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養心殿常年潮溼陰冷?專家撬開地磚後,被古人的聰明所折服!

2020-11-24 騰訊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後漢書》:「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吸引無數人前往,縱觀歷史,北京亦是明清時期的古都,見證封建王朝的興盛和衰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歷史地位。來到北京,一定要親眼見識一下故宮才會不虛此行,北京故宮,它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勝古蹟。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現如今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不僅代表當時較高的建築水平,其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也不可估量。故宮這座曾經的皇家住所,帶著屬於東方的神秘和典雅,呈現出古色古香的韻味,都說「一入宮門深似海」,紫禁城的故事卻至今都讓無數遊覽的人著迷。

不得不說的南京故宮

中國有四個故宮,從北到南分別是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南京故宮、臺北故宮。雖然地理位置不一樣,但是名字同樣是故宮,名字相同,歷史卻截然不同。說到北京故宮,就不得不提到氣勢恢宏的南京故宮。南京故宮是明朝京師應天府的皇宮,又稱明故宮,宮城面積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佔地面積比北京故宮還大,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故宮的建築形制被北京故宮所繼承,它不僅是是北京故宮的藍本,也是明清官式建築的母本。南京故宮開創皇宮自南而北中軸線與全城軸線重合的模式,這種宮、城軸線合一的模式,對於中國明代王府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它的建築風格、裝飾風格也影響至今。

公元1366 年,朱元璋就選定這處寶地建造新宮。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即位後,改應天府為南京,並開始都城與皇宮建設,宮殿建設幾次反覆,最終於洪武二十五年建成完整的明南京故宮。為建一座「規制之盛、實冠天下」最為豪華的都城,朱元璋調集全國的軍士、民夫、技師等,其中在鳳陽的百工技藝就有9萬之多。

北京故宮初建成

遷都北上是朱元璋一直以來的願望,直到去世,也沒有實現。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奪取政權之後,朱棣即位,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朱棣開始大力提升北京在全國的地位,同時遷移人民以此充實北京。

朱棣召集阮安、蔡信等多名技藝高超的建築匠師,商議北京都城建設事宜,決議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設一座新城池。永樂四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朱棣派出眾多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11年。由於前期的準備很充分,宮殿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僅用3年就將宮城建造完成。

永樂十八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明成祖下詔正式遷都。這次營建前後用時共計14年,建成了皇城、宮城、城門、城池,鐘樓、鼓樓、天壇、地壇等,一系列皇家宮殿建築群奠定後來北京城的格局。

故宮之養心殿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大小宮殿有七十多座,其中最受歡迎的景點當數養心殿。孟子曰:「養心莫過於寡慾」,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辦法,這人的欲望一多,是非也就跟著多,這便是養心殿之名的來歷。在歷史上,養心殿是漢族宮殿建築,始建於明代嘉靖時期,起初,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心殿作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從清朝雍正開始,這裡成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

之所以成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康熙皇帝死後,雍正帝為了守孝,沒有入住乾清宮,居住於養心殿。後來,雍正帝就把養心殿作為他的寢宮,此後再沒有搬到乾清宮。另一方面是雍正入住當時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想為天下人做表率。在同治和皇帝年幼時,養心殿前殿的,曾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慈禧太后曾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統治中國達四十八年之久。

從雍正開始到宣統皇朝為止,清代共有八個皇帝居住於養心殿。養心殿在宮中的位置便利,空間布局豐富,所含功能一應俱全,是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更適宜皇帝的起居生活的場所。可就是這樣一處如此重要的宮殿,本應該冬暖夏涼,如今卻成為故宮最潮溼陰冷的地方,這就很讓人費解了。為何養心殿常年潮溼陰冷?當專家挖開地磚之後,就被古人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養心殿暗藏玄機

養心殿是皇帝的久居之所,皇帝批閱奏摺、處理政務之時,自然需要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可如今它陰冷潮溼,古時應該並非如此,這其中定是暗藏有玄機。由於養心殿常年潮溼,導致木頭建築結構受潮而損壞,地板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一次,成本也相應增加許多,每年都需要為此花費一大筆維修費用。除此之外,前往養心殿的遊客人數眾多,遊客若是不小心踩到腐爛的地板還可能出現相應的安全問題。修繕過故宮的維修人員曾表示,養心殿是最難修繕的一個宮殿,可潮溼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更換地板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工作人員決心解決這些困惑,找出潮溼的原因。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邀請來專家,決定對養心殿地下進行拆解。在拆解過程中,工作人員意外地掀開一塊地板,正是由於這意外的舉動,才發現地板下遍布著的縱橫交錯的管道。這些管道按照規整的路線排布,打開管道後,人們發現其中儲存著大量的水蒸氣。但地板下這些管道具體有何作用。

