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自由戀愛風潮,背後是什麼在主導?

2020-12-23 騰訊網

自由戀愛這個話題在古代是一個禁忌,比如明清時期,男女兩性結合,有錢人家以經濟為基礎,官宦人家以政治為基礎,講究門當戶對,希望通過聯姻結成經濟、政治勢力。大家閨秀不嫁貧窮男子,千金小姐不嫁農家子弟,但有少數貧困家女子因姿色出眾而被有錢人納為妾。窮苦人家的婚姻結合則以生理需要和家族繁衍為基礎,他們憑力氣、手藝吃飯,只要男方能養活幾口之家,女方會操持家務即可。

這種結合併沒有考慮男女雙方的意願,單憑其他因素就草率地對婚姻下定論,我主觀上稱它為「形式戀愛」。這種戀愛下結成的婚姻必定造成系列不良後果,甚至是惡性循環,最直接的是夫妻關係的冷淡、爭執等,這又會間接影響家庭氛圍和家族風氣,不利於後代的健康成長,而後代大概率又會將這一觀念傳承下去,循環往復,從而強化了舊式的戀愛、婚姻觀,使得封建禮教對女子的迫害一直延續。

然而在近現代的中國社會,自由戀愛蔚然成風,男女之間追求你情我願,多互動多選擇的戀愛。而且,這一相見、相知到相愛的過程又會歷經波折,這不禁讓人好奇,在民國這樣一個新舊更迭的複雜時期,社會對自由戀愛的接受度、男女對自由戀愛的追求度以及這些帶來的影響和思考都呈現怎樣的奇妙情狀?

總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民國女性思想解放,戀愛觀開放前衛,青年人嚮往自由戀愛;封建禮教對女子思想和行為的壓迫,舊傳統對自由戀愛的巨大束縛;上流社會的文人才子對自由戀愛的執著,急於掙脫禮教束縛的情緒。

為何民國時期會興起自由戀愛風潮呢?

1919年「五四」運動後,城鎮進步青年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婚姻,出現以感情為基礎的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那麼這股新思潮究竟是什麼?又為何會使青年嚮往自由戀愛和婚姻呢?所謂新思潮,總體來說就是指世界近代以來新產生和流行的各種思想學說。「五四」運動時期,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湧入中國,且各種思潮、學派都有人研究、信仰和宣傳,有些還與傳統觀念相互糅合摻雜,形成了學說競起、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新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各抒己見,雖然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發展起到了一些消極影響,但總體來說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們的思想解放,開闊了國人的視野,而其中的部分思潮更是對青年產生了巨大的思想震動。

(一)實用主義:強調生活、行動和效果,經驗歸結為行動的效果,知識歸結為行動的工具,真理歸結為效用的成功。其主要論點有: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行動優於教條,經驗優於僵化。

這兩點對知識青年衝擊很大,知識可以改變甚至控制現實,無形中這意味著知識分子地位的提高和權力的擴大,他們會改變自我認知,並將自己定位成可以改變國家窮途末路現狀的有志之士,會解放思想,接納新鮮事物,追求自由生活和享受。而男女之間產生的情感,更是必須符合自己的心意才行。

1919年4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實驗主義》大力宣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一論斷具有反對封建教條、反對迷信盲從的作用,更加鼓舞青年人打破思想束縛,以實際行動破除禁錮,打碎舊時代的牢籠。

(二)無政府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強權,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如貧富對立、富人專權等,其對青年人的主要影響表現在敢於抵制舊思想,反抗強權,大膽追求真實的自我,追求自由的新生活,而這就突出表現在豐富情感生活,和對自由戀愛、婚姻的追求上。

(三)新村主義:描繪人人平等、互助友愛的理想生活,是年輕知識分子改造中國社會的理想藍圖。該思想有助於社會改變以往對待女性的不平等態度,增加男女交往之間平等和諧的因素,改善大男子主義的作風,為男女的平等交流做鋪墊,也有利於形成男女平等的良好社會風氣。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經歷過總統制、責任制內閣等各種政體,允許多元嘗試,這有利於知識分子形成兼容並包的思想。在經濟上,民國時代的經濟結構已走出殖民地商品經濟的窪地,找到了中國經濟的核心價值。從1915年開始,中國對外貿易的赤字不斷減少,到1919年,對外貿易收支基本平衡,這是一個良性的貿易態勢,當時的經濟秩序已是有相對實力的現代民族市場經濟。在這樣一個向自由、開放、自信的市場經濟時代靠攏的大背景下,有識青年必定追求高質量的物質生活享受和高度個性自由化的精神情感生活。文化上,「五四」運動爆發後短時間內,全國各地知識青年成立了三四百個進步社團,創辦刊物多達幾百種,促進了思想文化界的繁榮。教育上,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強調免費義務教育,這是窮苦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民國時期真正開始發展近現代教育,與國際接軌,形成了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教會學校並存的教育格局。當時,還興辦女子學校,促進女子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在當時影響重大,提升了婦女的地位,促進了婦女的解放,這對自由戀愛思潮的萌芽和發展更有著推動作用。

