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大師」郭德綱:打不倒的小黑胖子

2021-02-22 天津人

2005年,我認識這個人

周末常混在北京的南城

他在茶館裡,說他的相聲

現在的他是最火的草根

《剛剛好》,是2005年郭德綱成名後,流傳度很高的一首歌。

鬥轉星移,日轉扶桑,一眨眼14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郭德綱從當年懟天懟地懟同行的「非著名相聲演員」,變成了今天相聲藝術的代言人。

2019年2月10日,人民日報更是轉發9000字長文《那一年嶽雲鵬14歲,郭德綱26歲》,對這篇文章表示肯定。

郭德綱欣然轉發回應: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人民日報的態度,或許有些欲語還休的意思,讓人不禁猜想,相聲的大旗是否要易主了

而郭德綱的十四字回應,卻頗有「笑而不答心自閒」的意境。

1988年,姜昆在春節晚會表演了相聲《電梯奇遇》

而這一年,15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打算報考全總文工團,夢想有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擦點粉、塗個紅臉蛋兒站在舞臺上,成為一名他口中的「主流演員」。

但他失敗了。

△唐傑忠、姜昆、郭德綱

5年後,紅得發紫的姜昆又在春晚唱響《樓道曲》,侯耀文同臺在場上裝《侯大明白》

如果你仔細體會,會發現後來郭德綱很多翻新後的傳統相聲,和「侯大明白」醃鹹菜的幽默邏輯簡直如出一轍,也許這就是這對未來師徒的默契。

但那時郭德綱大概只聽到了《樓道曲》中催人奮進的勞動號子:

「同志們加把勁兒喲,嘿嘿喲吼!」

果不其然,郭德綱也加了把勁兒,這一年他第二次進京。可誰知更慘,呆了幾天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侯耀文、郭德綱

從此之後,相聲開始走下坡路,1994年侯躍文和黃宏的小品《打撲克》中毫不避諱的說道:「現在相聲明顯幹不過小品!」

郭德綱不管這套。1995年,他頂著「相聲不行了」的壓力第三次進京,這一次他沒再回來,在北京吃足了苦頭。

黃宏、侯耀文《打撲克》

在北京的10年間,郭德綱吃過大蔥蘸白麵糊糊、從南二環走回大興磨破過腳,在安徽衛視櫥窗生活讓人當過猴耍,也讓房東堵在過屋門口卷街……

結果他卻吃出了煎餅果子《文章會》,磨出了白糖粽子《大保鏢》,耍出了超級瑪麗《黃鶴樓》,卷出了《賣吊票》裡的郭年糕……

2005年,郭德綱憑藉對一系列傳統相聲的深度加工創作,以及符合大眾口味的表演方式一炮而紅。

可以說,郭德綱的這種改編風格,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後來相聲創作的整體走向,乃至在今天全國各地的茶館、劇場中,仍可以看到早期郭氏相聲的影子。那時郭德綱純是由老相聲迷捧起來的,他知道這群人的痛點在哪裡。

痛點在哪呢?

「還是先搞笑吧,相聲不搞笑就太搞笑了。」郭德綱如是說。

就這樣,「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臭遍了街的心靈雞湯在十年後的郭德綱身上應驗了。

這時的郭德綱終於有底氣拿出勝利者的姿態,給新仇舊怨來次大清算。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5年後,郭德綱打過嘴仗,打過官司,打過記者。

天燥有災,人燥有禍。

2010年,如火如荼的「反三俗」運動,在「郭德綱圈地、李鶴彪打人」事件的催化下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第一版德雲四少」何偉、曹金、李菁、劉藝宣布退出,德雲社停業整頓,進行自查。

但一個月後,德雲社復演,開售一小時門票就被搶空,黃牛黨氣的直罵街。

靠著新老觀眾的支持,郭德綱走出了第二次低谷。

復演後的郭德綱上臺說的第一句話:感謝我的衣食父母……

但隨著郭德綱的名氣越來越大、受眾越來越多,觀眾的成份也變的複雜起來,他的作品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而引發的新矛盾,至今仍未解決。

2011年,德雲社復演後的轉年,在十五周年社慶專場上,郭德綱編排了一部講述「中國相聲史」的相聲劇,雖然這部作品距離真正的「史」還有距離,但這絕對是德雲社最有意義的一次情懷專場。

但這次專場中,卻發生了觀眾集體起鬨、退票事件。

△《中國相聲史》

要知道,這部相聲劇連「愛玩兒」的于謙都認真排練了好幾天,而他和郭德綱的商演相聲,對兩遍臺詞兒就能上臺。

郭德綱懂了,原來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什麼狗屁相聲史,人們追求的東西很簡單:我花錢了,你逗我笑就OK。

