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的十大徵兆,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2021-01-17 天天鑑聞
十:「啤酒肚」

不少人將啤酒肚歸結於年齡,還有人笑稱其為福袋,殊不知啤酒肚是因為睡眠質量堪憂,荷爾蒙的分泌減少,使體內脂肪增加並聚集於腹部,久而久之積攢成疾。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啤酒肚」很可能成為影響健康最危險的殺手之一。它不僅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還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與「啤酒肚」有直接關係,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腦栓塞、乳腺癌、肝腎衰竭等。

九:脫髮、斑禿、早禿

人用腦過度,或者經常煩悶,緊張,會影響到頭髮營養的供應和生長。因為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屬大腦管的,大腦受了刺激,不能正常地發揮作用,勢必要使身體的營養受到刺激,出現掉頭髮的情況。有的人遇到什麼過於激動的事,大腦受了強烈的刺激,精神很不正常,有時一夜之間頭上的頭髮就脫掉一大片,人們說是「鬼剃頭」、實際上就是這樣脫掉的 。

八:頻頻去洗手間

與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引發內分泌系統調節紊亂導致的一系列不適症狀,而尿頻尿急也就是其中的一項考量指標。

七:性能力下降

性生活過程需要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性慾必須在人的精神、心理、體力等方面都處於最佳狀態下,大腦皮層發出性興奮指令時,才有可能進一步實現性活動。當大腦處於疲憊狀態,功能降低,便會抑制性興趣,皮層邊緣系統情感中樞興奮性降低,以及垂體的促性腺激素和睪丸的雄激素分泌減少而降低性興奮,造成丁丁不舉、疲軟的情況。

六:記憶力減退

長期過分地焦慮、睡眠不足,憂鬱心理壓力過大等等,會使記憶力減退,但這種記憶障礙是大腦過度疲勞導致的功能失調,不存在大腦組織結構的損害改變,所以是功能性的、暫時性的、可逆的。

五: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科學的研究進展表明,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會間接損傷大腦,降低人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造成反應遲鈍,思維紊亂等異象,但是這一切都是可以通過休息進行彌補的。

四:情緒低鬱,不穩定

美國專家們認為,過勞的主要症狀和特徵表現在情感領域。病人不僅情緒紊亂,而且有恐慌感,經常患得患失,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神經保持緊張狀態,無法真正放鬆,久而久之便讓患者體力消耗過快,在你飢餓的時候你還能去專心的做某件事情麼?

二:睡不著,起不來

半夜時候思緒紛雜,難以入眠,導致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難以解乏。

一 :身體多項異常

經常有頭疼、耳鳴、目眩,檢查卻是沒有結果,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身體發生病變的前兆。從中醫角度講,勞作是要消耗氣血的,過勞會使氣血虧虛從而產生病灶,如不及時調整,就會使各臟腑功能失調進而產生虛衰,終致出現致命的狀態,也就是常說的「過勞死」。

具有上述兩項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但要改變生活習慣。具有上述三至五項者,為「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徵兆。六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開始幹預。

