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燉的廣東人:沒有什麼是不能被用來煲湯的

2021-02-26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

本       文       約   2673 字

閱       讀       需       要

7 min

綁匪要求警察幫定外賣,其中點了一道湯。圖/《春田花花幼稚園》

如果一個廣東人即將去外省生活,他的親戚定會為他喝不到湯而感到惋惜。

廣東人的一生,終究繞不過兩個靈魂拷問:「你們是不是什麼都吃?」「你一定會煲湯吧?」

 

在廣東,西紅柿蛋花湯會被叫做滾湯,方(會)便(被)快(鄙)捷(視);而老火靚湯要求食材在瓦煲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不停咕嘟,或是用湯盅隔水燉、用蒸汽蒸,這樣的湯才深得民心。

椰子燉竹絲雞,用椰殼裝盛才叫會生活。圖/網絡

 

廣東人眼裡,如果一頓飯沒有湯,那這頓飯就是不完整的。如果女朋友跟你說:今晚來我家,我媽請你飲湯。她的意思是「我媽對你基本認同」。而一個男人如果花了心,妻子會說「他不在家喝湯了」。

到廣東的飯店,湯是必點。圖/《消費主張·廣東靚湯》

湯,在這片土地舉重若輕。

 

燉湯,在高級的粵菜館、酒樓能喝到,用料華麗。從前有白菜膽燉魚翅彰顯尊貴,由於環保原因逐漸淡出你我的視野。除此之外,冬蟲草燉甲魚、椰子燉官燕等都是現在能喝到的山珍海味。酒店的燉湯一般是雙重蓋,將所有食材請入燉盅,用棉紙密封,放進大蒸屜蒸製。好的燉湯,渣水分離,湯清得像開水一樣,但滋味無窮。

燉盅雙重蓋,是為了讓食材的味道不向外流失。圖/《舌尖上的中國·家常》

 

更樸實一些的,是每家每戶的老火靚湯。材料不外乎是雞、鴨、魚、乾果,還會有嶺南特色的中藥材霸王花、雞骨草、龍利葉,和外來的中藥北芪、黨參、紅棗、枸杞、花旗參等等。廣府地區湯品繁多,善於利用乾貨;山裡的客家人,多會用類似五指毛桃、靈芝等山地的藥材入湯;而沿海地區的鮑魚橄欖湯、雞骨海參湯,都與海產有關。

靈芝作為煲湯材料,切片才能更好釋放滋味。圖/圖蟲·創意 

 

要說廣東人普遍願意花大氣力煲湯,歷史不過百年。古時候的中國,皇親貴胄不會每天都吃肉,更別說消費能力稍低的平民百姓了。加之嶺南地區燃料開發的程度也很低,直到清朝,都沒有「老火靚湯」的記載。

嶺南地區氣候炎熱,這一帶的菜品自古以來與湯湯水水有不解之緣,尤其是高湯,備受粵人推崇。唐宋以來,中藥材的對外貿易已經在廣州港出現。1600年,就有茯苓、大黃等藥材從廣州經澳門銷往印度、歐洲、日本等地的記錄。

這些煲湯的藥材,你能認出幾個?圖/網絡

 

清代時,藥材已經成為了陝西、四川、貴州等省運往廣州的主要貨物之一。這讓廣州形成了消費藥材的城市文化,以肉和中藥材搭配的湯膳不斷湧現。雖說人參、蟲草並不原產於廣東,但它們時常在今天的廣東湯裡唱主角,就是這一城市文化的遺風。

花旗參肉片湯,廣東湯代表之一,喝它的樂趣在於用勺子去撈漂浮的肉末。圖/圖蟲·創意 

廣東人的湯煲裡,食材的龐大網絡堪比漫威宇宙。廣東人無所不燉,要是在廣東,馮驥才的散文一定是這麼寫的——真好,朋友送了我一對珍珠鳥,我二話沒說就用來燉了湯。

珍珠鳥:???