如果這時郭德綱繼續按照05年時相聲特點繼續創作,首先是難以應付高頻率的演出,其次是沒有接觸過傳統相聲的觀眾,會在一定程度聽不懂。

就這樣,「後郭德綱時代」來了。

又是一個十年。

如今的郭德綱早已成為綱絲們口中的拯救相聲事業的人,甚至出現了「老和部隊」、「鋼絲節」、「德雲女孩」等等以他為中心衍生出的亞文化。

但因「後郭德綱時代」的來臨,網絡上對於郭德綱作品的兩種極端評價卻從未停止過爭吵和討論。

「郭德綱現在的段子都是屎尿屁!于謙爸爸、媳婦、媽媽養活了半個德雲社!」

這是與「綱絲」對立的一個群體——「綱黑」們發出的吶喊。客觀的說,這群「綱黑」早年間絕大部分都是綱絲,他們見證了郭德綱早期作品的輝煌,郭德綱能火,他們功不可沒。

如此,我們可以試著去想一個問題:

郭德綱,甚至說德雲社,他們說的是好相聲嗎?

在去年郭德綱主持的《相聲有新人》中,曾有一對博士夫妻,在臺上怒懟郭德綱,如果深究他們的矛盾根源,無非就一件事:

什麼是好相聲?

這期節目結束後,「綱絲」和「綱黑」空前團結,在網上對二位博士的表演及言論進行批判,從觀眾反應以及這倆人的水平來看,這個標準顯然不能由他們來定。

縱觀中國百年相聲史,從解放前隨處可見的髒活臭活(夾雜低俗包袱的相聲),到解放初的新相聲、歌頌型相聲,再到從輝煌走向沒落的電視相聲,最後到郭德綱的小劇場相聲。

這種審美觀的背後推動者是誰?毫無疑問是相聲的主流受眾

所以,什麼是好相聲?

誰能迎合,或者說誰能引導大眾審美,誰說的就是「好相聲」。當然,「好相聲」也只是定義於這個時代下的。下一個審美周期什麼時候來,誰也不知道。

而郭德綱在05年和11年,經歷兩次相聲觀眾審美轉變的過程中,都成為了主導者。在一片幾乎空白的市場中,經過主流聽眾的檢驗,重新樹立起了以他為標杆的相聲評價標準。這個標準不是絕對的標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所以,以「商演能否賣出票」為指導思想的綱絲,和以「屎尿屁」為吐槽點的綱黑,一方害怕失去擁有的「好相聲」,一方惋惜已經失去的「好相聲」。

這兩種相聲不是一回事,所以這矛盾,誰也調和不了。

但要知道,郭德綱在改變自己作品風格的同時,從未放棄過搶救傳統曲藝文化,致力於搜集、錄製老藝人們資料和音像。

這其中說明的問題,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郭德綱是個愛相聲的人,《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道:

「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

正是因為珍惜自己所愛,才讓他堅持到今天。且不論今天郭德綱掙多少錢,出多大名,如果當年他一直惦記著「今天我得靠相聲掙8千,明天掙1萬4」,那就絕不會有第三次進京,更不會有今天相聲市場的繁榮。

在一次演出中,郭德綱曾說過:

