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離別之苦,出身名門後被亂世拋棄,這是她人生轉折時的一首詞

2021-01-09 夢回古今文明

李清照的青少年是無憂無慮,主要創作反映了她的閨房的生活和思想感受,主題集中在自然風景的寫作和相思的離別上。而她的中年卻是悽苦的,這時的創作主要是抒發對鄉愁的懷念和對親人哀悼之情。表達她在孤獨生活中深深的悲哀、孤獨和惆悵。

靖康(1127)二年,金國南下侵犯,北宋軍隊不能抵禦。北宋的最後的皇帝,父子二人欽宗和徽宗,被金人抓去了北方。在同年的5月,徽宗的兒子趙構在應天府(現為商丘,河南)稱帝。這是南宋的高宗。李清照44歲。為了避免遭遇戰爭災禍,李清照被迫逃到南方。在這個時間,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正擔任江寧(今南京市)和江東經制的副總節。

1128年,押運著15車書籍器物,李清照走了很長的路途,終於安然抵達江寧府。 1129年,江寧一部反叛了。趙明誠並沒有去想如何解決平定叛亂。相反,他悄然地逃脫了。經過一個多個月後,這對夫婦在五月相聚並抵達池州。不久之後,趙明誠收到了朝廷的新任命。去湖州上任時,這對夫婦再次分開,李清照留在池陽(現在池州市,安徽省)。

在與趙明誠離別後,李清照是孑然一人的,獨自守衛她和趙明誠多年的努力,感到悲傷。時光飛逝,到了這一年的七月七。七夕是牛郎和織女每年僅有的相逢的日子,一想到牛郎織女尚能在七夕之夜見面,自己卻和丈夫隔了兩地。

李清照此時在位於長江南岸的池陽,離宋金的邊境不遠。李清照在這時局,對自己的人生感到不安,在這些複雜的感情下,便寫下了這首悽婉的詞——《行香子·七夕》。這首詞一直是被後人高度讚揚的。在對七巧節的描寫中,僅次於的《鵲橋仙·七夕》(秦觀)。讓我們今天細細品讀。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在上半部分,秋季的兩個特徵在開始時描述:蟋蟀在草地上悽慘地尖叫,梧桐葉搖擺不定。這種情況似乎是世界上最悲傷的季節,李清照的筆觸為每個人都為大家奠定了黯淡的氛圍。想到織女和牛郎被銀河系分開,不能聚在一起,就像兩艘漂浮在天空中的小船一樣,他們每年只能在七夕這個節日聚集在一起。在李清照的手中,不管是天上還是人間竟都是如此的悽涼。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在下半部分中,當想到織女和牛郎時,李清照忍不住抬頭看著星空,想知道鵲是否建造起了連接兩岸的天橋,還有織女和牛郎是否已經在鵲建造的天橋中相遇,他們是否握緊雙手,互相傾訴這一年來的離別之苦。這是李清照的關心之處。由於關心,李清照甚至擔憂起這個時候的天氣,不知道多變的天氣是否會影響到二人的團聚。

事實上,李清照在這首詩中對牛郎和織女能否平安相見的擔心只是她自己內心擔憂的表達,因為宋和金之間的局勢是不確定的,這無疑會影響她與趙明誠的團聚。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這首詩寫完之後僅僅一個月,趙明誠忽然感染瘧疾並去世。影響到他們相聚的竟不是這動蕩的局勢,而是疾病!

此後,李清照的作品與前一時期有了很大的改變。國家滅亡後的政治風險和人生經歷中的各種悲慘讓她的精神非常痛苦。因此,她的作品從早年間的明快清麗,變得充滿了悽哀與悲涼,主要抒發了她對故鄉的思念與悼亡情感,更加體現了李易安的愛國情懷,彰顯了詞人雖南渡卻永遠心存故土的胸襟。

李清照這個千古才女的一生中悲慘悽涼,如果您也想了解古代詞人的生活習慣和人生經歷,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讀他們的詩詞,所以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詩詞。

