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神劇《信條》:不讀書,連電影都看不懂了

2020-09-05 狐狸先森幾點鐘

作為諾神的影迷,每部新片必追,今天早早起床,買了最早的影票去佔坑。


可能是因為疫情,也可能我起得太早,更可能這樣的燒腦劇少人看,全場就三人,我,還有最後排一對情侶。



這樣也好,看諾神的電影,都生怕錯過一個精彩的鏡頭,沒人最好了,這樣就可以安靜地欣賞電影。


下面內容無劇透,放心觀看,看完還能幫助你更好理解電影。


01


看預告片時,就知道這劇會燒腦,但沒想到燒得那麼厲害。


遠超之前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


看諾蘭的電影,你會發現,他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諾蘭把時間這個把戲,拿捏得死死的。



電影《敦刻爾克》裡,兩個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時間是同時發生的。


一邊是4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苦苦等待救援。


一邊是自發的民間救援隊,不怕生死橫跨英吉利海峽。


最後兩方的主角相遇了,時間重合,完成了決定二戰命運的大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盜夢空間》裡,時間的作用,出現在夢境裡,每進入一層夢,時間就會延長20倍。


在原有夢境再進去一層,時間的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


簡單地說就是,現實裡的一個小時,那夢境裡已經過去了10個小時,這個夢境的夢境則是過去了100個小時。


所以當小李子飾演的主角進到日本人墮落的那層夢時,他已經是耆耄老人。


而當他們都回到現實,也只是過了十多個小時而已。



《星際穿越》則玩了兩個時間作用。


一個是不同星際時間流逝的速度不同。


男女主角兩人在一個星球呆了三個多小時,現實那裡,已經過了二十三年,男主的女兒都三十多歲了,孫子也出來了。



還有一個是未來人類。


現在的人類是得到了未來人類的幫助才免遭滅亡的。


那幾個黑洞就是未來人類放的,幫助現在的人類尋找合適的星球。


未來的人類已經進化成了多維生物,他們可以隨意穿梭時間和空間。



所以當男主進入未來人類的區域時,他能看到過去和女兒一起生活的日子。


通過摩斯密碼聯繫過去的女兒,傳遞了信息,拯救了現在的人類。



02


而這次電影《信條》裡,造的不是時間旅行機器而是逆熵。


熵,是物理學裡熱力學裡面的知識,太專業的東西我就不扯了,我說點對理解電影有幫助的東西。



你需要知道的是,整個宇宙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演變的。


也就是宇宙是從一個有序走向無序、從熾熱走向冰冷、從小走向大的過程。


當然,這個過程是按億年算的,所以我們人類是感受不到的。


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就是時間的流逝。



這個說下,為什麼會有時間。


時間,其實人發明的。


時間在宇宙看來,是不存在的。


人類發明時間,是為了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


是為了更好地組織生產活動。



那宇宙的時間怎麼表現呢?


那就是熵。


宇宙是不斷地膨脹,從有序變成無序。


這個過程就是時間的流逝。


你就想像成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球慢慢膨脹起來這就熵增的作用過程。



那麼如果我把膨脹的球放氣,球慢慢癟了,這個過程是不是就是熵減了呢?


那麼時間是不是就倒退了呢?


所以電影的物理作用就是這個。


用特定的機器,造成世界的熵減。


讓球越來越癟,造成時間在倒退。




03


電影裡,科學家們都很害怕這個利用熵的武器。


人類現在建造的一切怎麼來的?


不說遠吧,就說現在的深圳,改革開放後,花40年建設而來。


那一個熵減的武器在深圳爆炸,深圳就倒退了,會一秒一秒地倒退回40年前。


如果把深圳擴大到地球,這樣的武器一旦爆炸,那人類是不是就等死了,隨著時間的倒退,地球就退回到荒蕪的狀態了。


這就是電影裡科學家所說的,比核彈爆炸還恐怖。


所以,電影的主旨,就是男主要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樣的爆炸,其實已經發生了。


未來的熵減武器已經爆炸,殘留的碎片隨著時間倒退,來到了現在。


現在的人類科學家發現了這些現象,要想辦法拯救現在和未來。



你說人能改變未來嗎?


