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哈佛博士、女兒考進哥大,劉墉的「教養智慧」值得學習

2020-12-28 豆兒媽媽育兒經

很多父母都覺得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過於放縱會造成溺愛,過於專制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那麼,究竟怎樣才是給孩子教育的「度」呢?

擁有著一雙品學兼優兒女的劉墉,就有著獨特的教育風格

其實提到劉墉,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有著許多談及稱讚的成就,當然身為父母最感興趣的就是他一雙十分令人驕傲的兒女:

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小女兒劉倚帆畢業於美國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

那麼劉墉究竟是用了怎樣獨特的教育方法成就了這一雙有著優質「徽章」的兒女呢?

「強」勢的手段,造就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習慣

由於工作的原因,其實兒子劉軒並不是從出生後就一直在劉墉身邊長大,作為父親應盡到的責任最開始劉墉是疏忽的

在把劉軒自己到身邊的一段時間後,劉墉發現在這樣完全陌生環境下的兒子,開始變得不愛與人溝通,自閉而且膽小,由於語言不通,在這樣愛玩愛鬧的年紀竟然沒有朋友的陪伴思考了一段時間的劉墉,決定採用中國式的「強權」教育方式來教育劉軒,他為兒子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安排和生活制度。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還要自己做飯,他帶劉軒到野外玩,給他講解有關動物的常識,甚至親自為兒子捉蝗蟲燒著吃。

於是在劉墉一段時間「強勢」手段的教育下,劉軒開始變得很獨立洗衣、做飯,燒得一手好菜,而且也能融入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和同學打成了一片,擁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劉墉稱,這樣的「立規矩」一開始也不能得到家裡所有人的理解,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所有家人驚喜並且樂於看到的最好結果。

劉墉表示,其實所謂的中國式強權教育「強」只不過是一種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在有約束的環境下成長,通過規則化的固有方式,造就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習慣

恰好是在劉軒這個幼兒期年齡的關鍵期內,劉墉身為父親用自己獨特有效的方式,為兒子塑造了終身有益的良好品質。

☆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有疑問,在我們所說的這個關鍵期時間段內,到底用怎樣的方式才能塑造孩子形成良好的思考與行為習慣呢?

1、首先我們要明確關鍵期對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意義,幼兒期也就是孩子在0-6歲這一年齡段,這一時期正是良好行為規範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時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將影響到幼兒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個方面。2、針對於0-6歲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很多家長都表示無從著手去實施這種抽象概念的教育點,比如「自尊」「獨立」等這種抽象化的概念,幼兒期的幼兒自己往往不能理解,因此找對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人「權」的平等,鑄造健全的性格與自主思考

劉墉說,在劉軒進到初中後,他還依舊在實施這種教育方式,可想而知,這種強權式的教育面對青春期叛逆的青年,開展起來無疑是困難的。

看電視要管;打電話要限制;交朋友也要幹涉;把劉軒送到曼哈頓「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每天路上要花三個小時;不僅如此,劉墉還讓劉軒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掙錢。有一年暑假,劉軒找了份擦車的工作,一天下來,汗流浹背,腰酸背疼,才掙了二十五美元。甚至在進入大學選擇專業時,劉軒選擇的是心理學,他說出的理由是覺得父親有病。

父子感情曾一度降到冰點,可能很多家長在看到這些做法都很擔心,但在劉墉看來這都是必經的過程,也都是難免會遇到的阻礙,重要的是如何解決

劉墉在這段時間裡從未放棄讓兒子接受自己,他陪同青春期的劉軒染頭髮穿破洞牛仔褲,還和他一起去滑旱冰、上網聊天,這位父親在將自己的尊重表達給自己的兒子。

劉墉覺得強權教育下的劉軒有著獨立的處事思考和內心的原則。這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於是在劉軒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後的一段時間裡,他便開始給予劉軒更多選擇上的自由,開始培養劉軒的自主選擇權

本以為父親會在選擇志願、就業地點和婚戀情感諸方面「橫加幹涉」的劉軒卻沒想到,劉墉壓根不問不管:「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飛了。」

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自由的劉軒卻說:二十一年來,我討厭他的嚴加管束,二十一年後,我感謝他的寬宏大量。我該起飛了,卻莫名其妙地有點捨不得。

