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古代八位著名的女道士,您知道幾個呢?

2021-01-07 道家文化漫談

「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道士以修行為主,並以追求長生久視為修道的目標。與其他宗教相比,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教是一個提倡男女平等的宗教。自古以來就有女子求道修仙的傳統,女子在道有所成之後均被冠以 「女仙」尊稱,而且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很多地位崇高的女性神明,如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祗;女仙之首西王母;月宮之神太陰星君;眾星之母鬥姆元君等等。

道教將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女冠等,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女性道士,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八位著名的女道士。

一、魏華存: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道士

魏華存,晉代任城人,字賢安,又被稱為紫虛元君、南嶽夫人,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一代祖師。出生於官宦之家的魏夫人自幼性情恬淡,喜歡研讀老莊之道,受到祖天師張道陵的天師道影響,魏夫人經常練習吐納之法,希望可以得道成仙。在二十四歲之時受父母之命嫁給了官宦劉文,出嫁之後的魏華存道心不改,仍然潛心修道。同時她還利用所學醫術懸壺濟世,並結合前人的道家思想編撰了流傳千古的《黃庭經》及《上清大洞真經》,被尊為道教茅山上清派的開派祖師。

二、鮑姑:古代四大女醫

鮑姑是晉代著名道家名家葛洪的結髮妻子,他們二人被譽為「名醫伉儷」。鮑姑的父親鮑靚對道家的養生之術頗有研究,在任職太守的同時也對丹道也很擅長。受到其父的影響,鮑姑對道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始了解煉丹之法。在與葛洪結為夫妻以後,他們二人共同研究醫學和煉丹之法,成為志同道合的伴侶,乃是道教修行的典範。鮑姑一生行醫,擅長針灸之術,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稱為「女仙」、「鮑仙姑」。

三、謝自然:正史記載的白日飛升女道士

謝自然又被稱為謝仙姑,唐朝人士,又號「東極真人」。謝自然從七歲開始研讀《道德經》、《黃庭內經》等道教經典,十多歲就開始修道,並用用辟穀、服氣等法修行,因此被奉為「童女派」的開宗者。又在機緣巧合之下拜司馬承禎為師,得授上清大法。唐貞元年間,謝自然於蜀中金泉道場白日飛升,就見她如風中青煙,頃刻間升入空中,就見謝自然的鞋帽如同蟬蛻一般留在原地。《唐書》對此記載:「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

四、黃靈微:花神

黃靈微,江西臨川人,是唐代著名的女道士,人們稱她為「花姑」,並被敕封為花神妙遠真人群芳毓德元君。黃靈微年過八十還有少女之容貌,她道行高潔,且步履來去如風,人們騎馬都追不上。從唐朝初年開始,黃靈微就來往於江浙湖嶺間,造訪這些地方的洞天福地,她所到之處都有神靈護衛。她聽聞南嶽夫人在臨川郡修煉成仙,於是她特意把魏夫人的靜室、仙壇加以修飾,累次都有靈驗。魏夫人也借夢境指示她,後來她也升了天。

五、薛玄同:受紫虛元君點化成仙

薛玄同是河中府少尹馮徽的妻子,自己取號叫玄同。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影響,有慕道之心的薛玄同直到結婚二十年之後才向她丈夫表露心跡,自此她每天獨處一室,焚香誦讀《黃庭經》。就這樣過來十多年,一天夜裡天將兩位玉女聲稱受紫虛元君魏夫人之命前,來考校她,過幾日紫虛元君親自降臨,並賜予一粒九華丹,八年之後方可服用。八年之後,薛玄同服下仙丹,有仙鶴三十六隻前來接引飛升成仙。

六、曹文逸:文逸真人

曹文逸,世號曹仙姑、道真仁靜先生,是宋朝的一位女道士,並且被宋徽宗敕封為文逸真人。曹文逸年少之時便是一名才女,五歲就能賦詩屬文。曹文逸厭倦世俗之事,在二十餘歲選擇入道修行,修行期間她研究出來一種針對女子特殊的生理心性特點的丹道之法,並將之整理成口訣,這就是後世流傳的《靈源大道歌》。這對於女性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七、李冶:唐朝女詩人

李冶,字季蘭,唐朝著名的女詩人,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一起,被人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自小天賦極高,對詩歌特別擅長。因為她作詩被其父認為不詳,在十一歲被父母送到玉真觀出家為女道士,生性灑脫的李冶並沒有因此消沉,反而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佳作。暮年之時因其才華出眾被皇帝召入宮中,因獻上的詩中有悖於大唐的詩句,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八、孫不二:全真七子

