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日常》五星推薦這部紀錄片,感謝它讓我五一看完了5本小說,這些作家的代表作讀起來很過癮!

2020-10-09 大胖星

五星推薦一部近期很喜歡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一共五位嘉賓,馬原,馬家輝,麥家,阿萊,小白。馬原是現當代的先鋒,他多年前患了癌症,搬家到雲南生活,種茶賣茶看書寫作,還在那買了一座山。封筆十多年他作為先鋒派代表的作家重新再寫的幾本竟然是童話。他說我的生活很幸福,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比我寫無數優秀的小說更讓我開心。馬家輝是李敖的大弟子,更多認識是他做客鏘鏘三人行,這一次缺讓我改觀,原來你是這樣的馬家輝,在節目中帶好友遊香港,先去寺廟和墳場,再帶他去黑社會夜宵的茶餐廳,馬路邊邊巷子口吃一個熱乎的菠蘿包......一個成功的作家秒變導遊成功安利了香港的新玩法。麥家 儘管他是非常成功的諜戰小說家代表作風聲,但是生活中他說他是一個非常悲觀的人,因為小時候的特殊身份。不過節目安排的聊天對象卻是一個樂天派的史航。看到同一片景色,麥家說很遺憾第一次帶你來看到的是海水上漂著亂七八糟的木頭,其實平時這裡很美,但是史航說沒呀,我覺得應該是兩個調皮的小鬼隱藏在木頭下面玩兒。院子裡史航坐在鞦韆上蕩悠,麥家說我在這個院子生活了幾年,從未這樣玩過。史航說我是樂天派,我的作品裡會寫深刻苦難沉重的東西,但生活中我會過得開心些。人天生的悲觀樂觀習性無需要也無法去改變,但是去接觸和自己不同習性的朋友,也許有有些意外的收穫。阿萊說我去旅行有個習慣,東南亞我從未去過,我要去的地方一定是熟悉它的文學了,至少熟悉一兩個作家,如果沒有泰戈爾我去印度幹什麼?如果沒有卡彭鐵爾我去古巴幹什麼?如果沒有聶努達我跑到tm智力去幹什麼?阿萊喜歡讀古詩。因為生活在成都,尤其熟悉杜甫,去李劼人故居的路上,看到梅花,立馬就念起杜甫的一首: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香醉如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關於死亡,曾經有一次面對死亡讓他難以忍受,他正坐在車上無意間放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一下子讓他平靜下來,等他睜開眼睛,發現車子周圍好幾個大塊頭的人,他以為他要被圍攻,結果那幾個人聽完曲子一句話沒說默默離開。安魂曲是莫扎特在面對死亡時期的作品,只寫到第八章他就去世了。也許因為真實所以才有這麼強大的動力。在新小說《雲中記》中,面對死亡他的選擇是讓書中的村民集體在廣場上唱歌🎤。

借著這部紀錄片五一期間也把中國現在當代這批作者的代表作和新作看完了,一本滿足。曾經被我瞧不上的現當代原來也很好看。又一次學會了謙卑。

馬家輝的新書《龍頭鳳尾》,讀完意猶未盡,很香港。一部純正的港片,賭王+春光乍洩+斷背山(港片存量太少)+古惑仔;一部浪漫痴情又虐心的單戀史;一部民國黑幫史(如果歷史可以這樣寫,應該會有很多人愛上歷史)。寫小說過癮,看到一本好小說也很過癮。

馬家輝覺對是個麻將高手,文中到處都有那麻將和牌九打比方,而且竟然還莫名的同意。

"命運本是遙不可及,看不到,嗅不著,然而賭博讓抽象的命運切切實實地落到你手,可見可碰可敲可摔,命運如此貼近,所以是如此地親。你不必等待,伸手即可觸摸命運,輕易地,直接地,跟命運打個照面,所以你明白,你並不孤單。跟你對賭的並非桌前的其他人,而是命運,只是命運。"

