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行儀二三事:這樣的恭敬不是裝出來的

2020-12-23 松吉多傑

相信很多道友都有體會,在見到自己的上師時,都會不自覺地展露出虔敬和謙卑,這並不是裝的,也不是看到別人彎腰行禮就模仿一下而已,這應當就是恭敬心的一種表現吧。下文整理了一些早年皈依並親近上師希阿榮博堪布的道友們的文章,願能讓大家從不同側面了解我們敬愛的上師。

2003年5月,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帶我們去看望在成都醫院住院的偉大聖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當時上師為了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發心打造一尊文殊菩薩佛像供養自己的大恩上師。

上師親自聯繫了拉薩的工匠,歷時五十天,一尊3000克、金燦燦的純金文殊菩薩佛像做好了,上師把金佛像親自帶回了成都。那天,我有幸來到上師身邊,親眼目睹了金佛像的莊嚴。

上師小心翼翼地捧著佛像,慈悲的雙眼凝視著做工極其精緻、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的文殊菩薩像好一會兒。然後轉過頭來對我說:「弟子,我太愛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了,我對他信心很大很大,希望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所以我今天把金佛像供養我的上師,好嗎?!

我淚如泉湧,說:「恩師,好的,謝謝您的開示及教誨!」這是大恩上師的心血啊!是老人家通過特殊的方式對我開示甚深密義,直指心性啊!我深深感受到上師的慈悲關愛以及良苦用心。

見了法王后,只見大恩上師躬著身跪下,雙眼低垂,顫顫巍巍地用雙手捧著金佛像供養給法王如意寶,嘴裡還一直說著我聽不懂的藏語。法王如意寶注視著心愛的弟子,非常疼愛地給心子摩頂作了加持。

大恩上師就是這樣通過具體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依止,什麼叫信心!

文|選自登珠真措《佛子心語:修行路上》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曾說過,自己向法王如意寶供養東西的時候,如果法王如意寶能接受,上師心中就會異常地歡喜。

法王如意寶也曾經說:這是因為希阿榮博堪布對我有極大的信心,所以才會這麼恭敬,這並不是裝出來的。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相似地體會出到底什麼是「恭敬」——是以極其強烈的希求心、異常的歡喜心、小心謹慎、虔誠恭敬地雙手捧著供品,敬獻給諸佛菩薩。

文|選自《入菩薩行論》淺釋 第12課

還有一次,法王如意寶在成都某醫院住院檢查身體,大恩希阿榮博上師與龍多活佛一起去拜見法王如意寶。

在法王如意寶的門前,法王如意寶的一個親戚要把大恩上師推入法王如意寶的房間,上師顯得非常緊張,用雙手撐著門框說:「千萬別這樣。」

後來上師與龍多活佛將鞋子脫在門外走廊裡,赤腳由龍多活佛帶頭,大恩上師在後,跪著滑動進了法王如意寶的房間。大約半小時後,上師與龍多活佛又彎腰十分恭敬地退著出來。

大恩希阿榮博上師如此恭敬承侍法王如意寶的行為,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

近代淨土宗的一代大師印光法師曾說:「佛法從恭敬中得,有一分的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的恭敬得十分利益。」誠如《普賢上師言教》云:所謂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行,是指對上師聖者一切行為善加觀察後,自己也全部按照那樣去修持依教奉行。如世間俗語云:「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總之,弟子依止上師應隨學上師的一切行為。上師的意趣行為怎樣,弟子相續中也應當得到。

文|選自彭措才讓《佛子心語:金剛上師》

2001年元月的一天,我跟隨大恩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去拜見上師法王如意寶。

在法王如意寶住的樓門口,上師把鞋子脫在門外,赤腳進入樓下的客廳。法王如意寶的侍者們見到上師十分高興,請上師先坐下,他們去稟告法王如意寶。徵得法王如意寶的同意,上師才戰戰兢兢地往樓上走。剛到門外,上師就跪了下來,然後雙手撐地輕緩地滑動進了房間。