這套詞傳全集,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相關焦點

  • 行行重行行——蘇軾的一首與眾不同的離別詞
    這些送別詩或悽婉或曠達或不舍或勉勵,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將離別的氣氛渲染的無比蕭瑟清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則是大氣恢宏。像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則深含無限的不舍之情。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卻是深切的勉勵之情。
  • 歐陽修寫了一首詞,讓人一讀再讀
    自古佛家便有人生七苦之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萬法無常,因緣際會,與愛人、友人、親人分別之苦,是誰也不能繞得開的。雖然很多人對這首詞不是很熟悉,但是其中一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卻是數百年來讓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佳句,甚至還有很多人一直將此句用來形容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事實是,這樣一首美輪美奐的詞,描寫的正是離人分別時的愁腸百結,與風花雪月並無關係。
  • 袁術雖出身名門,但身上擁有這兩大致命缺陷,註定難成氣候
    因此,在漢末群雄中,若論出身背景,袁術可謂是首屈一指的貴族顯赫子弟。也正因如此,袁術在起兵之際,便佔據著先天的優勢。然而,儘管袁術有著顯赫的出身背景,但因他身上存在著以下兩大致命缺陷,註定難成氣候。根據《後漢書·袁術傳》和《三國志·袁術傳》的記載,本人認為,袁術身上存在的兩大致命缺陷如下:第一:奢侈放蕩若論最為奢侈放蕩的漢末軍閥,袁術堪稱首屈一指。少年時期的袁術,便偏愛飛鷹走狗,身上的紈絝之風淋漓盡顯。
  • 周邦彥一首很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寫盡了相思之苦
    真正能夠代表宋詞的還是婉約派,並不是以蘇軾為首的豪放派,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對於蘇軾的詞是持批評的態度,認為他的詞不像詩,也不像詞,反而是更推崇周邦彥和柳永,認為他們兩位的詞才最正統。周邦彥的詞情感細膩,特別是他的愛情詞,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無比深情,譬如這首經典的《蝶戀花.早行》,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也是道盡了相思之苦。現實生活中的周邦彥也是一位多情之人,他與李師師,還有當時的名緩都有過交往,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字裡行間儘是詞人的一片深情。
  • 韋莊很情深的一首詞,懷念與妻子離別之夜的情景,惆悵不已
    思念是「是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思念就像那無窮無盡的西江水日夜不停息。思念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因為思念之深,想你想得人都憔悴了。思念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思念消瘦得都不如一朵花了。思念總是千百的柔腸,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愛,因為愛之深才會思念之深之刻骨啊。
  • 李清照的一首痴情詞,道盡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
    在李清照眾多詞作品中有一首詞堪稱最痴情的詞,這首詞深情婉轉、道盡了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這首詞便是《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詞的下半闕主要寫了李清照的離別之苦,丈夫還沒走自己就已經開始相思,怕丈夫一去不回、怕自己獨守空房,字裡行間都是李清照對丈夫的痴情,尤其是最後一句「凝眸處,從今更數,一段新愁」更是被世人稱為歷來最深情的「痴語」,可惜的是卻沒有人能夠理解她的這種相思之苦,只好自怨自艾、自憐自哀。
  • 一首離別詞,如此大膽,卻又如此令人傷感
    不過這本書考證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陳子龍與柳如是曾經相戀,並且同居過一段時間,由於陳子龍妻子張氏不能容下柳如是,柳如是傷心離去,才有了後來嫁給「水太涼」的歷史。如果單純認為陳子龍是個不負責任,或者因此而對他心生厭惡的話,就太苛刻了,畢竟男女之情是私事,而陳子龍於大節無愧。陳子龍,字臥子,號軼符,晚號大樽。他從小跟祖母長大,年幼好學,博貫經史。
  • 若是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一讀辛棄疾這首詞,道盡相思之苦
    再加上他一生致力於抗金復國,因此,他的詞作中有很多"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樣的豪放之句。但是,辛棄疾並非只擅長豪放詞,他的婉約詞也可以寫得很好。今天,就介紹一首他的著名婉約詞《鷓鴣天·代人賦》。
  • 辛棄疾最經典一首詞,寫盡人生艱難世途險惡,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辛棄疾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此時,辛棄疾已經經歷了不少仕途挫折,所以這首詞雖是送別詞,但詞中卻處處在寫人生的艱難與世途的險惡。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徹:指音樂的最末一節。唱徹即唱完。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六首別離詩詞:人生離別淚,亦是相思苦