專家學者們迅速查閱研究史料,發現古時冬季寒冷之時,由於沒有暖氣的技術,僅僅靠著暖爐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取暖問題,為達到保暖效果,到冬天時,會有人專門燒熱水,讓熱水通過管道,管道在使用中的時候會大量的熱氣在流動,使養心殿裡的溫度提高,為養心殿提供溫暖、舒適的環境。隨著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年帝制,故宮不再被使用,養心殿也不再被使用,這些管道再無用武之地。可管道中的水未及時被排出,長年累月積壓在地底下,才造成養心殿寒冷潮溼的環境。

經過查閱後,發現這個就是用來給皇帝取暖的熱水管道,就類似於現在的地暖。雖然歷史只存在於過去,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後,被古代工匠們的智慧鎖折服。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古人依舊可以用智慧和雙手創造出經典的實物滿足當時生活的需要,讓後人為之驚嘆。不僅僅是這套供暖系統,還有無數的發明讓我們讚嘆古人的智慧。我們要學習古代匠人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探索的精神,不斷的鞭策自己。吾輩當自強,因為少年強,國家才會更強。

相關焦點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也是各朝代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不過我們可能在各大影視居中最常見和常聽的宮殿就是養心殿,是皇帝批閱奏摺辦公的地方。既然是皇帝經常待的地方,那環境應該很舒適才對,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養心殿常年都是陰冷潮溼。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專家挖開地磚一看,傳言果然是真的
    不論這種說法對與不對,這種傳統導致中國古人對「養心」情有獨鍾。尤其是對於古代的皇帝來說,在家要管成千上百的妃子,上班要管文武百官,同時還要管理天下億萬子民,所以煩心事就特別多了。而他們的工作還不能隨便出差錯,他們如果因為心煩而發怒,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皇帝就會給自己造一個專門用來「養心」的地方,這就是「養心殿」。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直到地板被挖開後,才真相大白!
    起初,養心殿並不重要,只是皇家臨時休息的一處宮殿。不過到了雍正年間重修後,這裡就成為了皇帝日常辦公及居住的地方。從雍正之後,就連清朝接下來的七代帝王也沒挪窩,都紛紛住於養心殿。不過,當年皇帝的寢居到了現代之後,卻是難以言喻的陰冷。當人走進養心殿後,時常會覺得汗毛直立,陰冷刺骨,卻無法找到寒氣的來源。專家根本沒辦法想像,當年帝王們究竟是如何在這寢宮辦公的,又是怎麼休息的。也正因此,有些人就認為,這是因為養心殿怨氣過重導致的。而這種說法,就更給養心殿增加了幾分陰森恐怖。
  • 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
    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但是在皇上居住的地方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就會感到疑惑,在古代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解決呢?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為什麼地處北方的養心殿不僅不像其他北方地區一樣乾燥,甚至在夏天進去的時候,可能還會感到有一絲涼風爽。相信在看完之後,你也會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 養心殿罕見寶匣展露真容了,裡面竟然有……
    作者:上官雲、張曦16日,兩個多月前在故宮養心殿發現的神秘寶匣終於展露真容了!
  • 看看養心殿如何「祛病延年」
    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經過又一年的翹首以盼,新的一集中,養心殿又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呢?2015年底,隨著「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故宮博物院開始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修繕和保護,這一區域也隨之關閉。
  • 景致記錄:在清宮劇中,出鏡率極高的故宮養心殿,有何獨特魅力呢
    在故宮中,養心殿是一處獨立的院落。明朝時,只是皇帝偶爾休息的地方,嘉靖皇帝還曾在這裡煉過丹。清朝康熙年間,這裡也只是造辦處,聚集了全國頂尖的工匠,偶爾也有西洋藝術家,製作出了不少傳世的藝術品。養心殿比起乾清宮來說,小得多,也簡樸得多。雍正皇帝卻選中這裡做了寢宮,還在這裡處理日常政務,究竟是什麼原因選中了養心殿呢?
  • 博物館文物介紹——說說故宮的養心殿(上)
    養心殿這個名字,是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養心殿的位置並沒有在紫禁城的中心軸上,甚至還沒有平常的百姓家的院子寬敞,但是就這樣的一個院落卻深受皇帝們的喜歡,因為那裡是不僅是皇帝的寢宮,更是權力的中樞和政治心臟。其實在康熙以前,皇帝並不是住在這裡,後來由雍正皇帝才改到這裡的。事情是這樣的:在1722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駕崩了。
  • 故宮地磚受損,工匠修復卻發現一個秘密,專家:揭開朱棣狠心一面
