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日常》作家的日常

2020-10-09 Chris黃小輝

《文學的日常》藉由一位文藝界的朋友拜訪一位知名作家的形式,通過兩天的對談、走訪、體驗、觀察,用鏡頭記錄了他們對生活、生存、生命的認知與解讀。節目以樸素平實的敘事帶領觀眾走近了馬原、馬家輝、小白、阿來、麥家等作家筆下的精神世界與真實的現實生活。這類紀錄片與流量明星當道的綜藝,有著截然相反的畫風。

節目通過作家與朋友間的「沉浸式」的拜訪,注重內心、情感、情懷、思想等更深層次元素的挖掘。關於人生價值、鄉音鄉愁、青春往事以及城市人文、歷史文化等話題讓觀眾有所思索和感悟。

每位作家都有一些話重重打在我的心裡:

馬原說,我得了不治之症所以我就不治了。

馬家輝說,我好久沒有這麼放肆了。

麥家說,我把文學當作了一種宗教。

阿來說,我們為什麼對死亡不能發出點兒其他的聲音。

馬原是2008年患了癌症,辭掉工作搬家到西雙版納,種茶賣茶看書寫作,還在那買了一座山,他親自設計建造的城堡樣式的九馬路書院一磚一瓦都流露出他的精神價值追求。封筆十多年他作為先鋒派代表的作家重新再寫的幾本竟然是童話。他說我的生活很幸福,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比我寫無數優秀的小說更讓我開心。

讀書有什麼用?馬家輝的解讀讓我很是受用。馬家輝說:一條道路或許我們每天走20遍,卻從來沒有注意過那些霓虹燈背後代表的香港招牌美學。很多事情我們看多了就會變得麻木或者忽略很多細節,但是通過看書可以打開另外的眼睛,幫助我們透過新的視角來看待生活。

編劇史航來到杭州西溪,尋訪麥家的那天,正值陰雨綿綿,在淅淅瀝瀝的煙雨江南之中,一切變得柔和。史航帶了兩幅夏目漱石的書法複製品作為禮物相贈,讓麥家選一幅。麥家毫不猶豫地選了一幅布局飽滿的作品,他的理由是:「我這個人內心比較孤獨,我特別希望不孤獨」。

阿來說了他去旅行的習慣,「東南亞我從未去過,我要去的地方一定是熟悉它的文學了,至少熟悉一兩個作家,如果沒有泰戈爾我去印度幹什麼?如果沒有卡彭鐵爾我去古巴幹什麼?如果沒有聶努達我跑到tm智利去幹什麼?」一個敢言直接的康巴漢子。