 

靚湯的靚,不在於珍珠鳥靚麗的羽毛,而在於燉的時間,和湯裡的食材。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季節登場。廣東春夏溼,秋冬燥,所以很多湯品都在追求祛溼清熱。清補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淮山、芡實、生熟薏米、玉竹、黨參、桂圓、蓮子和百合齊聚一堂,再請來少油清甜的鴿子,燉出來的湯十分清潤。

海底椰,是夏天常用的湯料。一般用切片晾乾的燉湯,圖為新鮮的海底椰。圖/網絡 

 

廣東的湯水,一年四季不愁重樣。春有解乏的茯苓茅根龍骨湯,秋有潤澤的南北杏菜乾豬肺湯,冬有活絡的水蛇蠍子湯,總能給你新意。

茯苓草龜燉蠍子,夠生猛。圖/順德新聞網

 

不同的食材應對的情況也不同。加班熬夜多了,花旗參烏雞湯幫你提神補氣;夫婦要響應國家二胎政策,淮山枸杞甲魚湯能幫你滋陰補腎;孕婦剛生產完,貼心的公公婆婆燉上一煲木瓜花生鯽魚湯,幫助下奶。當然,這些湯普通人也能喝。

木瓜鯽魚湯。圖/《舌尖上的中國·家常》

 

不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場景出現。扭傷了腳,先灌你幾天黃豆花生豬腳湯;高三時,媽媽覺得你小腦瓜不夠用了,會用保溫壺裝上核桃豬腦湯帶到學校硬塞給你。哪家的媽媽不到學校送個湯,心裡都會覺得愧疚;當你外出奔波終於回家,媽媽發現你瘦了,會為你連續煲上幾天花膠湯;當媽媽發現你胖了……不,在家長的眼中,你是一個永遠需要補充營養的寶寶。

黑蒜花膠湯,被筷子夾起的是花膠。圖/圖蟲·創意

 

一個星期沒有喝湯的廣東人,不僅是身體會幹涸,心靈更會枯萎。畢竟從小到大,上火、感冒、咳嗽、體寒等全都是靠喝湯調養,喝不到湯,沒病也腦補著自己哪裡不舒服。

荷葉冬瓜薏米燉龍骨,用於清熱。圖/江門美食大搜羅

老一輩人信奉,燉煮了那麼長時間,食材的精華都釋放到了湯水中,燉好的「湯渣」可以丟棄,就算你不吃飯,營養也足夠了。

「湯渣」還是要吃的,只是有的時候嫌麻煩懶得吃。圖/《舌尖上的中國·家常》 

 

營養專家可坐不住了,證實了無論燉煮時間多長,真正的營養成分依然保存在食材中,好比大骨頭裡的鈣,主要以結晶的形式存在,它並不融於水。湯水中雖說有一些礦物質、維生素等,但這些有益成分不是因為量太少,就是被破壞殆盡了。久燉的湯裡,鈉和嘌呤含量高,痛風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乍看上去,骨頭的營養都被煲了出來。圖/《消費主張·廣東靚湯》

 

不管湯的營養價值高不高,至少它是美味的。如果證明湯中沒什麼營養的科學家是廣東人,相信他在進行如此繁忙的研究之後,還是會希望回家喝一喝媽媽或者妻子煲的湯。生活不止湯裡的膽固醇,還有家庭、親情、愛情、友情……能幫助你回想起生活的點滴,湯的「療效」也就在此了。

 

廣東人在餐前喝湯,就像約會見面時率先遞上一束鮮花,是對生活的安慰,還能消除緊張和憂愁。

 

年紀到了,就願意花時間換取一些寄託。煲湯,要花心思養鍋,花心思清洗食材,花心思守住火候,再花心思慢慢等待。等到湯燉好了,把瓦蓋揭開,溫暖幸福的氣氛把你包圍,為自己、為家人花費的這份心思都是值得的。

冬天喝湯,能由內而外暖起來。圖/圖蟲·創意 

 

喝湯不只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身心需要。面對壓力,你也許不能立馬飛到浪漫的土耳其,還有東京和巴黎。但廣東人可以鑽到任意一家粵菜館喝湯,湯裡總有讓人回血的神力。

廣州達揚燉品店,去晚了可就沒有了哦。圖/晝伏2015

 

與「你肚不肚餓啊,我煮碗面給你吃」並駕齊驅的,是家人的一句「甘晚才返屋,我留咗碗湯系廚房」。

食在他鄉面目全非。離開了家鄉的水土,外面的湯即使再好喝,也多了一份惆悵。快過年了,你買好票回家喝湯了嗎?

你喜歡喝什麼湯?

