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

2021-03-03 一口好天氣

        數年後,曉慧結婚遠去加拿大。婚禮結束的那天晚上,葵子跟曉恩再度因為過往的齟齬爭吵,她再一次下樓,曉恩也是在樓上看著她的。

        母女之間的隔閡,隨著曉恩陪同媽媽回到家鄉,開始破冰。

        曉恩聽不懂日語,她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充斥著陌生語言的國家,一度理解自己母親昔日在澳門的孤獨。

        葵子跟舊情人炫耀,自己的大女兒,也就是曉恩是外國留學生,是碩士。小女兒嫁了好人家,定居在加拿大。

        復又同曉恩講,誰誰誰羨慕她。沒有人比她過得好,因為她有優秀的女兒。

        葵子去見她的弟弟,那位說她失去忠貞的弟弟,兩個人再度鬧得不歡而散。曉恩的那位小舅舅依舊是崇尚武力。葵子譏諷他,如果真的那麼忠貞,在日本戰敗的時候,就該切腹自盡。

        鬧得那樣難堪,葵子是傷心的。她喝了許多酒,最終被曉恩接回了家。



         隨著祖宅決定賣出去,葵子也想著回去。

         母女倆在海邊,葵子同曉恩講:真的,愈親的愈遠,愈遠的愈親。

        天是映著海水的灰藍色,仿佛有輪渡似的。葵子跟曉恩說起往事,說的是她跟曉恩父親的相識以及她為什麼會留在中國。

        當葵子說出遠近親疏論調的時候,曉恩緊緊抱住了她。

        二人泡澡,葵子說日本的食物生生冷冷,腸胃不適。她想念可口的廣式菜,也覺著澡堂子在屋外不好,要是到了冬天,凍壞人。

        曉恩同母親回到香港,在電視臺做事。回家老晚,葵子開著電視坐在沙發上,已經睡著了。她同曉恩講,廣東的爺爺中了風,不管多忙,要回去看看。

        等到曉恩回到廣東,看到躺在床上的爺爺,餵他吃糖,聽她講話。

        她心裡想著:這麼蒼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起這個孫女的重量了吧?



        這話聽著叫人心裡仿佛多出了好些個傷口,我想到幼時做噩夢,半夜驚醒。在寒冬臘月裡頭赤著腳去看爺爺還在不在。

        被老一輩撫養長大的情分,仿佛更加重似的。越是長成越是惶恐,這種惶恐來自於他日漸衰弱的聽力,一年比一年瘦削的身形,還有愈發稀疏的牙齒。

        以前他是最愛吃花生跟蠶豆的,近些年也吃得少了。

        想到某些關於「離開」、「老去」的話題,總會心絞痛。

        後來爺爺同曉恩說起自己因為想找一本宋詞文選送給她,結果被紅衛兵盤問了好久。他緊緊拉著曉恩的手說:要相信中國,中國會好起來的。

        這話簡直被戳中了淚腺,酸澀是從根系裡崩潰的。

        曉恩心裡想,過些天有寒流,秋天要來了。她有些崩潰地看著正在床上假寐的爺爺,總覺得要失去他了。

        窗外響起粵劇聲,曉恩滿眼是淚光,飽滿的、渾圓的,罩住了她整個黑白眼珠。



        她想到那些舊了的好時光,阿爺阿嬤尚且十分康健,繞著庭園慢悠悠地跟在她後頭走。她背著自己的大草帽,穿著一條紅粉交雜的小裙子,梳著小辮子,一搖一晃往前走。

        說起來,都是很古老的事情了。

        我是從媽媽的背影裡想到這部電影的,猝不及防地想到那麼幾句: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情結,好比度日如年。

        這種古本南音唱曲,在我的耳邊繞來繞去,逼出眼淚來。



        我還太年輕,實在是沒法諒解。

        我想起她今天跟我的對白。

        她同我講:跟我一起啊?

        我回:不!

