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種在江戶時代流行開來的古老繪畫在現在看來也毫不違和,豐富的配色與畫法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比如下面這張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作者最為著名的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日本江戶時代盛行的美術——浮世繪的前世今生
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的民俗風景和普通百姓難得見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與春宮魅惑,包羅萬象,堪稱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浮世」意即日本佛教概念中相對於淨土的充滿憂慮的「現世」,指生死輪迴和人世虛無縹渺。「浮世」不僅反映出當時流行的人生觀,而且還有著某種色情意味。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 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時值西方繪畫開始逐漸進入日本,在他創作活動的初期(安永三年),荷蘭的人體解剖圖書《解體新書》翻譯出版,在當時的江戶地區引起很大反響。由此歌川豐春的製作開始趨向現實表現風格,並為引進西方繪畫透視法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嘗試。 歌川豐國(1769-1825) 歌川豐國出生於江戶神明前三島町的製作「人性」之家,號一陽齋。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在這400多年裡,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等大師們也留下了眾多江戶時代的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
-
日本人曾經嫌棄的浮世繪,是怎麼火起來的?
今年的B站跨年晚會,滿屏都是「爺青回」,而去年成功讓B站走進更多人視線的年度熱詞「後浪」也沒被落下,何冰作為主持人一上場,就cue到了自己在演講中的那句:「奔湧吧,後浪!」年的紐約拍賣會上,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拍得了一億日元!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當日本社畜遇上浮世繪,Ps太有意思了!
日本人平時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大,這個是我們隔著海洋都感覺得到的事實,畫家三巴屋利用浮世繪的風格,把現在的日本上班族的日常生活畫了出來。 看到這種近似於搞笑的浮世繪畫作,卻也感覺到了日本上班族的很多無奈~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馬奈、莫奈、德加、勞特雷克這些印象派大師的作品都深受浮世繪的影響。其中,凡·高尤為鍾情於浮世繪,並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接受了浮世繪的精神。凡·高畫像凡·高出生於荷蘭一個小鎮新教牧師的家庭,作品充滿激情。他的實際作畫時期並不長,但對西方現代繪畫卻產生了深遠影響。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樣,極為廉價的、被平民百姓閱後即扔的浮世繪,就順手拿來像報紙一樣承擔貨物的包裝、填充。可以說「包裝紙」成了日本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啟蒙之始。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首次以國家館名義參展的日本,就面對了西方人的消費狂潮。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
-
武滿徹:浮世新繪,日本印象
大概翻譯者除了不知道武滿徹之外,也不曾想到會有人注意到這樣一位日本的現代作曲家,所以才讓這個沒頭沒腦錯誤,留在了這本經典的詞典裡。說實話,開始我對這種「錯位」難以容忍:同為東方人,我們無法直接從「武滿徹」的名字,進入武滿徹的世界,而是通過「Toru Takemitsu」。這種感覺就如同,到美國一家不太地道的中餐館裡,點了道誰也看不懂菜名的菜,上來才知道是魚香肉絲。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日本|浮世繪|小林清一|版畫
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日本版畫家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生於1847年9月10日,日本江戶淺草,現於東京,卒於1915年11月28日),他接受了西方石印和版畫的影響,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畫中。小林首先研究了日本畫,後來油畫以及攝影。
-
看展覽|從浮世繪到寫真,日本視覺文明的開化
正在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舉行的「從浮世繪到照片——視覺的文明開化」(浮世絵から寫真へ視覚の文明開化)特展中以浮世繪繪畫和幕末(德川幕府統治末期)作為舶來品的照片為載體,介紹了幕末到明治時期多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和日本文化近代化的變革。 展覽海報在江戶這一新興都市建立初期,繪有隅田川或寺廟風景的大幅屏風畫是主流。
-
藝術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幅畫以及背後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到底有什麼樣的淵源和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早在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沒辦法從中國買到最受歡迎的瓷器,只能轉去日本進口有田瓷。這樣,極為廉價的、被平民百姓閱後即扔的浮世繪,就順手拿來像報紙一樣承擔貨物的包裝、填充。可以說「包裝紙」成了日本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啟蒙之始。
-
すごい(Sugoi)きもちい(KiMoChi)的現代東瀛浮世繪
池永康晟,是日本現代浮世繪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池永せんせい 1965年生於日本大分縣津久見市,1984年畢業於大分縣立藝術綠丘高等學校(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獨自前往東京學習日本畫。2012年,作品《うつふせて泣いたるきみは未だ夏果の微匂ひ樹子(なつこ)》獲得第8回菅楯彥大獎展佳作獎。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這套浮世繪在日本早已絕版,而且,目前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也尚未確認有藏。僅就此而言,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況且,這套浮世繪版畫並非以普通工藝印刷而成,而是根據「高見澤遠治遺版」手工複製的。 那麼,「高見澤遠治遺版」是怎麼回事呢?
-
當大衛·鮑伊遇上日本浮世繪
▲ 在Bowie離世後的第二天Burberry AW2016向其致敬當鮑伊遇上浮世繪但殊不知鮑伊和日本文化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最富有日本特色的絕對是那兩幅由石川正美(Masumi Ishikawa)創作的當代浮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