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黑沉的夜色,穿過荒蕪的莊園,奄奄一息的凱恩躺在床上,發出了微弱的聲音:「Rosebud」,玫瑰花蕾。
這是電影《公民凱恩》的開頭,它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通過凱恩死前的一句「玫瑰花蕾」,講述了他不凡的一生,透過全片,我們最終體會到了「玫瑰花蕾「真正的含義,體會到了凱恩內心深處的渴求,同時,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公民凱恩》中,來自鏡頭的藝術。
一 長鏡頭
這段畫面有兩個長鏡頭,首先是一組移動長鏡頭,發生在凱恩太太借酒消愁時,鏡頭從空中開始下落,穿過雨水模糊的屋頂,進入室內,記者前來問凱恩太太問題,卻因此惹惱了她,不得不離開,隨後電影進入了另一組長達一分鐘的固定長鏡頭,為我們展現出了三種不同角色的狀態,崩潰的凱恩太太,打電話的記者以及在一旁等待的管家,表現出了不同人面對凱恩之死的心理。
這段童年戲的長鏡頭,先從雪地中的幼年凱恩出發,慢慢拉回到室內,依次出現凱恩母親,賽切爾以及凱恩父親三個角色,預示了三人不同的立場以及接下來的分別,同時畫面的延續使我們的情緒從室外無憂無慮的凱恩身上轉移到室內焦灼的情緒中,這種延續讓我們更有代入感,對比意味十足。
二 深焦鏡頭
這段童年戲中不僅長鏡頭是經典,三人交談過程中的深焦鏡頭更是打破了以往的小景深、主次分明的拍攝手法,使我們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窗外無憂無慮的小凱恩,與室內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暗示著凱恩這種童年的幸福時光即將消失。同時,景深鏡頭的使用使得畫面富有層次感,前景是母親和賽切爾,中景是父親,後景是在雪地玩耍的小凱恩,此時位於中景的父親,夾在中間,即將失去兒子,卻又無力挽回。
這個深焦鏡頭發生在凱恩第二任太太離開後,此時的凱恩孤身一人,這時的深焦鏡頭增強了空間的張力,凸顯出此時凱恩的孤獨。
這處深焦鏡頭發生在李蘭酒醒後,此時凱恩正在替李蘭續寫評論稿,此時兩人處於對立狀態,並且勢均力敵,並不存在絕對的主次關係,因此以往的虛化效果來凸顯主次關係此時並不適用,而深焦鏡頭的使用更能表現兩人的對立,引出兩人的徹底決裂以及凱恩晚年的孤獨生活。
三 仰拍鏡頭
這幾處對話場景便使用了仰拍鏡頭,超低角度的拍攝帶給我們一種仰視的感覺,壓迫感十足,表現出此時的凱恩自我意識中處於一種高高在上的地位,內心十分膨脹,這也導致了他晚年的悲劇生活。
《公民凱恩》曾獲第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由此可見,除了鏡頭的運用,它的構圖,它的敘事結構,以及它的劇本,都讓它成為了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同時,每個鏡頭細節的運用,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凱恩的一生變化,並且當我們看到那個寫著「玫瑰花蕾」的雪橇板燃燒時,我們最終明白了玫瑰花蕾真正的含義——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並且體會到了玫瑰花蕾背後的渴求,渴求著童年的夢,渴求著真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