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鬥魚上市後有沒有未來?
來源:燃財經
7月17日,鬥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11.5美元/ADS的發行價發行約6738萬股股票,募集資金7.75億美元。開盤後,鬥魚股價報11.02美元,較發行價跌4.17%。截至收盤,股價為11.5美元,總市值為37億美元。
至此,包括虎牙、歡聚時代(YY)、映客在內的多家頭部直播平臺都已成功上市。同一時間,虎牙的市值為49.86億美元,YY市值為52億美元,映客市值為32億港元(約合4億美元)。今年3月,王思聰加持的熊貓直播宣布關停,遊戲直播領域結束「三國殺」,僅剩虎牙與鬥魚兩家頭部平臺。單純從市值角度看,鬥魚相距虎牙近13億美元。
從營收和盈利上看,虎牙目前也都優於鬥魚。2019年第一季度,虎牙和鬥魚的營收分別為16.32億元人民幣和14.89億元人民幣;同期虎牙的淨利潤為6350萬元人民幣,鬥魚淨利潤為1820萬元人民幣,差距較大。
上市前夕,鬥魚更新了招股書,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已實現扭虧為盈。但細讀財報發現,這一盈利主要來自利息收入和外匯獲利,與主營業務關聯不大。兩項收入貢獻了6610萬元人民幣,剔除這部分收益,鬥魚仍處於虧損狀態。
除此之外,鬥魚還面臨依賴頭部主播、用戶轉化率不高等問題,而對手數量卻在不斷增加。7月15日,快手首次公布其在遊戲直播移動端的日活用戶已超3500萬,遊戲視頻用戶總日活達5600萬。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這個數據已經超過鬥魚和虎牙。截止2019年6月5日,鬥魚的日活數為1500萬、虎牙的日活數為1100萬,二者的日活相加還不如快手。
因此,有人認為,未來鬥魚的「敵人」除了虎牙還有快手。從招股書可以看出,鬥魚盈利的背後還有過高的內容成本和低毛利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鬥魚和虎牙背後都有騰訊這個相同的股東。與早上市14個月且各方面數據都表現不錯的虎牙相比,鬥魚的未來在哪裡?
鬥魚上市問題多
首次盈利受益於非核心業務營收
此前,鬥魚公布的發行價區間是11.5-14美元/ADS,最終選擇了區間最低價11.5美元。有遊戲行業分析師對燃財經(ID:rancaijing)表示,鬥魚之所以選擇最低發行價可能是不想上市就破發。
從各項數據看,鬥魚「盈利」背後是過高的內容成本和低毛利。
招股書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鬥魚的營收分別為7.87億元人民幣、18.86億元人民幣、36.54億元。其中,2018年的同比增長達到93.7%。
2018年第一季度,鬥魚營收為6.67億元,2019年同期營收大幅攀升到14.89億元。但2018年一季度,鬥魚的營收成本約為6.42億元,毛利為2460萬元,成本佔據營收的比例高達96%,毛利率僅為4%。2019年一季度同期營收成本則上升至12.86億元,毛利為2.03億元,成本佔營收比率有所下降。
鬥魚的成本主要分為三大塊:內容成本、帶寬成本和其他費用。其中內容成本成為鬥魚盈利的最大難題,2019年第一季度內容成本為10.67億元,同比增長121%,佔營收比重76.3%。帶寬成本為1.62億元,佔營收10.9%,其他成本包括營銷、研發、管理等費用。
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2019年的各項費用也在增長。2018年一季度,鬥魚銷售及營銷費用約為7670萬元,研發費用為7260萬元,管理費用3110萬元,總運營費用1.80億元。2019年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增至1.24億元,研發費用增至7940萬元,管理費用增至6350萬元,減除其它運營收益1490萬元,總費用為2.52億元。
2018年一季度,鬥魚運營虧損為1.56億元,2019年同期虧損收窄至4850萬元。且2019年一季度扭虧,實現1820萬元利潤,歸屬於股東的淨利約為1880萬元。
鬥魚的另一個問題是對於直播業務的強依賴。
鬥魚的營收主要分兩塊,其中佔大頭的是直播。招股書顯示,鬥魚在2019年一季度的直播業務收入為13.54億元,佔了總營收的91%,鬥魚對於直播的依賴度較大。另外一塊收入來源於廣告,2019年第一季度,鬥魚廣告收入約為1.35億元,佔比9%。儘管廣告收入佔比仍然不高,但與虎牙相比,廣告收入佔比並不算低,2019年第一季度虎牙的廣告及其他營收佔總營收比重僅為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鬥魚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鬥魚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其扭虧為盈,實現了淨利潤1820萬,主要來自於外匯匯兌收益和利息收入,這兩項都與主營業務沒有太大關係。如果拋開這兩項營收,單純依靠主營業務收入,鬥魚依舊處於虧損狀態。因此上述分析師對燃財經表示,鬥魚上市後是否能一直維持「盈利」仍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鬥魚MAU高於虎牙
