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模仿是好還是壞?到底該不該制止?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更聰明

2020-12-23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都說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都愛模仿,甚至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模仿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去模仿別人,而希望孩子可以做自己。

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其實這只是孩子自我發育的一個過程罷了,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對待這個過程,並且別隨意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孩子以後就會變得更加聰明。

前段時間,在寶媽群裡有很多寶媽在討論,說自家寶寶出現喜歡模仿的情況,而其中一個寶寶叫做豆豆,他是一個兩歲多的男孩子,豆豆的媽媽在群裡面說,自從前幾天帶豆豆去了一趟動物園之後,豆豆就完全變了,開始每天模仿各種各樣的動物,最開始是模仿老虎,第二天是模仿大象,最近這幾天卻開始模仿狗了,天天都在地上爬來爬去的。

其實起初豆豆的媽媽和豆豆的爸爸也不是特別在意,認為孩子就是愛玩罷了,但是沒有想到,如今孩子卻是一發不可收拾,說話也不好好說了,整天就知道學動物叫,動不動還趴下,甚至還會學動物舔地板,家長看到這個情景著實擔心,而且儘管自己怎麼叫孩子,孩子也不聽。

所以現在才會感到非常的痛,而豆豆的媽媽把他的經歷分享出來之後,遭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媽媽群瞬間就沸騰了起來,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家的孩子也有這個情況,學狗叫,學貓叫,學奧特曼,學喜洋洋,各種各樣的都有。

雖然有些時候,孩子模仿起來的確很可愛,但是也確實會給爸爸媽媽帶來一些困擾,也會產生一些疑問,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喜歡模仿呢?這到底是孩子天生的行為?還是正在引導孩子走向錯誤的道路呢?今天就來仔細地談一談為什麼寶寶會如此喜歡模仿,以及家長應該正確持有的態度。

01

寶寶愛模仿,其實是有原因的

神經發育的原因。寶寶之所以愛模仿,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其實從寶寶從出生開始,到現在已經一兩年了,他們的大腦都是處在一個高速發育的階段,而他們大腦中有一個神經發育的特別活躍,那就是鏡像神經。

什麼叫做鏡像神經呢?其實可以把它比作一面鏡子,每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其實都存在著一種模仿的行為,寶寶在看到外界的一些東西都會刺激到鏡像神經元,從而使寶寶變得喜歡模仿。

模仿各種各樣的動物,模仿各種各樣的動作和行為,所以有些時候說模仿是寶寶的天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模仿的行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孩子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發育是正常的。

孩子需要通過模仿來學習。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想要學習一些新東西,僅僅通過家長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這個過程少不了孩子自己去觀察,然後自己來學習,而孩子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

比如孩子在模仿小狗的時候,他們也許會在地上打滾,也許會舔雙手舔地板,但是這也代表了他們已經開始慢慢了解小狗這種動物,所以說孩子的模仿其實就是他們學習的過程。

被"傳染"的結果。有些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模仿,其實是被傳染的,各位家長如果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在平常生活中也會出現模仿別人的行為。

就拿打哈欠來說吧,最近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傳言,那就是打哈欠會傳染,而且也有科學家做過實驗,發現一群人坐在一起,如果一個人開始打哈欠,那麼久而久之,其他人也會跟著做出同樣的哈欠的行為,難道這真的是傳染嗎?

其實並不是,而是人體在下意識地模仿這些動作和行為,只不過相比較大人來說孩子的模仿會變得更加的單純和明顯罷了。

02

有一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模仿的孩子更活潑可愛,他們的記憶力似乎也更好"。

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孩子總是通過模仿某些事物,來讓自己對於這個事物了解加深。

所以很多愛模仿的孩子他們,學習能力也會比較強,而且不僅如此,對於孩子的各方面其實也有一定的幫助。

理解能力更好。愛模仿的孩子其實從一定角度證明了,他們大腦的鏡像神經元發育的更好,而鏡像神經元在某一個程度上可以幫助人們分析不同的場景,他會幫助孩子去了解,和明白別人的想法和一些行為。

