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選播】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2021-02-19 doremi微號
【古典選播】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華格納在他的樂劇中所表現出的對女性的崇拜。多年來,華格納一直認為女性身上有救贖和毀滅兩種特性,這種矛盾性使他創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複雜的、懷著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華格納創作了《尼伯龍根的指環》和《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等劃時代的經典樂劇,使浪漫主義歌劇發展到頂峰。華格納的音樂手法與劇場觀念,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各種藝術。尤其是電影藝術受到華格納的啟發最多。

威廉·理察·華格納(1813年-1883年),德國作曲家。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 。《女武神》是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第二部歌劇,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女武神》於1870首演,著名歌曲《女武神的騎行》 (Ride of the Valkyries)也是出自《女武神》歌劇。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及沃爾松格傳說 (Volsunga saga)。

-

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版本

巴倫博伊姆指揮柏林愛樂版本

-

-

-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                  讚賞

    

-

=====================================================================================================================

相關焦點

  • 古典音樂 | 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英語曲名:Ride of the Valkyries中文曲名:女武神的騎行作曲:華格納今天,我們介紹其中一首樂曲——《女武神的騎行》(德語:Walkürenritt,英語:Ride of the Valkyries),《尼伯龍根的指環》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開首的歌曲,在華格納的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歌劇《羅恩格林》裡的《婚禮進行曲》。
  • 音樂奇才華格納和閱兵神曲《女武神的騎行》
    華格納創作這部四聯歌劇用了長達二十多年時間,這是一部描繪德國史詩和神話的巨著,作品與1876年上演。《女武神的騎行》是歌劇《女武神》第三幕的幕間音樂,也是最精彩的唱段之一。女武神是武神的女兒,戴著牛角頭盔,身披鎧甲。在短短五分鐘內,小號、長號、大號和圓號作為主角,共同吹響戰鬥的號角,提琴和黑管則負責渲染緊張氣氛,塑造出女武神在空中飛行時的壯麗恢弘的氣勢和廣闊的宇宙空間感。
  • 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再造「指環」傳奇
    選自「指環」四聯劇的華格納力作《女武神》,將於10月24日、27日 兩晚在保利劇院上演。指揮大師梵志登將執棒香港管弦樂團,與多位國際頂尖華格納歌唱家聯袂登臺,再造「指環」傳奇。    《女武神》是《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部,經常以單劇形式被搬上舞臺。該劇講述了英勇的女武神布琳希德為了幫助落難的齊格蒙和齊格林德兄妹,觸怒了父親天神沃坦,最終遭到罷黜和囚禁的故事。
  • 古典音樂還可以這樣聽丨華格納《女武神》第一幕主導動機一覽
    《女武神》第一幕主導動機一覽《尼伯龍根的指環》之《女武神》為三幕樂劇。布倫希爾德是沃坦的九個女兒之一,作為女武神,她們的人物就是騎著飛馬巡視各個戰場,將受傷的戰士送往瓦爾哈拉城堡。布倫希爾德提醒沃坦,另一場戰爭正等著他——弗麗卡(次女高音)作者牧羊車來了。弗麗卡是婚姻的守護神。她面帶怒色地告訴沃坦,洪丁請求她來懲罰齊格琳德和齊格蒙德。她蔑視他們之間的愛情,沃坦則表示自己不會尊重沒有愛情的婚姻。弗麗卡見沃坦不理睬她,隨即攻擊兄妹倆是亂倫。
  • 有生之年,要看一場華格納《女武神》!
    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女武神》的力量九位女武神是沃坦和智慧女神弗裡卡所生,布倫希爾德是女武神之首。沃坦安排女武神們守護神界。沃坦和布倫希爾德之間相知相敬,父女之間濃情蜜意,歡快且愉悅。面對齊格蒙德和齊格琳德兄妹的不倫之戀,沃坦讓女武神去保護齊格蒙德。可是,沃坦的妻子弗裡卡極力主張嚴懲兩兄妹,抓住了沃坦的把柄要挾。沃坦迫於無奈,只得反悔讓女武神不再保護兩兄妹。 齊格蒙德與洪丁決戰。
  • 《現代啟示錄》與華格納 |《女武神》的「拯救」
    同時,它又是三大反越戰片(《野戰排》《全金屬外殼》《現代啟示錄》之一,這三部作品與《獵鹿人》又並稱「越戰四傑」,水平可見一斑。對於影片本身,不僅僅是一視覺盛宴,更重要的也是一聽覺盛宴,在聽覺方面,對於觀眾衝擊力最大的應當是那段華格納《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行」音樂的應用,即影片37分32秒開始至43分9秒結束,這段不僅帶給觀眾爆炸式的視聽衝擊力,我更認為這段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意旨所在。
  • 無論看沒看過《女武神》,你看電影時一定聽過華格納
