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兒子,別給我考零分!

2021-03-02 劉軒XL
「發布這篇文章的原因,是看到一篇《劉墉:兒子,你給我考個零分》的假文章又在公眾號渠道大肆被轉發,所以身為故事主角的我,不得不再次站出來說明真相,希望大家多多轉發,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了解事情的原委,不再被那種偏頗的教育觀念所誤導。」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一堆「零分」文章


每個人年輕時都曾叛逆過,但我的叛逆特別精採,因為有個天才老爸與我這個混帳兒子鬥智,還把經歷寫成好幾本暢銷書。

 

話說,在美國念中學時,我的功課總是倒數,還老愛做白日夢,一心只想當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有一天,當成績單上又出現了好幾個C時,老爸忍不住找我訓話了。我挑釁地說:「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麼大還考過零分,現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我父親爽朗地笑了起來,回答:「好!你有這個本事,就給我考個零分!如果你辦得到,我就再也不幹涉你的功課了,如何?」我當然一口就答應了!但沒想到,考零分竟然不那麼容易,即使亂猜亂答還總是有個25、30分。我試了又試,一直無法成功,氣憤之下拼命K書,搞懂了所有正確的答案,只為了刻意相反作答。終於有一天,我順利考到了零分!當晚老爸親自下廚慶祝,對我舉杯道賀,並加上一句:「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在老爸的設計之中!但既然能考零分,何必不考個A呢?從此,我改頭換面,成為了模範生,隨之考進了哈佛……

 

很妙的故事,不是嗎?

 

但,很抱歉,它不是真的!

 

以上的劇情摘自一篇長達兩千多字,名叫《劉墉教子:給我考零分》或《劉墉:兒子,你給我考個零分》的文章。在過去幾年之中,它已經被轉發給我不下三十次了,現在仍然經常看到它被許多微信公眾號發布。用Google搜尋,赫然發現這篇短文已經出現在五十多萬個網頁中,以網絡術語來形容,這篇文章已經病毒化(goviral)了。但到底是誰寫的?我竟然不知道!

 

其實,認識我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從來就不喜歡開車,不太可能把舒馬赫當為偶像,況且在我念初中時,舒馬赫根本還不是知名的賽車選手。認識我父親的人也應該清楚,老爸雖然「說得一口好菜」,但叫他下廚?不可能!

 

不過,除了這些小疑點之外,故事裡其他的小細節都是有考究的,包括我的學歷、得過的獎項等等。有些想必在複製剪貼時出了錯誤,例如我之前所工作的廣播電臺WHRB被寫成WIIRBD,但無論是否正確,這些細節一加上,就令人覺得煞有其事。而且文章寫道,這是我在2009年9月於上海做宣傳時所接受的訪問。事實上,我當時的確有去大陸做新書宣傳,但那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北京,我也肯定沒跟記者說過任何類似的情節!

 

當然,這種「都市傳說」(urban legend) 在網絡世界可多了。之前看過一篇湯唯在中國被封殺之後留英的故事,雖然感人肺腑,卻是捏造的。還有一篇常收到的短文,號稱是比爾·蓋茨給母校畢業生的十一條《人生準則》,第一條為:「人生本來就不公平...習慣它吧!」而最後一條則是:「對書呆子好一點……他們遲早會成為你的老闆。」那篇文章已經流傳至少十年之久,聽起來蠻有比爾·蓋茨的氣魄,但也不是出自他的筆。

 

雖然不是八卦雜誌所散布的負面消息(其實《給我考零分》還寫得挺不賴),但當自己成為一個都市傳言的主角,感覺實在很複雜。就好比某天回家,發現一群人擠在自己的家裡開派對,大家都玩得很開心,看到我則紛紛道謝,唯有請帖不是我發的,門也不是我開的。那,到底是誰幹的好事?