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

第一本麥家的書 很驚喜。小說很有吸引力一直在設置懸念去了解太監的一生,果然是諜戰小說之王,只是一個老頭的生活,也能讓人停不下來的想知道他的一切,不看到最後一頁不會揭曉謎底,八個小時讀下來完全無倦意。懸念小說讀起來又殘酷又過癮。

"愛人是一種像體力一樣的能力,有的人在這方面天生肌肉萎縮"

"這世上最好的朋友是錢"

"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的活著"

趕在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之麥家播出前把他的書補了一本。

阿萊代表作《塵埃落定》

一本很好讀的異族小說,900頁八個小時看下來,全程毫無疲憊。一個傻子如何成功逆襲為王的懸疑劇?一個十三歲男人的愛情成長史?一個種族的滅亡史?究竟什麼人是聰明的什麼人是傻的?情慾歡愉,權利地位,榮華富貴,愛恨情仇塵埃落定,一切都歸於平常,是本書的結局也是最好的結局。另外書中大量對性愛的描述一點不色情反而是有趣又美好。

"關於我們世界起源的神話中,有個不知在哪裡居住的神人說聲:「哈!」立即就有了虛空。神人又對虛空說聲:「哈!」就有了水、火和塵埃。再說聲那個神奇的「哈」風就吹動著世界在虛空中旋轉起來。那天,我在黑暗中捧起卓瑪的乳房,也是非常驚喜地叫了一聲:「哈!」

好可愛的傻主人

"兩個小廝一個膽大,一個會說話。膽大的目中無人,會體貼上意的膽子又小了一點。我只好兩個都喜歡。"

畢飛宇代表作之一《玉米》

第一次是和他結緣是小說改編的電影《推拿》。後來又在小崔說事裡面有一期專門採訪過他,他為了寫推拿是扎紮實實和盲人有長達十年的友誼,和他們談天說地才能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不同且真實的盲人世界。時隔5年終於開始看他的小說了--《玉米》,文革時期農村一家7個孩子中,三個女人的三種人生,玉米讓人又佩服又害怕,玉秀讓人又羨慕又憐憫,玉~果真是讓人會忽略的那類人,都忘記名字了,普通平凡但是在某一段時間又會突然冒出來給人驚喜。最後一段她在圖書館的初戀故事和學阿加莎推理判案很意外,很喜歡。

小白的代表作《封鎖》,包括兩個中篇。

第一篇《封鎖》給四星,講的是日本侵華時期,一個小小爆炸案引發的漢奸的背叛與想像。故事的結構很妙讀起來像盜夢空間般夢中夢。

第二篇《特工》給三星。平淡夫妻對日常反叛的想像,講的東西太大就有點太空虛假,時常會從小說中跳出來,比如真話藥丸。總體來書還是給四星。"小說能夠讓生活更簡要、更準確、更有意義,小說也能讓生活更加變化無窮。"

《王安憶》她的代表作《長恨歌》還未看,先看了輕鬆的《小說課堂》有人講小說竟然能原小說還好看,越讀越帶勁可惜看到後來發現,作為阿加莎的超級粉絲,她開始大量提到阿加莎,擔心會有劇透,阿加莎只看了《尼羅河慘案》太過癮,為了不失去看阿加莎的快樂,只好忍痛暫停閱讀《小說課堂》,閱讀還有先後順序,必須讀完阿加莎的幾本代表作,才能開始看《小說課堂》。