相關焦點

  • 廣東人都是湯做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用來煲湯!
    廣東人去了外地,避不開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第二個就是「你會不會煲湯?」廣東人吃飯,如果沒有湯,那是不完整的有一個梗,如果女朋友邀請你回家喝湯意思是「我媽對你基本認同」如果一個男人徹夜不歸老婆就會說「他不回來喝湯了。」
  • 廣東人都是湯做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被用來煲湯
    廣東人去了外地,避不開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第二個就是「你會不會煲湯?」廣東人吃飯,如果沒有湯,那是不完整的有一個梗,如果女朋友邀請你回家喝湯意思是「我媽對你基本認同」如果一個男人徹夜不歸老婆就會說「他不回來喝湯了。」
  • 廣東:人在廣東已經煲湯十年之廣東人為啥這麼愛喝湯?
    廣東煲湯。圖源——視覺中國上面這句話正是對廣東煲湯文化最好的寫照。廣東人愛喝湯的具體表現就在於只要不是無毒的動植物,他們都可以用來煲湯。常見的蔬菜、畜類、禽類以及蛋類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了。精於發明創造的廣東人開始將目光望向更廣袤的大自然。當歸、海龍、杜仲、參須、枸杞等中藥,木耳、白玉菇、蟹味菇等菌類,桑葉、荷葉、杏葉等植物樹葉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煲湯大神做不到的湯。
  • 廣東人,是時候表演真正的煲湯技術了!
    但在煲湯這件事上,香港人要是敢稱自己華南制霸,廣東人絕對要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服」!畢竟在廣東人眼中,老火靚湯可是比胡建人還要「重要」的角色。 你命中缺錢,而廣東人命中缺湯,尤其是對慢火細熬的老火湯欲罷不能。真的,不能煲出一手濃香四溢的老火湯都沒臉說自己是廣東人——確認過眼神,是可以煲湯的人。
  • 在廣東,你這樣是要被拿去煲湯的,廣東人煲湯沒有對手
    其中有一句歌詞「最怕日日要煲靚湯」道出了廣東人喜歡喝湯的本質。都說食在廣東,廣東人好吃、能吃、會吃。除了以愛吃福建人出名外(不是), 廣東人在飲食上,還有一項特別著名的手藝——煲湯。
  • 冬天煲湯別只會用骨頭,廣東人都愛用雞腳煲湯,膠質多多又好喝
    天冷,這幾天都降溫,走在街頭終於感受到冬日的寒冷,不再是短袖短褲,廣東人也終於穿上了厚厚的羽絨。天冷要注意保暖,大家都習慣適當進補,羊肉火鍋,牛肉火鍋特別受歡迎,在家的家常便飯都以火鍋為主,因為火鍋方便,而且大家圍坐在一起,特別有氣氛。
  • 廣東人煲湯這麼好喝的秘訣,這7款煲湯配方,收好!
    就連家中的保姆知道了他的喜好,也學會了煲湯。有時他晚上不回家吃飯,保姆就煲好一鍋湯作為他的夜宵。有時他在外面應酬只顧飲酒不吃東西,回到家有這鍋湯暖胃,也會覺得非常幸福。「廣東煲湯的藝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在廣東人看來,沒有什麼疑難雜症是一碗養生的老火湯解決不了的。
  • 學會這6招,煲湯水平堪比廣東人,鄰居聞著香味來求教
    除了陣陣熱浪,還有時不時的暴雨,讓人免不了多了一絲煩惱和憂愁。每天吃什麼,又成了需要抓破腦袋思考的世紀大難題。如果炒菜,兩個人吃,至少得做個2-3道,關鍵得起油鍋,在廚房裡待一會,就像洗了個桑拿浴。忙完一桌菜,整個人一身汗,都沒什麼胃口再好好吃飯了。對於我這種懶人來說,最省力省事、簡單快速的辦法就是煲湯。
  • 明日小寒,廣東媽媽教你用鴿子煲湯,比雞湯好,暖身滋補不上火
    明天就是小寒,小寒節氣,天氣預報說又會有新一輪的冷空氣,今天廣東人可是早早地就穿上了禦寒保暖的羽絨服,沒有什麼比保暖更重要了。閨蜜說,以前年輕的時候,對禦寒保暖有點排斥,因為衣服要穿得多,而且看不出身材和美感,現如今到了現在中年了,美不美的還是其次,保暖最重要。
  • 沒有一個廣東人不愛喝湯!
    廣東人對湯的執著,是無人能比的。俗話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 。現代有人還給它做了更通俗的說法:「不會吃的吃肉,會吃的喝湯」。連在廣東話的話語體系裡,「吃頭啖湯」也用來形容「第一個品嘗美味的人」。
  • 【養生】廣東人這樣煲湯更佳!食補藥補一起來,千萬別下錯料哦!