 

經過一番思索,我覺得有三種可能:

 

一、這原本是別人的故事,但被移花接木。

之前提到的比爾·蓋茨的《人生準則》就是個好例子。根據查證,那些準則原來出自美國作家查爾斯·賽克斯於1996年所寫的一篇社論。問題就在於多半人可能沒聽過查爾斯·賽克斯,但比爾·蓋茨則是家喻戶曉。如果當初文章沒有署名,不難想像在傳閱的過程中,久而久之會被貼上一個看似合理的作者名字,而有了微軟總裁的「加持」,這篇幽默、不恭於世又激勵人心的短文,就更有份量了。《給我考零分》很可能也是出自真人真事,雖然我覺得它有點太戲劇化了。(有朋友指出,它讀起來的感覺,很類似昔日基督教會裡所販售的專門給青少年看的Father Knows Best故事集,但那些是1950年代的作品,有待查證。)

 

二、這是某位粉絲做出的行為。

雖然難以想見,但這不是沒有可能的。相信各位都知道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的故事。這個勉勵「做人要誠實」的經典小品,經過了歷史學者的考證,才發現原來是華盛頓總統的傳記作者ParsonWeems所杜撰的!揣測其動機,應該是作者在當時19世紀動蕩的政局之下,有意把美國之父塑造為人上之人。這麼說來,我相信《給我考零分》的作者也是出自一番善意,希望讓家長學會逆向思考,並且用幽默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如果有人真的因此受惠,我只好苦笑說:「榮幸」!

 

三、也許,這個故事一開始只是純粹敘述我和我父親之間的互動,但在一個人告訴另外一個人的過程之中,逐漸被加油添醋而「進化」為《給我考零分》。

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很高。我們都是天生的小編輯,時常都在篩選、串連並重組細節,讓同一個故事可以越講越有意思。網路營銷專家DanZarella就寫道,都市傳說像是一個很長的「傳聲筒遊戲」。在傳達的過程中,許多人會紛紛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和見解,或是為了符合當地民情而做一些創意的修改。這不是刻意的欺騙,而是人性——因為我們都愛聽一個有梗的故事。

 

而《給我考零分》實在有梗:它有鮮明對立的人物、吊軌的劇情、驚喜正面的結局,看似實用,又能夠從一個小故事探討「叛逆」和「親子教育」的大話題。換句話來說,它擁有了許多都市傳說該有的條件。如果這篇文章是某一位網友的傑作,當他看到傳閱度變得如此火熱,應該也會竊竊自喜,由此獲得不少成就感吧!

 

事實上,我雖然在高中的確有一度分數下滑,但不至於到C那麼慘烈。當時的我考進紐約的明星學校,雖然在之前的初中算是最會念書的學生,但到了曼哈頓的史岱文森,也只不過是條小魚罷了。我的成績退步,正是反映了我當初的不適應。但後來通過玩音樂、交朋友、參加戲劇社,甚至談戀愛,我逐漸獲得了自信,而我相信這些多元的經驗,對後來申請哈佛有相當大的幫助。我和父親之間的相處有時像兄弟、有時像朋友、有時像小兵與老將,很難以一篇故事描述,甚至連《超越自己》那三本書也無法道出全貌。老爸常對我說:「等你寫了!」但我覺得只有長篇小說的形式,才能把那叛逆年代的心情做個適當的交代。其實,事實永遠比故事來得複雜。

 

回到《給我考零分》,如今在演講之中,每當有人問到它(經常),我還是會直接說:「那是假的!」但有別於一開始的不屑,尤其當我一次又一次見到對方那錯愕又尷尬的表情時,現在的我則笑一笑、揮揮手說:「倒希望那是真的!」

 

英國作家GeorgeOrwell寫道:「被人相信的神話,就很可能成為事實」。既然我無論怎麼滅火,也不可能扭轉一個別人已經希望是真的故事,不如借力使力吧!如今我寫下這篇闢謠文,雖然知道一定不會比《給我考零分》更受歡迎,它畢竟沒有原文那麼俐落的梗——