但付費轉化率卻相反
從2015年-2019年,直播走過從興起、穩定再到洗牌的4年,幾家直播平臺進入業務成熟期,公會則進入利潤收割期。但對於剩餘幾家直播平臺來說,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一直以來,直播平臺都面臨如何擺脫單純依靠直播打賞的單一盈利問題。鬥魚的營收主要分直播收入和廣告,其中,直播收入佔了90%左右。
除了直播,平臺的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於廣告。但一位直播領域投資人告訴燃財經(ID:rancaijing),幾家直播平臺的廣告營收做得都不好,從鬥魚和虎牙2019年一季度廣告營收佔比不到10%也可以佐證。
其次,鬥魚和虎牙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前者有強大的電競賽事資源,但主要依賴頭部主播,後者腰部主播貢獻力更強。另外,虎牙的優勢在於公會體系和來自母公司歡聚時代的資源支持,以及管理效率。
鬥魚與虎牙的差距在於付費用戶的佔比。2019年第一季度,鬥魚季付費用戶為600萬,首次超過虎牙,虎牙今年一季度有540萬付費用戶數。但季度付費用戶在整個2019第一季度總體活躍用戶中的比重為3.8%,虎牙的這一比重為4.3%。通過這一佔比,可以看出鬥魚付費用戶的付費率低於虎牙。
鬥魚有2.53億的註冊用戶,目前為行業第一。2019年第一季度虎牙的月活用戶為1.24億,付費用戶雖然不及鬥魚,但虎牙的盈利能力比鬥魚高,虎牙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為6300萬元,是鬥魚的3倍多。
另一方面,鬥魚的ARRPU也低於虎牙。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鬥魚的總體平均月活為1.59億,同比增長25.7%。其中,鬥魚PC端MAU為1.1億,而移動平臺月活僅為4900萬。鬥魚近三年移動端月活在整體月活中佔比分別為23.7%,24.5%與28.2%,2019年第一季度為30.8%。虎牙已經達到了44.5%。移動網際網路紅利下,移動端相比PC端,在付費和用戶粘性上有更高的優勢,鬥魚目前PC端和移動端的用戶量對比還無法突出移動端的優勢,這或許也是其付費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Duo capital 分析師秋源俊二認為,虎牙依託YY秀場體系,YY系多年的秀場經營資源與能力,秀場用戶的基因底子,使得虎牙變現強、氪金能力大,但鬥魚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再者,虎牙由於是歡聚時代孵化出來的,有很重的KPI傾向,重投入產出比,虎牙如果超級燒錢,也會拖累歡聚時代。
其次鬥魚雖然付費率有所提高,但付費增長緩慢。鬥魚2018年人均付費為208元,2019年一季度為226元,同比增長約8.7%,而虎牙的人均付費為288元。
目前來看,遊戲直播依然是燒錢的生意。2018年鬥魚主播分成費用及內容費用為27.9億元,今年一季度達到10.67億元,鬥魚的「收益分享費」和「內容費」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在2019年第一季度已經達到了83%,也就是說鬥魚營收的八成,都支付給了主播。鬥魚最新的招股書中提到,籤約的前100名遊戲主播數量方面排名第一。
鬥魚的未來在哪裡?
總營收嚴重依賴直播是每家直播平臺的通病。除直播外,直播平臺也在尋求出海。
虎牙CEO董榮傑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將海外業務視為直播領域的核心差異化競爭因素,2019年虎牙希望加速出海。KK直播、YY等平臺也逐步加大了海外市場的拓展。鬥魚先是投資一家位於廣州專門做海外直播的平臺nonolive,此後在陳少傑的主導下於深圳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團隊,專門做海外直播業務。
招股書提到,鬥魚還將加強電競業務。鬥魚此次募資的35%將用於電競內容投資,擴展內容類型,30%將用於技術和大數據研發,提高運營效率,15%用於投資和營銷活動,包括潛在的戰略收購、投資和聯盟。
上市前,鬥魚共拿到6輪融資。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的兩年間,鬥魚共獲得來自騰訊的三輪融資。2016年3月,鬥魚宣布完成1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10億,由騰訊領投。2018年3月,鬥魚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騰訊獨家投資了6.3億美元,同一時間,虎牙也宣布了來自騰訊的4.6億美元融資。
對於騰訊來說,同時投相同賽道的兩家頭部企業已經不是第一次,騰訊曾經投資了美團和大眾點評並促成最後美團點評合併,也同時投了京東和拼多多。投具體賽道而非企業,保障了投資的穩妥。在鬥魚的融資過程中,騰訊參與最多,鬥魚已經成為騰訊電競直播鏈一環。
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