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混搭玩出味:老夫聊發少年狂,日啖荔枝三百顆

2021-02-08 兩江新區網

日期:2015/05/12 10:04:29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付斯穎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歌曲串燒,在韻律起伏之間,兩首歌便完成了巧妙過渡,聽起來毫無違和感。如果我們將古詩詞連在一起,又會是何種感覺呢?這兩天,有網友在知乎問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從而激發起網友們的創作欲望:「老夫聊發少年狂,日啖荔枝三百顆,仰天大笑出門去,竹杖芒鞋輕勝馬……」。這些混搭的詩句被轉發到微博,引起了眾多網友點讚叫好。

    昨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得知,網友的這種玩法在唐代就開始盛行。原來,古人也是蠻會玩的。

    網友創作「新古詩」

    前後句有「神轉折」

    早前,不少中學生在做詩詞填空題時,就因「大腦短路」,寫出讓老師嘆息卻又忍俊不禁的答案,如: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看起來「文不對題」,讀起卻毫無違和感。最近,類似這樣的詩詞混搭在網上火起來。網友們在知乎網上爭相創作,成為昨日網絡熱點,多頁回帖和不斷增加的新混搭「古詩」,讓眾多網友創作欲望爆棚。

    在知乎上,網友「張方」的詩詞混搭最受歡迎。他以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開篇,下句配上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之後再引用湯顯祖《牡丹亭》中的「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將故事鋪陳,展開了一首毫無違和感的敘事詩,引來500多位網友點讚。

    昨日,記者聯繫上知乎網友張方,他今年25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從事編劇工作。張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自己一直對古代文學很感興趣,「這種詩詞混搭,我已經玩了三年多。平時喜歡把自己愛讀的古文學詩詞,隨性編各種段子。」

    張方說,混搭詩詞需要靈感,太過刻意反而影響創作。「我混搭的詩詞,都是平時熟記於心的,創作時抓住『神轉折』的特點,前後句反差強烈,讀起來會更有趣,也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張方笑稱,研究詩詞本身就很讓自己陶醉,「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這個玩法叫「集句」

    古人早就在玩了

    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玩法並非網友原創,在《紅樓夢》裡就寫過類似遊戲。

    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黃湘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談到,網友們玩的文字遊戲,在古代就有,可以稱為「集句」,這也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數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詩。也可以是從已有的不同詩文中選出句子重新組合一首新詩或對聯。例如《牡丹亭》的結尾全用唐詩集句法。黃湘金說,這種再創造形式:雖然詩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沒有獨創性,但是不同風格的詩句只要被創作者重新「組合」,在文字意思上要有所主題,在形式上要做到統一。

    另外,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德建也告訴商報記者,「集句」主要有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帶有遊戲性質的對答,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前後句的意境需是連貫的。」另一種是創造性質的混搭,選用不同名人的詩詞,組成一首新的、完整的詩。一般來說,混搭出一首七言律詩,至少應選用7位名人作品,「意境創造最重要。」

    中國古代文字遊戲很高端

    除了集句,黃湘金還介紹了古人常玩的一些文字遊戲。不過,要玩好這些遊戲,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可是不行的。

    玩法一:聯句

    一首詩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創作,每人一句或數句,聯結成一篇。聯句是古代文人雅士聚會時最常見的風雅之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多次描寫了大觀園中的貴族男女的吟詩聯句。

    例: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玩法二:詩鐘

    一種限時吟詩文字遊戲。詩鐘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聯或多聯,香盡鳴鐘,所以叫做「詩鐘」。詩鐘吟成,再作為核心聯句各補綴成一首律詩。詩鐘多半限定內容(詩題)、文字和種格,比如詩鐘分詠,限「來、去」,即上聯必須有「來」,對下聯的「去」字。詩鐘比一般對聯要求格律更工整,內容更含蓄,甚至類似謎語才好。

    例:

    來而不往非常禮,去若能歸是醉仙。

    來來往往千帆競,去去回回百鳥旋。

    來世來生都不管,去愁去病復何求。

    來即速來三萬貫,去須長去一千年。

    來財怎及來名好?去勢常隨去世行。

    來年只恐成來世,去病誰知要去愁。

    來世不知何處去?去年難得此間來。

    聲音

    混搭有利學習古詩詞

    有積累才能創作

    西南大學文學院資深教師李達武接受採訪時說,看似網友玩的普通遊戲,其實也可以說是大家的一種文學創作,而網絡讓創作更加平民化。李達武稱,從某種角度而言,「混搭」詩詞其實對大家學習古詩詞,並運用好古詩詞是有一定幫助的。不過網上的「混搭」有的很風雅,有的卻牛頭不對馬嘴,這也說明要玩好「混搭」並非那麼簡單,有積累才有創作。

