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身體教育?父母需知道,每個年齡段生理知識大不同

2020-12-24 陪寶寶寫日記

中國家長總是對性教育諱莫如深,當好奇的天真寶寶們發出"我從哪裡來?"的疑問時,父母總能找到各種各樣地方來應付孩子們,很少有父母能夠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家長性教育知識的匱乏,另一方面是傳統文化和社會大眾對性的羞恥感。這些都令父母難以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正如事實情況所述: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需要哪些了解呢?

第一,性教育≠性知識的教育,我們要正確了解性教育

性知識的教育知識只是單純的了解自己的身體,而性教育是系統的,綜合的社會道德和個人品德教育。脫離了這個基礎的單純性知識教育不僅對孩子沒有益處,反而貽害無窮。

近日在上海一書店中,一名10歲男孩誘騙一名5歲女孩舔其下體,並強脫女孩內褲伸手撫弄。事後女孩家長找上門,男童家長卻污衊女孩是自願的。如果現在小女孩遇到的是長大後的男孩,如果男童家長依舊對孩子不加約束和教育,那以後社會上就又多了無數個受害者與加害者。

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第二,了解每個年齡段孩子需要掌握的生理知識

一般五歲以下孩子,需要掌握的可能是:

1.我從哪裡來:家長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從母親肚子裡生出來的,不是從垃圾桶中撿來或者充話費送的。這種對大人來說的笑話,可能使孩子產生惶恐自卑感,覺得自己是父母可有可無的一部分。

2.男女有別:告訴孩子為什麼TA是男生或女生。因為男生有陰莖,女生有陰部。男生站著尿尿,女生蹲著尿尿。男生就要去男廁所,女生就要去去女廁所。

3.隱私部位認知:讓孩子記住被背心內褲遮蓋住的部位屬於隱私部位,除了爸爸媽媽誰都不能看,更不能給陌生人摸。即使是小夥伴之間玩遊戲也不能觸碰。

無論任何人觸摸了他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告訴孩子第一時間給爸爸媽媽說,建立和孩子之間的信任。

4.學會拒絕:當有人想要觸碰孩子的隱私部位時,要教他學會拒絕。比如長輩親戚等熟人想要觸摸隱私部位,無論他們說什麼都不要聽,向身邊其他人求助。並且一定要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曝光的遭受性侵害的兒童超過800人。在300例性侵兒童的案例之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43%。其中,師生關係佔比最多,達到35.85%。施害人重複作案佔到55.48%,持續作案往往達到2~3年。

教會孩子提防身邊熟人作案至關重要。

5-8歲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識是:

1.心理性格與社會性別:

要讓孩子知道性別不是決定性格的唯一標準,男孩子也可以安靜溫柔,女孩也可以調皮搗蛋。不能因為其他孩子的性別而嘲笑他的性格。當你交朋友時不是因為性別,而是因為你們合的來。

2.理解家庭的概念:

爸爸媽媽因為相愛然後結婚生子,構成了幸福了一家人。雖然有的小朋友的家庭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媽媽,但依舊可以過的很幸福,不能因為別人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而歧視欺負人家。

9-12歲,最主要掌握青春期時身體的變化:

女孩胸部會發疼發漲然後變大,男孩會長鬍子喉結會變大因為變聲期,聲音也會變得不一樣。男女都會長腋毛,陰毛。

但每個人的發育速度不同,有的女生可能小學就來月經了,而有的高中才來。有的男生因為發育迅速竄高,而有的男生還是小小的個子。

13-14歲,青春期叛逆,是對性最為好奇的階段。

這時候孩子不僅具備了性知識,更有了行動能力,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發現孩子談戀愛了,採取激烈的反對措施,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了解什麼越要去做什麼,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一個表現,當一對性知識懵懂的少年偷嘗禁果,所產生的後果足以毀滅兩個家庭。

這時候家長要保持冷靜態度,儘量採取溫和的措施來應對孩子早戀的事情。可以好好跟孩子平等的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所以對待性教育,要分階段分對象,結合社會道德倫理進行。

第三,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首先家長要克服自己的羞恥感,當孩子突然問"媽媽,為什麼你沒有雞雞?","爸爸為什麼你沒有胸?"之類的問題時,家長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而不是因為羞恥感搪塞過去。

其次家長要認可兒童性教育,拋去一般的有色眼鏡平和看待。因為兒童性教育是一門健康的必須的課程,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買一些有關於兒童性教育的繪本跟孩子一起閱讀,或者動畫片使性教育寓教於樂,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有不會的可以問父母,父母有不懂的也一起學習。

