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頭是上海、太倉、蘇州等地對南苜蓿的俗稱。
草頭(金花菜、三葉草)也是南方很多年前被當做有機草料肥的一種。
在江南一帶很普及,生長能力極強,一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對它的記憶可謂是「愛之深、恨之切」。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它是可以作為日常填飽肚子的常見食材,也是我們的「救命菜」。
恨也正是因為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也只能吃它,通常蔬菜中,葉子小的蔬菜,烹飪時油少了,口感會幹澀,烹飪大葉子的蔬菜,油會少一些,小葉子蔬菜烹飪需要的油多一些。
而草頭、葉莖都細小,它只適應急炒、旺油,且每鍋不能炒太多,只能一份一份地出,否則量一多,不僅水份流失,而且會讓草頭全部裹在一起讓葉綠素變黃。
草頭只要稍微堆放一下,它就會有漚沼之氣。
長期食用草頭有去油脂、降血壓的功效,在當今視為至寶。
在六七十年代,因為經常食用,年幼時的我,對它有些牴觸,包括南瓜、紅薯……
所有東西先是煮上一鍋給人吃,吃不完後加上水搗爛後給豬吃。
所以我對它會有一些恐懼,大抵是吃怕了。
無論如何,草頭入菜油還是要多一些的。如生煸草頭、酒香草頭、草頭餅。否則它入口會很乾、很澀,畢竟它還是算野菜的。
草頭最好選用當天採摘的,因為它本身莖葉都很細小,稍不注意水份流失、變老,就無法入口。即使它空運到別的城市,也要加上冰塊,否則捂得很燙,菜葉也無法烹飪了。
生煸草頭是一道家喻戶曉的菜,一般這道菜在鍋中只烹飪7秒左右,也就是口中數到「7」,即可出鍋。
先把草頭放在漏勺上,撒點涼水,用手捻上少點鹽,少加幾粒糖,少量的幾滴老抽,噴上一點高度白酒,鍋燒熱,下冷油,油燒至冒青煙後下草頭迅速煸炒,口中念「1、2、3、…7…」
高手們烹飪草頭過程中會加入少量的水,使草頭在旺火中,吸入少量水份,這時的草頭會更肥美鮮嫩,碧綠色青。
一盆好的草頭,炒出來是不會出水的,潷得出水的草頭,要麼過火了,要麼就是油溫火候不到,要麼就是烹飪時間過長。
一般炒得過程中鍋會冒火,這是最佳的狀態,炒出來的草頭因為酒的關係也更香。
這道菜也是當年上海三級廚師考二級的必考菜之一。
草頭白米蝦
草頭因為它葉子的特殊性,除了急炒外,也適用於做成湯菜。
100g嫩草頭,放菜油裡快速煸炒,衝入清雞湯,放入100g白米蝦,加入鹽、胡椒,少量料酒,煮開後即可食用。
草頭的清香,蝦肉的鮮,也不失為一種美味,亦湯亦菜。
帶籽的白米蝦為更佳,也是時令菜。
當年被嫌棄的一種野草,現在可以成一種美味,健康食材。
春季初夏宜多食用素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