戰爭環境下特種部隊敵後滲透和破壞相較於以往戰爭更為頻繁,現代武器的發展使得遊擊戰已經成為常見作戰形式。如此三線人員受到的威脅絲毫不亞於一線作戰人員。

雖然有了相關的規劃和文件,並且也有了相應的武器,美軍卻並沒有為己方三線人員配備單兵自衛武器,而是操作和一線士兵相同的M4A1卡賓槍和M9手槍。很快檢驗單兵自衛武器設想的機會就來了,第二次海灣戰爭中2003年3月22日晚美軍第三機械化步兵師下屬的第507機修連的18輛後勤車輛在伊拉克的納西裡耶遇襲,雙方交火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本來就缺少實戰經驗的機修連很多人的武器因為沒有適當保養而出了故障,伊拉克軍隊在交火中佔了上風。507機修連的33人中有10人當場死亡,包括女兵林奇在內的7人被俘,只有16名士兵突出圍圈。

鑑於伊拉克發生的後勤部隊受襲擊的情況來看,首先後勤部隊配備的單兵自衛武器應當具備以下特點:

1、免維護或少維護,日常打靶訓練結束後只需要對槍械進行簡單分解維護即可。

2、是對新手友好,新手在進行3發左右的射擊訓練後就能掌握單發射擊要領,總射擊數量30發以內就能掌握點射、連射要領。

3、槍的體積應儘可能小巧不能太大,方便後勤人員日常作業時隨身攜帶並且在車輛、方艙或者帳篷等小空間內操作使用。

設計一款輕武器首先要根據需求進行彈藥選擇,彈藥選擇對於一款輕武器來說非常關鍵它決定了武器的威力、體積並限制了可以使用的自動形式,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彈藥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手槍彈,第二類是步槍彈,第三類是響應北約組織發布的AC225文件而專門設計用於單兵自衛武器。

首先是手槍彈,目前市面上比較暢銷的手槍彈有很多,這些槍彈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手槍彈包括:.32ACP、.380ACP、7.62×25mmTT、.38Special、.357Mag、.45ACP、9x19mmPara等,另一類則是二戰後的設計的新彈包括:10mm Auto、.40S&W、.357SIG、9x18mm馬卡洛夫等。

這些彈藥中.32ACP、.380ACP這兩款彈都是槍械大師白朗寧的傑作,目前是各種緊湊型的袖珍槍的主力口徑,用於個人貼身自衛但不適合於對抗25m距離外的目標。

.38Special、.357Mag這兩款彈藥主要用於轉輪手槍並且有底緣彈也的確也太老了,有底緣彈在自動武器上一直是設計師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自動手槍中目前只有"沙漠之鷹"是較為常見發射.357Mag彈藥的槍械,而且目前將.357Mag作為主力彈藥的只有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GIGN),其使用的槍械是MR73轉輪手槍。

.45ACP也是槍械大師白朗寧一戰前集畢生手槍設計精華的經典之作M1911手槍配套彈藥目前存世的大部分為根據一戰戰場使用經驗改進後的M1911A1,該彈彈頭重14.9克,在M1911A1上使用時槍口初速260米/秒,除了大名鼎鼎的M1911A1手槍外其他各個著名品牌都有該口徑槍械,它的問題是設計雖然經典但可挖掘的潛力已經不大,雖然威力巨大卻彈道彎曲,並且由於彈藥外形巨大在手槍上使用時彈匣最大裝彈量一般不超過13發,在射擊愛好者手中是一款利器卻對新手不太友好。

