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12 10:04:29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付斯穎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歌曲串燒,在韻律起伏之間,兩首歌便完成了巧妙過渡,聽起來毫無違和感。如果我們將古詩詞連在一起,又會是何種感覺呢?這兩天,有網友在知乎問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從而激發起網友們的創作欲望:「老夫聊發少年狂,日啖荔枝三百顆,仰天大笑出門去,竹杖芒鞋輕勝馬……」。這些混搭的詩句被轉發到微博,引起了眾多網友點讚叫好。
昨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得知,網友的這種玩法在唐代就開始盛行。原來,古人也是蠻會玩的。
網友創作「新古詩」
前後句有「神轉折」
早前,不少中學生在做詩詞填空題時,就因「大腦短路」,寫出讓老師嘆息卻又忍俊不禁的答案,如: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看起來「文不對題」,讀起卻毫無違和感。最近,類似這樣的詩詞混搭在網上火起來。網友們在知乎網上爭相創作,成為昨日網絡熱點,多頁回帖和不斷增加的新混搭「古詩」,讓眾多網友創作欲望爆棚。
在知乎上,網友「張方」的詩詞混搭最受歡迎。他以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開篇,下句配上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之後再引用湯顯祖《牡丹亭》中的「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將故事鋪陳,展開了一首毫無違和感的敘事詩,引來500多位網友點讚。
昨日,記者聯繫上知乎網友張方,他今年25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從事編劇工作。張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自己一直對古代文學很感興趣,「這種詩詞混搭,我已經玩了三年多。平時喜歡把自己愛讀的古文學詩詞,隨性編各種段子。」
張方說,混搭詩詞需要靈感,太過刻意反而影響創作。「我混搭的詩詞,都是平時熟記於心的,創作時抓住『神轉折』的特點,前後句反差強烈,讀起來會更有趣,也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張方笑稱,研究詩詞本身就很讓自己陶醉,「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這個玩法叫「集句」
古人早就在玩了
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玩法並非網友原創,在《紅樓夢》裡就寫過類似遊戲。
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黃湘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談到,網友們玩的文字遊戲,在古代就有,可以稱為「集句」,這也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數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詩。也可以是從已有的不同詩文中選出句子重新組合一首新詩或對聯。例如《牡丹亭》的結尾全用唐詩集句法。黃湘金說,這種再創造形式:雖然詩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沒有獨創性,但是不同風格的詩句只要被創作者重新「組合」,在文字意思上要有所主題,在形式上要做到統一。
另外,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德建也告訴商報記者,「集句」主要有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帶有遊戲性質的對答,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前後句的意境需是連貫的。」另一種是創造性質的混搭,選用不同名人的詩詞,組成一首新的、完整的詩。一般來說,混搭出一首七言律詩,至少應選用7位名人作品,「意境創造最重要。」
中國古代文字遊戲很高端
除了集句,黃湘金還介紹了古人常玩的一些文字遊戲。不過,要玩好這些遊戲,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可是不行的。
玩法一:聯句
一首詩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創作,每人一句或數句,聯結成一篇。聯句是古代文人雅士聚會時最常見的風雅之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多次描寫了大觀園中的貴族男女的吟詩聯句。
例: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玩法二:詩鐘
一種限時吟詩文字遊戲。詩鐘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聯或多聯,香盡鳴鐘,所以叫做「詩鐘」。詩鐘吟成,再作為核心聯句各補綴成一首律詩。詩鐘多半限定內容(詩題)、文字和種格,比如詩鐘分詠,限「來、去」,即上聯必須有「來」,對下聯的「去」字。詩鐘比一般對聯要求格律更工整,內容更含蓄,甚至類似謎語才好。
例:
來而不往非常禮,去若能歸是醉仙。
來來往往千帆競,去去回回百鳥旋。
來世來生都不管,去愁去病復何求。
來即速來三萬貫,去須長去一千年。
來財怎及來名好?去勢常隨去世行。
來年只恐成來世,去病誰知要去愁。
來世不知何處去?去年難得此間來。
聲音
混搭有利學習古詩詞
有積累才能創作
西南大學文學院資深教師李達武接受採訪時說,看似網友玩的普通遊戲,其實也可以說是大家的一種文學創作,而網絡讓創作更加平民化。李達武稱,從某種角度而言,「混搭」詩詞其實對大家學習古詩詞,並運用好古詩詞是有一定幫助的。不過網上的「混搭」有的很風雅,有的卻牛頭不對馬嘴,這也說明要玩好「混搭」並非那麼簡單,有積累才有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