我也懇請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幫忙多多轉發,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再被那種偏頗的教育觀念所誤導。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作家劉墉的智慧家庭教育:拜託兒子考零分
    劉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讓我覺得有點陰鷙的味道:"他考了零分,當了賽車手。可是,你從來就沒有考過零分啊,每次都是 『C』。」說完,他的手從背後亮出來,衝著我,揚了揚手中那張成績單。  他竟然笑話我沒有考過零分?我真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劉墉的兩個孩子相差17歲。老大兒子劉軒,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畢業,還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當過音樂製作人,主持人,還在綜藝節目《我是演說家》第二季拿了總冠軍,和父親一樣,是個才子。她能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劉墉說,「她有本事這樣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麼話可說呢?」所以對女兒,他主要是放養,給她自由。兒子面前是「虎爸」,女兒面前是「貓爸」,兩副面孔,是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第五份作業:假如我考了零分,怎麼辦?
    原創 灰鴿叔叔 灰鴿叔叔 收錄於話題#神奇寫作課35個1上周的作業是:「假如我考了零分,怎麼辦?」3:(極度特殊,即考核者拿了零分有自身的嚴重後果且該考核拿滿分意味著對社會或者考核者有害)如清朝要對全體知識分子搞一個摸底測,測試其忠君程度,然後我很不幸地拿了零分,衙門要緝殺我,那我肯定要逃跑。
  • 「華人之光」劉墉: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第一名考進哥大,家教典範
    ——劉墉命途多舛,最終成為「華人之光」劉墉祖籍浙江,9歲喪父,13歲家中遭遇大火,一度流落街頭,境況悽苦。16歲不幸患上肺病,病中他仍然堅持畫畫和寫詩,病好了之後他以高分考入臺灣師範大學的美術系,大學時期被稱之為「全棲才子」。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考進哥大,劉墉的「教養智慧」值得學習
    「強」勢的手段,造就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習慣由於工作的原因,其實兒子劉軒並不是從出生後就一直在劉墉身邊長大,作為父親應盡到的責任最開始劉墉是疏忽的。在把劉軒自己到身邊的一段時間後,劉墉發現在這樣完全陌生環境下的兒子,開始變得不愛與人溝通,自閉而且膽小,由於語言不通,在這樣愛玩愛鬧的年紀竟然沒有朋友的陪伴。
  • 考零分耀武揚威,從此稱霸課堂
    導語:在星太奇漫畫當中,奮豆的行為以及舉動都特立獨行,別看奮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其實他最害怕的就是考零分,可這次老爸面對奮豆的零分成績不為所動,奮豆是怎麼讓老爸心情開心的呢?奮豆「心情開心帽」竟成家法剋星?
  • 劉墉的養兒之道
    劉墉看在眼裡,就經常帶劉軒去看電影,這也是劉軒最打憷的事。因為在路上,劉墉總愛讓劉軒問警察、路人、賣爆米花的「現在幾點了?」每當聽到爸爸的「吩咐」,劉軒就特別緊張,舌頭直打結。他怎麼也不明白,「爸爸為什麼總是忘帶表?是不是故意為難我、折騰我、捉弄我?」劉墉笑笑說:「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如果口都開不了,怎麼與人打交道,怎麼能成功?」兒子恍然大悟,此後,逐步養成「融入社會」的習慣。
  • baby哭戲,粉絲:總是考零分的孩子,這次破天荒考了個五分
    Angelababy哭戲總是考零分的孩子,這次破天荒考了個五分,激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買個熱搜來吹大可不必。挺尷尬的 ​。我覺得吧,這人就不適合演戲,整個微笑唇,哭不出來硬擠看的真的很尷尬不是我說,她演戲也有十幾年了吧,從很早的電影開始,作為中國片酬第一梯隊的女藝人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 兒子哈佛博士,女兒獲總統獎!劉墉30年只做了一件事
    而在培養習慣教育兒女方面,就不得不提這位華人家教典範劉墉先生。作為勵志暢銷書作家,劉墉真正做到了事業家庭兩不誤。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博士。其實劉墉是我閱讀生涯中的老朋友了,之前就看過他寫給兒子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三本書,工作後有一次出差,在機場又看到了一本他寫的《世說新語2》(也是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翻了幾頁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劉墉書法圖片在清朝歷史上,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具有創造性的書法大家,他一向的性格是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一般都是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在書法中善於寫小楷,後人稱讚他的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劉墉的書法敢於突破傳統,初看圓軟滑,實則內含剛勁。但同時也受到了與之齊名的保守派翁方綱的指責。有這樣一個故事:劉墉有個學生是翁方綱的女婿,有次這個學生去看望翁方鋼,正好碰到他在寫字,於是就問翁方綱:「嶽父,您和我老師都是當代大家,您怎麼評價我老師的書法呢?」
