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擊破】詠史懷古類詩歌的鑑賞

2021-02-15 高考語文

一、詠史詩、懷古詩和代表詩人

1、詠史詩:是翻閱古書,撿點舊說,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陳述自己獨到的見地而創作的詩歌。——長於議論精闢。

2、懷古詩:是指因登臨古地遊覽、憑弔古蹟,追念往事,觸景生情,抒發感慨而創作的詩。——長於情景交融。

3、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遊覽古蹟時,有感於歷史人物的功過或歷史事件的成敗、以往朝代的興衰發表評論,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我們合稱為詠史懷古詩詞。

4、代表作家:魏晉時期的左思,唐代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兩宋的王安石、蘇軾、李清照、陳與義、張元幹、張孝祥、陸遊和辛棄疾等人都寫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詩作,是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二、鑑賞詠史詩三步曲

1、鑑賞步驟:弄清史實 體悟感情 分析技巧

懷什麼古作者懷古的態度情感 怎麼懷古

【鑑賞思路】

(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弄清史實、典故)

(2)為什麼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 ?其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和觀點(體悟意圖、領悟感情)

(3)這種態度運用什麼方法表達 (分析技巧手法)

【答題方法】尋找連接點; 歸類,探求主旨 凡是課本、讀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閒視之。對於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於兩眼抹黑。這是最基本的。

2、賞析範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6分)

【解題步驟】

1.了解詩人筆下的古人、古事、古蹟是怎樣的? (作者"懷"什麼"古")

2.把握詩人態度,歸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懷古中的態度、感情)

3. 運用什麼手法來表現?(特別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

(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蹟,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懷什麼古);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作者在懷古中的態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三、回歸教材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賞析】

1懷什麼古——首聯和頷聯寫景,點出了丞相祠堂(古蹟),通過描寫祠堂、柏、碧草、黃鸝等景物,並用「自」和「空」,營造了寂寞悲涼的意境氛圍。頸聯和尾聯敘事抒情,寫了關於諸葛亮(古人)的三顧茅廬、平定天下、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態度:(同病相憐型)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表達對其的稱頌、崇敬、仰慕之情,同時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藉此抒發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3、藝術手法:首聯設問,自問自答,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頷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儘管碧草依然映階,黃鸝還在啼囀,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因而心中湧起無限的感傷和悽涼!對眼前景,思祠中人,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詩人才有「自」「空」二字的 深沉感慨。頸聯、尾聯用典。

《書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賞析】

1、懷什麼古——頷聯既是敘事又是寫景,概括了25年前的兩次勝利的戰鬥(古事):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充滿豪情氣勢。尾聯敘事抒情,寫了諸葛亮(古人)在《出師表》中曾說過「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2、 作者的情感態度:結合首聯和頸聯表達出作者渴望報國、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及自己壯志未酬,卻年事已高的悲憤沉痛,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同病相憐型)諸葛 亮在《後出師表》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諸葛、渴望建功立業之願,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

3、藝術手法:這首詩對比手法的運用成功,富有表現力,如:昔年之壯舉與今日之衰頹,「塞上長城」之理想與「世事多艱」之現實,諸葛亮之積極進取與南宋統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對比

【對比閱讀】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越中覽古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將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蘇臺覽古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1)請從兩個方面談談這兩首詩共同的特點?

(2)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

答:(1)這兩首詩都將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衰敗加以對比,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對比手法。都抒發了詩人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對功名富貴的否定。

(2) 《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形成對比,以強烈的反差抒寫了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託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感受。以暗示、反襯昔日之繁華,從而見出昔盛今衰之感。


四、高考真題

1、(新課標)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裡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裡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1).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儘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係的?(6分)

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於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全國卷)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1)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水無情」明寫落日餘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相關焦點

