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道友都有體會,在見到自己的上師時,都會不自覺地展露出虔敬和謙卑,這並不是裝的,也不是看到別人彎腰行禮就模仿一下而已,這應當就是恭敬心的一種表現吧。下文整理了一些早年皈依並親近上師希阿榮博堪布的道友們的文章,願能讓大家從不同側面了解我們敬愛的上師。
2003年5月,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帶我們去看望在成都醫院住院的偉大聖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當時上師為了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發心打造一尊文殊菩薩佛像供養自己的大恩上師。
上師親自聯繫了拉薩的工匠,歷時五十天,一尊3000克、金燦燦的純金文殊菩薩佛像做好了,上師把金佛像親自帶回了成都。那天,我有幸來到上師身邊,親眼目睹了金佛像的莊嚴。
上師小心翼翼地捧著佛像,慈悲的雙眼凝視著做工極其精緻、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文殊菩薩像好一會兒。然後轉過頭來對我說:「弟子,我太愛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了,我對他信心很大很大,希望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所以我今天把金佛像供養我的上師,好嗎?!」
我淚如泉湧,說:「恩師,好的,謝謝您的開示及教誨!」這是大恩上師的心血啊!是老人家通過特殊的方式對我開示甚深密義,直指心性啊!我深深感受到上師的慈悲關愛以及良苦用心。
見了法王后,只見大恩上師躬著身跪下,雙眼低垂,顫顫巍巍地用雙手捧著金佛像供養給法王如意寶,嘴裡還一直說著我聽不懂的藏語。法王如意寶注視著心愛的弟子,非常疼愛地給心子摩頂作了加持。
大恩上師就是這樣通過具體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依止,什麼叫信心!
文|選自登珠真措《佛子心語:修行路上》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曾說過,自己向法王如意寶供養東西的時候,如果法王如意寶能接受,上師心中就會異常地歡喜。
法王如意寶也曾經說:這是因為希阿榮博堪布對我有極大的信心,所以才會這麼恭敬,這並不是裝出來的。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相似地體會出到底什麼是「恭敬」——是以極其強烈的希求心、異常的歡喜心、小心謹慎、虔誠恭敬地雙手捧著供品,敬獻給諸佛菩薩。
文|選自《入菩薩行論》淺釋 第12課
還有一次,法王如意寶在成都某醫院住院檢查身體,大恩希阿榮博上師與龍多活佛一起去拜見法王如意寶。
在法王如意寶的門前,法王如意寶的一個親戚要把大恩上師推入法王如意寶的房間,上師顯得非常緊張,用雙手撐著門框說:「千萬別這樣。」
後來上師與龍多活佛將鞋子脫在門外走廊裡,赤腳由龍多活佛帶頭,大恩上師在後,跪著滑動進了法王如意寶的房間。大約半小時後,上師與龍多活佛又彎腰十分恭敬地退著出來。
大恩希阿榮博上師如此恭敬承侍法王如意寶的行為,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
近代淨土宗的一代大師印光法師曾說:「佛法從恭敬中得,有一分的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的恭敬得十分利益。」誠如《普賢上師言教》云:所謂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行,是指對上師聖者一切行為善加觀察後,自己也全部按照那樣去修持依教奉行。如世間俗語云:「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總之,弟子依止上師應隨學上師的一切行為。上師的意趣行為怎樣,弟子相續中也應當得到。
文|選自彭措才讓《佛子心語:金剛上師》
2001年元月的一天,我跟隨大恩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去拜見上師法王如意寶。
在法王如意寶住的樓門口,上師把鞋子脫在門外,赤腳進入樓下的客廳。法王如意寶的侍者們見到上師十分高興,請上師先坐下,他們去稟告法王如意寶。徵得法王如意寶的同意,上師才戰戰兢兢地往樓上走。剛到門外,上師就跪了下來,然後雙手撐地輕緩地滑動進了房間。
法王如意寶一見到上師就非常高興,馬上叫上師到他的床前來,上師繼續雙膝跪地雙手撐起,低著頭緩慢地滑動到法王如意寶床前。這時我看到上師對法王如意寶因恭敬而顯現出十分的緊張與畏懼,身體也在微微地顫抖,整個談話中上師一直十分恭敬地低著頭,動作也小心翼翼,時不時輕柔地答話說:「啦嗦、啦嗦……」
上師離開時是倒著退下,彎著腰、低著頭徐徐退出了法王如意寶的房間。
在回來的路上,大恩上師對我說:「全世界我最怕的是法王如意寶。每次接到法王如意寶的電話,我都緊張得根本不知道法王如意寶在講什麼,直到五分鐘之後我才慢慢地聽懂法王如意寶的講話。」
文|選自彭措才讓《佛子心語:金剛上師》
我第一次知道要恭敬上師是在二零零一年。
那年,法王如意寶在成都看病,接見居士。希阿榮博上師打電話來,問我們想拜見法王嗎?我們非常興奮,坐早班飛機趕到成都。
見到法王,上師跪在地上,小心謹慎,萬般恭敬,完全像個孩子。我非常激動地跪在法王老人家身邊,用剛學會的藏語請法王加持,法王大大的眼睛充滿關愛。我堅信從我們對視的那一刻起,這目光將直至菩提,永遠注視著我、陪伴著我。
出來後,上師笑著說:「你們怕嗎?我每次見到上師都怕得不得了,非常緊張!」
希阿榮博上師曾說過:「每次學院有事情,我們幾個人要跟上師請示,誰都不敢先進去,都是在外面抓鬮,決定誰先進。」
這個千載難逢的一幕,是刻骨銘心的一課,誠如上師曾開示:「大圓滿證悟,唯靠上師的證悟境界和弟子對上師的信心。」
文|選自慈誠旺姆《佛子心語:綿綿雀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