就拿學習生活來說,如果孩子能夠更加理解別人的想法,那就說明他們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老師所教學的內容,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課堂吸收知識的效率,這也就證明了為什麼一些比較愛模仿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更好。

語言能力會更強。有科學家做出一個研究證明了人在說話的時候,對於舌頭和嘴唇的運用,其實是一個模仿的過程。

最初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其實也是通過模仿大人的語言開始的,所以說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學習語言也是一種模仿。

而喜歡模仿或者說模仿能力更強的孩子,他們更能夠通過別人的說話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讓學習語言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而且在模仿的同時鏡像神經元也得到了發展,它的運用更加的高效,也推動了孩子模仿的效率,增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愛模仿的孩子往往共情能力會更強。什麼叫做共情能力呢?就是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和體會別人的遭遇。

比如說別人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普通的人可能只會當作旁觀者來看待這件事情。

但是模仿能力強的孩子,他們會自動把自己代入到這個場景當中,他們能夠體會到摔倒這個人所受的痛苦,甚至會覺得是自己摔倒了一樣。

這種感同身受的狀況,就代表著孩子的共情能力會非常強烈,而這種能夠和別人感同身受,能夠站在別人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的人,往往會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03

其實模仿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益處的,而至於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模仿,則需要各位家長正確面對孩子的模仿行為,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別盲目阻止寶寶模仿寶寶如果模仿的越活躍,其實從側面就說明他們的鏡像神經元發育的更活躍,即便有些時候寶寶可能會做出一些過分的舉動,就比如說學狗叫學狗爬,希望各位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最好不要阻止寶寶。

但是為了讓寶寶的行為更加優雅一點,家長可以在旁邊進行一些適當的指導,因為有些時候,學狗亂滾亂舔確實是有一點不安全,也不衛生的。

所以家長要學會如何既不阻止寶寶的模仿,又能夠減少寶寶可能會受到的傷害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可以適當做出一些榜樣都說了孩子喜歡模仿,那麼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優秀的人,其實自己就可以成為孩子所模仿的模板。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當中,家長的榜樣作用其實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正是因為孩子喜歡模仿,所以家長平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些時候甚至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教會孩子一些道理。

例如:不隨地亂扔垃圾,對別人有禮貌,在公交車上給別人讓座這些行為,其實都可以成為孩子模仿的範本,比如有些家長總是出口成"髒",甚至經常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那麼就別怪孩子以後會變成這個模樣。

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愛模仿有些時候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契機,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個天生的模仿能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外界的知識。

比如說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唱一些兒歌,讀一些詩歌,來引導孩子的學習,讓孩子產生興趣,然後一起模仿。不僅能夠增強親子關係,而且還能更好地發揮模仿的作用和教學意義。

04

雖然有的時候寶寶不合時宜的模仿,會讓家長覺得尷尬和頭疼。

但是希望家長一定不能制止孩子這樣的做法,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基本的學習能力。