9x19mmPara手槍彈也被稱為9mmLuger,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國家最多、應用最為廣泛、影響最大的一種自動手槍彈,在手槍彈家族中有不可撼動的No.1地位。設計者是德國著名槍械彈藥設計師喬治·盧格(Georg Luger)。在9x19mmPara彈之前,盧格設計過一種7.65x21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以及發射這種手槍彈的盧格 Model 1900手槍。7.65x21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是在更早的7.65x25mm博查特手槍彈基礎上縮短彈殼長度、減少部分發射藥改進來的。7.65x21mmPara彈和盧格 Model 1900手槍設計出來後並沒有得到當時德意志帝國軍方的青睞,只採購了很少一批試用。到1902年,喬治·盧格與德國軍方合作,開發一種9mm口徑的新彈,以解決7.65x21mm派拉貝魯姆彈口徑小、停止作用不足的缺點。盧格在7.65x21mmPara彈的基礎上去掉了彈殼瓶形收口,截短了彈殼,裝配上9mm彈頭,於是就有了9x19mm派拉貝魯姆彈。派拉貝魯姆的名字來源於拉丁文諺語:Si vis pacem, para bellum,意為"如果想要和平,必先準備戰爭。"新彈定型後,盧格將自己設計的Model 1900手槍改為發射9x19mmPara彈,於是就有了Model1908手槍,新彈和新槍被德國軍隊列為制式手槍彈和制式軍用手槍Model1908手槍被德國陸軍命名為P08手槍。早期的9x1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採用錐形、平頭彈頭,在一戰期間改為卵圓形彈頭,最終定型為08型普通彈,這也奠定了之後派彈的外觀形象,隨著9x19mmPara彈在一戰中被德軍廣為使用並隨之擴散,一、二次大戰之間逐步成為多個國家手槍彈選型的冠軍,並在二戰後進一步攻城略地成為了北約通用制式口徑。這款槍彈雖然古老卻由於自身設計非常經典,並且由於使用廣泛用戶眾多使之能夠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換用新發射藥和新材料,發展成為現在使用最為廣泛的一款槍彈。這款槍彈仍然有潛力可挖,前段時間美國負責總統和議員保護的美國特勤局採用第五代格洛克19 MOS、格洛克47 MOS和格洛克26三款發射9x19mmPara彈的手槍取代了這之前使用的西格公司出品的.357 SIG口徑SIG P229手槍,可見9x19mmPara彈的生命力非同一般。

7.62×25mmTT彈最早可以追溯到7.63×25mm毛瑟彈,而7.63x25mm毛瑟手槍彈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手槍彈,特點是採用瓶型無底緣彈殼,彈頭為圓頭平底,鉛芯銅被甲、高初速,彈頭重5.57g,初速400-455m/s,在手槍彈中是很高的。發射這種子彈的毛瑟C96手槍也就是駁殼槍曾經大量流入沙俄,在蘇俄革命內戰時期大量使用,所以蘇聯在上世紀20-30年代研發制式手槍的時候也考慮使用這種槍彈,蘇聯對毛瑟槍彈進行了仿製,換用蘇聯生產的單基發射藥和納甘手槍彈的底火,膛壓略下降但初速略高,命名為7.62x25mm託卡列夫手槍彈,和7.63x25mm毛瑟手槍彈互相通用,在TT手槍上發射時,彈頭初速約450m/s,用衝鋒鎗發射初速可達到500m/s左右,屬於典型的高速輕彈。託卡列夫手槍彈的優點是初速高、彈頭侵徹力好,缺點是在手槍的短槍管上發射槍口噪聲、火焰和後坐力都偏大,因此該彈更適合衝鋒鎗使用,這也符合蘇軍當時的研製目標——一定要考慮衝鋒鎗用彈,畢竟在戰場上衝鋒鎗發揮的作用更大,而手槍只是自衛武器。這種子彈蘇軍在二戰中使用極其廣泛,戰後擴散至華約國家以及中國、朝鮮等盟友國家,這些國家都大量生產這種彈藥,直到今天仍是一些國家的制式槍彈。

54大黑星手槍及子彈

9x18mm馬卡洛夫彈是二戰後蘇聯參考德國9mmUltra彈完善發展的一款手槍彈,設計者是蘇聯工程師Boris V. Syomin因為馬卡洛夫手槍而聞名所以這款槍彈一般都被稱為馬卡洛夫手槍彈,但是這款彈受彈長限制雖然後期出膛初速從317m/s提高到了430m/s,只是受彈殼長度限制威力可以提高的空間有限,目前連俄羅斯自家都開始淘汰轉向9x19mmPara彈或9x21mm彈,之所以還在繼續使用完全是因為冷戰時期的海量儲備,同樣使用這款彈藥的斯沃奇金衝鋒手槍作為飛行員隨身自衛武器也非常勉強,並且槍套的長度一點也不比一隻摺疊了槍託的AK74U短,現在在敘利亞作戰的俄羅斯飛行員只要有可能都是帶著AK-74U出任務的。