    1976年,專家們在修繕太和殿地磚時便發現了一個「秘密」,讓人直呼朱棣的狠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發生了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的同時,位於震中周邊的北京城也受到了地震影響,不過與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損壞程度相比故宮的建築受到的破壞則卻要小得多。
  • 故宮地磚損壞,工匠修復時發現600年前秘密,專家:朱棣的心真狠
    當你來到故宮時,一定會忍不住感嘆,這座巨大的皇家宮殿簡直就是一本活歷史,又忍不住產生疑問,為何故宮能屹立600年不倒?保存的如此完好?明朝初年,北京原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棣在靖難之役後,登基為明成祖。  在登基之後,便有人上奏說:「北平是聖上的龍興之地,而且呈虎踞龍舟之勢,居於北平外可制四夷,內可安天下,實在是無可挑剔的帝王之都。」  朱棣早有遷都的打算,於是便聽取了大臣的意見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命人在北京設計和建造了皇宮和城垣。
  • 故宮養心殿擺駕濟南,1:1還原!帝王們果然都是精緻Boy,先睹為快!
    去過故宮的你肯定知道人們參觀養心殿都是這樣的▽從今天開始大家可以「走進」養心殿了!故宮養心殿「擺駕」山東省博物館1:1還原全貌、展出242件珍貴文物聽起來是不是很激動人心呢?走!跟著街拍小編一起「走進養心殿」一睹真容吧!
  • 「大學士」給您答疑解惑 故宮喊你到養心殿幫皇帝批奏章啦
    2017年10月12日訊,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端門數字館的第二個主題數字大展「發現·養心殿」也正式與觀眾見面了。在這裡,通過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虛擬實境頭盔、體感捕捉設備、可觸控螢幕等,讓觀眾走進虛擬世界中的養心殿。
  • 《我在大清當皇帝HD》新版本即將上線 養心殿新玩法揭秘
    《我在大清當皇帝HD》新版本即將上線,養心殿新玩法揭秘。《我在大清當皇帝HD》12月新版本即將上線,此次新版將會帶來諸多全新玩法。
  • 一場地震把故宮地磚震裂,引出了驚天秘密,專家感慨:朱棣太狠了
    當時朱棣篡取了朱允炆的江山,先是在南京辦理公事,至於他為何遷都北京,有的專家解釋說「天子守國門」,也有人說朱棣不習慣南方溼潤的氣候,而朱棣封王的時候就在北京。不管哪種說法正確,紫禁城這三個字,在朱棣時期就登上了歷史舞臺,距如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有了很多次的翻修了,但是原來的樣子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
  • 揭秘養心殿修繕故事
    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的《故宮新事》第四集日前出爐,該集揭秘「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修繕。瓦片新款兒、點翠捉蟲、變廢為寶……一段段養心殿「祛病延年」的故事生動再現。專家推測,這可能是為文華殿燒制的,但因為養心殿的某一次小規模修補,匠人將瓦從庫房裡直接提來使用,「以後隨著研究更深入,也會有更多解讀。」專家說。工作人員發現,養心殿區域的琉璃瓦件以「嘉慶五年」時期居多,且形制最為規整,此次修繕時也以此為參照。補配的瓦件依舊採用古法,而非流水線產品。
  • 古人為何將遺產留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古人智慧令現代人折服
    早在千年前的古代,關於遺產的爭端,就已經是一個屢見不鮮的問題,小到粟米銀錢,大到江山社稷,總是會有人大打出手,當面對這種情況,長輩要在子嗣繼承權間做出選擇,往往會採取「嫡長子繼承制」的方法,也就是選擇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但是它真的明智嗎?
  • 家裡的地磚拖地後有腥味,正常嗎?是地磚的原因還是水的原因?
    文/家居雜壇對於我們家庭地面所鋪貼的地磚,每過一段時間,我們基本上要用拖布拖一遍,這樣來保持地磚的乾淨整潔。可是很多的朋友都反映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用溼拖布把地磚拖完以後,地磚上有一股腥味,是什麼原因呢?
  • 懸崖峭壁上的懸棺,古人是怎樣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太聰明了!
    特別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獨特的喪葬文化引起了許多民俗專家的研究興趣。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太多學者找不到,1997年,龍虎山旅遊集團還專門拿出30萬元作為獎勵,徵集民間智慧解謎.. 為了找出答案,一些高校的學者和專家也成立了相關的研究小組,前往中國所有的懸棺遺址。 後來,同濟大學學校的謝江恩教授受到當地一位老農的「鶴」的啟發。 老人說他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
  • 養心殿文物修復的背後,隱藏著人類身體和情感修復的精髓
    紀錄片《故宮新事》第四集,講述了養心殿裡的秘密。內容涉及古建築的修繕,裝飾品的修復,紡織品的修補等。養心殿裡的紡織品,紀錄片中提到兩件:藍色呢繡雲蝠紋炕單和湖色緞繡鳳紋大臥單。這兩件文物,繡法細緻,做工精美,可惜有了破損。藍色呢繡雲蝠紋炕單是羊毛材質,上面的刺繡栩栩如生,但邊角處有缺損。
  • 當年溥儀從養心殿「盜」出的翡翠朝珠,後來竟然開創一個外交時代?
    對於珠寶玉石翡翠來說,這一時期更是有著各種各樣關於珠寶玉石翡翠的故事傳說流傳了下來,這其中,便有著關於大清國最後也是最無奈的皇帝——溥儀與他所偷盜販賣的翡翠朝珠的故事,這故事甚至已不僅僅是故事,甚至已淪為了一段笑柄與時代遺殤。要說這溥儀偷盜販賣,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大清國乃是天下之主,溥儀是皇帝,皇帝還有偷自家東西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