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年號,用劉秀的年號不一定能實現中興!

2020-12-23 不正經歷史觀

年號是中國古代與日本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劉徹首創,第一個年號為建元。自從年號開始推廣以後,歷朝歷代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除非在位時間太短來不及更換年號。在這些紛亂的年號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年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

孫權其中一個年號叫嘉禾,香港電影公司的創始人可能是個文化人!

光大是南朝陳廢帝臨海王陳伯宗的年號,可惜他並沒有光大南朝!

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年號大明,南朝宋殺戮很重,劉駿卻成為少數正常死亡(病逝)的皇帝。

普通是梁武帝蕭衍的年號,老人家一生閱盡南北朝20多位皇帝更替,似乎覺得做皇帝都很普通,另外幾個年號是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大概與他信佛有關。

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是中統,感覺像是古代老特務!

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號,疑似被某個鄰國給盜用了,該國某個渴望中興的朝代還使用了劉秀的年號建武!

正大是金哀宗使用的年號,雖想力挽狂瀾卻也無力回天!

貞觀不僅是唐太宗的年號,還被西夏用作年號。

建武是光武帝劉秀的年號,後被西晉司馬衷、東晉司馬睿使用,然而並沒有中興晉朝。

此外年號還有神獸系大象、神龜、白雀等,地名系大同、保定、昌平等,中二系文明、大亨、保大等,理想系永樂、太平興國、天佑等。

武則天自成做夢系,光宅、永昌、神龍、聖歷、如意、長壽、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等,願望過於美好!