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如果你家孩子也喜歡模仿的話,請千萬不要制止,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引導,相信一定能夠對孩子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孩子到底該不該追星?明星也追星,鹿晗得到偶像貝克漢姆的祝福
    那麼,孩子們到底該不該追星呢?那麼追星到底有什麼好處呢?第一,追星可以讓孩子們有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孩子因為缺乏社會經歷,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模仿性極強,很小的時候會模仿父母,稍微長大點會模仿同伴,上學後又會模仿同齡人和老師。因此,歷史上有孟母三遷的典故,人們習慣把它看作是環境的重要影響作用,但是本質上就是接觸人的問題,特別是偶像問題。
  • 孩子愛說壞媽媽該怎麼教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愛說媽媽壞該怎麼教育? 孩子總愛說壞媽媽,無論給孩子強調多少遍,強調媽媽多麼愛你,都沒有用,還是依然改不了。 那麼這是孩子在進入語言暴力期,也就3~5歲的時候特有的現象。為此,大家不用過於介意,因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
  • 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到了孩子五個月左右,除了吃手指之外,孩子們還用手把腳丫拽起來,往嘴巴裡面送,臭腳丫也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七個月之後,孩子又迷上了撕紙遊戲。無論是紙巾還,是爸爸媽媽的書畫,建築圖的圖紙,都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少家長不太懂得孩子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不理解這些動作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器,就會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 孩子左撇子,父母該如何引導?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寫字,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雖然有民間說法:「左撇子更聰明!」但無數父母還是不厭其煩地想改變「左撇子」孩子的用手習慣。我舅舅就是如此,姥姥在舅舅小時候就強行要求他改過來,姥爺的行為更是有過之而不及,我舅舅只要在飯桌上用左手拿筷子夾菜時,就會受到我姥爺用他拿著筷子的右手去敲打舅舅的左手。
  • 孩子學豬叫戒不掉跳壞床 該不該限制孩子看動畫片?
    學豬叫戒不掉 「跳泥坑」跳壞床該不該限制孩子看動畫片?「再次奉勸各位寶媽,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不要給他們看小豬佩奇!一天到晚跳跳跳跳,天天學豬叫,叫了一年多了都戒不掉。」看動畫片時,青青也會跟著學豬叫;對此,媽媽倒是表示了理解,「我不抵制,孩子喜歡就給她看唄,說明這個動畫片有吸引孩子的地方。所有動畫片裡都難免會有不合理的情節,所以就一邊看一邊給她講,這樣是不好的,那樣是不對的。」也有家長對這樣的模仿行為表達了擔憂,「你一說『小豬佩奇』,孩子就自動豬叫,跟聲控開關一樣。」「模仿動畫片跳泥坑,家裡的床都跳壞了。」
  • 孩子這個年紀會說謊,父母應該高興,學會正確引導你的「匹諾曹」
    每個小孩子都是單純且天真的,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呢?當孩子開始說謊的時候,父母先不要生氣,小匹諾曹需要正確引導。案例:四歲的丸丸不怎麼愛吃飯,每次媽媽哄丸丸吃飯都要花好一番功夫,丸丸每天都拿著個玩具熊玩來玩去的,吃飯也是帶著它。
  • 會教壞小孩?《天才槍手》究竟該不該讓孩子看?
    那麼,《天才槍手》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們看呢?而如今面對《天才槍手》中的「壞動作」,怎能讓孩子看?讓孩子依樣畫葫蘆呢?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不應該因為「刀子是作案工具」,就禁止全部的刀子吧?對於片中涉及到的作弊方式,如果家長能在旁邊、適度的引導的話,哪裡會成為孩子的「參考」呢?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別逞一時之快,讓孩子承擔後果
    ,還不是被他逼得沒辦法,好話說了一籮筐,也不如這打一頓管用!」一位爸爸在朋友圈曬出手掌淤青的圖片,配文:到底該不該打孩子,不打他,總鬧騰、闖禍,打了他,又心疼,兩歲半的孩子不聽話,我都打出內傷了!一位職場寶媽發視頻,說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曾經打過孩子,打過之後很後悔,當詢問孩子被打時他是什麼感覺,孩子沉默良久說出一句話:「我當時真想打人!」孩子的這句話令她印象深刻,每次即將動怒時就會想起這句話。
  • 到底該怎麼寵孩子?
    大聲說出你的愛,不吝惜愛的表達面對著一個幼小的生命,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歡蹦亂跳以至自己上下學,作為媽媽,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孩子
  • 包貝爾幫女兒餃子追星李現: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追星?
