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博物館是今年的夜場主題。 」青島市博物館的趙好副館長說,今年的策劃活動更加吸引觀眾,「沉浸式觀展與活動,讓很多觀眾連續預約打卡。 」 8月23日之前,青島市博物館於每周五晚均對外開放延長至20:30。
「夜色青博悅古今」開啟,每周五晚與你相約。穿著古裝在絲路文物海報下打卡拍照也是很時尚。穿古裝的中學生小樂隊是夜色博物館裡的「明星團隊」。
小朋友們表演的《屈原明志》贏得陣陣掌聲。
夜色讓博物館更具吸引力
「媽媽,佛像在哪兒呢? 」經常在白天跟著家長參觀博物館的小學生王蘊,夜間踏進博物館的時候,有一點「迷失」,他著急找到鎮館之寶——兩座北魏石佛像,來確定這是否還是自己熟悉的場館。 「夜場給大家帶來了不同於白天的神秘感。 」王蘊媽媽說,這是第一次帶孩子晚間參觀,雖然沒有《博物館奇妙夜》裡展品復活的神奇,但夜色燈光裡的展品,還是讓人感覺到不同於白日的靈動。
夜晚的博物館裡,參觀常設展覽《青島史話》,仿佛走進了一場關於青島文明歷史的影片裡。彩瓷聚珍——館藏明清瓷器展、古錢今說——館藏曆代貨幣展、百工奇技——館藏古代工藝品展,散發著古代精緻生活的光暈;陳梗橋書法展、左臂丹青——青島籍畫家高鳳翰書畫展、鄉間畫記——山東民間木版年畫,讓藝術的魅力更加濃鬱;青島博物館城建設館藏品展、青島博物館城建設文創精品展,則在熱鬧的夜場活動中心,吸引人們關注博物館的當下發展……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增長知識,而看慣了白天博物館的常態,晚上再看博物館,「很多觀眾又有不同的收穫。 」趙好說,預約參觀夜場博物館的觀眾大多是家庭式參觀,並且好多觀眾是一約再約,每場都來看一看。
夜場讓博物館時尚接地氣
除了展覽,青島市博物館夜場的吸引力更多在於不同於白日的各種活動。 7月31日晚,一幅寫有「夜色青博悅古今」的畫軸展開了2020的夜場之旅,古風市集、即興歷史戲劇、文物快閃展示、古風打卡點等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在今年的夜場裡格外玩嗨。「參與感很重要,這樣的博物館特別接地氣。」帶著一雙兒女來趕場的劉先生一家,興致勃勃看了戲,逛了展,買了喜愛的小香囊。
《一花一世界——絲路文物海報接力展》環繞著古風絲路市集,來自全國絲路博物館聯盟的40家博物館的60件館藏珍品海報在博物館一樓大廳牆面集中展示,觀眾在逛市集買東西的當下現實裡,抬頭看一看海報裡的絲路歷史文化,得到雙重的收穫。
在首個夜場亮相的戲劇 《屈原明志》,不僅演出了一段歷史故事,也讓觀眾們欣賞完表演後按圖索驥,在館內尋找館藏清馬鹹絹本設色工筆《九歌人物圖》冊。 「有故事的博物館很好地體現在沉浸式戲劇和互動活動裡。 」趙好介紹,接下來的夜場戲劇都對應著館藏展品。比如《劉勰三遇恩師》對應明天啟 《文心雕龍》十卷、《陶淵明愛菊》對應清蕭晨紙本設色《踏雪尋梅圖》軸、《忠義顏真卿》對應明拓《顏氏家廟碑》……「博物館不是高大上,還可以時尚接地氣。 」青島市博物館館長邱玉勝表示,青博的活動設計在全國來講都算得上有特色,「我們希望有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
傳承傳統也點亮夜經濟
「在博物館裡擺攤非常好,我們需要這樣的平臺展示老技法。 」在博物館絲路市集上,溢俏美學的大攤位很引人注目。創始人之一閻琦介紹,團隊帶來的各種古風首飾,不僅有仿古、非遺製造,還有中西結合的碰撞藝術。 「作為傳統手藝人,堅持傳統的成本高,但是傳承的東西一定要有人做。很多手藝人都年紀大了,我們需要年輕人來關注參與。博物館的夜場市集,就是向大家展示傳統傳承的很好的平臺。 」白珊學校的中學生古裝組合,也是夜場博物館裡的一個「明星團隊」,他們現場演奏樂器,吸引觀眾購買家長們用古方製作的小香囊,「第一次參與市集,還是在博物館裡,很有文化的感覺。 」他們說因為任課老師是博物館的志願者,所以跟著老師也一起關注了博物館的活動。
在大家紛紛於博物館夜場裡尋找文化傳承的同時,這裡也成為島城夜經濟的一個新亮點。 「夜經濟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繁榮程度的『晴雨表』。 」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希望在2020年的夏天,以青島市博物館夜場活動為代表的各類時尚文旅活動,如點點螢火,點亮青島夜經濟發展之路,為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奉獻文旅的一抹亮色。 」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賈小飛攝影 孫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