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熊貓金控(600599)發布2016年年報,營業利潤同比增長92.45%,然而業績大增的背後,公司轉讓不良資產或面臨應收帳款難以收回的風險。
剝離不良資產
突擊衝減風險計提
自2014年起,熊貓金控開始轉型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公司名稱變更為熊貓金控,陸續設立銀湖網、熊貓小貸、熊貓眾籌等公司,開拓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在2014年報告中,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僅佔熊貓金控總收入的10%左右,在2016年報告中已經佔比高達71.88%。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壞帳所造成的風險也對熊貓金控造成困擾。
網際網路金融以個人客戶和小微企業為主,信用水平低,抵押物不足值,存在較高壞帳風險。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平均壞帳率在8%左右。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曾公開表示,P2P平臺的壞帳率有可能高達13%乃至17%。
值得注意的是,熊貓金控2016年前三季度資產減值損失高達5108萬元,而2016年年度報告中,全年度資產減值損失已經縮減至3567萬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熊貓金控旗下的融信通在12月份以帳面價格的60%對外轉讓了銀湖網和熊貓金庫的不良資產。這一筆債權轉讓直接衝減了因風險準備金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使全年業績實現增長。
債權變作應收款
或存風險隱憂
事實上,這並非熊貓金控第一次大手筆剝離不良債權。在2015年年底,熊貓金控以帳面價格的80%對外轉讓3926.48萬元不良資產,同期計提的風險準備金大幅下降,有力的保障了熊貓金控的全年度利潤。
然而,這一措施並非全無風險。2016年報表顯示,債權轉讓款為3196萬元,同比2015年上升了139.37%。將債權打折轉讓給第三方,固然能剝離不良資產換得現金流入,但是第三方若不能催討到欠款,也就無力向熊貓金控支付債權轉讓款,這將極大增加熊貓金控的應收帳款風險。2016年,熊貓金控曾將債權721.72萬元轉讓給森然大公司,但年報顯示,公司仍未收到對方的債權轉讓款。
記者從業內資深人士了解到,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打折轉讓的債權通常屬於多次逾期的客戶,這些客戶均是公司多次電話催收無效客戶,需要催收人員上門催收才有可能收回本金。債權回收難度大,回收成本高,債權質量低。將面向逾期客戶的債權簡單變為面向第三方機構的應收帳款,並不能真正降低公司的整體風險,只是短暫的美化了公司的財務報表。
對於上市公司轉讓債權一事,有資深會計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債權轉讓關鍵看接受方是否獨立第三方,如果不是獨立第三方則要看價格是否公允,如既不獨立又不公允,增加利潤就是錯的。
行業監管規範化
多家公司萌生退意
由炙手可熱到避之不及,上市公司對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態度在最近的一年裡發生了明顯轉變。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今年4月,退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多達8家,分別是益民集團、東方金鈺、*ST匹凸、高鴻股份、盛達礦業、天源迪科、新綸科技和冠城大通。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中,鵬金所屬於第一梯隊的知名平臺。鵬金所不僅有多家上市公司作為股東,還獲得過萬科的風險投資,自上線開業以來的交易額已經突破200億元。然而,佳士科技、奧拓電子、華鵬飛三家上市公司股東卻在去年轉讓了手中股份,表示要提高公司資產流動性,優化自身產業布局,聚焦突出主業,更要控制對外投資的風險。
在行業理性回歸的今天,監管政策日趨完善,上市公司紛紛重新審視和檢討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在整個業務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在網際網路金融理性回歸的浪潮中,熊貓金控如何加強風險管控,應收帳款回收,記者向公司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 作者:肖 偉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