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會 |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021-02-08 樂知家


《四書直解》 | 2018 • 樂知慢讀會



8 月 16 日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P61直解:善事父母,叫做孝;善事兄長,叫做弟。犯,是幹犯。鮮,是少。作亂,是悖逆爭鬥的事。

     #大美解讀#善事父母與兄長,這裡不僅僅是指尊敬、服從父母兄長,而是要有能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我想到我們有時候給父母花了錢買了禮物,但好像父母並不是很領情,因為他們可能更需要的是關心與陪伴。或者我們很關心父母並且經常陪伴,但父母依然不是很開心,他們也許更希望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的蒸蒸日上。對待父母、兄長,和對待孩子一樣,不是用我們認為好的方式愛他們,而是用他們需要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愛。

……


P61直解:人惟不能孝弟,則其心不和不順,小而犯上,大而作亂,無所不至矣。

   #大美解讀#人如果不能孝弟,心裡也是不安穩的。小問題可能是頂撞長輩或領導,大問題可能就是破壞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啥事都有可能幹出來。這種說法咱們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太教條、束縛了,但細想一想,連自己最親的人都能無情、無視,對其他人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呢?當我們能夠對父母兄長有一份情的時候,就是在說明我們的心中是有真情的,是懂得感恩的。

……

(未完待續,如想閱讀所有原文+解讀,可添加客服申請入群)







樂知者 微信號:tjaile

 樂知者將經驗和學問融匯於心

『為家長解憂,為孩子代言』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典|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論語》 經綸: 有子說:「一個人孝順自己的父母,尊重族人裡的長者,有這樣品德,卻好犯上的人,是極少的。不好犯上,卻喜歡作亂的人,從來沒聽說過。
  • 每日論語 | 1.2 學而篇——其為人也孝弟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白話】有子說:「其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好冒犯在己上者,很少啊。不好犯上,卻好造反作亂的人,那就更沒有了。君子專注用力於根本之處,根本立起來了,大道就會由此而生。孝悌,應該就是為仁之根本了吧!」
  • 儒家為什麼把「孝弟」視作「仁」的基礎?
    有子的地位比較特殊。據說孔子去世後,儒家群龍無首,有子狀若孔子,弟子們因此準備讓他代替孔子,成為儒家的首領。但是,這一提議最終因曾子不同意而作罷。即便如此,有子在孔門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在一些大家都難以決斷的問題上,有子的見解甚至比曾子還高明。
  •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第二章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基本注釋:有子,人名,孔子的學生。弟,通「悌」,敬重、敬愛。犯上,即做亂、造反。這一章說的是孝道的重要性,處世的基本要先能盡孝道。然後在孝道的基礎上去學習和實踐仁道,即指明了仁德的基本在於「孝」。這一章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若說:為人孝敬父母,尊愛兄長,而喜歡冒犯上級的人,很少;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造反作亂的人,從來沒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本建立了,道就產生。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
  • 關於「孝」的名言佳句摘抄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3.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論語》5.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6.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 喵說《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敬父母叫「孝」,敬愛兄長叫「弟」,即悌。孔子以孝導仁,並非以孝求忠,但是又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卻說他愛國家,那必是奸惡之人,一有機會他就會行犯上作亂之事,眼下的安靜,只是一種潛伏!
  • 佛教 孝悌之道是為人的根本,非止儒家,佛門亦重孝道!
    古人云:「踏破千山拜古佛,莫如回家孝父母」。我們在人間好好孝順父母,在社會好好做人,出世間好好修行,這樣就很好了。不要搞迷彩!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 一家《論語》|1.2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萬事從頭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注釋】有子,有若,孔子的弟子。為人,本章指的是做官的人,詳見附錄。孝,是子道,是子輩對父輩的孝與順。弟,同悌,是弟道,是弟弟對兄長的敬與順。本,根基和開始,本章指的是源頭性的工作。【白話文】有子說:那些做官的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尊長的,極少;不喜歡冒犯尊長卻喜歡發動暴亂的,沒有。君子一定要把最源頭的工作做好,源頭工作做好了良好的秩序就會產生。孝與悌,難道不是構建情感秩序的源頭工作嗎?
  • 閒思論語之孝悌仁之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通譯(略修改):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頂撞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頂撞上級,卻渴望造反的人,自古以來都是沒有的。君子行事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確立了,事物就會按規律發展。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 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的意思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句古詩文。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就是「孝悌者也」。這個關鍵詞。「孝悌」,其本意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然後圍繞這個關鍵詞展開論述。《三字經》裡有許多描寫孝親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說的是一個人首先要懂得孝道,其次才可以談肚子裡的才華。還有「羊跪乳,鴉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羊和鳥都有跪乳和反哺的孝心。作為人,更應該懂得理解和孝順他們。在孝敬父母方面,除了聽父母的教導,當他們年老的時候。還要去主動地承擔家裡的責任,表達我們的孝心。
  • 《夕陽紅》主持人黃薇,用事實證明:久病床前有孝子
    整整11個春秋的守護和陪伴,她讓父親在病榻上微笑著度過了人生的夕陽。黃薇說:「孝敬父母豈一個親字了得,我把父母看成一對屬於自己的老寶寶。」她用實際行動推翻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1997年5月,正在錄節目的黃薇突然接到丈夫的電話,得知父親倒地不起,被送進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