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予一個方法,讓不論上、中、下根器的任何人,都能立刻確然安入覺醒境界 【禪修教言之殊勝金鬘】II蓮花生大士

2021-02-22 綿密愉悅精進

 《松嶺寶藏》第七章     

  

   

  措嘉佛母向上師問道:「是什麼界定了九乘之間的差異?」

 

  上師回答:「九乘之間的差異,以是否有以下信念來界定:

 

.聲聞的主張,相信雖然客塵與心是不同的,但家客塵是由原子(微塵)組合而成,而原子是由實際物質所組成。

.獨覺相信,雖然外境是幻相,這些幻相是因緣相依,因此不真實,但感知幻相的心,則是真實的。

.中觀的立場,認為因緣相依的現象是空性,而空性則沒有任何的概念作意。

.在密咒乘三外續的第一部續中,了證的獲得是經由相信:在究竟上,萬法皆空,而在相對上,一切都是清淨的三部諸佛(如來部、金剛部、蓮花部)。

.在第二部續中,是透過如較高的見地以及較低的行止而了悟,所應用的修持則立基於兩者之上。

.在最後一部續中,經由接受及拒絕四手印和三摩地而證得本尊身。

.在密咒乘的三內續中,瑪哈瑜伽主張在究竟上萬法無生,而相對上為幻相的見解,這是所謂的四平等與三清淨。

.阿努瑜伽認為,因是清淨虛空的自性,果是智慧壇城,而大樂之子是當覺性了悟到這個如男女本尊壇城般圓滿的基本虛空,此外,不用生起即圓滿修證。

.到阿努瑜伽為止,且包括阿努瑜伽在內的所有乘門,都有抱持的立場且有所執著,唯獨阿底瑜伽既沒有立場、也沒有執著。

.阿底瑜伽既沒有立場、也沒有執著的意思是什麼呢?它的意思是,既然從一開始就清楚看見覺醒的境界,因此不認為其由造作而生。由於不執著任何概念性的事物,所以它沒有執著。

 

  除非能分辨乘門之間的這些不同處,否則無法看出乘門的高低層次。所以這是你應該分別九乘的方法。」

  

  以下是蓮花生大士為了意門由吉祥馬頭明王所保護的最利根器者,而口授的極密教言:

 

.如何藉由空廣的九種比喻,將要點全部集聚以信解見地;.如何以比喻教導,除了將生起的一切體驗為心的自性以外,不應向他處尋求證果;.如何藉由超越增上的三種增上方法,使得念頭自然消融;.如何藉由自解脫意之經典的六種比喻說明,而沒有要拒斥的所知對境,因為已明白看清一切;.不可分別的六種比喻如何說明,心與法性的無二無別;.無有先後次序的六種比喻如何說明,一切顯現與存有皆是本覺;.如何清除瑜伽士心意道上的八種障礙與關隘,以及安住於八種堡壘是如何將瑜伽士之道總攝為單一要點;.如何倚仗三種度量(標準),並以此自然產生進步的覺受與徵兆,且沒有自吹自擂的驕慢;

 

  蓮師讓這些教法由法性的廣闊密意中自然流露,而為最上根者解釋了這一切。

  措嘉佛母向蓮師問道:「乞求您賜予一個方法,讓不論上、中、下根器的任何人,都能立刻確然安入覺醒境界。」

 

  上師答道:「一切現象的根源蘊藏在你自己的心中。這個覺醒的心是在每個活著的有情眾生中。此外,它是法身一界,既無形狀,也無顏色,不具實質或物質特性,現作廣大的空明,自始即是無生的。認知這個覺受是本有的,即是所謂的普賢王如來見地,或者法身一界。

 

  這個一界——法性,亦即非由任何事物組成的覺醒心——其本質為空,自性為明。單只保持在這個持續的狀態,稱為結合諸佛密意的禪修。保持在這個狀態中,沒有可修的事物,也沒有可偏離的目標,稱為超越分合的本有行止。

 

  在法身一界之中,沒有任何事物不是清淨圓滿的;從上方的勝者壇城到下方的地獄世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清淨圓滿。因此,不論是在痛苦的狀態或在覺醒的狀態,都沒有差別,諸佛與有情眾生之間,也沒有不同。

 

  此外,這不是剛剛創造的事物,而是自始即任運現前,因此佛果法身是自明的覺性,透過上師的指導而當下得見。並且由於它並非可修得或達到的,故它是清淨的圓滿。

 

