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古典音樂史上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意氣風發的舒曼
舒曼18歲從家鄉考到萊比錫大學法律系學習,同時跟鋼琴家弗裡德利希·維克學習鋼琴。這時年僅9歲的鋼琴老師之女克拉拉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已成為一顆鋼琴新星。兩年以後,舒曼住到老師維克先生家裡,專注於鋼琴演奏。
在維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他們在鋼琴上四手連彈,做有趣的音樂遊戲,一起讀書、郊遊,舒曼還給她講述各種離奇的故事。舒曼每寫出新的鋼琴小品,都會迫不及待拿給克拉拉試奏。
年輕的克拉拉
隨著年齡的增長,克拉拉與舒曼之間的友誼慢慢演變成愛情。16歲的克拉拉已經是頗具才華的青年鋼琴家。維克先生覺察到女兒的感情變化後勃然大怒,禁止女兒與舒曼有同學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兒成為偉大的鋼琴家,而感情遊戲將毀掉一個人的遠大前程。
據說,維克粗暴地幹涉女兒的愛情還有一個原因:舒曼此時已弄傷了手指,不可能成為演奏家了,開始走上創作道路。作曲家顯然是個很沒有保障的職業,多少有才華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認的大師往往一生貧困潦倒。維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給一個待成名的作曲家。
這位固執的德國老頭挖空心思拆散他們,他帶著女兒離開萊比錫,不準他們會面,禁止他們通信,甚至不準克拉拉彈舒曼寫的曲子。有一次舒曼在克拉拉演出後偷偷跑去與她見了一面,維克知道後立即宣布:他們要是再敢見面,他就用手槍幹掉舒曼。
這件事在當時的音樂界幾乎成了一樁醜聞。在經歷過啟蒙運動並呼喊著個性解放的歐洲,如此粗暴地幹涉年輕人的愛情會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據說,維克帶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時,蕭邦對此事表示了不滿,維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與之絕交,抗議他的暴行,在萊比錫的孟德爾頌也向舒曼表示同情。
面對維克先生的強烈反對,兩個年輕人絲毫沒有放棄,雙方訴諸法律。經歷了漫長的11個月訴訟後,兩個年輕人最終勝訴。克拉拉隻身離開父親,在21歲(1840年)生日那天與舒曼結婚。
1841年初,《春天》交響曲終於誕生。這可以說是舒曼與克拉拉長久努力,克服種種阻障,終能開花結果的愛情結晶,是兩人結合過程的真實寫照。也許因為這種「春天」的心境,舒曼能夠在四天時間內一氣呵成寫好初稿。舒曼在《家庭日記》中有以下的記錄:
1月23日《春天》交響曲開始動筆
1月24日完成小廣板和諧謔曲樂章
1月24日交響曲激情,徹夜未眠創作最後樂章
1月25日譁啦!交響曲完成了!
1月27日初稿完成翌日,開始配器,並於2月20日完成總譜。2月21日仍然沉浸在創作激情中的舒曼在《婚姻日記》中寫下:「這部交響曲給我帶來不少歡樂,現在已差不多完成了。不過,仍需要演奏後才算真正完成。我常感謝上帝讓我這麼輕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作出如此宏大的作品。……這部交響曲要是今年上演就太好了……」
他的希望幾乎立刻實現,3月6日孟德爾頌看了他帶來的總譜的好評,讓他喜出望外。3月31日,這部交響曲在萊比錫布業大廳由孟德爾頌指揮為樂師籌集退休金的音樂會上首演,大為成功,讓舒曼這首醞釀了將近十年之久才創作的第一首交響曲,展現出春天曠野遼闊與萬物復甦的新意,引爆了春天與幸福這兩種意象完美組合的無比感染力量!
位於茨維考的舒曼紀念博物館內一景,也許舒曼和克拉拉在這臺鋼琴彈奏過美妙的旋律。
如果您被這對執著的音樂伴侶而感動,來聽聽廣州交響樂團精心演繹這首象徵兩人幸福的《春天》交響曲吧!
*以上部分文字由周凡夫供稿,廣州交響樂團編輯。
楊洋演繹莫扎特與舒曼
時間:5月21日 20:00
地點:星海音樂廳 交響樂廳
演奏:廣州交響樂團
指揮:楊洋
票價:280/180/120/80
曲目:
莫扎特 C大調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
舒 曼 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
音樂會預告
2016年5月15日
周日音樂下午茶:
樂海集萃
——交響樂裡的「第五」集結號
指揮:夏小湯
2016年5月21日
楊洋演繹莫扎特與舒曼
指揮:楊洋
2016年5月22日
GSO&U 「廣交樂友」會員活動
《廣交樂友才藝秀 II》
2016年5月28日
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協
張弦與宋思衡
指揮:張弦
鋼琴:宋思衡
歡迎親們分享,如需轉載,別忘了註明出處哦。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票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