馬卡洛夫手槍及PP39型9×18mm手槍彈

10mm Auto手槍彈是著名槍械設計師、戰術專家傑夫·庫伯設計的,並且在1983年就由瑞典的FFV Norma AB公司生產。如果說.45ACP手槍彈是"低速重彈"的話,這種10mmAuto手槍彈毫無疑問屬於"高速重彈",擁有近12g的彈頭,彈殼長度25.2mm,彈藥全長32mm,在手槍上發射初速超過400m/s,槍口動能在900J上下,超出9x19mm派拉貝魯姆彈和.45ACP彈一大截。也正因為如此在著名的邁阿密槍戰後這款彈被FBI引入美國,成為了現在市面和執法單位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款彈藥,多個著名品牌武器生產商都有此款彈藥武器生產出售。這款彈藥的藥筒基礎上收口裝填一顆9mm派彈彈頭後便是9x25dillon彈,這是一款高速輕彈,威力比.357SIG還要大得多。

.40S&W彈起源於著名的邁阿密槍戰,事件發生後患上威力不足PTSD的FBI唯恐手槍彈威力不夠大進行了新彈藥選型,在新彈藥選型中10mmAuto彈顯示出強勁的威力和良好的彈道性能,很對FBI的胃口,但探員們也反映10mmAuto彈的後坐力實在太大,很不好掌握。為此力薦此彈的FBI探長約翰·霍爾自己手工裝配了一批減裝藥的10mmAuto彈,經試射後認為後坐力適中,彈道性能和威力也沒有明顯的下降。這種減裝藥的10mm Auto手槍彈被定名為"10mmFBI口徑",被FBI選為制式彈藥。但史密斯·維森公司的想法又進了一步,他們發現既然FBI選定的是減裝藥的10mm彈,藥筒容積有較大富裕,何不將藥筒減短變得更緊湊一點呢?於是他們把10mmAuto彈的藥筒長度從25.2mm減短到21.6mm,底火也從直徑5.33mm大底火改成在4.45mm小底火,由此誕生了一種新彈——史密斯·維森0.40英寸手槍彈,簡稱.40S&W。這種手槍彈擁有和"10mmFBI口徑"一樣的彈道性能,但尺寸變短了,使得很多原本發射9mm派拉貝魯姆彈的手槍在改用新套筒、槍管和彈匣後就能變成發射0.40英寸口徑子彈的新槍,而且外形依舊保持緊湊,這一點的優勢非常大。所以.40S&W手槍彈迅速代替10mmAuto彈,成為FBI的新一代制式彈藥。由於其優異的性能,美國的很多聯邦和州執法機構也紛紛採用.40S&W手槍彈作為新的警用手槍彈,很多著名手槍、衝鋒鎗例如格洛克、USP、S&W、HK MP5等都推出了0.40S&W口徑型號來搶佔這個市場。不過,也有一些人依舊懷念原來10mmAuto手槍彈的強勁威力,他們認為.40S&W手槍彈的威力太小,把它蔑稱為0.40英寸"矮子和懦夫彈"(short and wimpy,和S&W的打頭字母相同)。

從左到右.357SIG、10mmAuto、.40S&W

.357SIG手槍彈。這種子彈雖然標註為.357,但和之前介紹過的.357Mag轉輪手槍彈毫無關係,由著名槍械生產商西格武器(SIG Arms)公司研發,是將.40S&W彈收口成瓶形彈殼,裝配9mm派拉貝魯姆彈彈頭研製而成的。.357SIG彈使用.357這個數字只是在強調該彈如同.357Mag轉輪手槍彈那樣有高初速和高侵徹力,其初速很高,以彈頭重8.1g的全金屬被甲彈為例,初速410m/s,和託卡列夫TT手槍彈相當,而且彈頭更重,動能更大。這種.357SIG手槍彈在歐美都有一定的用戶數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美國特勤局的主力彈藥直到最近被9mmPara彈取代。