孫不二是全真七子裡面唯一的女性,同時也是馬鈺的夫人。與鮑姑和葛洪夫妻二人一樣,孫不二與馬鈺也是道教伴侶修行的典範。孫不二性慧聰明,溫和慈善,嫁給了馬丹陽為妻。在金大定七年,全真派道祖王重陽以「分梨」為喻點化孫不二與馬丹陽,夫妻二人共同出家潛心修道。孫不二繼承了王重陽的內丹思想,並且重視女丹的修煉,對後世的道教丹道修行有很大貢獻。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個什麼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裡邊問題就很多了。這個道,不是本體之道,是應用之道。
  • 我對於一陰一陽謂之道的理解
    震乾/文(原創)                      一陰一陽謂之道,準確來說,其實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出自《易經》繫辭上,原文「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今天我就自己的理解,又說一說這個陰陽,可能未必準確,但求一點記錄,以待日後印證。           何為陰           要明白一陰一陽之謂道,那自然要先認識這個陰,什麼是陰呢?
  • 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圖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伏羲氏精美絕倫的設計!
    《易經》的根本和核心是陰陽之道。  《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說:「《易》以道陰陽。」  太極圖是陰陽之道的最好體現,表達了《易》之三易:簡易、變易、不易簡易,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則易知,簡則易從」。變易,「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此消彼長,物極必反不易,陰陽之道,是至高法則,又是至為基礎的法則,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論是宇宙宏觀系統,人身小宇宙,還是原子等微觀系統。
  • 先祖的理論思想高峰,其中運動的真理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朱熹的著名詩歌: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還有朱熹的另一首詩歌: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然而,我最喜歡的是朱熹創作的詞《水調歌頭·富貴有餘樂》: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 歷史上著名的四位女道士,最後一位頗有爭議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教是一個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即便是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盛行的時代也是如此,道教典籍《太平經》有云:「天地之道,乃一陰一陽,各出半力,合為一,乃後共成一。」道教認為女性的陰柔之美符合道教的上善如水的思想理念。
  • 夫婦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兩口子.實在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夫婦為人倫之始.
    道就是兩口子。實在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夫婦為人倫之始。男子為天,女子為地,夫婦是一小天地。陰陽和而後雨澤降,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夫婦和就是天清地寧,夫婦不和就是天翻地覆,不但家不能齊,國家亦不能治,天下亦不能平。夫婦道之關係於家國天下,其重大如此。  為丈夫的,必須先把三綱立住,所說的三綱,就是性綱、心綱、身綱。性綱要無脾氣,心綱要無私慾,身綱要無嗜好。綱者領也,必須把女人領在道上。
  • 「一陰一陽謂之道」JUMPER_ZHANG 2020春夏大秀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30日14時 JUMPER_ZHANG 2020春夏大秀於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751D·PARK 第一車間璀璨綻放。秀場場景圖品牌摯友陳紫函、海陸、弦子、顏丹晨、孔維、愛戴金美兒、程梓、胡楊林、薛明媛、桂雨濛一同出席本次大秀。
  • 一陽一陰謂之道也
    太極有一陽一陰。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新解
    《易傳》中有兩種道,一是一陰一陽之道,一是形而上之道。其中一陰一陽之道作為《易傳》中的重要思想,是繼老子提出關於道的新學說後的又一關於道的學說。一陰一陽之道對後世諸多學說的影響特別大,之後的中國歷代思想家、哲學家及民間易學愛好者,都從不同方面對這句話進行過詮釋、論證,眾說紛紜,諸多解釋層出不窮。
  • 一陰一陽是太極,陰陽之外有正陰,謂之「道」
    但像我們兩個對話,這種思想包括我們的靈也好等等,它是無形的,但事實上又存在,我們就叫陰。所以剛好看得見的那面是陽,看不見又事實存在的是陰,剛好一陰一陽這就是太極。但是關於認識太極,我相信有很多人只關注和解釋一陰一陽的關係,但是大家都沒有去參究一個現象,就是一陰一陽,再延伸出來的還有一個叫正陰。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中道,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其實就叫「道中道,才是道」。