相關焦點

  • 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文/計白當黑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乾隆皇帝弘曆等。廟號有褒貶之分,舉例來說,褒義的有世祖、聖祖、成祖等,代表有承上啟下之功,有仁宗、孝宗、睿宗等,說明是仁愛孝順的賢君,貶義的廟號有肅宗是指中興未成之主,高宗是由盛轉衰的君主。廟號和諡號有交集,也有差異。兩者都是歷史人物死後,統治集團對其一生所作所為,給予一定評價意義的稱號,對歷史人物進行高度概括。此外,兩者同樣包含了褒、貶和同情的成分。
  • 年號、廟號、諡號,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在書中,提到「宋仁宗」這個稱呼的時候說道:趙禎廟號「仁宗」,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廟號為「仁宗」的君主,「廟號獨稱仁」。一個「仁」字,是史家對趙禎的蓋棺定論,也是儒家對一位君主的最高評價。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專門做了一個標記,「宋仁宗」這樣的稱呼是誰封的?漢高祖、隋煬帝、宋仁宗、乾隆皇帝這些稱呼都不一樣,又都代表的是什麼?
  • 日本歷史上的年號都是怎麼來的?這一次為什麼不偷了?
    之前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號為「令和」,不要小瞧了這兩個字,這是日本第一次沒有照搬中國皇帝的年號和沒有引用中國的古籍。其實日本年號的使用,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典籍,那日本的年號,比如說像現如今平成年號是來自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尚書中的「地平天成」也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用過那些年號,這些年號中又有哪些美好寓意?
    年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用來表示時間,年份,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年,月,日。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是秦超。而且是秦始皇首先創立的皇帝制度,但是年號不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在先秦到漢朝初年其實是沒有年號的。年號是漢武帝即位後創造的,創立的第一年稱作建元,在此之後,歷朝歷代繼續沿用。
  • 東亞有趣年號小識錄
    「令」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作為年號用字使用,之前元治改元時曾有「令德」作為備選,但當時正是德川幕府,因此諱而未選(正巧這次新天皇的名字裡也有「德」)想起之前青年維也納發過一篇《日本天皇要退位了,年號怎麼辦?》,裡面從歷代落選年號候選裡推測出兩個最有可能中標的年號:「承延」和「令德」。雖然用的是現有材料的排除法,但能猜中這個字還是很厲害的。
  • 說說中國古代帝王的廟號、諡號、年號等等
    至於日本皇帝的年號,則全部為漢風,比如:明治、大正、昭和,等等,並且,以前的皇帝並不止一個年號,而自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皇帝廢除了諡號,只使用年號,並且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因此,明治及其以後的日本皇帝,都以年號行。朝鮮,中國的附屬國,三千年歷史,自古至今,其先後各朝為:箕子朝鮮、衛氏朝鮮、高氏高麗、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
  • 廟號、諡號和年號傻傻分不清楚?開國之君一般用哪些?明清最簡單
    開國之君的年號,一般都跟開始有點關係。很可惜的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年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劉徹。建元是他的年號,也是第一個年號,一共使用了6年。此後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第一個年號是建武,用了整整32年,在當時沒幾年換一個年號的時代,建武用的時間是非常長的了。魏文帝曹丕的第一個年號是黃初,漢昭烈帝劉備的第一個年號是章武,吳大帝孫權的第一個年號是黃武。
  • 新一屆日本年號令和,為何被稱之為最不像年號的年號
    新一屆的日本年號已經出來了,名字叫做令和。這屆日本年號,可以說得上是歷史上最令人一言難盡的年號,因為它打破了年號用漢典的慣例,之前的日本年號,要麼就出自於尚書,要麼就出自於周易,要麼就是詩經,而這屆年號,居然是出自日本人自己的詩經萬葉集。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儘管不再使用年號,由於文學作品的普及我們對於年號並不陌生)說陌生是因為和日本鋪天蓋地的「明治」、「平成」、「昭和」比起來,我們的中國最後一個年號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遙遠,而說熟悉是因為年號本身就是中國首創,即便沒再使用,因為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普及我們也經常能接觸到年號,《三國演義
  • 諡號、廟號、年號
    提示:古代漢語文學QQ群[2](314120068)、古代漢語文學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學》《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古代漢語、古代文學、辭書、歷史書籍300
  • 「平成」到「令和」,皇帝的年號有啥講究?武則天為何有18個年號
    公元2019年4月1號,我們的鄰國日本老天皇退位,舊年號「平成」自然也成為了歷史,日本選用了「令和」作為新年號。現在的日本是唯一一個仍然使用年號的國家,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對於「年號」這個概念可能還有些不太理解,但是對於咱們中國人肯定不會有這個問題,「年號」這個概念本就源於中國,日本是從中國學習的,那古代東亞地區怎麼會有這麼個東西呢?
  • 大明曆代皇帝年號全揭秘(上)
    洪武元年,明朝軍隊攻佔了元朝大都,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洪武皇帝朱元璋鑑於民生凋敝,實行了較為開明的經濟政策,鼓勵生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層民眾的地位,社會慢慢從元末的戰亂中恢復,人口有了增加,經濟也恢復了正常發展,史稱「洪武之治」。這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宗讓皇帝朱允炆使用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二個年號,存在時間為西元1399年—西元1402年,位4年。
  • 年號那些事兒
    漢武帝把他即位的第一年(前 140 年)追稱為建元元年,表示開始用年號紀年」前 110 年漢武帝封禪泰山,改元「元封」,這是有史記載第一次有改元詔書的年號。年號紀年亦有其不足,首先是年號的數量紛繁龐雜,其次是年號的時間長短不一。 我國歷史上年號數逾千,到了明太祖時期才確定一帝一元。年號頻繁更換的局面屢見不鮮。
  • 諡號、廟號、年號有何不同,為何稱呼皇帝有時用諡號,有時用廟號
    在對古代皇帝的稱呼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稱呼諡號,例如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等;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廟號,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梁太祖朱溫、宋太祖趙匡胤;明清時期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年號,例如洪武帝朱元璋、永樂帝朱棣、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 從漢武帝劉徹到宣統帝溥儀,哪個皇帝年號最好聽?
    正所謂千人千面,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不可能千篇一律,肯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宋安之只是說說自己認為最好聽的年號,不代表唯一標準,這點大家不要誤解。個人認為最好聽的年號應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號,一聽名字就很是霸道,不失豪傑之氣;年號含義為洪大的武功,有著彰顯武事之威的意思。一般來說,年號是相關的禮官初步取上幾個,再進呈於皇帝,由皇帝自己選擇。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丨日本文化
    圍繞天皇的退位事宜,日本政府正著手修訂包括《皇室典範》(1947年)在內的相關法律條文,並計劃於2019年1月1日新天皇即位的半年或數月前公布新年號,以便皇太子在繼任當天即實現改元。「年號」之說,相信國人並不陌生,但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緣何而來,依何而定,卻多難以對此說清道明。本文擬從天皇年號的由來、制定與出處三個方面加以詳述,以期對理解日本天皇制度有所裨益。
  • 日本天皇要退位了,年號怎麼辦?
    如記載日本神話歷史的《古事記》、《日本書紀》,著名的詩歌集《萬葉集》,乃至聖德太子頒布的「十七條憲法」都有可能成為新年號的選擇。不過也要注意,雖然範圍擴大了,但這並不說明猜測難度提升多少。漢字裡適合列入年號的字本來就不多,選取年號的一般模式並不一定是先看到句子、後寫出年號,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先列出想搞出來的年號,再想辦法附會一個句子。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趙匡胤,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
  • 日本的年號與天皇家
    ▲李寅生教授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係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係簡介)》中國的年號始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那時日本國還處於渾沌中。年號代表國家正統,承認年號即承認政權統治的合法性。陶淵明入宋僅書幹支,朱梁代唐後,河東仍用天佑年號,蜀、岐仍用天復,即不承認新朝。
  • 【海絲鉤沉】淺談中國古代年號與年號錢:由「南海Ⅰ號」出水銅錢說起
    而這些銅錢中,又有大批年號錢,且涉及到歷朝歷代,直至南宋時期。這些年號錢集中出現在一條沉船上,除了帶給人們以震撼外,還帶來了不少疑惑:何為年號?年號何時出現?為何年號如此眾多?何為年號錢?年號錢何時出現?為何年號錢也如此眾多?歷朝歷代年號錢情況如何?具體到南海Ⅰ號,其出水的年號錢情況如何?本文立足「南海Ⅰ號」出水年號錢,一一探究梳理中國古代年號與年號錢背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