劉軒說,自己就像只風箏,爸爸就是放風箏的人,是爸爸的正確牽引,使自己乘著風勢,越飛越高,鑄造了自己的健全人格。

差異化教育,成就別樣色彩人生

教育學中有一個詞彙叫做「個體差異」,就是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於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尊重與兒子和女兒的差異,劉墉採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劉墉稱,自己對於女兒的教育是「相對」自由的

女兒可以在地毯上趴著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女兒可以自己做主穿衣打扮,女兒犯了錯,母親忙著責怪,可父親劉墉卻總在一邊安慰。

但是自由前面的詞是「相對」,所以劉墉給予女兒的自由也是有基準、有原則的

例如女兒在學習學漢語時,一點都不在意,讀不準就不讀了,嘻嘻哈哈地跟父親笑鬧。劉墉就板起臉,責令她一遍遍重讀,不讀準不許吃飯。這讓劉倚帆十分委屈,但漸漸地她也終於明白學習中文,對於華裔後代是一門不容忽視的必修課。

不論採用怎樣的手段去教育子女,所需要選擇的載體都是一項實用且有效的工具,針對幼兒期的兒童我們可以多讓孩子閱讀書籍,這樣一套《寶寶教養培育繪本》對於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都很有效,這套書一共16冊,用16個故事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

童趣可愛的手繪插圖完全滿足了孩子的心,能夠牢牢抓住孩子的眼球,就算家長在忙別的,孩子也有興趣進行自主閱讀,並且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優秀

這套書16冊不過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4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