人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能改變未發生的事情。


對於未來的熵減武器爆炸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它還沒有發生。



所以,只要現在行動,未來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就像你現在把一棵樹砍了,那它以後就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了。




04


你說為什麼未來的人要幹掉現在的人呢?


現在沒有了,未來也就不存在了呀。


先思考下,未來的人,能殺死現在的人嗎?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祖父悖論。


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即爺爺殺死.


但此舉動會產生一矛盾的情況:你回到過去殺了你年輕的爺爺,爺爺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爺爺呢?


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爺爺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爺爺?



所以未來的人,能不能殺死現在的人?


這個沒有答案,這是一個悖論,邏輯在兜圈。


先不管未來的人能不能殺死現在的人,反正他們就這樣幹的了。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幹?


我猜,未來某一撥人對他們的現狀不滿意,他們要改變。


怎麼改變呢?


那就是改變過去,只要過去沒有了,糟糕的未來也就沒有了。


他們想再給人類一次機會,通過這次機會,造出一個更好的未來。



這個和現在不少狂熱分子的思想是一樣的,老是對現狀不滿。


現在的狂熱分子就想打破現狀,讓社會變得沒有秩序。


反正不管什麼時候,過去,現在,和未來,總有一群神經病想通過滅世來達到救世。


05



理解了熵在時間上的作用,對看懂電影就很有幫助了。


正常世界,熵是增加的,時間在流逝。


通過某個機器,造成熵遞減,時間則在倒退。


所以當你從正常的世界,來到逆熵的世界,你必須戴上特種呼吸機,否則你的吸氣就變成呼氣,被活活憋死。



你說看這樣的電影,不讀書,根本就看不懂。


說實話,看這樣的電影,我是很享受智商被虐的過程。


我不敢說,看第一遍就看懂了《信條》,諾蘭的電影,都是要刷三遍以上的,不然他就不叫諾神了。



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


面對同樣的情景。


讀過書的人,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只會說,「kao,這夕陽!kao,還有鳥!kao,真好看!」



但說實話,學習、讀書、漲知識,尤其是和謀生不相關的知識,其實對賺錢真沒啥作用


你知道熵,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對於加工資有幫助嗎?


沒有。


對你做成一單生意有幫助嗎?


沒有。


你看我知道那麼多東西,還不是荷包扁扁的。



那讀書有什麼用呢?


我想,讀書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有趣。


羅振宇很喜歡看電影,很欣賞李安,他說,如果每年能看一次李安的電影,他願意少活十年。



看電影也是要有知識。


就像諾蘭的電影。


一張電影票不貴,但想看懂,很「貴」。


沒有點知識儲備,真看不懂《信條》。


當其他人在電影院享受智商被虐的過程時,你卻在昏昏入睡,這咋整。


06


不僅僅是電影。


你不讀書,連笑話你都聽不懂.


德雲社的相聲票貴吧,你花了好幾百,甚至一千多,買了好座位。


如果你不讀書,你可能連笑點在哪裡都不知道。



有一次,郭德綱和于謙在上面講相聲。


有觀眾給郭德綱老師獻花。


郭老師隨手把花遞給于謙,說,「這是你的菊花」。


于謙老師的角色是捧哏,回話說,「上面寫著,祝郭老師笑口常開」。


頓時全場哈哈大笑。



這啥意思?


郭德綱想埋汰于謙,意思是,這花就是你的屁股眼——菊花。


于謙反擊,這花寫的是「郭老師笑口常開」,這花要是我的屁股眼,那這花也是你的口,那你的嘴就是我的屁股眼了。


其他人聽懂了在笑。


但你不知道的話,都不知道笑點在哪裡。


德雲社的票可不便宜,你 get 不到笑點,這錢是不是就白花了。


07


很多人說京劇看不懂,覺得沒意思,那也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電影《霸王別姬》裡,袁四爺去看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演出。


在後臺,袁四爺問演霸王的段小樓,「這霸王回營,走的是五步還是七步啊」。



你看,懂戲的人就看得出,程蝶衣是好角,段小樓有點投機取巧。


所以袁四爺去看程蝶衣的演出,就會很享受,因為他懂。


我們這些外行人不懂,看戲劇時,自然也就不喜歡。





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有錢人的快樂,我們是享受不到了。


但不代表普通人就沒有快樂,讀書,讓我們哪怕看一場電影,也能找到精神享受。


大周末的,我不睡懶覺,早早起來去看電影,為啥?