  除了這個之外,我沒有其他可教導的,所以要好好把它放在心中,卡千女。」

 

 

  卡千公主措嘉佛母請求上師蓮花生大士,為上、中、下根者的利益,開示這三種禪修的教言。她為後世記錄下這些教言。由於這些教法並非為了在當時宣揚,措嘉佛母便將它們藏匿起來而成為珍貴的地伏藏。願具有業緣的瑜伽士得遇這些教法。

 

  未來,當有福報的你們得遇這些法教時,

  你對見地自性的了悟也許有如海洋,

  但仍應守護最細微的世俗因果。

  你可能已了解法性自性的大海,

  但仍應保持不散亂的禪修,有如黃金打造的柱子。

  你可能已經了悟廣闊心的枉然狀態,

  但仍要守護你的三昧耶與戒律,讓它們穩定且無有損壞。

  你可能已經獲得如海般法性自性的了證,

  但仍要敬重崇高的上師眾,有如你頭上的冠冕。

  你慈愛的心也許沒有偏私,

  但仍應滿足你的伴侶與所有法友的願望。

  你也許已經看見佛與一切眾生的平等性,

  但仍應避免如毒藥般的十不善業與其果報。

  你可能已經了悟佛即是你的自心,

  但仍應視莊嚴的本尊摯愛如一己之心。

  你可能已了解苦的本身即是最大的樂,

  但仍應避免製造一切的苦因、苦行和苦業。

  你可能已經轉化情緒為本覺,

  但仍應避免以三毒和五毒之火燒灼的心。

  你可能已經體驗到無為是最大的自在,

  但仍應以最大的精進致力揭善。

  未來世、自稱為禪修者的你們,

  如果你抱持高尚的見地,但行為依舊低劣,

  你便有受制於享樂主義的危險。

  如果你宣稱信仰空性卻相信空無,

  你便有落入斷見之邊的危險。

  如果你的修練是將自心禁固在無念的昏沉之中,

  你便有落入聲聞寂滅的危險。

  如果你宣稱萬法唯心而行為輕浮,

  你便有落入下三道的危險。

  如果你攀執最高見地而嘲笑其他佛法的修持,

  你便有落入無盡痛苦地獄狀態的危險。

  如果你無法攻佔無造作了知的堡壘,

  你便有落入六道輪迴的危險。

  如果你進行禪修卻相信心是恆常的,

  你便有落入常見之邊的危險。

  如果你假裝禪修卻尚未了知心性,

  死亡時,你便有誤入歧途的危險。

  若在進入佛法之門——珍貴的明燈——之後,你無法在一生之中努力求取無上的成就,反而繼續追求如此毫無意義與累憂人們的世俗目的,你便有落入佛法與自心分享的危險。

  不要用不平衡而愚蠢的修行來矇騙自己,

  應賦予你自己真實聞、思、修的一切財富。

 

  上師如此教導。

 

  為利益上、中、下根者,而在龍年秋季的第二個月第八日,在紅巖谷傳授此《禪修教言之殊勝金鬘》。

    ( 本章完 )

  

