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逆襲勵志!細數三國中的殘疾將軍:鄧艾留贊上榜

2020-12-25 亂世與大一統

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對象,這裡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磅礴,有一將成萬骨枯的鐵馬錚錚,也有帝王權術的肝腦塗地。

封狼居胥、徵戰四方的大將是所有武人的終極目標,但達到這個層次非常困難,更不要說那些先天條件就遜色一籌的人了。今天來聊聊三國中那些身殘志堅的將軍,看看他們是如何與命運抗爭的。

口吃將軍——鄧艾

提起鄧艾就不得不說他的老對手姜維。234年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關門大弟子姜維獨自挑起了北伐的重擔,前期在遇到鄧艾之前連戰連捷:238年攻羌人、246年敗郭淮、254年殺徐質,順利升到大將軍的位置。這一路的順風順水,直至遇到了鄧艾。

256年7月,姜維挾洮西大戰勝利之威再度出兵,並與鎮西將軍胡濟說好,相約攻擊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但魏國在鄧艾的指揮下早就做好了防備,蜀軍主力剛出祁山就不得不取道董亭方向,姜維想避實就虛奪取南安。結果又被鄧艾算準搶在前面佔領了武城山,魏軍憑藉地勢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等姜維趕到後發現又被截胡,只能偷渡渭水後走山路向上邽進發。

結果在段谷與魏軍遭遇,鄧艾指揮部隊把遠道而來的蜀軍團團圍住。姜維雖然處於下風,但還有機會,他盼望著胡濟前來翻盤,結果後者失信一直沒有出現。苦戰之下蜀軍死傷甚眾,姜維發現被「鴿」後率殘部僥倖殺出重圍。這一仗幾乎將精銳的主力部隊損失殆盡,姜維不得已自貶三級平息民憤。

復盤整場戰役,鄧艾事事準備充分料敵於先,始終掌握著主動權,這是勝利的關鍵,同時也為後世防禦作戰留下寶貴經驗。而文武雙全的姜維越是戰績顯赫就越能顯示出對手的強大。

但你知道嗎,如此一員猛將竟然有嚴重的口吃。鄧艾自幼喪父,在這個戰亂頻繁,動蕩不安的社會生存之艱難可想而知,但這個小孩年幼時就有大志,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208年赤壁大戰前期,曹操為開發汝南曾將百姓移去屯田,鄧艾一家也在其中。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有真才實學的鄧艾很快被發掘出到縣裡當了個小官。而口吃毛病也一直存在,他喜歡軍事兵法,每到一處就觀察山川河流,還常說:「這…這裡駐紮…一支軍隊,敵人…敵人就打不進來」。旁人聽了嘲諷他:話都說不利索還想當大將軍。

結果正是這個小結巴被司馬懿慧眼識人,一步步當上了曹魏將軍。段谷大勝充其量算是「小菜」,其職業高光時刻當屬身先士卒偷渡陰平,猶如神兵天降般攻入成都滅掉了蜀漢。他不僅精通軍事,還善於治理內政。屯田期間正是憑藉著開挖河渠興修水利,實行軍屯廣積軍糧的建議而被司馬懿提拔重用的。

鄧艾雖然能力突出但口吃始終是跟隨他的一個頑疾。他跟司馬昭談話時,每當提到自己就結巴地說:「艾艾…艾…」司馬昭就逗他:「卿雲艾艾 ,定是幾艾?」翻譯成白話文:你總是說艾,到底有幾個艾呢?《世說新語》也記載:「鄧艾口吃,語稱艾艾」,這就是成語「期期艾艾」的來歷。

從小時候那個結結巴巴指點河山的少年,到後來當上將軍的英雄,鄧艾實力詮釋草根的逆襲之路,也算是勵志青年的典範。

獨目將軍——夏侯惇

189年曹操在陳留散盡家財起兵後之所以能迅速強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兩對家族兄弟的加入。這幾位都是當時名將,作為自家兄弟忠誠度不用說,能力也是非常突出,尤其夏侯惇。

《三國演義》十八回寫到,曹操派夏侯惇出徵呂布,高順迎戰。高順手下有一隻700餘人的精銳士兵,盔甲堅硬兵器鋒利,被稱為陷陣營。而作為這支特種部隊的統領,高順本人的武藝也很強。夏侯惇領兵到來後,與高順大戰一番。2人你來我往,單挑了足足有四五十回合,高順抵擋不住漸漸處於下風,繞陣奔走尋找機會。夏侯惇打得正性起自然不會放過,縱馬追過去。

高順的部將曹性看到後,搭弓拉箭正好射中夏侯惇的左眼。夏侯惇突遭暗傷後沒有慌亂,一把將弓箭從眼睛裡拔出來,結果眼球也被帶出來,大喊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後,張嘴就把眼球吃下去了。這就是讓兩軍將士都看呆的拔劍啖睛,夏侯惇放棄高順忍著劇痛衝進敵陣,一槍刺死了曹性。

夏侯惇確實勇猛,不但單挑打敗高順,還能忍非同尋常的疼痛繼續戰鬥。有人可能會說,夏侯惇的勇猛是在受傷之前,而事實上損失了一隻眼睛後夏侯惇也沒有從此一蹶不振。

對一個統領萬軍衝鋒陷陣的將軍來說,眼睛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夏侯惇卻仍然能與超一流武將過過招,比如關羽。暫居曹營的關羽得知劉備消息後決意離開,夏侯惇前去阻攔,兩位絕世猛將之間發生了一次正面衝突。