  • 懷古因「今」差有異——詠史懷古詩鑑賞總結
    越中覽古》《馬嵬》《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談詠史懷古詩的鑑賞 懷古詩是以歷史人物(如《蜀相》寫諸葛亮)、歷史事件(如《馬嵬》寫「馬嵬事變」)和歷史遺蹟(《詠懷古蹟(其三)》中的昭君村)為創作題材的一類詩歌作品,其特點在於藉助歷史抒寫情懷或發表議論,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借古傷今),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借古鑑今)。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細細讀之,不難發現,前者將個人境遇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表現了面對人生挫折時的達觀情懷,豪放中蘊含悽楚和樂觀;後者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豪放中頓顯激憤和悲壯,可謂一樣懷古,別樣情懷。在閱讀學習中,學生要注意加強對比閱讀,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激活思維,深化理解,提升古詩鑑賞能力和藝術品位。
  • 馬昕| 歷史闡釋的背面:中國古代詠史詩的「翻案」現象
    紀事類詠史詩發揚了賦體的風格,但過度依附於史書,少有詩人獨特的創造;而抒情類詠史詩往往別含寄託,發揚了比興體的長處,卻總不能脫離世變之嘆、興衰之感這類刻板固定的情感主旨,造成千篇一律的結果。以上兩類作品共同的困境都是缺少創新。而到中晚唐,詩歌創作的議論風氣興盛起來,詩開始融入更多的知識和理趣。
  • 安徽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備考:詩歌表達技巧鑑賞
    閱讀理解是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語文筆試當中的一個重中之重,要包括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和文言文閱讀三個大的模塊,本文主要從考情、表達技巧的含義、答題技巧三方面進行介紹。2016年安徽省小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詩歌鑑賞考了蘇軾《題西林壁》和朱熹的《觀書有感》的對比閱讀,讓你「分別寫出這兩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並指出他們相同的表現手法」。主從連續2年在詩歌鑑賞考題中都考了詩歌表現手法的,這似乎已成為安徽省的必考題。而且考生普遍反映詩歌鑑賞難度大,不易得分。究其關鍵原因,還是在於考生沒有將詩歌鑑賞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掌握牢固。
  • 2020年高考詩歌鑑賞高分答題攻略
    很多同學都抱怨說詩歌鑑賞題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今天於老師就來教大家十種非常實用的方法。 高考《考試說明》在「古代詩文閱讀·鑑賞評價」能力中提出了兩點要求: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這兩點要求雖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閱讀,但主要是針對詩詞鑑賞而言的。
  • 無錫影視城,除了充滿懷古詠史情懷,還有一年一次的「觀鷗」體驗
    你可以乘一艘上古之船,在散落著碎珍珠的湖上,與這些歡樂的「小精靈」一起,譜寫出溫暖融融的冬日戀歌;你也可以在充滿懷古詠史情調的景點,觀看驚險刺激、令人流連忘返的表演…
  • 【精轉10教師】徐有富:怎樣鑑賞詩歌
    優秀的詩歌作品通常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果想對詩歌作品有比較深入的認識,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尚需對詩歌作品加以鑑賞
  •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宋)
    【本篇理解性默寫及真題檢測】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幾句是「         ,          ,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           ,」一句,活化出了周瑜的儒將風度和運籌帷幄的形象。【答案】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詩歌鑑賞之如何讀懂古詩
    要做好古代詩歌閱讀題,其前提條件肯定是要能讀懂詩歌。有的考生在詩歌閱讀題中得分率很低,讀不懂是根本原因。那麼,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有鑑於此,我們有必要補上一點關於詩歌閱讀的基礎知識。第一 讀標題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是詩歌內容和形式等豐富信息的載體,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
  • 【文藝匯】:英文詩歌《葬禮藍調》鑑賞
    上周六看了英國輕喜劇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 【原創】懷古是情結,賞玉是穿越
    專業視角,傳承文化,解讀價值,立志做國內最權威最接地氣的收藏類微信公眾號。
  • 詩歌鑑賞太難?不如來寫故事
    語文考試中,作文是半壁江山,詩歌鑑賞和閱讀理解所佔的分量也不輕,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教給孩子詩歌鑑賞的答題套路而不引發孩子學習詩歌的興趣,那麼其實就有點本末倒置了,畢竟詩歌鑑賞存在的目的本該是讓孩子感受到古人筆下作品的美。
  • 念奴嬌.赤壁懷古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
  •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公安縣懷古①杜甫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②。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眼前之景,次寫想像之景,後直抒懷古情思。本題考查對詩歌藝術手法及思想感情的分析賞析能力。涉及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和典故。借景抒情不同於託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 詠史——唐·高適
    詠史——唐·高適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 這首詞的知識點你不得不知——念奴嬌赤壁懷古
    四、中心《 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 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
  • 古代詩歌鑑賞知識技巧最全梳理(課堂精華,直接印發)
    詩歌中所記敘的事情包括詩人的現實生活和典故兩大類。       所記敘的事情和生活細節隱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況下,單一的敘述較少,往往是敘述與描寫相結合,敘事與寫景相結合,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描寫   環境描寫:1.
  •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如何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專題演練,打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兩類: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如《靜女》刻畫了一對青年戀人的形象,男青年熱烈痴情、淳樸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潑、伶俐俏皮。二是詩人形象。詩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實際上是「詩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詩中的「代言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