民國自由戀愛的典型例子也有很多。

張允和:她是民國最後的閨秀,思想開放,自由戀愛的典範!曾寫過文章《現在》,鼓勵年輕人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積極爭取自己的命運,不要揮霍青春,也倡導女性要獨立。而對於愛情的態度,張允和更是大膽前衛,她曾鼓勵自己的丈夫周有光:「幸福要我們自己去創造」。最終二人相愛相守69年,白頭偕老。張允和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滲透了新時代女性的前衛思想,當代女性亦要有這樣高尚的思想覺悟,開放獨立,創造幸福!

沈從文與張兆和:在當時那個年代,師生戀可謂顛覆傳統。而鼎鼎大名的才子沈從文對自己的學生張兆和一見鍾情後,便開始瘋狂地追求,一天一封情書,憑著一股韌勁,鍥而不捨尋求心中摯愛近四年,終於愛情圓滿。沈從文當年的執著不正是進步的新青年大膽追愛的表現嗎?不正是先覺者堅定掙脫舊禮教牢籠的表現嗎?這是一顆循著戀愛的芳香,迎著自由的光芒的覺醒的心靈。

魯迅與許廣平:這一對不僅是師生戀還是反傳統的女追男。當年的魯迅是北大的教師,許廣平是他的學生,這是一位較早接受新思想的新時代女性,她的大膽主動為自己營建了後半生的幸福。最終,魯迅先生娶了小自己18歲的許廣平為妻,二人的傳奇愛情故事歷來為後人稱道。

徐志摩與陸小曼:這一對,男女雙方都是有著獨立人格、性情強烈、處事果決的個體。徐志摩為了陸小曼不惜背棄丈夫的本分,與原配和離;陸小曼為了徐志摩不惜拋棄清白的名譽,執意與志摩結成連理。這是一段難以評說的愛情,這是一場不為世人接受的婚禮。婚禮司儀梁啓超宣講了史上最另類的證婚詞:「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在那個被舊傳統束縛的時代,自由戀愛、新式婚禮或是離婚等詞都被視為異端,而常年被西式思想影響的志摩和小曼是特立獨行的一對。他們與原配和離,大膽追求心中的摯愛,即使不被親人祝福,不為世人看好,他們也決然地踏出通向幸福的第一步。

這些獨異的個體勇敢邁出追求精神自由的第一步,對世人思想的覺醒和解放有跨時代的意義。他們若有若無地激發了世人的鬥爭反抗意識,鼓舞世人為國家獨立、民主自由而抗爭,增強了世人的家國意識,為中華民族強烈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當然,也可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青年人對外來的新思想缺少判別能力,要麼籠統排外、要麼全盤西化,極易走向極端;青年人容易盲目跟風,跟隨群體集會等,缺乏自主意識;青年群體的自由戀愛對個人家庭和家族的衝擊較強,家庭矛盾、糾紛頻發,社會不安定因素激增,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

結合現實來說:

青年人,作為國家的棟梁、未來的接班人,應樹立理性的價值觀,對於新思想具有甄別能力,有主見的吸納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宣揚個性獨立、人格自由的同時,提升集體榮譽感和家國意識,將小我融入國家的大我之中,增強國家凝聚力。

女性,要增強權利意識,爭取女性在經濟、思想上的獨立;有獨立的思想,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心中所想,不看輕自己、不依附於他人,展現新時代女性的魅力。

男性,牢牢確立平等理念,不歧視女性,不適用武力;要有秩序、有組織,理性看待新事物,追求獨異的同時,堅決維護國家的整體穩定,推動美好社會建設和近代化國家的發展完善。

撰稿:曹絮[讀史品生活]