如果不是因為興趣,我堅持不到今天。但越往後年紀越大了,未必還能在臺上生龍活虎的。

所以,您要捧,請您捧相聲,別捧郭德綱。

郭德綱早晚有死的那天,希望相聲別死。        

相關焦點

  • 郭德綱為什麼越長越有氣質了?以前明明是個「小黑胖子」啊
    以前郭德綱還沒有發跡之前,經常被人調侃為「小黑胖子」。再看看現在的郭德綱,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真是有大師的感覺了!雖然人家自己不承認,但是其實誰都知道他的相聲造詣是夠格大師的!,那時候的郭德綱感覺真就是個路人甲小胖子,根本感覺不出有什麼過人的天分。
  • 郭德綱的相聲是「三俗」?那一票難求的觀眾是三俗「受害人」嗎?
    文/假聊相聲現如今,說到相聲如果不知道「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北京德雲社,那就是不知道相聲,或者說是壓根就不喜歡相聲,不過這種情況好像不太可能,因為德雲社現在很紅,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很紅,關於他們的新聞也是充斥著整個網絡
  • 看這兩個「小黑胖子」秀書法,網友:字如其人!
    書法是一門藝術,俗也好,雅也罷,是藝術總會有人想「插一腳」,比如這兩個「小黑胖子」,既是表演藝術家,能給大眾帶來歡聲笑語,也能靜下心來書寫人生。當笑星拿起毛筆,能寫出怎樣的藝術作品?潘長江是一個非常有「藝能」的人,他在演藝圈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一面旗幟,個頭不高,長相不俊,但口才一流,有才華,能上進,有豐富的藝術修為。潘長江寫字,一不舞文弄墨耍花架子,二不擺明星架子,想寫就寫,不張揚,不做作,筆墨清逸,有謙虛嚴謹的藝術內涵。
  • 當年的「反三俗」大會到底怎麼出來的,姜昆與郭德綱最後誰贏了?
    因為誰都知道這次開會的目的,這次要反的「三俗」,就是以郭德綱為主的德雲社等一群不主流的相聲人。 而且他實在是太火了,火到一說相聲,老百姓脫口而出的就是郭德綱,而把那些殿堂級的大師都給忘了。 這是讓傳統的主流相聲界感到非常丟臉的,而且郭德綱的相聲明顯讓他們覺得拉低了他們相聲的檔次,把一個明明是雅致的曲藝行業,愣是給拉低到了街頭天橋底下說段子的層次。
  •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真理還是幌子,郭德綱沒愧?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幌子還是真理,郭德綱有愧不?,無論姜昆老師針對的是人還是事,那麼可以肯定的說,姜昆老師這樣做沒有錯,即便他帶有私心,即便他另有目的,但姜昆打出來的「反三俗」的這個大旗是喜人樂見的,不僅僅是相聲,如今很多娛樂節目都應該反,不僅是語言的表達上,還應該包括各種動作、穿著服飾上,也許這些辣眼睛的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正常的,但對於兒童來說就是一種汙染,因為我們的所有節目都沒有等級的劃分,所有節目都是大人孩子一起看的。
  • 姜昆要反三俗,別單單盯著郭德綱,聽聽馬三立先生的這段相聲如何
    前些時候,姜昆的反三俗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因此也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的相聲隔閡。何為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也。郭德綱也榮幸地參加了會議,並且深有感觸,連夜創作了《我要反三俗》、《我要高雅》等數段相聲,表達自己的深刻思考。
  • 當年姜昆提出反三俗,是誰站出來力挺郭德綱
    前些年姜昆組織京津兩地的相聲代表發起過一個倡議書,號召觀眾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等相聲界的「三俗」現象。而且還總結「三俗藝人」必將遭到老百姓的拋棄。並提出要整頓相聲市場。當然矛頭非常清晰的指向郭德綱。殊不知,很多活躍在大型晚會以及電視上的藝術家們自己早就拋棄了大眾。「反三俗」提出後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甚至嘲諷。
  • 郭德綱從不解釋,這很三俗
    大眾潛意識裡認為這句話不用解釋,不就是說女孩子身材好嗎。然而大家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這麼生動的一個詞彙,整個相聲界就只有倆人說過,一個郭德綱,一個苗阜。真正的相聲大師,像馬三立、馬志明、侯寶林、馬季、侯耀文,從來不說這句話,這是為什麼?
  • 央視春晚帳號發布郭德綱剪影海報,隨後更換
    以真人秀和舞臺近演的方式相結合,挖掘其背後的故事,展現喜劇大師培養和傳承的全過程。大師級喜劇前輩坐鎮。,其中姜大師指的是姜昆,馮大師指的是馮鞏,不過也有粉絲說到馮鞏,當年為德雲社說了不少好話,不要捎帶他。
  • 你只知他是郭德綱的死對頭 卻忘了他也是相聲大師
    甚至有很多鋼絲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恐怕現在相聲已經成為了博物館裡面的一件擺設了。我們都知道,姜昆是曲協主席,是郭德綱口中經常調侃的主流相聲界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姜昆本人也是旗幟鮮明地反三俗的一位領軍人物。