法王如意寶一見到上師就非常高興,馬上叫上師到他的床前來,上師繼續雙膝跪地雙手撐起,低著頭緩慢地滑動到法王如意寶床前。這時我看到上師對法王如意寶因恭敬而顯現出十分的緊張與畏懼,身體也在微微地顫抖,整個談話中上師一直十分恭敬地低著頭,動作也小心翼翼,時不時輕柔地答話說:「啦嗦、啦嗦……」

上師離開時是倒著退下,彎著腰、低著頭徐徐退出了法王如意寶的房間。

在回來的路上,大恩上師對我說:「全世界我最怕的是法王如意寶。每次接到法王如意寶的電話,我都緊張得根本不知道法王如意寶在講什麼,直到五分鐘之後我才慢慢地聽懂法王如意寶的講話。」

文|選自彭措才讓《佛子心語:金剛上師》

我第一次知道要恭敬上師是在二零零一年。

那年,法王如意寶在成都看病,接見居士。希阿榮博上師打電話來,問我們想拜見法王嗎?我們非常興奮,坐早班飛機趕到成都。

見到法王,上師跪在地上,小心謹慎,萬般恭敬,完全像個孩子。我非常激動地跪在法王老人家身邊,用剛學會的藏語請法王加持,法王大大的眼睛充滿關愛。我堅信從我們對視的那一刻起,這目光將直至菩提,永遠注視著我、陪伴著我。

出來後,上師笑著說:「你們怕嗎?我每次見到上師都怕得不得了,非常緊張!