    國人對華格納歌劇的了解,普遍少於對普契尼、威爾第那些名劇的了解,然而《女武神》是個特例,因為其中「女武神的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一曲,出現在太多電影中,但凡你是個喜歡看電影的人,就一定聽過它。我們來整體了解下華格納的歌劇音樂在電影裡的妙用。
  • 訪談 | 多明戈談指揮華格納《女武神》
    本周二,他指揮了華格納的歌劇《女武神》,巴伐利亞廣播對音樂家進行了訪談。這是他在2000年拜羅伊特音樂節演唱後首次與音樂節合作。多明戈已經觀看了多部拜羅伊特的演出。「太棒了,克裡斯蒂安·蒂勒曼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 聽了這版《女武神》,華格納入門就不難了
    這可能是一次最好的機會因為這張唱片太精彩了——4月3號西蒙·拉特(Simon Rattle)指揮的指環第二部《女武神》發行了套裝唱片《女武神》的故事其實是比較簡單而乾澀的哲學和倫理性的層次居多情節則很單薄很多指揮家在音樂會上也只是演繹最熱鬧的第三幕過一下「女武神出騎」的管弦樂癮拉特和巴伐利亞的版本
  • 華格納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
    《現代啟示錄》問世卅年後,「女武神的騎行」的樂音再度出現在大銀幕上, Bryan Singer執導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除了音樂,也滲透進了歷史,讓音樂層次變得更複雜了。「Valkyrie」譯成「華爾奇麗雅」,適不適當?其實見仁見智,真正困難的考驗在於「女武神的騎行」音樂旋律太鮮明,太強悍了,一般電影很難用得上,更別說用得好了。
  • 來自天國的女戰士——《女武神》
  • "卡拉揚版"歌劇《女武神》首演 融入現代舞臺科技
    「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啊!」當晚,正是第20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歌劇大戲《女武神》的首演。   《女武神》對京城觀眾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12年前,北京國際音樂節曾上演過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作為其中第二部的《女武神》曾經亮相京城舞臺。
  • 拜羅伊特、《尼伯龍根的指環》與華格納
    《指環》四部中的《女武神》移植到了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劇情上,它凝集了兩大愛情主線——西格弗裡德父母的兄妹之戀有始有終,西格弗裡德與布倫希爾德的愛情故事初現輪廓。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晚《女武神》與第三晚《西格弗裡德》之間的留白,即西格弗裡德的降生,是《指環》全劇的對稱軸。
  • 格拉菲奈格的華格納盛宴——古典音樂的原鄉之旅(中)
    》;下半場,《女武神》第一幕 晚上7點半,格拉菲奈格音樂節進入了高潮——華格納之夜,而分量最重的是下半場,由當今最重量級男高音之一的約納斯·考夫曼,攜女高音馬丁娜·澤拉芬、男中音法爾克·施圖克曼,在指揮大師梵志登棒下演繹《女武神》第一幕
  • 尼伯龍根指環-女武神
    ▽ 《尼伯龍根指環》中你最熟悉的旋律就出現在這部「慶典三日劇」第一日的《女武神》第三幕中。《女武神的騎行》被很多影視作品都用做背景音樂:《戰爭之王》(尼古拉斯凱奇的巔峰作品之一)、《寶馬廣告電影:Super Star》(克裡夫·歐文和麥姐演的那部);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現代啟示錄》:音樂響起一刻,對應的鏡頭居然是「戰地掃把」——加特林重機槍。
  • 女武神的戰衣:聊聊《雷神3:諸神黃昏》中瓦爾基裡的前世今生
    作曲家華格納的大型史詩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第二部歌劇就叫《女武神》(Die Walküre),而著名樂曲《女武神的騎行》(The Ride of the Valkyries)就出自這部歌劇。(《雷神3》中女武神們身穿盔甲騎著天馬大戰死亡女神海拉的場面美得像油畫一樣,真挺符合《女武神的騎行》營造出的感覺。)
  • 我為何迷上華格納的音樂?
    為何華格納要聽現場丨由《女武神騎行》所想到的如果說以前聽華格納音樂是感覺刺激,因為旋律感強而好奇的話——1、古典派的勃拉姆斯與未來派的華格納;2、你更喜歡勃拉姆斯還是華格納呢?往期古典入門:1、作家黑塞談古典音樂丨「古典音樂意味著對人類之悲劇的認知,對人類智慧
  • 飛翔的女武神
    在昨天的音樂課上,我從女武神的傳說入手,簡單介紹樂曲的背景及作者華格納相關資料。《飛翔的女武神》是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的前奏曲。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及沃爾松格傳說,諸神之首佛旦有九位勇武的女兒,統稱為女武神!
  • 《女武神》令「天交」振奮
    而今年演出《女武神》,算是正式通過「指環」的序幕而進入了「第一日劇」(《女武神》的另一個稱謂)的內容。《女武神》是「指環」中的重中之重,它與「第二日劇」《齊格弗裡德》一樣,都有著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除了深刻的抒情性和強烈的感官刺激外,它還具有一種強大的,扣人心弦的戲劇力量。
  • 華格納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格納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帕西法爾》將是他的關門之作,直到1879年3月3日華格納才全部完成了《帕西法爾》,他給國王發去了電報:三月三日!可愛的三月!/我的讚歌屬於你,/冬日的統治已過去,/《帕西法爾》完成問世。1882年7月《帕西法爾》在拜羅伊特首演。1883年2月30日華格納因突發心臟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