相關焦點

  • 特種衝鋒鎗的經典之作,德國PDW單兵自衛武器
    當特種衝鋒鎗的發展已不滿足於一種作戰用途時,槍械設計師就將衝鋒鎗的功能多樣化,讓它同時兼有手槍、衝鋒鎗、卡賓槍、突擊步槍的功能,這種設計理念研製出來的輕武器系統,就是單兵自衛武器。美國率先提出單兵自衛武器系統的設想,比利時搶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款單兵自衛武器P90,最終卻由德國在此方面引領世界發展潮流,德國的PDW單兵自衛武器堪稱經典之作。在特種衝鋒鎗研製領域,德國是資深大佬,世界知名的產品很多,全球名氣最大的,就是MP5系列特種衝鋒鎗,但在技術突破方面,德國的PDW單兵自衛武器則可以算是最典型的代表。
  • 單兵自衛武器PDW概念的形成和沒落
    話說單兵自衛武器這玩意很多人都有個概念,腦中也會忽然浮現出P90、MP7啥的,但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可能並不會了解的那麼細。這也是一個兄弟希望我好好嘮嘮這個事兒,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捋捋PDW的形成以及為啥到今天還沒成氣候的原因。
  • 美軍採購單兵自衛武器,短突改UDP9衝鋒鎗挑戰王者MP系列
    不久前美軍採購又公布新的槍械採購競標計劃,這次採購的槍械還是以後勤人員、坦克和飛機駕駛人員的使用槍械為主,其公布的計劃為「單兵自衛武器」採購,如果用通俗的話說:採購衝鋒鎗。MP7美軍現在的衝鋒鎗和世界大多國家一樣,不是用於一線作戰(因為有突擊步槍),後是作為自衛型武器,而其一直使用德國HK公司的槍械,如:MP5、MP7、UMP45等等,而這次最大的競標商HK公司就是使用了兩種槍型
  • PDW到底是用來幹啥的?單兵自衛武器的定義以及面臨的尷尬
    話說現代衝鋒鎗式微,飯碗幾乎都被短突給搶了。而新冒出來小型自動武器也自立一派稱之為PDW,也就是單兵自衛武器,其中有P90、MP7、KAC PDW等業內大佬坐鎮,儼然是想與衝鋒鎗撇清關係。那麼問題來了,PDW到底是個啥?什麼才算是PDW?PDW從來就不是個多高大上的玩意,直接從英文名Personal Defense Weapon原意理解就行——個人自衛武器。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這款彈藥和MP7單兵自衛武器同時推出,問題在於其價格高昂外加由於彈丸的殺傷力其實頗為有限,MP7在特種部隊一般用取代MP5SD微聲衝鋒鎗用於摸哨,主要是因為其外彈道特性要比9mmPara彈更好,H&K研發配套的手槍失敗更導致消費市場推廣受限,目前使用該武器的多為特種部隊這類不差錢的"土豪"單位。
  • 新款出口型XY9衝鋒鎗亮相,歐媒:中國單兵自衛武器開始崛起
    短突擊步槍AK74U的出現,讓人知道突擊步槍可以在機動性上可以達到與衝鋒鎗一樣,但是攻擊威力遠勝衝鋒鎗,現在衝鋒鎗唯一的優勢就是聲音小,所以在一線對抗作戰中衝鋒鎗已經完全被突擊步槍取代。不過在衝鋒鎗從一線作戰逐步退役後,確成為了後勤部隊、治安部隊、私人防衛等等非一線作戰人員的最愛。
  • 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步兵武器裝備
    先看人員編制。參戰時,該連轄步兵1、2、3排,火器排(也稱4排),連部直屬班,炊事班,有幹部9人(連長、指導員、副連長、副指導員、4名排長、司務長)、戰士116人,共計125人。其他人員配發手榴彈2枚不等。
  • 世界上最先進的單兵衝鋒鎗,在國際被各個國家瘋搶
    在現在的輕武器市場上,有一款德國的單兵自衛武器非常的火,大量的國家都進口配備。這款武器就是德國HK公司的MP7單兵自衛武器,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MP7衝鋒鎗。MP7衝鋒鎗於1999年正式亮相,相對於在市場從奮鬥了10多年只售出幾千隻的P90衝鋒鎗相比,HK公司的MP7衝鋒鎗一經推出,就獲得了非常好的銷量,可見其優秀之處,那麼這款衝鋒鎗的優秀來自於什麼?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一番。MP7衝鋒鎗全槍長為380mm,攜帶40發彈匣的情況下,整體質量為1.8kg,具有體積小、質量輕的特點。
  • 突擊武器還是自衛武器?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
    到蘇芬戰爭時期,PPD的產量才開始增加,但由於這批銑削為主的衝鋒鎗結構複雜,製造昂貴,所以最終產量也才9萬不到。 後來隨著PPSH41的改良,外加蘇聯對大縱深作戰理解的加深,蘇軍開始將Ppsh41、Pps43作為機械化先鋒步兵的常用武器,我們經常能看到整個排(蘇聯機械化步兵連下屬的衝鋒鎗排)甚至是整個連都裝備衝鋒鎗的編制。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這種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但當時輕型機槍的技術並不成熟,馬克沁這樣的重機槍又很笨重,最終一種可以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的單兵武器問世,這就是曾經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衝鋒鎗。不過協約國方面注意到了衝鋒鎗的威力,在《凡爾賽條約》中也將衝鋒鎗也列入了德軍不得裝備的「大殺器」清單中,已有的衝鋒鎗只能由德國警察使用。這種新式武器在歐洲的命運就這樣結束了,但在遙遠的中國卻被大量使用。