不就是因為快樂嘛。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年度神劇《信條》:諾蘭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你說看這樣的電影,不讀書,根本就看不懂。說實話,看這樣的電影,我是很享受智商被虐的過程。我不敢說,看第一遍就看懂了《信條》,諾蘭的電影,都是要刷三遍以上的,不然他就不叫諾神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張電影票不貴,但想看懂,很「貴」。沒有點知識儲備,真看不懂《信條》。當其他人在電影院享受智商被虐的過程時,你卻在昏昏入睡,這咋整。
  • 《信條》都說看不懂,是真不好看,還是諾神高估了觀眾?
    反觀《信條》和《花木蘭》口碑、票房都很慘澹,《花木蘭》由於外國人不懂中華文化,拍不出花木蘭從軍的精髓,加上網絡上到處都是高清的資源,所以票房差就是必然。》的觀影門檻很高,電影上映後,很多觀眾表示門檻確實挺高,反正是沒看明白咋回事,所以關於《信條》 的劇透很少,因為看懂的人太少了,即便看懂的人,一兩句也解釋不清楚。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信條》一部你或許看不懂,卻也不容錯過的燒腦大片
    《信條》這部電影自籌備以來就是焦點,換句話說導演諾蘭的每一部作品沒有一部是被忽視的。上映以來,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也已經大過了電影的內容。太多人看不懂了,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的人都調侃,電影開始五分鐘的時候就開始蒙圈,電影過去半個小時候的就已經完全跟不上電影的節奏了。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信條》上映5天2.4億票房,為什麼看不懂,豆瓣還7.8分
    《信條》上映以來,許多觀眾蒙了,看不懂之聲四起,看不懂的我們都是不好好看劇,中途開小差的人,知道了嗎?也有網友想,不就看個電影而已,我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上課的!花煜寒認為,如果想去看《信條》可以搜搜一些大佬寫的內容,理一理大概劇情和BUG,會避免觀影時摸不著頭腦。如果看了劇透觀影依然看不懂,那就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想開了就好,不就是看一部電影麼,何必弄的那麼複雜,導致心力交瘁可不好。
  • 看不懂,字幕要背鍋:《信條》的翻譯是不是太拉垮了?
    《信條》果然未能在中國大火。至於原因,我們在「極度燒腦的《信條》,是救世擔當還是水土不服?」(點擊查看)一文中分析過。上映後的《信條》依然因為「難懂」被觀眾吐槽。其實這部片子看不懂,除卻影片本身的因素外,翻譯也是要背鍋的。
  • 你也許看不懂信條,但你可以看懂電影裡的藝術
    今天周一,同事之間的問候會變成「看《信條》了嗎?」,亦或是「看懂《信條》了嗎?」。
  • 史上最燒腦的電影來啦,一遍根本看不懂,你想去影院挑戰嗎?
    諾蘭的新電影《信條》終於上映了,畢竟這可是電影院重新開業以來,上映的第一部國外新片,不少影迷都表示期待。而為了迎接《信條》之前也重映了《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不少影迷感慨說體驗了一把追劇的樂趣。不少諾蘭粉為了早點看到《信條》,紛紛去電影院蹲守午夜場,而《信條》更是還沒上映就被認為可以入選年度十大電影之列。那麼這一次《信條》口碑如何呢?我們來看看看過的朋友是如何評價的?
  • 你也許看不懂諾蘭新作《信條》,但你可以看懂電影裡的藝術
    這是一部走出電影院可能都沒有看懂的電影,一部看完解析發現連解析都看不懂的電影。然而,從開場烏克蘭一家歌劇院的爆炸事件,到通過在拍賣行工作的凱特以及她賣出的戈雅的假畫,再到「時間鉗」重要的發生地之儲藏藝術品的自由港,藝術元素可謂是貫穿電影始終。看不懂電影的你,至少可以了解一下藝術知識,陶冶一下情操。
  • 諾蘭新電影《信條》究竟值不值得看?
    信條海報他拍過的院線電影只有十部,但每一部都是經典,沒有一部不硬核。而作為壓軸之作的《信條》,諾神曾在採訪中透露《信條》劇本他已經醞釀了6、7年,這是他目前拍攝過程中規模最大,也是野心最大的電影。但這些都不是重點,《信條》的最大看點其實是在動作戲上。