相關焦點

  • 「華人之光」劉墉: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第一名考進哥大,家教典範
    「華人家教的典範」;「華人之光」劉墉: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第一名考進哥大,家教典範劉軒年幼時,就跟隨父親到美國學習,因為語言不通和環境的不適應,所以變得內向而叛逆,劉墉決定用傳統的中國強權式教育來改造「兒子」。
  • 作家劉墉教子有方,兒子哈佛博士畢業,女兒高中第一名進入哥大
    劉墉的兒子叫劉軒,在幼兒時期就跟著父母從臺灣移居到美國,從岱文森高中,進入了茱莉亞音樂學院,再到哈佛攻讀心理學博士,現在已是心理學家及音樂人,出版了4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其中,父親的教育充滿著教育者的智慧,讓兩個孩子的天賦發出奪目的光彩。對兒子扮演嚴父角色劉墉在教育子女時,並沒有「一碗水端平」,對兒子的要求嚴得太多。
  • 作家劉墉的智慧家庭教育:拜託兒子考零分
    入英國教育群,琴童群,請加小編mtuition這是一對充滿傳奇的父子:父親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畫家;兒子是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然而,兒子在中學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考試卷上永遠是「C」。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父親卻要求孩子考試儘量拿0分!這個父親就是劉墉,這個兒子是劉軒。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劉墉的兩個孩子相差17歲。老大兒子劉軒,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還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當過音樂製作人,主持人,還在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第二季拿了總冠軍,和父親一樣,是個才子。對此,劉墉採取中國式強權教育,教兒子皮實一點,儘快獨立起來。比如他常帶兒子到野外玩,一起抓蟲子,還帶他一起種菜,讓他做扛土這樣的體力活。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劉墉再教兒子把這些經歷寫進作文裡。劉軒寫得妙趣橫生,得到老師好評,這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和同學的交流也更多了。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獲總統獎!劉墉30年只做了一件事
    作為勵志暢銷書作家,劉墉真正做到了事業家庭兩不誤。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女兒劉倚帆14歲便以優異成績獲美國「總統獎」,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女兒漸漸長大,關心她的學習,他寫了《做個快樂讀書人》,兒子進入社會,怕他不懂得處世之道,他開始寫《靠自己去成功》……兒女優秀的背後,是一位父親30多年的悉心關懷與出色的家庭教育。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 放下是教育的根本,劉墉的《正面管教》教會我們
    關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師父說,「隨緣!」一個星期過去。原來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點頭:「隨喜!」看劉墉的《正面教養—少爺小姐要爭氣》,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個故事。
  • 劉墉:兒子,別給我考零分!
    「發布這篇文章的原因,是看到一篇《劉墉:兒子,你給我考個零分》的假文章又在公眾號渠道大肆被轉發,所以身為故事主角的我,不得不再次站出來說明真相,希望大家多多轉發
  • 劉墉的養兒之道
    作為勵志暢銷書作家,國內大小書店櫃檯上都少不了他的作品;他又是一名成功的父親,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已經出版了4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  「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思考與行事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以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們的人生中發生作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
  • 劉墉:120本書、70年經驗,都在這40個人生錦囊中了
    兒子劉軒8歲時,劉墉應邀赴美推展中華文化,即便身在異國,周圍的人說的都是英文,但劉墉堅持讓兒子課下學習中文,並親自教學。他非常注重培養兒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習慣:自律作息、時間管理、人際交往.進入叛逆期後,劉軒不愛學習、早戀、愛哭、脾氣暴躁,絕大多數時候,自有章法的劉墉不因兒子的淚水而軟化,而是見招拆招,用中國式教育來塑造劉軒的正向性格。
  • 他們被8大藤校爭搶,引發媒體轟動!CNN跟蹤採訪後,發現他們的父母是這樣...
    他會容忍女兒偶爾的落後,也會對她翹掉舞蹈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自主自立地去學習去探索,有能力有方法去追求理想,才是「貓爸」努力培養並希望看到的場景。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虎媽還是貓爸,他們的孩子都被培養成了有理想、有目標的哈佛學霸,而且都對父母的養育方式充滿感激。
  • 鄉村「赤腳大夫」的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鄉村「赤腳大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這位爸爸名叫蔡笑晚,是浙江瑞安的一個小村落的村醫,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6個孩子中,有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兒子名叫蔡天文,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生。
  • 李連杰兩個女兒近照曝光,身材窈窕氣質,大女兒考進哈佛大學
    很多星二代因為有老爸老媽的光環獲得很多關注,不過有不少都是負面的,如房祖名,張默,李天一,吳卓琳等,他們就沒有起到榜樣作用,當然也有很多滿滿正能量的星二代,如李連杰家的千金大女兒Jane熱衷慈善事業就很值得大家學習。
  • 成功教養的秘密為何?哈佛教授探究15年:幫助孩子活出最好的自己
    哈佛大學「成就落差計劃」主持人隆納.弗格森博士。Q:有讀者認為這本書是給精英父母的建議,自己孩子不可能上哈佛大學,就不需要閱讀了?弗:2009年我之所以在哈佛大學開始「我如何被養大項目」,是因為有一位韓國學生告訴我,當她考99分,媽媽就會問,「那一分到哪裡去了?」
  • 孟晚舟獄中博士,任平中科大,安娜哈佛,任正非:我不是稱職父親
    他的大女兒孟晚舟準備讀一個獄中博士出來,二兒子任平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小女兒姚安娜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 三個兒女個頂個優秀,任正非卻說:「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到底是為什麼?
  • 張艾嘉:兒子被綁架那一刻,我反問自己,成績真的比孩子的命重要?
    女兒劉倚帆,15歲獲得美國總統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主修音樂和經濟。事後,劉墉發現原來是琴譜印錯了。於是,他內疚地掏出5元錢,說:「這是給你的精神補償費。」劉軒收下錢後又退回2元給劉墉:「爸爸,你打得不夠痛,應該物有所值。」劉墉說,他突然為自己的專制和蠻橫感到羞愧,也為兒子的真誠和善良感到高興。那之後,劉墉放下家長的身份,努力融入孩子的世界,他甚至學會滑旱冰,還染過綠頭髮,穿上破洞牛仔褲。
  • 有種「黑珍珠」叫歐巴馬女兒,身材氣質不輸超模,哈佛學歷惹人羨
    除了事業的成功,歐巴馬在育兒方面也是很厲害的哦,大女兒就讀哈佛大學,小女兒考取密西根大學,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有種「黑珍珠」叫歐巴馬女兒,哈佛學歷惹人羨 歐巴馬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名叫瑪利亞,小女兒名叫薩沙,都是歐巴馬的掌中寶,如今姐妹倆都已經長大成人
  • 哈佛媽媽天賦教育法:孩子和你都是鑽石
    兒子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的雙博士,現在在美國矽谷一家世界頂尖的生物科技公司做研發高管;女兒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學士和馬裡蘭大學管理學的博士,現在在美國西海岸一所知名大學做組織管理學的終身教授。
  • 清代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字字遒勁句句珠璣,好字
    練字與其說書法的學習過程,不如說是參悟書法精髓的過程。從學「技」慢慢到追「藝」。越來越會最終指向書法的「真髓」。想用毛筆去寫印刷體,一定是違背生理和毛筆特性的。所以你心裡想要的是印刷體,手和毛筆不支持,就算你寫出來,字也會寫得很難受,或者長期練習,把手和工具訓練的「異化」來適應印刷體,就不能體會自然書寫的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