  • 衝鋒鎗——湯普森衝鋒鎗
    除了在戰爭中使用外,湯普森衝鋒鎗也是當時美國警察與罪犯非常愛用的武器款式。在禁酒令時代以芝加哥黑幫為主的犯罪集團曾利用這款槍枝造成許多傷亡,而使得它獲得湯米衝鋒鎗、芝加哥打字機、芝加哥小提琴或芝加哥鋼琴等渾名。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MP」在德語中為衝鋒鎗(Maschinenpistole)的首字母縮寫,衝鋒鎗的出現源自戰爭中的實際需要。這種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但當時輕型機槍的技術並不成熟,馬克沁這樣的重機槍又很笨重,最終一種可以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的單兵武器問世,這就是曾經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衝鋒鎗。
  • 摩加迪沙—黑鷹墜落的武器裝備
    這次行動隊雙方的損失都十分巨大,下面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來看一看這部經典的戰爭片中的武器裝備,又是硬貨單兵裝備M16A2突擊步槍    電影中遊騎兵的步槍大多數是M16A2(就是AI的改進款),但也有少部分人用M733(M4A1的前身)。
  • 美國山寨版烏茲衝鋒槍,低廉的價格優勢,卻陰差陽錯成了匪幫利器
    《美國山寨版烏茲衝鋒槍,低廉的價格優勢,卻陰差陽錯成了匪幫利器》歷史背景二戰結束後輕武器也歷經了一次時代大變革,自動步槍的推廣使傳統的衝鋒鎗地位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 中國參加美軍招標,西方國家終於承認,中國單兵自衛武器開始崛起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軍方再次向全球發布槍枝招標,美國已經做過很多次這樣的活動,這次的招標槍與之前的招標的槍枝類型相同,都是想要衝鋒槍。目前已經得到消息,美國陸軍已經向10家公司籤訂了有關製造衝鋒鎗合同,要求他們提交自己準備好的樣槍來進行評估。
  • 「土匪」專用槍--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當時的烏茲衝鋒槍是軍官、車組成員及炮兵部隊的自衛武器,亦是精英部隊的前線武器,六日戰爭時的以色列士兵認為烏茲衝鋒槍的緊湊外型及火力十分適合清除敘利亞及約旦士兵所建的碉堡。雷根遇刺案發生時美國特勤局特工Robert Wanko拔出一把烏茲,使烏茲的名聲大振。
  • 老頑童:以色列烏茲衝鋒槍「土匪」專用
    當時的烏茲衝鋒槍是軍官、車組成員及炮兵部隊的自衛武器,亦是精英部隊的前線武器,六日戰爭時的以色列士兵認為烏茲衝鋒槍的緊湊外型及火力十分適合清除敘利亞及約旦士兵所建的碉堡。雷根遇刺案發生時美國特勤局特工Robert Wanko拔出一把烏茲,使烏茲的名聲大振。
  • 【衝鋒鎗篇】《絕地求生-大逃殺》中的那些我們拿來吃雞的傢伙在現實中是什麼情況?
    韓戰時湯普森衝鋒鎗曾配備中國人民志願軍使用,以中國第三十九軍為例入朝前裝備了3058支湯普森衝鋒鎗,由於當時中國已改用蘇聯式的7.62×25mm託卡列夫手槍彈,故這些湯普森衝鋒鎗也被改膛發射此種子彈和改用35發裝彎身彈匣,在解放軍換裝後湯普遜衝鋒鎗裝備民兵使用到1970年代被取代,之後很多都被改造成為道具用槍,例如在電視劇《中國遠徵軍》當中就有使用蘇聯式彎身彈匣的湯普森衝鋒鎗出現。
  • 【槍械講堂】「土匪」專用槍--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烏茲衝鋒槍由烏茲·蓋爾於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的1948年開始設計,1951年生產,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服役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其後開始量產。當時的烏茲衝鋒槍是軍官、車組成員及炮兵部隊的自衛武器,亦是精英部隊的前線武器,六日戰爭時的以色列士兵認為烏茲衝鋒槍的緊湊外型及火力十分適合清除敘利亞及約旦士兵所建的碉堡。
  • 俄軍飛行員有望裝備小型突擊步槍作為自衛武器
    (原標題:俄軍飛行員有望裝備小型突擊步槍 取代手槍作為自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