        她又走近了一點,只要我回頭就能看到她,又問:為什麼呢?就住幾天,你再回來。

        我收回目光,也不看她:不想。

        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走了,我蹩腳又矛盾地哭了一場。

        為什麼不願意呢?真的很對不起,大概是因為我跟她從頭到尾都沒有相親相愛過。

        又或者,我從來都不是什麼好相處的孩子。




秋雨寒涼,記得多穿衣保暖

不要感冒啦

                                點個在看好嗎?比心❤️

相關焦點

  • 地水南音 杜煥 客途秋恨(一)
    嘉靜說 最近用粵語吟誦了好幾首納蘭詞,對粵語吟誦的喜愛就停不下來了,方言母語帶給我的感動,竟然是那樣的震撼。杜煥以一心三用,左手操拍板、右手彈爭、口中歌唱的絕技為人津津樂 道。杜煥在1972年被香港電臺炒魷魚之後,只能靠政府救濟金為生,屈居在上海街一盲人籠屋,偶爾或到旺角街頭賣唱討錢。1974年,德國文化協會邀請 杜煥演唱〈客途秋恨〉、〈男燒衣〉等曲目,兼且由何臣椰胡伴奏。後來稱為「南音箏怪」的唐健恆(當時是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初遇杜煥,結下兩人日後的師徒情緣。
  • 青衫紅淚,更惹銷魂——漫談《客途秋恨》
    第一次聽《客途秋恨》是在電影《胭脂扣》中。有人曾經細數,這部電影中出現粵劇和南音的共有七處。其中《客途秋恨》出現了三次:如花與十二少開場的初遇和最後的重逢,以及電影四十分鐘左右,如花同十二少在吸鴉片時,邊上那位拉著二胡的師娘僅有一分鐘的演唱。
  • 電影|許鞍華的心血之作《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是我在幾年前偶然看到的,看完第一遍時立刻去找了電影的相關信息然後又看了一遍。
  • 【話說廣寧】《客途秋恨》的故事主人公原來和廣寧有一段緣......
    經典粵曲《客途秋恨》的來歷      劉東榮|文
  • 地水南音 杜煥 客途秋恨(二)
    幸好不久南音得到海外及香港的學者從新發掘﹐他的演唱從街頭移到大會堂﹑中文大學等嚴肅表演場地﹐再又轉往茶樓中。1973香港節﹐他為「灰蘭記」 以南音作間場敘述情節﹐翌年更是香港節的南音演唱會的主角﹐令到這種民間藝術成為其中一項代表性的傳統文化表演。
  • 【秋分】客途為何總有秋恨?
    繆蓮仙並不是《客途秋恨》的作者,只是曲中一個多情公子的化身。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月下臨風,花蔭立遍之際,這是多麼熟悉的唱詞。 廣州人對《客途秋恨》有著特殊的感情,它曾是清末民初紅極一時的流行曲。
  • 地水南音:《客途秋恨》 葉瑞伯撰曲 鄭健明演唱
    偉儒樂苑場地靚,設備佳,在樂苑主人、多面手潘偉儒(高胡、楊琴樣樣皆精)的帶領下,組織了一群優等樂師,有簡俊峰(昔士風)、陳溢安(楊琴)、鹹糕(電阮)、何慧嬋(掌板)、劉國偉(錄音錄像)加上失明隊的幾位樂師的合力拍和,因而首首靚曲都是值得欣賞的佳作,今天請聽鄭健明演唱地水南音:《客途秋恨》上下卷(精選版)!唱得好,咪走寶!
  • 地水南音《客途秋恨》及藝人杜煥生平舊聞
    《客途秋恨》地水南音經典曲目,原為清嘉慶學者纓艮所作的詞曲名,後由南海人葉瑞伯從清代道光年間重編為廣東地水南音,一直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虧我情緒悲秋同宋玉,況且在客途抱恨你話對セ誰言。記得青樓邂逅個晚中秋夜,我共你並肩攜手拜月嬋娟。我亦記不盡許多情與義,真正纏綿相愛又復相憐。共你肝膽情投將有兩個月,唔想同群催趲要整歸鞭。
  • 張曼玉《客途秋恨》:何時家鄉也成了客
    《客途秋恨》是許鞍華導演的由張曼玉主演的一部講述親情與家鄉的文藝片。它在豆瓣有著8.5的高分。全篇都圍繞著兩位主人公如客人一般的在旅途中,那淡淡的如深秋一般的悲涼與怨恨。據說這是一部許鞍華導演的半自傳電影。
  • 《客途秋恨》哥哥張國榮,悠悠訴怨,哀而不傷,十分有味道!
    _《客途秋恨》這曲本是廣東古本南音唱曲,後來被編劇家黃少拔改編為粵劇,黃且將男主角附會為繆蓮仙,女主角為麥秋娟,其他被拉入此劇的歷史人物還有錢江,陳開,兩廣總督徐廣縉等等!最擅此劇的,是當時的名角白駒榮,他扮演的是小生繆蓮仙。
  • 典藏音頻《客途秋恨》 白駒榮
    中年時代1926年到1937年期間,白駒榮兩度出國演出,先是1926年應美國舊金山大中華戲院之聘,與新珠、子喉七、小丁香等到該市合作演出《泣荊花》、《客途秋恨》等劇,大受華商觀眾歡迎。後來又於1936年到越南的海防、西貢和新加坡馬來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粵劇「小生王」的美譽蜚聲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