希阿榮博上師曾說過:「每次學院有事情,我們幾個人要跟上師請示,誰都不敢先進去,都是在外面抓鬮,決定誰先進。

這個千載難逢的一幕,是刻骨銘心的一課,誠如上師曾開示:「大圓滿證悟,唯靠上師的證悟境界和弟子對上師的信心。」

文|選自慈誠旺姆《佛子心語:綿綿雀兒山》

相關焦點

  • 仁雅:修行,從恭敬開始
    我想,這些高僧大德已有很高的成就,為什麼在行為上依然那麼虔誠、恭敬呢?通過觀察和思考,我找到了答案。這些高僧大德雖然修行成就很高,但看到佛像、佛經依然畢恭畢敬,並不是他們執著於形式,而是他們內在恭敬心的自然流露。因為我不重形式,所有習慣都是串習的延續,言行舉止都不夠恭敬,不具威儀,所以無法生起強烈的皈依之心。
  • 阿松活佛的故事:上師,上師
    但內心只是恭敬而並未產生很不一樣的信心。 大概在兩年前的夏天,某一天打坐修法,出現很心煩的顯現加上自己身體也不是很好,總之睡前心裡有種麻亂害怕的感覺。於是在睡前,我很認真地祈禱普紮上師,希望在夢裡夢見上師。通常這樣的祈禱沒有什麼效果,上師不會出現在我夢裡。因為我知道上師是不會順從我的分別念,上師為打破我執而來。除非我修得特別好特別精進的時候,偶爾之偶爾會夢見普紮上師。
  • 我執,遮蔽了上師慈悲的面龐--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所以最開始的修行,並不是來去給你教法,或者你自己來去批判性地博弈,而是能夠倒空自己的知見,才能叫做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和知見,才能夠打破,跳出凡夫心的軌道來趨入聖道。你認為自己是凡夫愚痴嗎,這個佛法就是別有企圖,我執非常難以摧破的。它是一個毒王,毒根,各種的無明都是由於它而顯露出來了。不要指望著靠我執、縱慾滿足來達到所謂的信心。
  • 【上師教言】一切善不善業僅為心之所為!
    因此看破很重要,所謂的看破並不是外面形象上的一種行為,一定要在內心中觀察自我。我想噶當派修行人的傳統是非常好的,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地跟隨他人轉,凡有灌頂、傳法,大家就會一窩蜂跑去。但是到底心相續中有沒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從來沒有觀察,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大家應審慎地深思啊!
  • 法王如意寶對自己依止的每一位上師都是恭恭敬敬、謹遵師教
    法王如意寶對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極其恭敬,每當提到上師時,都敬稱「喇嘛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曾說過:「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於三寶生起剎那信心,皆來自於全知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法王如意寶說:「我自己相續中乃至剎那頃的慈悲心與信心,皆是由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加持入於心間的結果,我們這些弟子,即使以尊者開個玩笑,亦會對獲得意傳加持產生障礙。」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或者我在凌晨祈禱上師的時候,上師已經睡了,就不知道我在祈禱了。我們會不會這樣想呢?實際上,如果我們確信上師的加持可以無處不在,自己無偽的信心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這些加持又可以在我虔誠的心中原原本本顯現出來,那麼,上師的加持很快就會來到。
  • 趁著上師在,我們一定要如此……
    但是內心的這份恭敬有多少成份是純淨的?又能維持多久?這些都是未知數。打從心裡依教奉行於上師的弟子,都會希望上師能長久駐世,這樣才能廣轉法輪,利益廣大的眾生,也包括自己,從中才能儘可能長久的依止上師,得到上師的所有功德以及法義。這種心情與希望父母能夠長命百歲無異。
  • 上師是陽光,永遠照耀你
    二、上師就如太陽,他的光芒會永遠照耀著弟子只有一顆虔誠恭敬的心不夠,你沒明白修行的真正內涵、佛法的真意,這樣你也接受不了耀眼的陽光。光明不照二貨,你識得真麼既不二,我說真,你當真還是二!無明只有光明才能照破,又要加上自性的開示,才能悟入。而光明、開示都要上師,故上師的光永遠照耀著弟子。上師放的是不生不滅的光,所以才能永遠照耀其弟子。
  • 具格大圓滿上師很少,依止之前應慎察
    去年我去藏地在成都康定賓館還見到他,隨行的幾位漢族弟子對他們的「上師」恭敬得一塌糊塗。我認識的久治縣某教派寺院的一個普通僧人到武漢去行騙,很多人對他升起了無比信心,在短短兩三年之內弟子過千。這位僧人得很多弟子我都認識,我曾經試探的奉勸過,結果都只是自討沒趣。我認識的青海一位藏族翻譯,開始時為一些具格上師到內地充當翻譯。
  • 學佛很久了,如何做一個弟子反而很難--大日明王上師