可以安安靜靜的看小說的日子其實蠻珍貴的,現在也是忙裡偷閒看一看。希望能多創造些這樣閒的時候。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文學,在當代人的生活中還有多少份量?答案或許很令人失望。太忙!是現在人們的普遍表情,工作已然令我們身心俱疲;新奇的東西不斷超速湧現,永遠點擊不完的未讀信息,時間變成碎片,坐下來好好看一本小說,對很多人來講,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文學的日常》文學在日常 生命在雲端
    《文學的日常》是最近印象比較深刻的紀錄片。紀錄片分為五集,介紹五位作家的日常生活及某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攝影精緻,策劃精良。五位作家及五部作品分別是馬原《姑娘寨》、馬家輝《龍頭鳳尾》、麥家《人生海海》、阿來《雲中記》、小白《租界》。 一 事實上,最初我是因為馬原才打開這部紀錄片的。
  • 《文學的日常》作家的日常
    《文學的日常》藉由一位文藝界的朋友拜訪一位知名作家的形式,通過兩天的對談、走訪、體驗、觀察,用鏡頭記錄了他們對生活、生存、生命的認知與解讀。節目以樸素平實的敘事帶領觀眾走近了馬原、馬家輝、小白、阿來、麥家等作家筆下的精神世界與真實的現實生活。這類紀錄片與流量明星當道的綜藝,有著截然相反的畫風。
  • 關於小說,5 位作家眼中這些作品值得一讀 | 2017 年度圖書推薦⑦
    2017 年,他們認為這 10 本小說不錯嚴格地說,它們並非以「年度最佳圖書」的嚴謹推薦給讀者。我們經歷了很多的事,這些在 2017 年出版的書,恰好有助於我們思考。我們以人文社科(除小說)、商業和科技、生活美學、小說作品四個維度推薦。
  • 這些紀錄片,你都看過嗎?——文學類紀錄片推薦
    紀錄片是我們看世界的另一個窗口,它可以濃縮時間和空間,或在一集的時間裡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或是雲集不同時代的人們,同來做客。
  • 《文學的日常》95後的我們需要這樣的紀錄片
    作為95後,在看片子之前我對自己有所懷疑,文學的題材,55分鐘的體量,我可以不倍速看完嗎?當然結局是瘋狂打臉,不僅在不知不覺中看完了第一集,還心生強烈的期盼,第二集快來吧!!說來羞愧,我竟是因為這部紀錄片才第一次知道馬原這個名字,感謝這部紀錄片,讓我的「抖音」日常,「微博」人生,能夠暫停一會,能夠回到生活最初的模樣,思考自己的存在,審視自己的狀態。
  • 書單來了 讀的時候特別輕鬆,讀完感覺醍醐灌頂的7本小說
    有些書讀起來幽默詼諧,而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人生哲理又意蘊深長,書單君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正是這樣的7本書,不僅讓你笑,也讓你思考!
  • 5個法國著名作家,5本世界聞名的經典著作,5個精妙的文學結尾
    好書推薦第144期:法國有很多舉世聞名的作家,比如我們熟悉的雨果、巴爾扎克、盧梭等等,而我本人對於法國文學作品也十分偏愛,因為我能想到的第一本讀過的國外名著便是那本著名的《基督山伯爵》,當時年紀尚輕,對於名著的欣賞也只能停留在故事情節水平,而這本《基督山伯爵》,卻足夠在情節上吸引我
  • 《文學的日常》一口氣刷完,這群人的日常,我們羨慕不來
    但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抖音日常、微博人生、網絡小說,就已經足夠將生活的暗藏波濤表達清楚,所謂文學,是無法創造「價值」、即將被淘汰的東西。王聖志並不是不了解「用戶喜好」或者「數據」對內容產品的意義。作為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的總導演,超過5億的總播放量足以讓他躋身流量紀錄片導演之列。
  • 《文學的日常》普通人的小說家/作家與城市/打動我的一些對話
    《文學的日常》是一部非常認真、良心的紀錄片,每一集嘉賓和小說家交流的日常節奏的把握,片段之間形成的對比,和鏡頭所呈現出來的美感,都處理的很好。講作家的日常,首先可能要講小說家不是聖人,小說家首先是普通人:相信換水可以治癌症的馬原,講自己八卦的馬家輝,深陷童年情傷的麥家,總帶幾句髒話的阿來,和佝僂著背的小白,都是鮮活的、明確的、日常的,然後才是文學的。
  • 《隱秘的角落》大火,更多人愛上懸疑推理小說:推薦10本經典之作
    《莫格街兇殺案》,愛倫·坡:如果你問,誰才是懸疑推理小說的鼻祖?那麼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會是——鬼才作家愛倫·坡。坡是一位極富創造力的小說家,他不僅長於懸疑推理,還是一位善於營造氣氛的大師,坡的小說情節怪誕,氣氛陰森,充滿了對於死亡、夢魘、精神等元素的剖析,讀起來十分過癮。
  • 《文學的日常》拍這個紀錄片的導演很壞