這部紀錄片最迷人的部分,不是要說明作家得過什麼獎項,作品多厲害。而是聽完作家講日常生活,大家會對自己的生活重新進行的一次次反思……

相關焦點

  • 《文學的日常》日常滋養文學 文學點亮日常
    《文學的日常》是我偶然看見一個推片公眾號強推才慕名而來。抱著一些疑問,文學應該是神聖的,純潔的,不被打擾的,又怎麼拍出文學的日常呢。直到我看見這些作家,看見他們懷著堅定的目標過著平凡的日子,看見他們把日常過得詩意,活成文學的樣子。為了展現作家最放鬆的姿態,節目安排作家好友來拜訪。與好友在熟悉的地方侃侃而談,完全裸露出偉大作家的日常生活。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已於4月14日上線,這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首集探訪作家馬原播出後,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我要的理想生活啊!在《文學的日常》中,探訪了10位作家,每集有一位相熟好友去拜訪一位知名作家,相伴兩天,一路對談、走訪、體驗、觀察,笑談間涉及生死觀、世道人心、故鄉、青春叛逆等熱點話題,問診時代,以文學照亮日常,映射出名人作家對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我們更能夠了解到何為「字如其人」,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如何構建出來的?
  • 《文學的日常》美麗的日常、幸福的日常
    非常恬靜的一部紀錄片,與五位作家的深度對話,筆下創造出無數的悲觀離合的人與故事的他們對人生似乎有著更通透的理解:馬原「得了不治之症,那我就不治了」的豁達,在雲南的大山深處建造了如同夢幻城堡一般的居所和圖書館,這方世外桃源體現了一個作家的浪漫;江湖氣息濃厚的馬家輝,懂得江湖就是相互幫忙的人情世故、也有手裡的牌再爛都要打好的豪邁氣質
  • 《文學的日常》文學在日常 生命在雲端
    《文學的日常》是最近印象比較深刻的紀錄片。紀錄片分為五集,介紹五位作家的日常生活及某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攝影精緻,策劃精良。馬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不論是他的作品還是其人生態度。很久之前在《小崔說事》的作家系列裡看了他的訪談,他講話慢吞吞、笑眯眯,一點也不似其作品般神秘,然而又很酷,當時想,這個人有點意思。馬原不是大眾意義上的暢銷作家,但是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學生一定不能繞開他。
  • 藉助一個朋友撬動作家的日常
    最近播出的一部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中,出鏡的作家都難得地變得「好動」起來,甚至還有點「話癆」。5位知名作家和他們各自的一位好朋友,相伴兩天,隨意走,暢快聊。他們會一起看看風景,談生死、世道人心、故鄉、青春叛逆等話題,也會駐足觀察,陷入思考。
  • 《文學的日常》一點觀感
    文學的日常,實際就是作家的日常。作家有哪些日常,我猜猜看。老是獨自一人,悶著頭看書,敲鍵盤,頸椎病,煙把指頭燻得黃黃的。和一大波人聚會,出去採風,自己一個人就走了,老是不合群。遇見一小事物,一屁股蹲下來,就像發現了二里頭文化遺址。遇上一個健談的,就兩個人神神叨叨沒完沒了,差不多每次錯過飯點,惹得東家一臉不高興,但還得屁顛屁顛遷就著。一喝酒,就喝大,喝大後,就兩眼放光,把身邊的美女都嚇走了。
  • 《文學的日常》:東方視野下的文學之美
    況且每個時代都有這麼一群稱之為作家的人,在堅守著這一方精神小天地。寫字的人很多,能被稱為作家的極少。他們總有一種異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和極其豐沛的情感能量,能從一花一木間捕捉到一個跳動的世界。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正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
  • 《文學的日常》普通人的小說家/作家與城市/打動我的一些對話
    《文學的日常》是一部非常認真、良心的紀錄片,每一集嘉賓和小說家交流的日常節奏的把握,片段之間形成的對比,和鏡頭所呈現出來的美感,都處理的很好。講作家的日常,首先可能要講小說家不是聖人,小說家首先是普通人:相信換水可以治癌症的馬原,講自己八卦的馬家輝,深陷童年情傷的麥家,總帶幾句髒話的阿來,和佝僂著背的小白,都是鮮活的、明確的、日常的,然後才是文學的。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而作家真實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最近,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上線。該片通過對談、走訪、體驗等形式,帶你走進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等名人作家的「理想國」。通過鏡頭,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傳遞到螢屏上;在對話中,他們分享著自己對生死、世道人心、故鄉等話題的看法。不少網友評價,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 小眾題材《文學的日常》何以引發大眾共鳴?
    而作家筆下的文學世界,遊走在虛實之間,他們的日常生活又是如此的平淡、真實,散發著濃厚的煙火氣與靈敏的才氣。《文學的日常》自4月16日上線以來,通過5期節目,滿足著觀眾對作家精神世界與文學建構的憧憬。在各大社交平臺,#文學的日常#等話題引發網友熱議,在豆瓣,《文學的日常》以8.9的評分成為今年的高分紀錄片作品之一。