 

相關焦點

  • 別再「日啖荔枝三百顆」了,小心低血糖
    蘇軾也作詩讚美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荔枝是非常美味的,即使美味也不可能貪多,小心「荔枝病」。國內報導過很多空腹吃荔枝而引起中毒死亡的案例,比如:2017 年,廣州一個 7 歲的兒童一口氣吃了 20 顆荔枝後,出現出汗、抽搐的症狀,昏迷 3 小時,送進 ICU 急救。
  • 【微食療】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吃出低血糖
    現在正值荔枝成熟大量上市的時節,飯後來幾顆清甜多汁的荔枝似乎成為了炎炎夏日裡一件樂事。白嫩肉厚肥嘟嘟的外表,配上軟糯濃甜滑溜溜的口感,令人難以抗拒! 然而,過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發生意外。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蘇軾的好吃是出了名的,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而且人家不是隨便吃吃,人家是帶著研究精神在吃。在黃州,他專門寫了首《豬肉賦》,「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小火慢燉,一看廚藝就不一般!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容縣荔枝多少錢一斤呢?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時節
    夏季已至,又到了吃貨們「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時節。有誰知道容縣的荔枝多少錢一斤?小編沒錢買,只是問問日前,一批越南鮮荔枝已入境,廣西今年荔枝進口的序幕正式拉開。目前,市場上荔枝銷售情況如何?友誼關海關監管二科科長王小慶表示,今年為保障果蔬等農產品順利通關入境,海關推行「整進整出」模式:司機需經過備案和核酸檢測為陰性才可運輸。貨車從浦寨貨物專用通道入境,按指定物流路線行駛。整個過程與海關工作人員全程「零接觸」。同時,海關開通「綠色通道」,採取預約方式優先查驗優先放行,壓縮各環節作業時間,貨物隨到隨檢,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鮮活農產品通關效率。
  • 網紅水果荔枝,產地採摘權拍出138萬元,高鐵飛機都是荔枝號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在應季的水果中,「名氣」較大的就是——荔枝!據悉,在各個荔枝產地裡,無論是官方也好,還是果農也好,都在「絞盡腦汁」進行荔枝的銷售!據悉,茂名高州網紅荔枝樹「千手觀音」2020年荔枝果採摘權更是以138萬元人民幣成功拍出,而該棵荔枝樹2019年的採摘權為130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更是聯合廣鐵集團推出了——「廣東荔枝」高鐵專列,該高鐵專列從海報、桌貼、頭片、燈箱等多方位展示了廣東荔枝品牌。
  • 莆田有個「荔枝仙」,一年狂吃十萬顆荔枝!吃完還寫詩
    東埔有二株陳紫荔樹,宋珏每年都飽啖一盡。樹主陳六郎致書曰:「子未歸,吾東面樹不摘也!」每逢荔季,宋珏自早熟品種吃到晚熟,前後延續四十餘日,大飽口福。宋珏視荔枝為「福業」,稱荔枝為「果中之仙」「果中之佛」,實無一物可與之比美。宋珏天賦啖量驚人,每日能啖一二千粒荔枝。
  • 楊貴妃笑啖的荔枝從何而來
    因唐明皇與其妃笑啖荔枝的軼事,後世便產生妃子笑啖的荔枝從哪裡來、又如何來的歷史公案。壹巴蜀自古即有荔枝栽培記載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根據歷史和考古發掘材料,證明我國在近5000年中,最初2000年,即從仰韶文化時代到河南安陽殷墟時代,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左右。在這以後,年平均溫度有2℃—3℃的擺動……漢唐兩代則是比較溫暖的時代。」
  • 讓楊貴妃嘴饞的,是哪裡的荔枝?
    >荔枝味雖美,卻不易貯藏保鮮相傳「荔枝」一名來自「離支」意為「割去枝丫」古代農人很早就認識到採摘荔枝須連枝割下否則極易發生腐壞白居易曾在《荔枝圖序》在這樣描述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 歌曲《少年狂》演唱視頻合集,情真意切,優美動聽
    汪蘇瀧意氣風發,擊鼓獻歌,一首《少年狂》盡顯蘇軾豪放情懷【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萬裡山巒千裡江/看我這大國泱泱/不求功名史書詳/唯護這山河無恙】今天,小農人用@汪蘇瀧 的《少年狂》跟大家說早安。人生就要有一往無前、牽黃擎蒼的赤子之心和少年恆心。願你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少年狂
  • 古代皇帝吃個荔枝有多難?乾隆收穫40顆,皇妃們一人僅能分一顆
