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裡的父權、喜劇及其他

2021-03-02 南方人物周刊

導演其實並沒有誤導觀眾,影片的第一主角不是女兒,而是父親。

這是一篇由擁有兩個女兒的父親撰寫的影評。

跟電影本身相比,我敢保證至少擁有50%的權威性(因為電影主人公有四個女兒)。

首先談談「代入感」。人們經常用這個詞兒來表達看電影的感受,而「寶萊塢」大概是全世界電影中最擅長利用它來贏得觀眾的:載歌載舞的形式、善惡分明的劇情、動感刺激的影像以及直白坦率的表達,直接將觀眾的理性沒收(順帶「沒收」了他們的錢包),你只需像個良民一樣張開所有感官等待「被代入」就是了,其結果大概不外乎或哭或笑、或跑或跳以及每個毛孔都舒坦至極如同洗了桑拿。

但代入感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尤其在面對一些需要思考的電影時,比如這部《摔跤吧!爸爸》。儘管口碑爆棚,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國觀眾漸漸在某些地方起了衝突,例如「女權」、「父權」之類議題,有的觀眾甚至直接動用了諸如「噁心」、「超級直男癌」、「三觀不正」等詞彙,並且痛苦地代入了自己的童年創傷,開始在豆瓣上討伐阿米爾·汗大叔,以及互相討伐。

竊以為,這些臨床詞彙其實都不是很科學很理性的,它們只應出現在「對罵手冊」裡或作為心理治療師的參考。更重要的,這可能不是面對一部喜劇的正確打開方式,尤其是:它恰好是一部關於「父權」的喜劇。

一切是從父權衰微開始的。連續生了幾個女孩後,父親開始絕望,默默收起獎盃,準備開始陪著幾個女兒過日子。對,如果考慮到當地嫁女兒的成本,這位父親本應自殺了。但他的苦惱不在這裡,影片也沒有表現。他想要兒子的動機一點都不市儈,他只想讓那個從未出生的兒子實現他的世界冠軍夢。

這是母親缺席的一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是影片中惟一施行「父權法西斯」的一年(他們彼此是籤了約的),並且引起了女兒們小小的革命,儘管很小,但也是一場真正革命的開始。我指的是大女兒的反叛:你給我剪掉的頭髮我要一點點長起來,你不讓我成為「女人」我偏偏要成為,並且能摔倒你……

女兒勝利了。她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並且真的能夠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跟所有夢想進入大學的普通平民一樣。然而,如果影片從這裡結束,顯然不夠。變態的、可惡的男主人公要讓他的女兒實現他從未實現過的世界性的夢想。

你是不是很熟悉這種壓迫?

現在我們來到了斯德哥爾摩情結。讓我們談談喜劇。環顧周圍,我發現我們都太嚴肅了。這很不好玩,幽默感一定來自自由人格。你需要確認你的鎖鏈是否仍在身上。而我只能幫到這兒了,因為你可能看不見你的鎖鏈。

最後,考慮到阿米爾·汗大叔為此片的「自虐」般的付出,你作為受虐者的心理是否能稍有平復呢?所以,這不是弘揚父權,而是看父權的笑話,是一出有關父權的喜劇。

再次回到代入感。導演其實並沒有誤導觀眾,影片的第一主角不是女兒,而是父親。假如你正確地「被代入」,你應該是站在父親的立場上。畢竟,這位可憐的父親從一開始就被上天懲罰了——再三再四想要兒子而不得,到最後,導演甚至將他「關了禁閉」。你還有什麼不能釋然的呢?哪怕作為一個可憐的中國寶貝兒,你從小到大被父母強制規定了前程,長到青春年紀想多玩幾年又被父母逼婚、結了婚又被父母逼著要孫子……你的苦難深重,但好在你的父母並沒有逼著你跟男人摔跤。

在代入感之外,印度電影早就學會了直面社會議題,而我們卻還在消費「小鮮肉」、「小蘿莉」(問題是哪裡有「小蘿莉」?這一物種在我看來至遲在小學五年級時已經滅絕了)的路上一路狂奔,導致票房節節升高。

《木屐樹》(1978)

導演:埃曼諾·奧爾米

 

19世紀末期義大利北部貧苦農村幾戶農家生活的點滴,由多個小故事組成,關於教育、信仰以及木屐樹等等。優美的鄉村風景,非職業演員出演,樸素動人。獲第3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文  王寶民 