  • 被罵成三俗大本營的德雲社,卻在相聲界最早支援災區
    可是討厭德雲社的人,對德雲社也是恨之入骨,甚至說德雲社是三俗內容的大本營,盛產庸俗低俗媚俗的內容,郭德綱的出現敗壞了相聲行業的環境,該向祖師爺謝罪。尤其是以曲協為主的主流相聲界,幾乎每年都要發起一場「反三俗」運動。
  • 文玩圈也有「小黑胖子」,盤玩包漿之後,烏黑油亮非常美!
    現在最著名的傳統相聲天團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被許多人戲稱為小黑胖子,但是這個小黑胖子,長相不起眼,卻是非常有才華,文化底蘊深厚,相聲技能強悍,是相聲圈子裡的黑馬。而在文玩圈,也有一種文玩菩提,也是一個小黑胖子,同樣是文玩圈的一匹黑馬,它就是無患子。
  • 郭德綱,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郭德綱卻拍著胸脯說這都不叫事,天塌下來他頂著。有些一路看過來的人看著郭德綱對弟子們盡心盡力非常感慨:宛如輪迴一般,當年被師父庇佑的小黑胖子開始庇佑別人了相聲大師侯耀文愛惜這個小黑胖子的才華,欣賞他的志向,所以不顧業內一邊倒的反對,毅然決定要收郭德綱為徒。
  • 郭德綱,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郭德綱就像一位傳統的父親,雖然很少在口頭上誇讚弟子,但是行動上的關愛卻一點也不少。徒弟無論是結婚還是家人生病,他都一應負責。當初張雲雷從南京南站二樓墜落,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癱瘓的可能性極大。郭德綱卻拍著胸脯說這都不叫事,天塌下來他頂著。「癱了說不了相聲,我就教你說評書,那不用站著。」
  • 德雲社沉浮史:曾因「三俗」差點被封殺,3年前估值15億
    在這一過程中,郭德綱認識了諸多相聲同行,於是他們抱團取暖,成立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個組織很像是走穴,演員不固定,工資基本是計件兒,但這成了德雲社的雛形。德雲社官方的說法是成立在1995年,但真正有德雲社這塊牌子是在2003年,這一年郭德綱也完成了人生大事,娶了平劇大鼓演員王惠,而後郭德綱的相聲之路也是越來越順。
  • 德雲社沉浮史:曾因「三俗」差點被封殺,3年前估值15億
    在這一過程中,郭德綱認識了諸多相聲同行,於是他們抱團取暖,成立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個組織很像是走穴,演員不固定,工資基本是計件兒,但這成了德雲社的雛形。郭德綱早期的相聲中,確實有一些比較「俗」的地方。2006年姜昆等人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即「反三俗」,矛頭直指郭德綱,這裡要說一下,郭德綱當時也是在倡議書上籤過字的。
  • 我最喜歡的郭德綱,他的經歷可成書。
    德雲前身: 德雲社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張文順、郭德綱、李菁於1995年創建立。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首先找到的人是相聲界前輩張文順以及青年演員李菁,開始在京味茶館、廣德樓等地演出。1996年開始,相聲演員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開始陸續加入演出。到了1998年,擴展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展到茶館戲樓裡,並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
  • 在郭德綱落魄時離婚,拋棄郭麒麟遠走日本,無情的胡中惠如今怎樣
    風風雨雨幾十年,只有這個小黑胖子一舉奪下了相聲界的半壁江山。那個時候的德雲社,已經創立了8年了,每個月最少也要倒賠個七八千,這樣毫無尊嚴,沒有隱私的工作,郭德綱都肯報名。從一個觀眾開始做起來的事業就是在郭德綱的一力堅持下,德雲社逐漸開始有了點小名氣,生意好的時候,能有近百人到場聽相聲。但是,相聲圈始終是一個講究師承關係的地方。郭德綱只是被看作一個不入流,不被承認的野路子。
  • 郭德綱十個字回應主流相聲千字長文!是誰三俗?高下立判
    郭德綱帶領德雲社在北京舉辦完跨年演出之後。2019第一場演出到西安也是人山人海。這可嚇壞了一個人那就是苗阜,原本的本土相聲劇場青曲社在西安還能鶴立雞群,郭德綱帶領眾弟子去西安的一場演出,觀眾人數幾乎就比青曲社全年觀眾數的總和還多,現實赤裸裸的打擊還未結束,德雲社隱約又透露出了一個消息一在西安開分社,這簡直是要了苗阜的命,等於直接掐斷了青曲社的活路。可是如今是市場開放經濟時代,德雲社和郭德綱不管在哪個城市開分社都屬於合理公平的競爭手段。
  • 沒想到,視觀眾為衣食父母的郭德綱,竟暴怒帶德雲社全員叫板觀眾
    「絕對要反三俗!把它記在心裏面。」「好好好。」「謙虛使人進步。屎人都能進步! ,何況你這個肉的。」「您說這太髒了,您這本身就叫三俗,知道嗎?」這段話出自郭德綱早期的相聲《我要反三俗》。其實最早主流相聲界的代表姜昆不僅不排斥郭德綱,反而曾力挺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