相關焦點

  • 具備「過勞死」的3個徵兆
    對此,生命時報的一篇文章就介紹了「過勞死」十大信號、6個加重疲勞的壞習慣以及緩解疲勞的四個實用建議,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據了解,「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上世紀60年代,日本工業迅速發展,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發生大量猝死案例。
  • 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暗示過勞死的徵兆。 過勞死 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第1項到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第10項到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四是性能力下降;具有上述三至五項者,為「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徵兆。六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開始幹預。
  • 「過勞死」離你很遠?警惕那些「毫無徵兆」的危害
    據媒體報導,日本少女偶像團體「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松野莉奈8日在家中昏迷,送往醫院後不久就不治身亡,年僅18歲,疑是因為平均每天只睡3小時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的「過勞死」。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過勞」後往往會出現頭暈,頭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關節疼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過於緊張或者焦慮等等。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勞動強度增加,導致自身可能潛藏著的一些疾病急性惡化,往往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難以預料的,救治不及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 過勞症狀自測看你是否屬於過勞死高危人群
    目前,「過勞死」已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白領一族的身心健康,要想防止「過勞死」,就必須了解身體為我們發出的「過勞死」信號。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做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症狀和因素。研究者認為,在這27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
  • 網傳「過勞死八大訊號」 醫生闢謠稱是「亞健康」
    溫州網訊 深圳36歲IT男坐馬桶上猝死、杭州26歲麻醉規培醫生猝死……日前,一份關於「過勞死八大訊號」的帖子進入網絡熱門話題榜,有人對號入座引發忐忑。然而,臨床心內科專家卻表示,年輕人猝死事件的主因並非過勞,而是心臟或血管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致,「過勞死八大訊號」是身體「亞健康」的表現,只說明身體疲勞了。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據朝日新聞報導,這5名男性員工皆為負責開發系統的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他們相繼被認定為工傷。「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過勞死腦力工作者風險高 四個方法能預防
    近些年,「過勞死」的概念逐漸為人熟知,「工作累、壓力大」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近日,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子刊——《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兩類工作壓力(高工作要求且對工作缺乏控制,工作激勵機制失衡)與死亡風險的關聯性。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尤其年底是衝業績完成kpi考核的特殊時期,「打工人們」該如何守護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遠離「過勞死」?
  • 過勞死的早期症狀及預防辦法
    過勞死是指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規律和合生活規律遭到了破壞,進而產生了致命的危險。隨著工作壓力的越來越大,過勞死已經成為了現如今的重點問題,接下來就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過勞死的症狀和預防吧。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如果從相關統計數據看,「過勞死」現象或許比我們不時在新聞中看見的極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調查顯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而有關醫學調查也表明,我國的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
  •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過度工作而倒下!
    專注於「過勞死」的日本教授,卻因為過度工作倒下,究竟怎麼定義過勞死 當你遇到一個生命和工作抉擇的問題必定毫不猶豫選擇生命,活著才有機會去賺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面對壓迫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大部分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世界的發展當中。
  • 十大懷孕徵兆
    懷孕徵兆的表露是他們懷疑自己意外懷孕的主要依據。因此,專家強調:所有女性朋友都很有必要普及懷孕徵兆常識。那麼,懷孕徵兆到底有哪些呢?      典型十大懷孕徵兆,如下。  1. 基礎體溫居高不下  如果你記錄基礎體溫並發現自己的基礎體溫連續18天呈高溫狀態,你很可能就已經懷孕了。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但為了研究過勞,自己也成了工作狂,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回覆郵件,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嚴重過勞。在過勞死的學術研究上,日本當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韓國和中國的成果也越來越多。就像成都肛腸醫院發達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 越來越多的人過勞死?出現5種症狀別強撐,或說明你已經「過勞」
    著眼於微觀,我們的勞動者的工作壓力與強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社會上關於「過勞死」的新聞越來越多。那麼,到底「過勞」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呢?什麼時候說明自己已經處於過勞的狀態?一、記憶力顯著下降很多從事高強度腦力活動的工作者,比如科研人員、程式設計師、投行等精英人士。
  • 【新聞縱深】「過勞死」維權叩問法律難題 從事這十大行業的是「高危」人群!
    「過勞死」維權的法律困境  困境一:「過勞死」難以認定工傷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七種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中無一提及「過勞死」。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看似為「過勞死」在法律規定上找到了安放之處,但從實踐來看,一方面,很多「過勞死」的勞動者是因為長時間過度勞累所致,其損害結果未必都發生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很可能因勞累在家休息時死亡,而這並不符合視為工傷的認定標準。
  • 過勞死的症狀居然這麼多 你有過這樣的症狀嗎
    過勞死這個詞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們在很多新聞報導中都聽過這個詞語。我們看到的過勞死都是突然的死亡,但是過勞死真的沒有任何預兆嗎?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些症狀,只是你自己沒有注意過。下面就來細細數數有哪些預兆。第一,伴隨著壓力的長期失眠。
  • 日本過勞啟示錄
    那個研究「過勞死」的人,過勞死了。文丨華商韜略 楊 凱在過勞大國日本,關於過勞及其應對舉措的探討,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1】2015年12月25日,高橋茉莉從電通女員工宿舍四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她24年的短暫人生。
  • 病態的加班文化:還有多少人要「過勞死」?
    「過勞死」(Karoshi),這是一個日本術語,字面意思是「死於過度勞動」(death from overwork)。事實上,1969年就有了第一例過勞死的案例,此後此類受害者的數量也在增加。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15年有189人被判定為過勞死,不過分析家認為真正的受害人數更高。 雖然日本的政治家們已經通過了一些立法,旨在防止更多的過勞死,但專家告訴我們,日本有毒的工作文化讓這個問題更加棘手。 日本法律規定,員工每周只應工作4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