    那麼,如果孩子痴迷追星,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追星所反映的心理需求。孩子痴迷追星其實是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父母大可不必緊張。孩子每個成長的階段都會有自己的偶像,這是他們審美品味及心理狀況的反映,一般來說,孩子追星是因為他們這幾心理現象。
  • 面對孩子發脾氣時,試試樊登的情感引導教育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些都不是最好的應對方法,曾是主持人,後來創立讀書會的樊登老師,在讀書會中提出了一個情感引導教育法,就可以很好地轉變孩子的壞脾氣。樊登曾經講解過一本書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是美國的金伯莉·布雷恩,書中提出的情感引導教育法可以幫助孩子認識並且應對自身的情緒,而且這個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訓練孩子的情商。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
  • 清華博士老爹:從小讓孩子背這20首兒歌,長大之後,孩子更聰明!
    清華博士老爹:從小讓孩子背這20首兒歌,長大之後,孩子更聰明!如果說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在小學的學習當中就是最成功的,他有了這個學習的習慣,上高中上初中他都會主動地去學習,不懂的他就會問,那麼他學習自然就會上去,而越學越輕鬆,越學越喜歡他就會更愛學。
  • 孩子嘴裡冒髒話,你該咋辦?
    朋友被罵得愣了愣,表情僵硬,不好意思和一個小孩子計較,但心裡多少也是不舒服的,憋了半天,半是提醒半是調侃地對貝貝媽說:「還是得管管孩子。這麼小年紀,還是個女孩,就學會爆粗口——小心以後嫁不出去。」貝貝媽尷尬萬分,只能一個勁向朋友賠不是,表示回家會好好教育貝貝。而那個闖了禍的熊孩子,則一臉無辜地吃著她的布丁,壓根本不管大人中間的「暗潮洶湧」。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網友紛紛感慨,到底什麼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出這麼有愛貼心的娃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場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
  • 孩子進入大學,該不該鼓勵孩子談戀愛
    近日,有一個名為「大學到底要不要談戀愛」的話題引發網友討論。有人認為,進入大學就應該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否則學生時代的青春會有很大的遺憾。也有人認為,大學就應該努力學習專注於自己的學業,戀愛與否無所謂。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老師以及長輩,到底應該怎樣看待孩子在大學要不要談戀愛。
  • 孩子愛表現到底好不好,表現欲的利弊,父母要清楚!
    ,學會了一首歌,學會了一支舞,背會了一首詩,都要拿來向眾人展示,從而獲得掌聲和讚美。孩子過於表現不利於自我的正常形成。孩子的表現欲反應了其自我意識的壯大。越是需要外界評價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孩子,安全感指數會比較低,還有為了維護在他人面前的「優秀形象」,逐漸也會喪失本心,從而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孩子的表現欲是把雙刃劍,雖然愛表現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專注,以及開朗個性等,但同時也有可能讓孩子陷入自我迷失,和患得患失的境地,所以父母要及時地幹預和引導,避免以上情形的產生。給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
  • 該不該給孩子看動畫片?聰明的爸媽都這樣做…
    ▼兒童模仿動畫片情節再釀慘劇!都江堰8歲女孩小婷模仿動畫片《熊出沒》攀巖時,從6樓家中墜下,救治3天不幸離世,小女孩生前成績優異。類似兒童模仿動畫片中情節致死傷的案例,全國頻發。——四川第一網絡社區 7月31日最常見的就是孩子看完這些動畫片後造成一系列行為上的惡劣影響,怎樣避免孩子接觸到網絡上泛濫的暴力、血腥、灌輸不正確價值觀的動畫?
  • 該不該教孩子幫助陌生人,看完我就震驚了!
    可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如何和孩子就此類話題進行交流,讓其了解真相卻不至於對社會心生恐懼,讓其學會保護自己但不至於自我封閉。狀況一: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時,和孩子安全密切相關。爸媽除擔心社會新聞的模仿效應,想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又怕年幼孩子產生過大恐懼。若選擇不溝通社會黑暗面,孩子到學校,不確定會從同學中聽到什麼訊息?家長該怎麼掌握分寸?
  • 孩子對媽媽說「壞媽媽,你去死」,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
    雖然氣球沒有多少錢,不過家裡玩具已經很多了,媽媽 不想給瑤瑤買了,於是就委婉的告訴了孩子,拉著孩子往前走,結果讓人想不到的是,瑤瑤使勁掙開媽媽的手,說你是個壞媽媽,我不想讓你做我媽媽了,你去死。有研究表明:孩子一般在三歲以後語言的表達會越來的豐富,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用越來越多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緒,當然了有些語言,孩子也不一定能意識到語言的嚴重性。如果孩子說狠話,父母該避免用哪些方式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