  • 從《道德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看清自己是有能力還是有本事
    《易經》告訴我們的道理,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參照物,相互影響相互發展;能力和本事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常說的懷才不遇,說明這個人有能力,但是沒本事。有本事的人不但可以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實現能力的施展。能力很單純,本事有點複雜。能力的發展靠的是智商和努力,本事的成就用的是情商和靈活。關羽、張飛都是武藝高強、很有能力的人,而劉備就是個很有本事的人。
  • 古人為何把道士稱為「牛鼻子老道」?看完改變了對他們的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衣著已經從古代的長袍大褂變為現代的西裝革履,精神十足的短髮取代了長發,然而在中國卻有那麼一批人依然是蓄著長發、身著青衣道袍、腳踏十方布鞋,他們就是道士。「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 高人陽一陰二,低人陽二陰一
    可以看到,三陽卦都是一陽二陰,三陰卦都是一陰二陽,這就是「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三陽卦中的陽爻為奇數,三陰卦中的陽爻為偶數,這就是「陽卦奇,陰卦偶」,其中所示的德行又是什麼?陽為君,陰為民,三陽卦所以是「一君而二民」,尊卑有序,當然是君子之道;三陰卦所以是「二君而一民」,想想皇室、權臣、巨宦、後宮、外戚等擅權亂國之象,當然是小人之道。
  • 《易經》趣讀:農曆七月中的這些講究,您最好知道!
    《易經》趣讀:農曆七月中的這些講究,您最好知道!(一)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七月十五日。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 修道有成的(坤道)女道士
    這種平等觀念對女人追求身體健康、長壽,進而謀求解脫現世痛苦,超越自我是有吸引力的。因其宣揚的得道成仙,均與個人的實踐活動相關,於是各朝各代湧現出眾多修道有成的著名女子,她們或者開山立宗,傳徒授弟;或者登壇齋醮,主持科儀。
  • 往生道結20-陰中之陰
    此神仙原是晉代道士黃初平,別號赤松子,他有個兄長,名叫黃初起。二人各有一匹坐騎,皆為純紅色,頗為出眾。後來二人為當地消災祈福,受人敬仰,得道成仙,飛升上天,只有這兩匹坐騎留在人間。後有惡人作怪,偷偷在夜間宰殺了這兩匹馬,分吃了馬肉。兩匹馬的靈魂受到陰間感召,在地府中做了靈獸,也被賜名【赤松】,從此成了陰差。」說完,陳松雲低下頭,又嘆了口氣。
  • 隱藏在《周易》中的丹道秘密:一陽來復
    ,也就是《象傳》所謂的「雷在地中(震為雷,坤為地)」,全卦上五爻都是陰爻,只有初爻是陽爻,這一特殊狀態使它成了後儒創造的十二消息卦之首。因此和純陰之卦坤卦相比,復意味著一陽初生,由下而上漸漸開始成長,並且最終必定戰勝坤卦的群陰,成為純陽的乾卦,因此虞翻有所謂「小人道消,君子道長」的說法。復卦的「一陽來復」標誌著這種正義變化的第一步,自然意義深遠。當然「盈不可久」,因此也會有相應的、陽消陰長的時候,例如一陰生的卦,就是正好和復卦相反的姤卦,初爻為陰爻,上五爻都是陽爻。
  • 八卦為何「陽卦多陰,陰卦多陽」?背後的道理很深刻!
    八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產生於中華上古,是一組由陰陽符號構成的神學或哲學符號。據專家考證,「卦」即懸掛之意,「八卦」就是懸掛八種象徵自然之物的符號,以示於人。故八卦有八個卦形,每個卦形由陽爻或陰爻「三畫」而成,並對應相應的卦名和卦象,如下表:我們都知道,陰陽思想是《周易》的精髓。不過在《周易》經文中,雖有陰、陽符號,卻沒有直接用文字來表述「陰陽」概念。「陰陽」之說,是在《易傳》中才出現的。自然,八卦也分陰陽,其中乾卦、震卦、坎卦、艮卦屬陽,坤卦、巽卦、離卦、兌卦屬陰。
  • 「中華話語」陰陽之道的來路
    文\徐懷清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文化的最大失誤,就在於孔老夫子在《易傳》中為天地立心,立了一個「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心。可以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的陰陽之道,貽誤了儒家文化兩千多年。
  •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四座城市,有道士、將軍、皇帝,你知道幾個呢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四座城市,有道士、將軍、皇帝,你知道幾個呢中國發展至今,其成長過程中誕生了一眾英雄人物,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甚至是犧牲,才有了如今繁盛的中國。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國內四座以人名命名的城市,其中有道士,也有皇帝,你知道是哪裡嗎?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中山市了,這座城市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相稱的,因為這裡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