  • 《信條》不好看,不只是因為觀眾看不懂 | 鮮見
    直白說,按照觀眾對諾蘭的標準,《信條》確實不「好看」。或許有人說,你覺得不好看是你沒看懂。說實話,第一次是真沒看懂,但在二刷並翻看了大量分析後,我倒覺得清晰了許多。只是這越清晰,我越覺得《信條》不行。諾蘭的影迷先別急,且聽我一一道來。翻看諾蘭之前的電影,每一部都是極富想像力,又能打破觀眾對時間、空間固有認知的佳作。但在構架出不同的想像世界外,將設定有機的結合在故事中,才是諾蘭遠超其他創作者的「魔力」。
  • 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劇情的全方位解讀想必大家也看了不少了,今天咱們拋開劇情,來聊聊關於諾蘭對於創作那些事,說不定能給咱自個的創作更多靈感~▌實拍 才是真諾蘭「不要溫和的走進那良夜」,是電影《
  • 為什麼都喜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信條》我懂了
    新上映的口碑佳片《信條》大家都看了嗎 不管是即將一刷,還是二刷三刷預定,文末小北為大家準備的觀影小浮力都不要錯過 諾蘭導演時隔三年上線的新劇上映後,引起了觀眾們強烈兩極分化極強的場面 有些觀眾甩出10分表示
  • 《信條》好不好看不重要,看不看得懂也不重要,總之,看就對了
    文丨舊故麻袋∨說起九月新電影,一定漏不掉諾蘭大導的新作《信條》,一句「諾蘭出品》是一部不怕被劇透的電影,因為劇透的那個人也未必看懂了電影中的奧秘,所以在鼓起勇氣去一刷之前,為了對電影有更好的理解,我刷了不少有關於《信條》的解說和劇透,說實話,劇透部分其實對觀影的幫助並不大,反而是有關於物理原理的解釋上,對理解電影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在去看電影之前,先了解一遍電影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點。
  • 看不懂,字幕要背鍋:《信條》的翻譯是不是太拉垮了?
    正著看是TEN,反著看也是TEN,對應片尾正向的紅隊和反向的藍隊任務限時十分鐘。字面上看,TENET有信條的意思,但是當小編在翻譯軟體中輸入中文「信條」時,首選單詞是「creed」。中文的「信條」其實對應的是「creed」,比如Assassin's Creed——《刺客信條》。
  • 2019年度神劇盤點,今年最有話題的劇都在這裡了!
    年度盤點最後一篇,這一期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年值得一看的神劇。作為一個資深家裡蹲,看電視追劇自然成了我的重要活動之一。回顧2019年,無論是英美日韓還是國內,都出現不少值得回顧的神劇。這個榜單,完全依據個人追劇喜好,未必是人氣最高的劇集,其中選擇了不少相對冷門的寶藏神劇。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不誇張,從基礎知識點看就很明顯——《盜夢空間》是夢裡的時間比現實流逝快很多;《星際穿越》是引力場與時間;而《信條》呢?「熵增和熵減」,別說懂不懂,可能連聽都沒聽過。,那些令人拍案叫絕、越燒腦越探討越興奮的宏大設定和概念,在這部電影裡,不那麼香了。
  • 《信條》怎麼看?來看電影?還是學物理?
    疫情給了電影行業沉重的打擊,在這個寒冬裡,人們迫切需要一部好看的、有分量的電影,來提振一下士氣。作為被某些專業人士奉為神明的諾蘭帶來了一部未上映就大火的片子《信條》,然而看過之後,真的如那些所謂的專家吹捧的那麼神嗎?
  • 《信條》封不了神
    開門見山,身為諾粉,我不喜歡《信條》。「看不懂」並不是我不喜歡《信條》的原因。除了以上兩個我沒有看明白的悖論,我認為,《信條》在視覺上也沒有大家吹的那麼「驚為天人」。由於《信條》的視角切換及其頻繁,很多戲一開始觀眾看的都是一頭霧水,因為起初你獲取的信息是殘缺的,需要之後其他視角過來補充,才能看明白整件事。比如反向追車那場戲裡,起初中間那輛銀色轎車是啥時候出現的,觀眾一開始並不知道。這種手法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可全片從頭到尾都這麼來,至少我是看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