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交大首部沉浸式校史情景劇今上演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我叫穆漢祥,天津穆莊人,1924年出生,1945年考入交大電訊管理系。」「我叫史霄雯,1926年出生,江蘇常州人,1945年考入交大化學系……」專業話劇演員娓娓道來,交大首部沉浸式校史情景劇《循聲探秘·南洋·交大》片段首次亮相,演員扮演的史霄雯、穆漢祥兩位烈士穿越時空來到師生身邊,動情訴說自己面對國家民族危亡無悔犧牲的心路歷程,鏗鏘有力地向時代、向祖國、向人民告白。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烈士紀念日,上午「傳承英烈志 鑄就中華魂」——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烈士紀念日祭掃活動在徐匯校區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前莊嚴舉行。交大師生莊嚴肅穆,向以史霄雯、穆漢祥烈士為代表的積極獻身於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富強、真理探索傳承的先輩們默哀致敬,共同追憶他們的光輝事跡和非凡人生,傳承英烈精神。
在活動現場,曾珍藏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的十餘件交大烈士珍檔首次展出,包括穆漢祥創辦的《民眾報》、史霄雯烈士化學實驗報告和日記、楊大雄烈士在戰場上穿過的軍大衣、陳虞欽烈士之父陳晏棠致交大的一封信……一件件珍貴檔案,展現著一位位交大英烈閃耀的愛國理想和不朽的奮鬥青春,喚醒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紅色記憶。上海交大校史編委會秘書長毛杏雲講述了史霄雯、穆漢祥兩位烈士在交大勤奮學習、追求真理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們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與反動派進行頑強鬥爭的光輝事跡。這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也激勵著當代交大人「青春告白祖國」, 勇擔時代賦予的使命,將青春的激情燃燒在奉獻民族復興的偉大歲月。
本次祭掃活動帶領師生們共同重溫交大人的紅色記憶,成為「四史」學習教育中的生動一課。近期,上海交大精心組織「四史」學習教育,策劃打造了一堂「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自「源起南洋」「民主堡壘」「改革先鋒」三個篇章展開,從南洋公學界碑、石磙,辛亥革命英烈白毓崑紀念碑底座,到「與日俱進」碑,五卅英烈紀念柱,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英烈群雕,再到百年校慶裡程碑,一座座凝結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築風物,見證著交大的建校歷史、艱苦卓越的辦學歷程和不變的紅色初心。這堂「行走的」愛國主義教育情景課,帶領青年學子感受交大歷史的厚重,追憶交大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的光輝篇章,激勵他們在「與日俱進」精神品格的感召下,勇擔歷史的責任與使命,不斷傳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血脈力量。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通訊員 紀曉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