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690年,武曌(武則天)為自己加尊號為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武周王朝開始了。雖說唐朝社會開放,但遠遠沒有開放到女人可以參政做皇上的地步,武氏想坐穩這個皇位,必須使用一些特殊手段來剷除異己,比如大搞酷吏政治:養幾條聽話又會咬人的惡犬。
嶄露頭角的酷吏:來俊臣
來俊臣是個身世悲慘的少年,其父來操是個職業賭徒。
一天,來操賭錢賭贏了但對方沒錢給他,於是便將自己身懷六甲的妻子送給了來操,生下來的孩子就是來俊臣。
來俊臣本該成為一個快樂的青年,但在職業賭徒父親的薰陶下,無賴家庭環境的氛圍中,他的內心扭曲了,成為一個詭譎奸詐,反覆無常,兇險邪惡的人。
一天,來俊臣因奸盜罪入獄,他有個愛好「妄告密」,就是打小報告,但上報的都是一些捕風捉影,子虛烏有的事兒。獄吏查來查去啥也查到,來俊臣還接二連三的造謠,於是刺史王續便把他拉出去揍了一頓。
客和州為奸盜,捕送獄,獄中上變,刺史東平王續按訊無狀,杖之百。《新唐書》
沒過多久,刺史王續因犯了事被朝廷誅殺,來俊臣一看機會來了,趕緊羅織罪名上報朝廷,還自稱要揭發罪行被王續攔截痛打了一頓。
武則天一看,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忠厚老實人啊!接著給他封了官。來俊臣的酷吏生活開始了。
變態的刑罰,恐怖的「推事院」
現在河南洛陽市內的麗景門,在武周時期也稱「例竟門」,「言入此門者,例皆竟也」,活人進去,死人出來,無一例外。
這是為啥?因為「推事院」就設在麗景門。
「推事院」是專供來俊臣使用的皇家監獄,一些「有罪」的朝臣寧可自我了斷都不進「推事院」,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
來到推事院不管身份高低貴賤,不管罪行是輕是重,來了就是犯人。對待犯人,先是往鼻子裡灌醋,然後掘地為牢,讓犯人泡在屎尿裡,不給飯吃。再把刑具放其面前,見到刑具的人往往嚇得魂飛魄散,自己誣陷自己謀反。
來俊臣這個人心理變態,以折磨人,看人痛苦為樂,他發明了十種型號的枷具,還給起了不同的名字: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臣、失魂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求破家。
由輕到重,戴上就喘不上來氣、戴上就承認謀反,死豬戴上也發愁,只求速死,不僅求自己速死,還求誅殺全家。
《舊唐書酷吏 傳》記載,「作大枷,凡有十號: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 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這名字就令人恐怖,所以才「見之魂膽飛越,無不自誣矣……朝士多因入 朝,默遭掩襲,以至於族,與其家無複音息。」「凡囚至,先布械於前示囚,莫不 震懼,皆自誣服。」
來俊臣「專以夷誅大臣為功」,死在他手下的王公貴族,朝廷重臣不計其數。對來俊臣來說,搞垮一個朝廷重臣很容易,只要讓手下前往官員管轄地區,密告他的醜行、罪行,多地同時傳來「飛語」,朝堂上緊追不捨,拉入「推事院」就完事兒了,進來了就沒有不招的。
「請君入甕」也是一種酷刑,找一口大甕,讓犯人進入甕中,架起炭火來燒,犯人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再不招供就熟了!而「請君入甕」請人的正是來俊臣,而入甕的則是周興,武周時的另一位酷吏。
來俊臣還專門撰寫《羅織經》,一本講述如何羅織罪名,陷害殺人的書,各種殘酷刑具,挑筋、斬指、插針、拔甲......大興典刑獄,屈打成招,還實行連坐,不分長幼,一殺就要千餘家。
滿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蟬,即便是身經百戰,鐵骨錚錚的大將軍,也都栽在來俊臣手裡。
被拋棄的惡犬
來俊臣誣陷他人,草菅人命,奪人之妻、搶人兒女、辱人母親,罪惡滔天,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太多,哪一個不是王權富貴,連狄仁傑都差點死在他手裡。
來俊臣之所以能如此囂張,一方面是自己真的有手段,另一方面來自武則天的暗中支持。滿朝文武告不過,也告不到,誰告誰倒黴。
最後他太得意忘形了,在殺了一波又一波朝臣後,還想來票更大的,竟然把黑手伸向了皇嗣李旦和太平公主。
來俊臣誣告皇嗣李旦、廬陵王李顯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
李旦與李顯雖然都是武則天的兒子,但畢竟是李唐的血脈,政治關係上比較微妙,所以說,來俊臣的控告不是沒有贏的可能。
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盜國權,河東人衛遂忠告之。諸武及太平公主恐懼,共發其罪,系獄,有司處以極刑。《資治通鑑》
但是,來俊臣竟然羅織罪名誣告太平公主謀反,真是瘋了。
武則天有4兒2女,兒子都被她當做政敵來防,大女兒夭折,只有與小女兒太平公主是真正的母女之情,太平公主就是武則天的掌上明珠,貼心小棉襖,天下誰謀反武則天都可能信,唯有小女兒謀反,武則天一百個不相信。
來俊臣誣陷朝臣就算了,誣陷李氏家族也算了,現在竟然羅織罪行誣告武家人,誣告太平公主謀反!武則天一看:這狗瘋了,要不得咯。
於是來俊臣卒。
通天二年六月三日,武則天將來俊臣於鬧市斬首示眾,萬人空巷,老百姓都去刑場看熱鬧,待頭一落地,百姓爭相上前去踩他的屍體,挖他的肉,高聲歡呼:這下晚上睡覺終於能後背貼著蓆子,睡個安穩覺了!
丁卯,昭德、俊臣同棄市,時人無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爭啖俊臣之肉,斯須而盡,抉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蹋成泥······士民皆相賀於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資治通鑑》
來俊臣死亡,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懼「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總結
武則天登基有阻力,登基成為皇帝後,還有更大阻力,各方勢力暗潮洶湧,想要坐穩皇位,必須得在他們中放入「利刃」,而來俊臣就是眾多「利刃」中最鋒利的那把刀。
說到底,來俊臣也好,周興也罷,這些酷吏都不過是武則天用來穩固政權的棋子,政權穩固後他們便沒有了利用價值,自然要被捨棄。
權謀制衡之道是帝王必須掌握的技能,可誰又在乎這知權術之下,埋葬著多少具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