編輯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相關焦點

  • 《摔跤吧!爸爸》:女權的抗爭,還是父權的私慾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印度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9.0。他不僅有一個勵志的故事,還有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主演阿米爾-汗。他是印度電影的標誌性人物,其主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和《未知死亡》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望。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
  • 《摔跤吧,爸爸》:進擊的印度電影人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印度電影,這是阿米爾·汗自《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走進中國觀眾視線的第三部影片。不過,一個能把電視劇拍出八百多集的國家,電影拍兩個多小時,已經是精簡又精簡了,不要太苛責。摔跤題材的電影多為男性視角,像香港的《激戰》、美國的《鐵拳》等,都以男性的奮鬥和男性的家庭責任感為主題。《摔跤吧,爸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展現的是女性的奮鬥,不僅是在賽場上爭奪榮譽,更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破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桎梏。
  • 《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的成就高於劉德華
    電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電影,是在中國2017年上映的,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影片內容是講述的是曾經的摔跤冠軍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一個故事。就像周星馳影片《長江七號》裡的曹主任在監考中摳鼻孔,然後彈鼻屎的情節一樣,雖然噁心卻是一個亮點。電影《摔跤吧,爸爸》主人公在青年時期本是有機會衝擊全國摔跤比賽冠軍的,卻英雄遲暮,他本想寄希望於兒子的,可是奈何老婆給他連生四個女孩。在偶然一次發現兩個女兒竟然將兩個同學打的落花流水,自此主人公就像發現新大陸的,然後著力培養女兒們練習摔跤,然後一步步地把女兒送上冠軍領獎臺。
  • 以《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談阿米爾·汗電影裡的印度女性力量
    電影《摔跤吧!爸爸》劇照《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因為父親的夢想與執念,在一種父權影響下,做出了被迫性選擇——她從小被父親逼迫著去練習摔跤,影片展示了一位披著為父親榮譽的戰衣去格鬥的女性形象。電影《摔跤吧!爸爸》劇照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都凸顯了印度新時代女性的反抗精神,像吉塔和巴比塔在受到男同學的辱罵之後奮起反抗並把他打倒在地,強壓著向她們道歉,充分展現了女性力量的內柔外剛。
  •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文/石晶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從公映以來,憑藉爆棚的口碑和燃爆的觀影體驗成為該檔期內的現象級大片。該片票房突破12億大關,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達到了9.2。就連一向愛吐槽的導演馮小剛,也在微博裡直接稱讚說「一位說話靠譜的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印度電彩(影)《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幾個朋友一起看了電影,尾片升字幕時七八個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後茶敘全體評價:好看!
  • 偉大的父親《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擁有摔跤冠軍夢的父親,訓練女兒最後為印度拿世界冠軍的故事。「直男癌」、「父權」,以一個絕對的價值觀去評判電影本身,給人和事物貼上絕對的標籤似乎成了爭辯必勝的法則。很少有人去關心事情背後的真相,立場的正確似乎就能取代爭論的焦點。從影片剛開始,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Dangal丨女權到底有多遠
    女權主義成為了熱門的話題,這就讓我想起了國內即將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主演阿米爾·汗主演。 在國內還未上映就已經在豆瓣獲得9.1的高分,很多人把這部電影定位於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摔跤」這項體育運動賦予了吉塔和芭比塔姐妹倆人生的意義,她們並不是囿於父權的藩籬,而是通過摔跤這項活動感受到了更堅忍的父愛。 雖然《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商業片,並不需要刻意追求藝術創新和突破,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卻有一些剪輯將不同的內容情節通過不斷切換產生了超越單個畫面本身的效果。
  • 劍蘭人語 |《摔跤吧!爸爸》:用誠意贏得口碑與票房
    最近,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憑藉良好的質量和口碑,在初期上映排片不利的情況下,竟一路逆襲,票房收穫8.5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一度達到9.8的高分,大大顛覆了觀眾以往對於印度電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象。而在另一方面,關於電影是宣揚父權,還是表達女性權益,抑或是聲討「虎爸虎媽」的教育方式……無論爭論的焦點是什麼,都證明這部電影在當下的中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從側面證明了影片的成功。
  • 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滅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他心動了,他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
  • 從《摔跤吧!爸爸》看印度社會
    《摔跤吧!爸爸》海報。電影原名Dangal,其實只是印地語的「摔跤比賽」(Wrestling competition)一詞《摔跤吧!爸爸》實在是太火,以至於在我看這片之前,我就已經聽到了許多關於它的議論——很多人不如說是被打動了,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尊嚴與奮鬥。誰說主旋律就一定是說教乏味的故事?
  • 《摔跤吧!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男主人公「爸爸」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但是由於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摔跤夢想回歸家庭,其內心深處卻仍然懷有世界冠軍的夢想,最終兩個女兒通過努力獲得了世界冠軍,不僅實現了「爸爸」的夢想,同時也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
  • 《摔跤吧!爸爸》華麗逆襲 體育電影的反思
    紀胖超級晚 | 《摔跤吧!爸爸》華麗逆襲 體育電影的反思VOL:756全新原創視頻節目《紀胖超級晚》,掌握體育財經大勢,洞悉體育產業江湖,紀胖將帶您開啟一趟不一樣的體育旅程!我們關注體育、我們解讀政策、我們研究產業、我們放眼全球,關注體育商業模式,看這一個節目就夠嘍!
  • 阿米爾汗的經紀人,拍了一部比《摔跤吧!爸爸》更好的電影
    乍看之下,《神秘巨星》與《摔跤吧!爸爸》的結構十分相似:同樣是印度男尊女卑的現代背景,同樣是父母用小家庭的力量,幫助女主角躲避了大環境的傷害。女主角的崛起之路也如出一轍——通過擁有自己的事業來完成地位的提升,只不過一個是摔跤,另一個是唱歌。
  • 別再說《摔跤吧爸爸》是父權主義了 先把印度社會背景理清楚!
    《摔跤吧爸爸》這部票房與口碑齊飛的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一位懷揣世界冠軍夢的父親將兩個女兒訓練成摔跤選手的故事
  • 主稿-《摔跤吧!爸爸》霸屏
    爸爸》公映以來,更是好評如潮,譽滿天下。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電影巨星阿米爾-汗的最新力作,該片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跡改編,是一部講述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印度摔跤手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
  • 經典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影評!
    1難得又到一個愉快的周末,前兩天好友向我推薦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這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印度電影。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 ​豆瓣評分9.4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噁心的作品
    《摔跤吧!爸爸》也即將被引進中國上映,前期的眾多評論都為這部電影冠上「良心」、「年度最佳」、「讓印度電影來教教中國電影」等溢美之詞。然而這部電影真的值得這些評價嗎,中國電影真的比不上印度電影嗎?在科倫坡看《摔跤吧!爸爸》的過程中我如坐針氈,因為這根本不是一部「佳作」,不僅質量平庸,價值觀更是令人噁心!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