相關焦點

  • 新版赤名莉香「單身式戀愛」走紅日本:誰規定愛情不能是自由的?
    「單身式戀愛」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類似的網絡熱詞近些年頻繁出現。比如「食草男」、「無性症候群」等。所傳達的意思都大同小異,那就是人們對愛情越來越不感興趣了,比起戀愛,他們更關注於自身的個人生活。
  • 民國時期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如此漂亮的物件,價格當然不菲。
  • 民國時期女生校服
    校方與教育部門的禁令,激起女學生們的反對,有的女學生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選擇退學,頃刻間,部分城市興起了退學風潮。蘇州省立第二中學學生不穿制服,違抗校長命令,受到校方批評,有16位學生為此退學。當16名學生退學時,校長揮淚目送他們離開學校。此外,無錫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也有退學風潮(《申報》1913年11月16日)。
  • 民國時期女子穿的服飾,到底有多美?
    在網上上查了很久,才知道民國服飾真的非常講究,什麼時候穿什麼衣服帶什麼帽,都有講究,我還順便了解了綾羅綢緞娟錦帛沙麻等的區別,以及布料的各種織法和名稱,發現從民國開始,隨西方自由思潮的湧入,人們更大方地追求美,各類服飾美不勝收。這和49年後思想大一統下的工農服裝相比,可以說是一下子從天堂墜入了地獄。
  • 伊對能給你什麼 「民國愛情」夠不夠豪橫!
    但是愛情始終是兩個人由心而生,自由戀愛的萌芽勢必會萌發。民國,成為中國歷史上追求自由戀愛的特殊時期。在戰火紛飛的時代,愛的表達方式單純而單一,多數只能通過書信傳遞——緩緩書寫下我對你的情意,字裡行間流淌著渴求與思慕。《兩地書》: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書信在民國,很多名人也在試圖打破愛情的「禁忌之門」,魯迅就是其中之一。
  • 穿越民國 感受老廣洋貨風潮
    於是,「來佬貨」(舶來品)以及中外的觀念、娛樂方式、生活形態在民國時期開始了各種交匯和融合。百年前的海淘,如何改變當時人們的生活?又給我國近代工商業的興起帶來了怎樣的衝擊和啟示?12月12日至2021年3月14日,廣東省博物館舉行「民國海淘生活」,展覽將通過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共300多件展品向大家細細解說那個傳奇年代。
  • 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為何那麼多人討厭民國?
    1912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也是辛亥革命之後亞洲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於中國人民來說,民國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它表面歌舞昇平實則軍閥割據,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卻困苦不堪。民國究竟是好是壞?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現代人們對民國的感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喜歡者有之,憎惡者也有之。
  • 如何認知民國時期的社會生活變遷?
    作為一本專業領域的斷代史著作,作者撰寫的初衷是呈現民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從中總結出基本特徵。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轉型讓人眼花繚亂,讀者如何把握髮展的內在邏輯,以及如何評判主編總結的基本特徵,可從巨變與漸變、進步與落後、並呈與雜糅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 民國時期,中國一片混亂為什麼教育界人才輩出?
    歷史上,民國時期的各種思想之爭一直是文化界經久不衰的話題。這一時期,大多數文人喜歡的是民國文化的一道風景線,但那是民國的教育,是所有文人的性格。民國文人既有骨氣又有勇氣,對文化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即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文化的命脈,依然向西遷移。無論時代如何艱難,我們都要保持自己的獨立,自由和價值。
  • 民國女星圖鑑:內衣風潮、帶貨女王、私人定製踐行者、時裝秀
    ,民國的一線大花們,身體力行告訴你。這些都太膚淺了,我們不斷破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我們推廣女性新式內衣,解放女性曲線美、帶動女性自我解放風潮以一己之力拯救瀕臨倒閉的可口可樂,給力士香皂帶來億萬噸銷量。提倡私人定製,向整個華人地區的女性推廣國潮品牌風潮。民國女明星們美貌與實力並重,一舉一動散發女性迷人魅力。
  • 4年睡了3000個男人,28歲選擇自殺,民國美女作家留下《摩登情書》
    在那個異彩紛呈的民國,有太多挑戰新思想,新風潮的人物出現,前有民國四公子為一幅畫傾家蕩產,後有千金小姐拋頭露面成為交際花。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民國年代最不可思議的女人,此女名叫餘美顏。1.餘美顏眾離經叛道餘美顏的身上有太多的不可思議,她是民國才女,也是欲女,她不在意外界的評判,所做之事全憑自己內心的感受。她被稱作是"身體寫作第一人",她的一生自由灑脫卻也飽受爭議。餘美顏出生於富豪之家,因為從小受母親的影響,餘美顏喜歡西洋文化,受先進文化薰陶的她熱愛民主,熱愛自由。
  • 女妖精在民國談戀愛,娜扎新劇演繹跨時空戀愛,劇情新穎要出圈