最後,可以藉助於繪本類書籍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有所認知。

推薦一本《給孩子的身體書》,這本書用了1000多張美妙、炫酷的圖表,加上豐富有趣的故事解讀,給孩子科普人體以及各種器官,讓孩子全面了解人體知識。

當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足夠的了解、對關於青春期的那些美好和尷尬的事足夠了解,孩子就能更加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補充:這套書的作者是美國華盛頓知名的兒科醫生、醫學博士、華盛頓大海陸空醫學教授、美國兒科協會會員霍華德·本內特博士,他擁有30多年兒童診治經驗,經常為《華盛頓郵報》的知名兒童欄目撰稿,這本書除了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青春期的奧秘,還有一些常見的疾病原因和治療方法,讓孩子學會愛護自己的身體,用平常心看待疾病,不懼怕疾病。

總之兒童性教育的原則就是:

1.勇於面對孩子提出來的各種問題,不要逃避也不要扼殺孩子們的好奇心。

2.實事求是,要灌輸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寓教於樂擺脫枯燥的說理。

3.用各個年齡段孩子所能接受的語言來解釋。

4.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通過繪本了解自己的身體。

兒童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孩子更不會因為接受了性教育而變壞。轉變性教育觀念,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未成年性犯罪率與兒童性侵率。

當你不教育孩子時,社會會替你教育,法律會替你教育,到時候又有多少無辜的孩子會受到傷害。到時候才後悔為時晚矣。

相信在社會越來開放的今天,後來的年輕家長也會越來越重視性教育,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童年。當社會不再談性色變,因為性無知而發生的悲劇也許會少很多。