  • 《文學的日常》一口氣刷完,這群人的日常,我們羨慕不來
    但導演王聖志偏偏頂風拍了一部光聽名字就「糊穿地心」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最終王聖志找到10位知名作家參與了這場「實驗」,第一季播出了其中5位:隱居山野修身養性的馬原,聊生死也講八卦的馬家輝,困於原生家庭之傷的麥家,總是口吐芬芳的阿來,以及博學敏感且精緻的小白。豆瓣評分8.6,不功不過;播放數和熱度相對於流量綜藝,不提也罷——果如其名,這就是《文學的日常》。
  • 以東方視角展現東方文學之美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開播
    「透過書本,照亮日常,書中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相互碰撞。」旨在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近日在優酷正式上線,福建海峽衛視同步播出。馬原,中國先鋒派代表作家,中國當代文學史繞不開的名字,和餘華、格非等人一起被歸納為「先鋒文學五虎將」,著有《岡底斯的誘惑》《虛構》《糾纏》等影響廣泛的作品。多年前在被確診為肺癌後,他一直攜家人隱居在雲南西雙版納。這一次,《文學的日常》鏡頭跟隨他的老友吳嘯海一起前往馬原生活的姑娘寨,一睹他晴耕雨讀、雞犬相聞的生活。
  • 《文學的日常》從趣味和日常中品讀文學,這一part我覺得可以
    所以有時候我會很好奇,這麼喜歡直言又有趣的史航老師,在日常中是否也是那般侃侃而談的模樣?當看到史航老師參演《文學的日常》後,我就非常期待這個節目。他這次與《解密》、《暗算》、《風聲》等諜戰小說的作者麥家一起在日常中相見,場面一定非常趣。他們可是多年的好友了,而且史航做客《一本好書》的時候還曾經笑談過麥家的《暗算》,不知道這次他對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會發表什麼樣的見解。
  • 《文學的日常》拍這個紀錄片的導演很壞
    我以為「文學」和「日常」都是波瀾不驚的事物,把它們撮合在一起,竟然騙走了我的眼淚。 什麼是「文學的日常」呢?從第一集看來,紀錄片講述的是一位文學家的生活。導演避免了流水帳的敘事,用一個個小主題,串起了文學家馬原幾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主題開始的時候,先引用馬原說的一句話,再圍繞這個主題講故事。
  • 《文學的日常》一個來自自己朋友圈的搬運
    上次發了阿來那一期的節目,今天來正式推一下這個節目,優酷自製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初衷是深入作家的日常,從日常探尋作者的內心和寫作脈絡。這節目是我追完陳丹青《局部》之後的接檔節目(蹲一個《局部4》!搞快點!),是節奏很慢但我從來不捨得倍速的節目。每一期一個主咖(作家),一個探訪者(類似主持人,基本是文學相關的人)。目前四期,都是我頗有好感的作家,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
  • 《文學的日常》文學的日常
    這部紀錄片一共涉及五位作家: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小白(有些好奇為什麼沒有女作家),對話分別發生在雲南、香港、杭州&富陽、成都、上海(皆是成就作家或是承載他們記憶與經歷的地方)。紀錄片主要講述作家的創作、思想及其與各自生命體驗千絲萬縷的關聯。
  • 《文學的日常》這部又長又慢的紀錄片如何撩到年輕人心的?
    川報觀察記者 吳夢琳近日,由優酷視頻、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正在優酷播出。這部紀錄片,聚焦馬原和吳嘯海、麥家和史航、謝有順和阿來等5組、10位文學相關領域名人,以拜訪和對談的形式,展現作家的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精神世界。
  • 《文學的日常》豆瓣8.7的時代良心,終於有人拍出來了
    我們常常在腦海中勾勒他們的形象,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日常……終於,有一部紀錄片,將「作家」這個神秘的群體帶入到我們的視野中——《文學的日常》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等5位知名作家和他們各自的一位好朋友,邊走邊聊;他們一起看風景,談生死、世道人心、故鄉、青春叛逆等話題;以文學照亮日常,映射出名人作家對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
  • 《文學的日常》是文學是月光呀
    到了第三集以後一下子被吸引了進去,文學的日常,應該是觀察、理解和享受:是用已經退化的五感發現日常生活的詩意,是帶著距離思考事物背後所蘊含的意義。1⃣️最最觸動自己的是第三集如此毫無保留地將一個「名人」呈現在我的眼裡。麥家對故鄉的逃離與和解,到了今天也依然是他還在摸索的一個過程。
  • 以人文照亮日常
    在影片中,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和小白5位知名作家,各自的一位好友來訪,相伴兩天,一路對談、走訪、體驗、觀察,笑談間涉及生死觀、世道人心、故鄉、青春叛逆等熱點話題,圍繞時代,以文學照亮日常,映射出名人作家對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作家的很多想法,就像直接在你火熱的生活裡潑一盆水。為什麼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