 ——《松嶺寶藏》

相關焦點

  • 2016,火猴年——蓮花生大士的本命年
    蓮花蕊莖之座上  說明蓮師的降生情形。稀有殊勝成就者  說明蓮師的功德。世稱名號蓮花生  說明蓮師的名稱。空行眷屬眾圍繞  說明蓮師及其眷屬是我們祈禱的對境。我隨汝尊而修持  說明應依教奉行,遵循蓮師的教言來修。
  • 蓮花生大士《松嶺寶藏》英譯者序言
    取出這些教言的伏藏師是娘·讓·尼瑪·沃瑟以及桑傑·林巴。《蓮師心要建言》將教言帶入稍微較深的層次,內容包含對於見、修、行的開示。除了先前的兩位伏藏師外,《蓮師心要建言》還引介了仁增·果登【1】以及秋吉·林巴兩位伏藏師①。  【1】北伏藏的始祖,中譯名依其西藏法座多傑札寺之通譯,Rigzin通常意指「持明」。
  • 禪修是靈性覺醒的唯一途徑,禪修的本質是什麼?
    誠如經典中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低維度世界既有定律的變化,就如同天命不可違般的枷鎖,一切的發展早已經預先安排妥當,事物的發展都是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在進行。如果我們靈性不覺醒,就被局限在三維及較低的不同維度的世界裡,反覆體驗各種苦樂,被各種設定好的懲罰和獎賞機制所支配,毫無自由可言。
  • 蓮花生大士:天地間,我無處不在!
    ——蓮花生大士在一千多年前許下的誓言蓮師曾說,今天他的足跡會踏遍整個南瞻部洲,連手掌般大小的地方都不會遺漏,這是他的承諾,讓我們以清淨的身、語、意,共同祈禱蓮花生大士。它並不是蓮師所造,而是十方諸佛祈禱蓮師的祈禱文,表面上只有七句,但實際上,它的功德跟如意寶沒什麼差別。《蓮花遺教·空行母問答錄》中說:「不管你發什麼樣的願,只要祈禱蓮師,皆能如願以償。」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自己若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念七句祈禱文,只要一心一意地祈禱,蓮師定會滿你所願。
  • 電影推薦 | 紀錄片《尋找蓮花生大士》
    修行者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就是在淨化環境、淨化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念誦此神咒有助於修行和覺悟。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如取得圓滿證悟境界的話,就能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  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應化身。據經典記載,釋迦佛在世時就預言過,以後將以蓮花生大士之身應世。
  • 電影推薦 |《尋找蓮花生大士》-解密八個化身之量子能量
    密宗續部裡介紹蓮師生平的非常多,蓮花生大士並非只是藏傳佛教承認,其實顯宗經典中也有明確授記。藏文的《涅槃經》中說:「我已滅度後,汝等莫憂傷,無垢彩湖中,較我勝士夫。」《諸佛未來授記經》中也說:「我已滅度後,一百十二年,較我甚殊勝,名為蓮花生。」還有《無垢稱天女經》中也說:「十方三世一切佛,事業歸為一體相,殊勝稀有之佛子,生於鄔金西北隅。」
  • 無比殊勝神變月初一見解脫「如我一般」蓮花生大師珍貴相片的來歷
    他有一項德性就是任何人祈求他,他就能夠立刻給予加持;而且不論向他祈求什麼,他都有能力當下就滿足我們的願望。」因此,你可以把這尊塑像的照片放在你的眼前,輕輕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蓮花生大士的臉上,特別是他的眼神。他的眼神非常深邃寧靜,幾乎就要從照片迸出來,把你帶進毫無執著的覺醒境界、禪定境界。然後,很安詳地把你的心交給蓮花生大士。
  • 周末愉快 ● 電影推薦 | 紀錄片《尋找蓮花生大士》
    所處之處的一切疾病、苦災、兵災、武器之災、戰爭、兇年、惡兆全部消除,風調雨順,帶來吉祥與殊勝,而此生、來世和中陰這三個階段,最勝者會親見蓮師,中等的會於靜定中見到蓮師,再次等的會於夢中持續見到蓮師,道諦會一步一步地圓滿,以後到達鄔金淨土與持明佛父佛母同處,這是無庸置疑的……平時念誦心咒最少百遍的話,能令人見之歡喜、食物、財物、牛羊等,不勞辛苦,自然而得;念誦千遍或萬遍等的話,可以調伏他人
  • 加措活佛:祈請蓮花生大士賜予一切加持
    蓮花生大士心咒嗡阿吽 班雜 咕嚕 貝瑪 悉地吽蓮花生大士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無上大圓滿教法的傳承祖師。蓮花生大士是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是過去、現在、未來三時諸佛之總集。蓮花生大士集智慧、慈悲和伏惡的力量於一身,擁有無邊的法力,祈禱蓮師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 教言精髓(1)
    這裡面的內容主要是講,一個修行人應該怎麼樣修行,拋棄世間八法。在教言後面,敦珠法王說這是他為了自己平時念誦和發願而做的偈頌,所以它也是一個發願文,每一個偈頌後面都有一句「願能勤修殊勝之佛法」。這三天我準備用三節課的時間,從字面上跟大家介紹一下,你們自己也要再觀察觀察自己的相續。世間人所特別執著的,世間八法、名聞利養等,大成就者並不是特別在乎。
  • 蓮花生大士傳記