    《十二譚》由古力娜扎和劉以豪主演,兩位主演都算不上當今娛樂圈的頂流,但是小編卻非常看好它,因為劇中跨時空戀愛和古代妖精在民國生活的設定,足以讓它火起來。 《十二譚》這部劇由古力娜扎和劉以豪主演的民國題材電視劇,而且是改編於尼羅的同名小說,在這部劇中,各式各樣的小妖怪和大妖怪夜明將會來到民國,展開一段段新奇的冒險,光是古代妖怪來到民國
  • 民國時期,真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
    其次,你買柑橘,我賣柑橘,這是買賣的自由,您如果不想買,可以不買。我在這裡賣了柑橘很多年,買的人很多,但是像您這樣來找我問道理的人,卻只有一個。您如果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你就應該看看管管現在的世道,真正欺騙大家的不是我,而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坐著八抬大轎或是騎著紅棕烈馬,頭頂烏紗,身著棉袍。看上去一個個光鮮亮麗,是正人君子之範。但是他們整天所幹的事情呢?」
  • 保長民國時期職務,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保長民國時期職務,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都知道警察是在民國時期開始有的,但很少人知道民國還是保長這個職務,可能就是在電視劇中發現這個職位
  • 民國時期太原的當鋪
    民國初年,有些店鋪門口還掛著一對綠柄紅頭軍棍,這是清末沿襲下來用以炫耀及威嚇「刁民」之用,後來很快就消失了。當鋪的櫃檯,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高的,大約有五六尺高。櫃檯裡的人高高在上,總是俯視著顧客,而顧客都要被迫踮腳仰首,把要當的物品雙手捧上去。當鋪高櫃檯後站立的櫃頭是掌握著生殺予奪之禮的,無論什麼人,站在他面前時,都要變成謙卑,變成渺小。
  • 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這些職業裝屬於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一部分,但在民國時期,這些中式傳統職業服裝發生了變化。郭沫若曾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清末民初,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廣泛吸收了外來文化。在職業裝方面,對外來服裝文化的吸收代替了原先孤立縱向的繼承,使職業裝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在中國服飾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
  • 民國廣告「女性形象」文化解讀:精神解放、個性自由的強烈訴求!
    二、 社會性別的革命民國時期商業廣告中的女性形象是近代中國女性解放運動的產物。20 世紀初的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女性解放成為這場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革命的深入,女性的自主意識漸漸覺醒。"女性獨立"也在這一時期的商業廣告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軍統,全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前身為復興社特務處,隸屬民國軍隊系統,由軍隊高級將領兼任局長、副局長主持工作。著名的「戴老闆」戴笠就是軍統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長,在他上面還有一位掛名、不管事的局長。民國後期,軍統被「肢解」,公開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二廳、特務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
  • 民國時期的土匪都是哪來的?
    民國時期,各地土匪猖獗,且難以消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呢?無外乎要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來思考。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蕭條,人民饑寒交迫難以生存,又有什麼事兒幹不出來。民國時期的土地政策依然不夠完善,況且在動蕩的社會下,再好的制度也難以有效實施,因此農民的生產利益沒有得到保障,生活拮据,再加上封建地主和軍閥的剝削,農民生存舉步維艱。不能從事生產便要努力尋找其它出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惡行推動了中國商業的發展,卻改變了原有的僱傭市場,文化程度低的老實的農民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 《良友》圖片,民國時期摩登女郎的時尚參考
    在現代思想的影響下,畫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眾多女性書籍中,嶄露頭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影響了民國時期女性的生活和審美情趣。二十世紀代是新舊文化和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跨越時間和國家,各種各樣的女裝充斥著民國婦女的生活,從民國婦女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的服裝風格正處於新舊碰撞的時期,包括旗袍、連衣裙、夾克和裙子,而學生裝也是當時流行的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