    拍這個紀錄片的導演很壞。我以為「文學」和「日常」都是波瀾不驚的事物,把它們撮合在一起,竟然騙走了我的眼淚。 什麼是「文學的日常」呢?從第一集看來,紀錄片講述的是一位文學家的生活。導演避免了流水帳的敘事,用一個個小主題,串起了文學家馬原幾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主題開始的時候,先引用馬原說的一句話,再圍繞這個主題講故事。
  • 《文學的日常》這部又長又慢的紀錄片如何撩到年輕人心的?
    川報觀察記者 吳夢琳近日,由優酷視頻、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正在優酷播出。這部紀錄片,聚焦馬原和吳嘯海、麥家和史航、謝有順和阿來等5組、10位文學相關領域名人,以拜訪和對談的形式,展現作家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精神世界。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而作家真實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最近,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上線。該片通過對談、走訪、體驗等形式,帶你走進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等名人作家的「理想國」。通過鏡頭,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傳遞到螢屏上;在對話中,他們分享著自己對生死、世道人心、故鄉等話題的看法。不少網友評價,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 這部9.2分紀錄片,讓我又開始看書了!
    除了時間給了這次「衝動」的機會,很多原因來自一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上線一個多月,拿下了豆瓣9.2分的高分。很多人一開始看這部紀錄片,是衝著「胡歌配音」而去。但不到一集的時間,就深深地被故事圈粉。影片的名字源自波蘭作家米沃什的同名詩歌。
  • 歷時2年拍攝6位文學大家,這部央視紀錄片有點燃
    作家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如何通過紀錄片的「大寫意」展現出來,同樣是本片的最大看點。作家的本質就是拒絕虛偽抵達真善美,那些閃耀著文學之光的記憶秘旅成為作品之外的別樣風景。在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那本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代表作《鄉土中國》中,費孝通開篇就說「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 文學不死,看書不止:這部紀錄片溫暖了我整個冬天
    大家好,我是凹叔。又到了年末各項總結的時候了,凹叔來問問你:今年讀了多少本紙質書?世界讀書日的時候,凹叔看過一篇全球各國每年讀書量的新聞,以色列排名第一,人均64本。我們的東亞近鄰日本,40本。韓國,11本。
  • 這8部紀錄片都沒看過,可真別說自己懂文學!
    換句話說,語文的方方面面能力都離不開文學素養,而文學素養就是要靠日常讀書來累積的。在如今的資訊時代,知識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閱讀是人了解社會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認識社會和充實自我的渠道!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是父母獻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標誌。
  • 6位中國當代文學大家,出現在這部紀錄片裡
    最早,就從文學來。你說你太忙啦沒什麼時間,好的Sir理解,那麼。看一部紀錄片的時間總有吧?這部片裡記錄了中國幾位頂級作家,比如賈平凹、莫言等……你也別說鄉土題材你不感冒。就算你是城市青年,你也是城市這片土地長大的。
  • 這5本欲罷不能的冒險小說,廢寢忘食也要讀完
    而下面這5本冒險小說,以無窮的想像力勾勒了神奇的冒險世界,讓人深受吸引,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忘記了時間,慢慢地跟著比爾博踏上了意外之旅,跟魯濱遜進行荒島求生……作者簡介:J.R.R.託爾金,「現代奇幻文學之父」。2008年,《泰晤士報》把他列為「1945年後50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榜單第6位。內容簡介:熱愛安逸生活的比爾博·巴金斯住在袋底洞他的霍比特洞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