  • 作家劉墉教子有方,兒子哈佛博士畢業,女兒高中第一名進入哥大
    劉墉的兒子叫劉軒,在幼兒時期就跟著父母從臺灣移居到美國,從岱文森高中,進入了茱莉亞音樂學院,再到哈佛攻讀心理學博士,現在已是心理學家及音樂人,出版了4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對兒子扮演嚴父角色劉墉在教育子女時,並沒有「一碗水端平」,對兒子的要求嚴得太多。兒子劉軒出生於臺北,初到美國時,由於生活和教育環境的變化,性格有些叛逆,任其發展,好苗子會有長歪的可能。
  • 劉軒:我的父親劉墉
    如果這麼說,那我父親從很久以前,早就開始訓練我當一個藝人了。例如吃飯時,他會夾起一塊肥肉,先向在座的客人們宣示他的膽固醇很高,但碰到老婆做的梅幹扣肉還是欲罷不能,接著便問:「兒子,這個叫什麼?」我則臉不離碗立刻回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次都讓滿桌笑起來。
  • 劉墉之父,大清重臣,劉統勳到底有多牛?
    說起劉墉他們家,那可真的是稱得上名門望族了,從劉墉這一代往上數,連著四代都是進士。劉墉是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他爹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他爺爺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曾祖父劉必顯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
  • 是奮豆的零分試卷
    是奮豆的零分試卷奮豆回到了家中,心中不知道怎麼跟老爸解釋自己的零分試卷,老爸這才發現奮豆屢次逃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可奮豆卻偏偏認為自己排名穩定,畢竟倒數第一是需要本事才能獲得,耀眼的遊戲機吸引了奮豆的目光,得知這個遊戲機是老爸自己玩耍的,卻未曾想自己陷入了老爸的圈套,原來老爸為了懲罰考零分的奮豆,決定使用太鼓家法來對待兒子,奮豆恐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零分試卷激發了老爸的遊戲天賦
  • 清代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字字遒勁句句珠璣,好字
    當一個人連最簡單的一橫一豎的筆畫質量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我不知道你從何而來的信心,在相對快速的行書下寫出好的線條質量。清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書者介紹: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 ),字崇如,號石庵,出生於山東諸城。
  • 為什麼說劉統勳比劉墉要厲害,那到底有多厲害?
    劉統勳,在《天下糧倉》和《天下糧田》播出前,很多人不知道他,可都知道他的兒子劉墉,但劉統勳在清朝的地位遠在劉墉之上,比劉墉要牛氣很多,那作為劉家最厲害的劉統勳,到底有多牛呢?
  • 劉墉:凡事都往好處想
    凡事都往好處想作者 | 劉墉摘自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接著,去一位長輩家,見她正安慰向來考第一,那天卻因為拿第二名而哭泣的孫女。「想想,你以前拿第一名的感覺多好,你也應該讓別的小朋友感覺一下,你該為今天拿第一的小朋友高興啊!」
  • 身高兩米的「劉羅鍋」:真實的劉墉與和珅關係怎麼樣?
    和珅念念不忘要置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多次智鬥和珅,也多次得罪皇帝被貶。最後和珅被扳倒並被賜死,劉墉告老還鄉,一副悽涼景象。他們這一代文人在讀書時,長輩老師們就不厭其煩地強調,哪些字不可以寫,哪些話不可以說,並告知少年劉墉,寫錯字說錯話,不只是你個人科舉仕途失敗的問題,而是咱們全家都逃不了!文字獄的教訓,對劉墉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可能不產生重大的刺激,並且實際影響了他們幾代文人的思想品格。劉墉20歲那年,疼愛他的奶奶去世,父親劉統勳回家丁憂,守孝三年。此時的劉墉已經長大成人,身材異常高大。
  • 和珅、紀曉嵐、劉墉誰的級別最高?別再被電視劇所誤導了
    在清宮劇裡面,常見和珅,紀曉嵐和劉墉的身影。他們作為清朝名氣非常大的官員,都擁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三個人也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紀曉嵐和劉墉年紀相仿,和珅足足比他們小了一個輩分。但由於三人做官的時間長,在朝廷裡面也難免會發生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