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上一期節目,我們跟大家聊了聊,明代末年明代宗室被大量屠殺的事情。其實相對於明代,清代真是很幸運很幸運了,清朝末年政權也交出去了。
可是清代的皇室,基本都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至少從來沒有發生過,大面積的屠殺。到清代末年的時候,有統計,清代宗室也有十幾萬人之多,當然因為清代很注意學習明代的經驗,沒有把宗室搞得那麼誇張,有一百多萬。
這十幾萬的清代宗室,基本上都能維持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什麼人找他們去報復,偶爾在別的城市發生了一點不太多的,對清代宗室的屠殺行為。以至於今天,我們還經常聽人家說,我祖上是哪個格格,我祖上是哪個貝勒。
以前我們就跟大家聊過,為什麼清代末期跟民國的權力交接,能這麼平穩,主要原因還是清末的統治者,有政治智慧,知道自己統治不了了,乾脆把這個權利交出去,也不要搞這個垂死掙扎了,也不要讓國家流血太多了。
所以,他們這個正確的選擇,也保全了清代的宗室,只不過,咱們也知道,清代皇室在末年的時候,每天除了吃喝玩樂,也幹不了什麼。所以當政權都交出去之後,他們想再維持當年那樣一個,特別繁華的生活,那也是不可能了。
幾乎所有清代宗室的成員,雖然人民沒有剝奪他們的財產,可是他們自己,也基本把自己財產給造光了。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清代當年我們以前講過,有12個鐵帽子王,有八個是入關之後分封的,我們就講其中一個鐵帽子王——克勤郡王。
克勤郡王的第一代,是嶽託,嶽託是誰呢?嶽託是努爾哈赤大兒子代善的長子,他這真是算長房長子長孫了,因為擁立皇太極有功,後來被封為克勤郡王,這是當年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最後一任的克勤郡王,叫做晏森,他在1910年襲爵,也就是清代滅亡的前一年,這個時間已經很近了,襲爵的時候他只有15歲,
您想一個15歲的小孩,前半生一直是養尊處優的,到15歲的時候,還成為王爺了,只不過很悲催的是,這個王爺只幹一年,國家就沒有了,王爺也沒有了。
當年民國政府跟滿清籤了王室優待條例,每年還給個幾百萬銀元,可是這個錢也就給溥儀,不可能再給別人了。
說實話溥儀拿這點錢都不夠,溥儀自己的回憶,後期有很多太監宮女,還偷故宮裡的文物拿出去賣。
皇帝本人都沒幾個錢,那就更沒有多餘的財力,照顧其他的親王郡王們了,所以民國之後,晏森就只能坐吃山空,坐吃山空到什麼狀態,家裡的所有金銀細軟賣掉咱甭說,大宅子小宅子賣掉咱也甭說,甚至到最後打起什麼主意,把墳地給賣了。
怎麼賣呢?倒不是把墳地這塊土地賣了,咱們知道,克勤郡王的前幾代,那也都赫赫有名,所以入葬的時候,什麼石碑、花草甚至棺木,都是很講究的。後來這個晏森沒錢了咋整,把他祖輩的墳地上的花草石頭,全部拆下來賣。
那都是好石料,也能多少賣倆錢,按清代法律,偷墳掘墓者斬立決,晏森這等於也是犯了死罪,把自己祖宗的墳都拆開給賣了,即便這樣,賣這點錢還不夠他揮霍,不出幾年什麼賣的都沒有了。
他也得活著呀,怎麼辦?晏森甚至在北京城裡,當起了黃包車夫,就是駱駝祥子裡面,祥子幹那活。您想,前清的一個鐵帽子王世襲罔替的,這是多麼高的一個地位的人,到了民國竟然揮霍到,自己只能去當一個黃包車夫了。
以至於,當時京城各大報紙,還專門報導這個事兒,說這個拉車的,竟然當年是一個王爺,後來溥儀聽說這個事了,有點看不下去了。
溥儀後來不是還跟著日本人,到滿洲國當漢奸了嗎?溥儀就把晏森招去了,說怎麼的你也是一個宗室成員,你說你拉車多丟人,得,我賞賜你一箱子金銀財寶,你回去安身立命得了。
沒想到,晏森得了這個金銀財寶之後,轉身就去又賭又嫖,花個一乾二淨,氣得溥儀再也不想見這個人。以至於後來這個人,不知所終,到底身死何處都沒有人知道了。
其實,彥森只是滿清宗室落魄多人中的一個而已。據後世有人統計,滿清的12個鐵帽子王,到最後,沒有一個人能過上稍微富裕點的生活,沒辦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