    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如取得圓滿證悟境界的話,就能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應化身。據經典記載,釋迦佛在世時就預言過,以後將以蓮花生大士之身應世。常常念誦蓮花生大士的心咒,可以消除災難、延長壽命、去除魔難,取得種種殊盛功德。此咒有健身除魔的功效。
  • 【上師教言】一切善不善業僅為心之所為!
    因此看破很重要,所謂的看破並不是外面形象上的一種行為,一定要在內心中觀察自我。我想噶當派修行人的傳統是非常好的,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地跟隨他人轉,凡有灌頂、傳法,大家就會一窩蜂跑去。但是到底心相續中有沒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從來沒有觀察,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大家應審慎地深思啊!
  • 佛教:成佛之道,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
    中國的佛教文化,特別是從禪宗開始,禪修就成了禪宗的重要法門。不過,在中國的禪宗史上,被人念念在道,較為廣泛的就是「心即是佛」這四個字。只是,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本文就來探討佛教文化,成佛之道,心即是佛,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
  • 《教言寶藏》第八十四課(七)汝乃往昔持明之 傳承較他更殊勝 現具殊勝成就相 思維清晰且聰慧
    【汝乃往昔持明之】上師對當時祈請寫這部教言的這位弟子說,你是往昔的持明者
  • 仁珍千寶上師|蓮師十三本尊任運祈願文(二十二)— 上師大樂蓮師成就法
    」深信上師瑜伽法,修持蓮師上師瑜伽法,這個法門是三世一切諸佛必經之路,是所有法門裡面最迅速獲得成就的法門,也稱為殊勝法之王。打比喻說世界上可以有很多王,但轉輪王只有一個。同樣密法裡面有非常多殊勝的法門,但是最殊勝的法門就是大樂蓮師上師相應法。最殊勝、善妙的法門也很多,但是沒有上師瑜伽法不行。上師瑜伽法的根本就是靠信心,沒有信心和虔誠心的時候沒辦法成就。
  • 蓮花生大士心咒
    修行者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就是在淨化環境、淨化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念誦此神咒有助於修行和覺悟。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如取得圓滿證悟境界的話,就能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 蓮花生大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應化身。據經典記載,釋迦佛在世時就預言過,以後將以蓮花生大士之身應世。常常念誦蓮花生大士的心咒,可以消除災難、延長壽命、去除魔難,取得種種殊盛功德。
  • 通過禪修,能達到一種怎麼樣的境界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佛從來沒有一絲一毫這樣的希求心,他只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這是佛陀擁有的真實人性,我們把這樣的人性發揮到極致就是佛。佛是真語者,也是實語者,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導師,是我們每個人的善友和依靠。這個世界曾經出現過很多偉大人物,他們有所發明也有所成就,但都是局部的真理,只有佛陀完整地了解宇宙的真相。
  • 修習內觀禪修讓我們不論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較為自在地生活.
    然而,由於一切都在持續變化流動,這樣的追求根本是徒勞。這種對滿足感持續貪愛的事實,就是第二聖諦。佛陀藉由自己所作的最大努力,體證了第三聖諦:我們在人生中體驗到的痛苦,是可以終結的。第四聖諦就是八聖道,是導向真正安詳與真正解脫之道。這條道路分成三部分:sīla (道德戒律)、 samādhi(專注,或對心的主宰),以及 paññā(智慧,或對心的淨化)。
  • 《修行教言》(中)
    如何思維塵世之瑣事,無有芝麻毫許之實義,短暫此生心當急劇轉,虔誠勤修精藏勝妙法。敦珠仁波切:「願能勤修殊勝之佛法」。猶如灰中燼火之五毒,若未鎮服心不能安住。懷中切莫養育毒蛇崽,願能勤修殊勝之佛法。其實,煩惱的這個根本,就像灰中的火燼一樣的,一直隱藏在你的相續當中,一旦因緣具足的時候,所有的根本煩惱會爆發的,非常可怕。所以,但願我們真正的能夠精勤修持殊勝的佛法,也就是說,斷除根本煩惱的修行,這就是真正的佛法。——索達吉堪布《教言精髓》筆錄
  • 明師教言:一個古魯慕克不追逐新鮮事物和新奇事物
    ,因為他明白,那些事物的根源都是物質世界。不論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他都選擇那些能促成對薩特古魯熱愛和虔誠的理念,然後繼續歌頌所有美德中的珍寶:薩特古魯。 一個曼慕克總是渴望看到聽到新奇的事物。他急於打聽其他人的秘密,想知道他們的隱私。他希望通過到處收集理念來增加自己的聰明才智,著眼於表現他自己的超凡智力,引來稱讚,當他受到稱讚時就感覺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