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美》
作者: 朱光潛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1998
豆瓣評分:9.0
館藏號:B83-49/4
字孟實,安徽桐城人,著名美術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90歲生涯大部分貢獻給了中國的美學事業,晚年的他被尊稱為「美學老人」。
朱光潛的美學、文藝學思想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結合現代心理學,將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的美學思想運用於文學研究。在康德開始的近代美學研究後,朱光潛將審美同情與道德同情的質的區分作出揭示,指出審美同情消除主客體之間的界限,「把一瞬間的經驗從生活中孤立出來,主體『迷失』在客體中」。
「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
——朱自清評《談美》
有些作品真有種讓人相見恨晚的感覺,一日突發奇想去看看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不看不要緊,這一看便欲罷不能、沉溺其中,竟一口氣讀完此書。就像那探險家偶得一甘泉而痛飲之。《談美》這本書雖不是鴻篇巨製,卻也小巧精悍,是朱光潛先生的名篇之一,集通俗與氣質於一體,讀來沁人心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們處在這個審美多元的時代下的人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育。我們的審美觀念是有必要接受良好理論的洗禮的。美涉及到哲學分支下的美學理論,但又不囿於此。這本書不僅是學哲學的要讀的,學文學的,藝術的也是要讀的。想擁有詩意人生,想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想過有品位的生活,這本書是應該好好讀的。它兼具語言趣味性、文字優美性、思想啟迪性、精神思辨性。實乃我們應讀的一部好書。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耀和那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這是朱光潛先生書中極大的期望,這希望不僅可以對思想家與藝術家來說,也可以對任何人來說。沒有美,還談什麼品質人生。高雅且有意義的人生無不是靠著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美來點綴的。所以說,當每個人美的星光全部閃亮,這未來何止是光芒萬丈!
美與人生的關係密切著呢。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雖然審美力薄弱的農夫,也驚訝它們的奇景;過去的日常用品卻變成今天的藝術品;家花不比野花香。這些都是為什麼呢?這些生活中平平常常的經驗,卻無不牽扯到審美。而《談美》不僅讓我們知其美,更讓我們知其所以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個問題可不簡單。學哲學的人對此可以展開宏論,不學哲學的人呢?也可以欣賞欣賞,思考思考這個問題。莊惠之辯正如李澤厚先生所評價的那樣:在這個著名的論辯中,惠子是邏輯的勝利者,而莊子卻是美學的勝利者。美學觀照往往是一個問題的另一端。人與物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朱光潛先生所論的宇宙的人情化確是明見。以後若是有人問你:「子非貓,安知貓之樂?"你何不回答:「貓之樂,不必為貓亦可知!」。
希臘女神的雕像與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到底哪個好看?「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何以「記得綠羅裙",何以「處處憐芳草"。「情人眼底出西施」這一章是否會對你的戀愛產生影響呢?是否會讓你想起你的初戀呢?「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從心所欲,不逾距"……這些章節不僅是美學討論的學術問題,而且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方法論。欲觀全貌,還請各位讀者自行一探究竟。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要是沒有美,那人生便會黯然失色。這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誰不想擁有藝術的生活,美的人生呢?《談美》這本書不僅會使你的思想有光芒,也會讓你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去過一種更美的生活。它不僅是搞思想,搞藝術的人應該讀的,也應是想擁有品質人生的人所需讀的。《談美》最後一章的題目是「慢慢走,欣賞啊」。這是對我們人生的一種忠告。我將這句話略微改動一下用在讀書上,送給讀者:「慢慢讀,欣賞啊"!
參與是一種力量 表達是一種進步
讀完《談美》,你是否也有很多獨到的觀點共同分享?帶著辨識和探究去閱讀,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獨特的思維方式。我們期待你的評論!歡迎在末尾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