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是將電影表演變為一種藝術形式的一代偉大的演員、導演、編劇: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逝世的日子。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出生於倫敦,父母都是演員,小卓別林首次登臺表演是在5歲,但是幸福的時光對於他來說太短了。12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被送到精神病院。成為了孤兒的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小販、小傭人、童工等等。
1906年,卓別林加入了英國最知名的弗雷德·卡爾諾喜劇劇團,他的喜劇表演天賦使得他很快就成為了劇團的臺柱,此後經常隨團赴世界各地巡演。
1912年赴美國演出時被啟斯東公司看中,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喜劇短片《謀生》,在這部影片裡,他扮演一個英國騙子,跟在一個報紙記者後面,不斷地偷他的東西,從錢包、女朋友,最後是偷走他的工作。
1914年,他在《威尼斯賽車小子》(Kid Auto Races at Venice)中出演了一個流浪漢,他頭戴圓頂禮帽,腳蹬大皮靴,手持一根竹製手杖,踱著滑稽的企鵝步,此後這個形象在他的一系列電影中出現,並成為了電影史上獨樹一幟的銀幕經典
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
1940年,他的第一部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上映,《大獨裁者》對希特勒的大膽諷刺,致使該片轟動一時。本片可以稱得上「偉大」的電影。原因是在納粹黨氣焰鼎盛的1939年,敢於選擇如此題材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勇氣。
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臺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
1966年,卓別林完成了他最後一部電影,也是他唯一的彩色片,由馬龍·白蘭度和索菲亞·羅蘭主演的《香港伯爵夫人》(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晚年他受到各種榮譽加冕,包括嘎納電影節上法國文化部長代表法國政府授予他榮譽軍人高級綬帶、奧斯卡授予的藝術成就獎以及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的爵士封號。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對於他對世界電影發展的褒獎。
卓別林在1977年12月25日(聖誕節)這天與世長辭,享年88歲。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