    《學佛很久了,如何做一個弟子反而很難--大日明王上師》佛法,完全就是修的恭敬心。恭敬生萬法。任何的成就與證量,並不呈現於一種定量的境界和果位,而是一種動量,也就是與上師諸佛相應的吸收能力。在我心裡永遠就有一個上師,上師就是和萬物蒼生合一的本性。我也就可以和每個眾生和弟子相通。但如果有一個假我執著,有一個眾生或弟子執著,將徹底迷失本性。不管自己對外是什麼地位和身份,在依止上師面前,自己就什麼都不是,只能做一個學佛的弟子。沒有任何身份和地位可談。      2,弟子的方向,就是跟隨上師的規則。如果遇到問題,有其他的路,其他的規則選擇,其他退路,也就無緣深入。
  • 柴春芽:我和上師不能不說的事
    真正的踐行修佛者要做的,不是行為藝術,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真正的修行也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要遇見你自己。(老妖)柴春芽:我和上師不能不說的事周華蕾佛教,作為一種在宗教學者看來「一出生就比較高級」的宗教——完全否定神的拯救,而極端強調人的覺醒——在傳承斷裂的今天,其傳播似乎走上了鬼狐仙怪的另一極。
  • 上師原音講法 | 三士道5-道的根本就是上師-親近上師的功德(香港開示)
    現在你上師的條件全部明白了,然後拜上師這個也要知道,拜上師就是說你看好了以後,你就心裡認為我要拜他為師父,我要皈依他,我要拜他為師父,有這種心態來拜三拜,他給你講經傳法,講四句法門,講四句以上的法給你講,你聽了以後他就是你的上師。如果沒有這個心態不算上師,你聽法了也不是你的上師,你參加他的灌頂也不算你的上師。這個是非常重要,拜上師的意思是這個。
  •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十三)
    ,而是於眾人之前,揭發你的過失,或者說你有或者沒有的錯誤,使自己在眾人面前,使你自己或者你的眷屬或者你周圍的這些人,都受到誹謗;或者在法行上,或者環境上都會受到一些障礙的時候,他們以各種惡意,不是一般地說,是非常嚴肅地說或嚴重地說,聚眾而說的時候,那麼你自己要這樣想,這一切的違緣都是為了圓滿自己的菩提發心而出現的,如果是自己以清淨的發心來任持的話,那麼任何的誹謗都能成為清淨業力的邊際。
  • 【SIKILA 0026】有個上師是什麼感覺(4)
    雖然祂們可能私下真的會這樣聊天,但我不會聽到,因為祂們根本沒調到與我對焦的頻率。*為何在三太子的神殿,觀音上師會故意讓我聽到小孩子的聲音呢?因為我們一般會錯誤的認為,三太子就是小孩子,所以講話應該也是小孩子的聲音。觀音上師只是讓劇情合理化。如果我們說:關羽沒有成神,濟公也沒有成神,挪吒也不是神,………那些歷史真實人物以及虛構人物幾乎都不是神。
  • (六)不敬上師的罪業有哪些
    佛陀在世時,有些人雖經佛親口教化調伏,但因為總是尋找佛的缺點,也沒能成就。善星比丘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一,他不看佛的功德,只尋找佛的過失,但是怎麼找也找不到。他一直尋找了十二年,終於找出來了:有一次,他看到提婆達多用石頭來打釋迦牟尼佛,佛的拇指受傷了;還有一次,有一種刺,傷到了佛的腳底。
  • 有僧人的微信群,居士做群主很難管理--大日明王上師
    但對於居士建立有僧人參加的群是危險的,必須嚴格把握自己的恭敬三寶心。修恭敬是功德,輕慢詆毀是惡道三途。自己境界不理解就橫加指責,甚至以無明心踢出,過失極大,容易斷慧命。因地看眾生為佛,皆不可論過失,何況輕辱三寶。要問問自己,是來尋找迷失的自己,還是利用三寶來證明自己。有些居士自己管理出家人,如引火自焚,慧命岌岌可危。面對依止三寶,如同蹺蹺板,自己低,三寶高,內心佛性就升起。
  • 大圓滿龍欽心髓法脈中佐欽派的傳承上師
    在此我可以講述一下大圓滿龍欽心髓法脈中我們佐欽派的傳承上師:首先,這個法脈來自於法身普賢如來、報身金剛薩垛、化身極喜金剛、熙日森哈和白瑪嘎熱(蓮花生大師
  • 佛門高僧 俱舍論主 智敏上師安詳示寂
    上師對俱舍精研有年,造詣可謂深矣。弟子整理上師著作,見其所用之書,寫滿注釋,復有數十頁筆記,抄錄各家之注釋,可見用功之一斑。在佛學院授課時,極受歡迎,講臺上擺滿了錄音機。所著《俱舍論頌疏集注》和《俱舍論集注》即將出版。上師重視《俱舍》,以世親菩薩此論,包含根本乘教理之基礎。當時印度,不論道俗,皆推重學習研究,猶能開智,名為「聰明論」。
  • --大日明王上師
    魔自大嗔怒眼見到處是魔,凡夫疑心大看誰都是凡夫,佛子恭敬萬物蒼生眼裡看到真佛。佛眼裡沒有佛魔,都是自己,什麼都有,又什麼都沒有。  佛不是誰都能見的,心有毒看什麼都是毒,心清淨看什麼都清淨。對依止上師三寶,只有恭敬心和信心才能相應,從而開啟內在佛性。口說學佛心地疑佛是學佛者主要障礙,自大我慢比佛都懂,到處當老師找錯誤,自己不理解統統是邪,就是回到正法佛陀身邊也不會起信。一切都是自心的投影,成為滅佛滅法,斷眾生慧命的魔子。  我曾經就此開示做過提問,提問:問佛眼裡看魔是什麼?基本所有人回答是「佛」。
  • 如果我誹謗的是一個邪師--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無量劫的業力無法自控,我執顛倒看不清他人的相續,必須恭敬一切僧眾,隨緣相應,沒逼著你,哪個僧眾都去依止,但你不能用自己的心去恆定,這些怎麼去管理僧團?那是上師,高僧他們的一些管理範圍。一個居士來說,就管好自心,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有人說了,上師那你怎麼管別人啊,有些人問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