    就拿荔枝來說,乾隆曾經好不容易得到四十顆荔枝,分給後宮嬪妃一人只有一顆,妃子們還要感激皇恩浩蕩,天恩眷顧了! 按《本草綱目.果三.荔枝》:「按白居易雲,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說明古人早就知道荔枝保不了鮮。 但荔枝習性特殊,只能產於南方的廣東,福建,廣西,四川,臺灣等地,這些地方都在南邊,離北方都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因此北方人除了親自來南方品嘗外,想要吃荔枝那是很難辦到的。凡事皆有例外,有個住在西安的北方人就能經常吃到新鮮荔枝。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豪放派經典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全詞「狂」態畢露,慷慨激憤,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又到了吃荔枝的季節,請你千萬小心別吃出人命
    題圖:yestone 版權圖片庫日啖荔枝三百克導致兒童死亡——撥開荔枝病的迷霧知友:殺生丸(1000+ 贊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遺傳學博士)有一種病叫荔枝病,說的是空腹吃荔枝吃多了會造成兒童昏迷不醒然後死亡。
  • 【520•我愛荔】最頂級的荔枝吃貨,竟然不是蘇軾
    兒子不要了,滿滿一懷抱都是荔枝。經鑑定,這是親爹無疑了。真是個貨真價實的吃貨。荔枝紅了。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黃信濤 攝但說到最頂級的荔枝吃貨卻不是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很多了?不,強中自有強中手吃得多的,何止是他?
  • 這麼多荔枝的神仙吃法,你確定不來學麼!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宋朝大詞人被貶嶺南時所做的詞,荔枝的美味讓第一次服食的蘇軾欲罷不能,在困苦的日子裡,荔枝給了蘇軾味蕾上最大的享受。荔枝的魅力可見一斑。下面就來盤點一些荔枝的神仙吃法,趕快動手收藏吧。
  • 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離支」二字到了東漢,演變為「荔枝」。說起荔枝,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風華絕代的楊貴妃。確實,楊貴妃愛荔枝是出了名的。據說,唐玄宗為了讓愛妃楊玉環吃上新鮮的荔枝,想盡辦法,命人從南方快馬加鞭把新採摘的荔枝送到貴妃面前,只為博美人一笑。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過華清宮·其一》的內容,就與千裡送荔枝有關。
  • 【美文】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唐書·楊貴妃傳》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當杜甫的詩文分析和歷史資料對接完畢,詩中的主角——「妃子」就一目了然了,即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 懸念釋疑後,而詩人的真實意圖也明顯地袒露出來,這首詩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觸景生情、吟哦一番。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當水果遇上古詩詞···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 垂老海爾,聊發少年狂
    已走過36年的海爾,為何要「聊發少年狂」?已經走上轉型之路的海爾智家,是否可以期待價值重估?從家電製造到家居生態,海爾智家的這次跨越能否成功?市值差距在何處截至2020年11月16日開盤,美的集團的市值超過6300億元,而海爾智家市值僅為約1850億元,落後前者超過一個格力。 從歷史緣由來看,海爾集團的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兩個上市主體並存已久。
  • 五月荔枝紅 從化區長來開播
    早在荔枝花飄香時,從化區委區政府就提早謀劃,創新營銷手段,在南平靜修小鎮邀您「雲」賞荔枝花海,率先響應全省荔枝「12221」市場營銷行動,全面啟動2020年荔枝線上定製;「最好的荔枝,獻給最可愛的人」,將115棵優質荔枝樹捐贈給9家支援湖北一線的醫院;4月15日從化政府官員首度開麥,當日荔枝產品銷售額超100萬元。
  • 【薦讀】水果遇上古詩詞,蘇軾喊你吃荔枝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 【03】荔枝 惠州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