    悲歡離合總是調動了我們很多的情緒,離別相思總飽含太多的不舍。無論是愛人,還是友人亦或是親人,情感的表達總是在別離之後達到巔峰。古時候,交通不便「相見時難別亦難」是生活常態,相比今天我們能用電話、視頻緩解天各一方的傷痛,古人更能深切地體會離別的痛。
  • 蘇軾醉酒後寫下一首詩,卻道盡人生無奈,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於是,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分別。這一次是在春暖花開的三月,遠行的人叫錢藻,目的地是浙江的金華,古稱東陽。送行者是蘇軾和他館閣的同事們。宴席上,他們歌舞吟詩,那麼,這又是一番什麼場面,蘇軾又寫了一首什麼詩呢?
  • 晏殊很傷感的一首愛情詞,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除了上面提及的這幾位大文豪之外,還有晏殊同樣很具有代表性,他的詞也是情意綿綿,以這首《玉樓春.春恨》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每一句都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他的詞也是自成一派,而且寫下了一系列的愛情詞,而這首《玉樓春.春恨》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深情的一首作品,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晏殊之所以能夠寫得那麼傷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那種無奈,也是一位多情之人,正是由於他的多情,才讓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蘇舜欽說他是「諂媚權相」,一首離別詞,柔腸百轉情難掩
    對於此類私情,長久地待在愛人身邊並不可能,想要離開又感到情意纏綿,難以離去,正所謂「久留非可意,欲去猶繾綣」,望著簾外潺潺滴落的雨水,仿佛淚水滴落在心裡,不覺地吟唱出情郎夏竦的一首詞《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宋代:夏竦鎮日無心掃黛眉,臨行愁見理徵衣。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 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初識這首詞,源自聽到的一首歌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初識這首詞,源自我聽到的一首歌,用李清照的這首詞譜上了曲,曲調幽怨低緩,歌者嗓音空靈清透,哀怨中帶著痴情,將獨守空閨的深情女子對愛人那種思慕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豔麗的紅色荷花已經凋謝,芬芳香味也不再迷人,坐在精美的竹蓆上可以感覺到秋的涼意。
  • 離別苦 重逢亦苦
    閱盡天涯離別苦,有幾個人能像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這般灑脫。又有幾個人能像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那樣豪邁豁達。閱盡天涯離別苦,待到重逢亦是苦。說了這麼多離別之苦,那讓人日夜期盼的重逢。又真的都是喜悅嗎?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句句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
    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他模仿李商隱寫的《無題》詩,淡雅幽迷,令人叫絕。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每一句都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這是抒寫別後的相思詩。
  • 晏幾道很傷感的一首詞,他將傷離別與思念寫進詞中,很唯美很動人
    可以說,這幾位女子就是晏幾道的初戀。這幾位女孩子婀娜的舞姿、甜美的聲音、打開了晏幾道的情感世界。青澀的朦朧的對異性的情感。花樣年華,晏幾道情竇初開,對美好事物的欣賞都因為這幾位女孩子而發生改變。幾年之後,沈廉叔和陳君龍也先後去世,他們家中的幾位女孩子也都離開府邸。離別總是這樣的結局,晏幾道與這幾位女孩子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相遇過,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憶和離別後的傷感。
  • 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只有天上的明月不懂得人間離別的悲歡,從昨夜一直到早上,斜斜地穿過朱紅色的窗戶斜斜地照進來。昨天晚上,颳了一整夜的西風,把門前樹上的綠葉吹得七零八落。獨自登上高樓,眼望著你離去的道路,慢慢消失在天涯的盡頭。想給你寄一些詩和信,但是天長路遠,也不知道你去了何方。晏殊這一首詞雖然說是婉約詞,但是到下半部分「昨夜西風凋碧樹」開始,整個境界與氣象都變得截然不同了。
  • 海清:名門出身,丈夫是高中同學,兒子是驕傲,43歲成人生贏家
    ,她就已經成為了人生最大的贏家。&34;海清雖然家喻戶曉,但少有人知道她的出身背景,她其實是名門出身。這其中的淵源就在於她的媽媽和甘濤先生是叔侄關係,而甘濤則出自名門貴族甘家大院。甘家家大業大,百年之前就已經家財萬貫,家宅中房屋多如牛毛。但海清對於家族輝煌的唯一印象來自於奶奶,她年輕時自然是大家閨秀,即使老年時也過著非常精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