    廣東人愛煲湯是聞名全國的。你可以批評一個廣東女人不懂家務,但絕不能說她不會煲湯。還有一個關於廣東人愛煲湯的笑話,說的是一個外星人落到地球上,北京人說:可以用來研究;上海人說:不如辦展覽賺錢;廣東人則興奮得兩眼發光:拿來煲湯!廣東人論「食」津津樂道,廣東人論「煮」滔滔不絕,尤其對煲「老火靚湯」更是情有獨鍾,而且頗有研究。
  • 廣東媽媽愛煲湯,發圖曬圈,網友:廣東人果然啥都敢吃,以毒攻毒
    我在朋友圈裡是個會做飯愛生活也特別喜歡煲湯的廣東媽媽,家有小朋友的媽媽們都喜歡找我聊天,關於煲湯,廣東人還真是挺有話語權的,別看小小一個燉盅,包羅萬象,一個砂鍋湯鍋就能搭配出上百種家人愛喝的湯水。和別的地方不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最近淋巴結又開始腫大了,偶爾熬夜導致肝火虛火上升,口乾口苦說明確實上火啦,這個時候要喝涼茶嗎?
  • 在廣東阿媽眼裡,萬物皆可煲湯……
    在廣東阿媽的眼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都是煲湯的材料而已;不管是鱷魚、甲魚、蠍子、蛇這些大家避而遠之的毒物或猛獸,都還是煲湯的材料而已...對於廣東人的煲湯,沒有瓦罉,湯是沒有靈魂的。而一份追求原汁原味的湯,只可以加鹽,其他的調料想都別想!
  • 分享廣東煲湯能手的家常湯,冬天常喝,清心潤肺又滋陰,老少皆宜
    在朋友圈裡,總有那麼幾個能人,學術有專攻,做飯廚藝也一樣,都是日積月累練出來的,沒有人天生就是大廚,家庭主婦們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瓶瓶罐罐打交道多了,經驗就練出來了,煲湯也是。大家都知道廣東人愛喝湯,飯前飯後一碗湯,身體又健康。
  • 廣東人太會煲湯了,燉排骨湯加1個蘋果,好喝又營養,清爽不油膩
    廣東人太會煲湯了,燉排骨湯加1個蘋果,好喝又營養,清爽不油膩蘋果、香蕉、葡萄和柑桔被稱為世界4大水果,而蘋果則是世界4大水果之首。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一的一句口號: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說明了蘋果的營養價值之高。
  •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自我出來工作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很少和父母聊天和交流,也就只有個別節假日裡回家了才能好好地聊上幾句,一起吃個飯看個電視什麼的。因此,很多時候我都相當珍惜這樣的時光,有種分外感觸的想法。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總會去市場上買些東西,熬個雞湯什麼的來照顧下我,而我也有時候會跟上去看看情況。也因此,很難得地去了趟藥材鋪子,就是潮汕人和汕尾人都知道的那種乾貨店。
  • 為何廣東人煲湯如此鮮美?原來全靠「它」,難怪湯靚肉嫩又滋補
    有個笑話說的是一個四川人到了廣東,朋友帶他喝了三天的湯。四川人憋不住了,就說要去吃火鍋,於是朋友帶他去吃了火鍋,但是鍋底是番茄的。這個笑話雖然是在說不同地區口味的差異,卻也體現出了廣東人煲湯的水準。有人說,廣東人一年四季都喝湯,而且還能完全不重樣。
  • 豬身上這部位清洗很費時,但廣東人冬天都愛用它煲湯,潤喉生津
    說起煲湯,沒有比廣東師奶更在行的了,各種湯料往鍋裡一放,哪怕天氣再冷,家裡燃氣爐上都少不了一鍋老火靚湯。冬天煲湯的頻率相對夏天和秋天會少一些,畢竟天氣冷,對喝湯水的需求不似其他幾個季節,但別忘了冬天天氣很乾燥,降溫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所以給家人煲湯也要應對季節和家人的體質。
  • 廣東人的命,全靠老火靚湯吊著
    但在煲湯這件事上,香港人要是敢稱自己華南制霸,廣東人絕對要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服」!畢竟在廣東人眼中,老火靚湯可是比胡建人還要「重要」的角色。 你命中缺錢,而廣東人命中缺湯,尤其是對慢火細熬的老火湯欲罷不能。真的,不能煲出一手濃香四溢的老火湯都沒臉說自己是廣東人——確認過眼神,是可以煲湯的人。
  • 奇妙的廣東三寶知道嗎,廣東人說它居家必備,可泡水、煲粥、煲湯
    本地朋友輕描淡寫地說衝點廣東三寶飲飲就可以了。廣東三寶,什麼東西?從來沒聽說過。朋友很奇怪我居然不知道廣東三寶這麼大名鼎鼎的東西。她說就是陳皮鹹橄欖用稻草綁起來,細村市場有很多賣的,年份越久越有效。但細村市場賣的都是比較年輕的,一般只有一到三年的,她家有十二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