有想要購買《給孩子的身體書》這本書,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給孩子做「死亡教育」,不同年齡段策略不同,父母別太晚知道
    不過向孩子們談及「死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恰當的解釋。 新澤西學院的心理學士 James Graham 說,孩子對死亡的理解取決於兩大因素——生活經驗與發展水平。 所以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並不同,他們對於「死亡」的理解能力也不同。
  • 認識身體,保護自己,每個孩子必備的生理啟蒙,看這本書就夠了!
    知識內容涵蓋十四個方面,符合兒童的認知理解水平。從生命的開始、寶寶的出生,到肌肉、心臟、血液、消化等幾大系統,以及男孩、女孩身體的區別;從身體的構造、各部分的功能,到食物吃進去後怎樣消化吸收最後變成便便?人體是如何生長的?寶寶是如何長高的?
  • 3歲前,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長該怎麼做?每個年齡段學習內容不同
    隨著現在年輕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長們對於科學育兒也越來越重視。很多父母在寶寶沒出生之前就進行胎教,出生之後的每個年齡段也進行適合的早教,都想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一個聰明可愛的「小神童」,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早教方式和早教產品也因此應運而生。然而太多的理論和產品,有的時候還相互矛盾,讓不少的寶媽寶爸深感糾結,不知道到底哪種方式適合自己的孩子?
  • 多少父母延續了上代的錯誤教育,而「學習型父母」會這樣科學改正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過程,活到老學到了,即便是已經為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其實也是要不斷去進行學習和進步的,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上都要與時俱進,不要再拘泥於過去的經驗總結,不要再延續上一代的錯誤教育,而是應該做一個"學習型父母",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 《尋夢環遊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每個家長都該自知
    而在這個故事當中,也讓我發現了很多有利於幫助各位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因為在中國的教育方法當中,其實各位家長應該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故意避開關於死亡的教育,因為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向孩子科普這些目前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家長卻忘記了,這是每個孩子都應該經歷的教育。
  •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還在恐嚇式教育?對孩子傷害大
    極度缺乏安全感重慶中小學曾經對家庭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認為可以採取恐嚇式教育的家長,比例高達42.2%,在對這些家庭的進一步觀察發現,這些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都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們不願意相信別人,甚至是不相信父母。孩子還小時,大腦及身體都還未發育完全,因此他們對父母家人的依賴感很強,而當父母總是對孩子進行恐嚇與嚇唬後。
  • 李嘉欣跟兒子「共浴」引熱議,父母穿著暴露孩子2大心理問題
    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反正什麼都不懂,於是換衣服、脫衣服都不會刻意去避諱孩子,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審美觀的形成和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有影響。父母越來越遮遮掩掩,或者是避而不見,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非理性探索。讓孩子看一些色情照片,色情小說,視頻服務平臺,更容易造成 孩子性啟蒙教育的異常。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性啟蒙的情況下對孩子性啟蒙教育的危害,也要有目的地對孩子進行常識文化教育。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有些孩子因此就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父母和孩子難以達成一致,一個說往東,一個偏偏要往西,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低聲教育是什麼樣?「低聲教育」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方式。西方心理學家研究了人說話時的聲調,發現人們聽不同聲調的話語時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 解析電影《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今天,我們就來從《小鞋子》這部電影中,從育兒角度來談談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第一:父母的情感對於孩子成長有著重要作用父母之間的愛情是孩子以後愛情觀的模板。一個孩子如果懂得去愛別人,那麼一定有一個很愛她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是雙向的,這種感情是會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的。
  • 女兒的生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
    我立馬反手把廁所衝乾淨,最後來個死不承認,因為我覺得女兒這麼小,好像給她灌輸生理方面的知識實在是過分早了一點……」今天早上剛醒來,打開手機就看到大學室友在我們的群裡長篇大論地訴說著自己的小尷尬。另一個室友也應和著:「哎呀,怎麼跟我的遭遇竟是如此相似!我現在都比較理解,我小時候父母為什麼在生理健康和性教育方面隻字不提了。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的男老師: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父母從小不在身邊,我明白很多生活上的知識和問題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也了解在成長過程中留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希望將這些知識教授給他們。」楊飛凡坦言,在巴馬縣支教的這八年,人們對貧困地區孩子的關注在發生變化,「最開始人們主要關注物質生活方面,比如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否吃飽穿暖?現在大家會慢慢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成長,比如性知識的普及等等。」
  • 在中小學普及性知識教育有必要嗎?
    對於性知識,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應該科學、理智地面對,並且進行傳授。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性知識如果傳授給孩子會讓他產生負面的影響。其實呢,教會孩子性知識更多是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確面對自己身體發育、情感成長的問題,讓他們理智地做出選擇。
  • 「我第一次來月經時,以為得了絕症」 :孩子的月經教育,父母該如何做?
    月經的來臨,意味著女性身體上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女孩們也註定要經歷初潮與月經。 那作為父母,在面臨女兒們初潮時,該怎麼做呢? 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觀看科教片等方式讓孩子了解有關月經的生理知識,讓她們知道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 平行教育要求父母不能威脅孩子
    孩子力量不足時,會膽戰心驚,自認為力量可以抗衡父母時,在憤怒的同時,還做好了對抗的準備。現在的父母,很少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用聲色俱厲的言辭恐嚇或嚇唬孩子的人,卻不在少數,其實使用恐嚇或嚇唬性的語言,同樣是為了讓孩子感到害怕,因此,打罵與恐嚇等行為,其實質都是對孩子進行威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如何正確抱寶寶?不同年齡段抱娃姿勢有講究!
    如何正確抱寶寶?不同年齡段抱娃姿勢有講究!小寶寶的出生對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父母愛情的結晶。懷胎十月,每個寶寶的降臨,對每個媽媽來說都是痛苦伴著開心,但是有些新手媽媽就會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樣帶娃,尤其是抱娃的姿勢。
  • 日本大尺度教育惹爭議,男女「坦誠相見」,網友:確定是在上課?
    筆者認為,孩子的生長激素應該讓身體自然而然的產生,過早地刺激分泌只會讓孩子早熟,不同年齡段的性教育應有對應的尺度把握,否則只會讓性教育達不到原本的效果。不同年齡段性教育的尺度如何把握?1~4歲,讓孩子知道隱私必須被遮蓋1~4歲時,孩子還處於嬰幼兒時期,這時候孩子們對爸爸媽媽深信不疑,所以從最開始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傳遞出"隱私部位要遮蓋住"的信息,這樣孩子就能將這個意識潛藏在腦海裡,而且這時候孩子們尚且年幼,對這麼多的性知識其實並無法吸收完全。
  • 14歲少女因偷看父母「光碟」,導致懷孕2次,背後的原因讓人感慨
    網上一個12歲少女和一個70多歲的老頭發生關係後懷孕,父母雖感到很丟人,但最終還是把孩子留了下來了。事情發生後他們並沒有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教育,所以孩子並沒有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只是跟隨父母去往別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 年幼的女兒懷孕,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再羞於啟齒!
    我國是個保守的國家,大多數家長是不會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有很多家長談及「性」這個字,不是視為洪水猛獸,就是羞於啟齒。學校對性的教育也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仿佛談到性就是一個道德敗壞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其實在2008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健康教育綱要中》已經將性教育有關內容納入健康教育中。回歸家庭,父母也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讓孩子知道那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學會隨時保護自己。
  • 專訪|《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作者張引墨:如何對孩子說「性」
    如何與孩子談性?面對孩子過早的越界應該怎樣應對?青少年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性是美好的,也是危險的。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發展,反之,青春期的熱烈情感或將變成炸彈。詫異的部分也有,因為「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非常的私密,當我們直接觸及到這個問題時,會發現它被很多的東西包裹,所以要談性問題的時候,可能我們要涉及到教育、社會學、心理學、兩性關係認知、自我認知、成長環境以及父母本身關係的示範性等等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掙扎,還有一個詫異是,沒有想到這個事情會對他們帶來這麼大的衝擊。
  • 17歲男孩因正常生理反應自殘,家庭性教育刻不容緩!
    如果父母曾告訴他勃起是男性的正常生理反應的話,悲劇是不是有極大可能避免呢?網上還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異性父母究竟應該如何和孩子相處?究竟該如何在家庭裡做好性教育?到底該如何把握好和異性子女的相處尺度,對於父母來說也是個新鮮的課題。而妥善正面的做好性教育,對於羞於談性的中國父母,仿佛更是個諱莫如深的問題。2010 年,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和德國聯邦健康教育中聯合制定了《歐洲性教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