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可以說是我們中國導演界的代表,即使年過70的他至今仍然作品不斷。
據統計,今年張藝謀待上映和計劃籌拍的電影就有5部。
但很多年輕人很少知道,上世紀90年代才是張藝謀導演生涯的高峰期。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躋身國內一線導演,不甘落後的張藝謀找到了餘華,餘華把當時還只是樣稿的《活著》拿給張藝謀看。
張藝謀看完後拍腿叫好,當即就大聲說道:「好,就拍它了!」
電影《活著》就此定下,開始籌劃拍攝。
《活著》拍攝完畢後,張藝謀便帶著主演葛優、鞏俐去參加了第47屆坎城電影節。
當晚,《活著》在電影節一炮而響,葛優獲得坎城影帝,成為國內首位獲得坎城影帝的男演員。
同時,《活著》還獲得了電影節評委評審團大獎,人道精神獎。
一年後,《活著》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確定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活著》在國外斬獲的獎項和讚譽讓張藝謀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活著》在國內的境況卻讓張藝謀始料未及。
當時,因為電影內容過於寫實,折射出某些時代現狀和小人物的悲哀,《活著》被禁止在國內上映,也讓這部電影沒辦法走入更多人的視線。
還好,在豆瓣上有61萬人為《活著》打出了9.3分的高分,也終於沒讓這部好電影被歷史塵封。
後來,《活著》書籍開始刊印,首印了2萬冊。
時至今日,《活著》仍是各大平臺暢銷書籍之一,在豆瓣評分榜上,餘華的《活著》排在小說榜第2名,僅次於《紅樓夢》。
小七始終相信,《活著》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只有回顧過去歷史中的的苦難,才能有努力向前奮鬥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