《三國演義》記載「...(關羽)拍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不十合,忽又一騎飛至...」關羽的武力值不用多說吧,斬顏良誅文丑威震天下。而他最強大的招式就是前三刀,憑藉著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泰山壓頂般斬殺敵人。而夏侯惇卻能扛住,還打了將近10個回合。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他已經是獨眼了,方位判斷和視線想必都會打折扣,能與正值顛覆的關羽有來有往,足以證明其強悍的素質。

落下殘疾的夏侯惇在統兵作戰中同樣表現活躍,深受曹操信任。204年攻破鄴城後受封為伏波將軍,還被批准可自行處理一些政務。219年關羽北上攻擊樊城,于禁龐德也被水淹七軍打敗,夏侯惇又帶兵從揚州增援。曹操到達後,下令讓夏侯惇同乘一輛車,並且允許他不經過傳喚就能自行出入自己的臥室。一向疑心的曹孟德竟然讓一員猛將自由進出,足見對夏侯惇的信任。

著名才子、放蕩不羈的優秀代表禰衡曾把曹魏陣營的謀士將軍罵了個遍。比如罵荀攸「看墳守墓」,曹仁「要錢太守」,張遼「擊鼓鳴金」,許褚「牧牛放馬」,這些在當時頂級的智囊猛將,在禰衡這成了酒囊飯袋。而夏侯惇的外號更絕:「完體將軍」,常言道罵人不揭短,禰衡卻瞄準夏侯惇的缺陷稱呼其「完體」。

不過好在夏侯惇心態不錯,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繼續跟隨曹操南徵北戰,最終成為一代名將。當然也是身殘志堅的勵志典範。

跛腳將軍——留贊

這位將軍名叫留贊,他殘疾的地方是腳。此人雖然不如關羽許褚等人有名,但同樣戰功赫赫,值得青史留名。留贊是東吳人,公元183年出生在會稽長山也就是現在的浙江金華。

他年紀輕輕就做了會稽郡的郡吏,黃巾猖獗時身先士卒衝擊敵陣,又在對魏作戰時屢立戰功,甚至古稀之年還在上陣殺敵。如此眾多的名場面足以讓東吳人民銘記,但他最開始名揚天下的還是對自己痛下狠手那次。

黃巾軍統領吳桓攻擊會稽,留贊作為郡吏浴血奮戰,一番激烈的戰鬥後大獲全勝,吳桓也讓他親手斬殺。不過,留贊的一隻腳也掛彩了,落下不能伸展的殘疾。他從小就喜歡研讀兵書,這種疾病對於一個志在四方的將軍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治療期間的留贊每當看到某某將軍帶兵打仗的事跡後,就會感慨悲傷。

一次,性格剛烈的留贊實在受不了了,對家人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縱觀歷史富貴無常,我苟活在深巷中跟死了沒什麼區別。他打算拿刀割自己受傷的腳,還稱:如果僥倖不死腳能恢復我還有用處,如果死了也就這樣了。親人們自然不想他這樣做,有一天留贊趁大家不注意,拿刀割自己腳筋,當時血流如注疼昏過去。

家裡人都很心疼,輪流幫他引拽按摩傷腳。等他甦醒後,腳竟然奇蹟般的恢復了,又呆了一段時間,在攙扶下可以慢慢走路了。雖然還是一瘸一拐,但比之前好多了。事情傳開後,大家都非常佩服他,而這只是留贊光輝歲月的開始。

公元217年,留贊遇到了一個貴人——東吳名將凌統。當時凌統去會稽招兵,聽說了留贊的事跡後,覺得此人很了不起,於是將其推薦給孫權。留贊沒有讓人們失望,表現積極很快被提拔為屯騎校尉。這些成績和鎮壓黃巾軍一樣只能算小打小鬧,留贊一生的高光時刻莫過於東興大捷。

公元252年,一代梟雄孫權病逝,諸葛恪作為託孤大臣,執掌軍政大權後即搞了個大動作:親率大軍駐紮在巢湖,並在當地修建堡壘城堤。孫權剛死兵鋒就直抵魏國境內,司馬師等人趁政權不穩兵分3路伐吳。其中胡遵率7萬大軍殺向東興,並準備好了浮橋攻城。諸葛恪派留贊丁奉率3000兵馬作為先鋒。當地山路崎嶇大軍行動遲緩,留贊與丁奉商議分兩路夾擊魏軍,後者翻越山嶺乘舟船走水路,前者走另一條路。

經過兩天的急行軍,丁奉先到達了東興。當時天上正下著大雪,胡遵等人做夢也想不到吳軍會來,正在營中飲酒作樂的魏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留贊等各路人馬也很快到達,雖然兵力處於劣勢但都奮勇向前,打得魏軍落荒而逃,浮橋也被敗兵踩斷了。戰後論功行賞,留贊被升為左將軍。

戰場上的留贊一直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公元255年,時年73歲的他跟隨孫峻出徵淮南,半路上年老體衰染上疾病不得已返回江東。魏軍探聽到消息後,派蔣班率軍繞過吳軍主力追擊,留贊重病在身跑不快也打不贏,被4000餘敵兵圍住。

他自知無路可逃,拿出行軍大印交給侄子,讓他攜帶著突圍,並說:自從我當了將軍,破戰拔旗從來沒有失敗過,今天病重兵疲無法取勝,你趕快走。我們都死了對國家沒有好處,只能讓敵人高興。侄子不聽要跟魏軍拼命,留贊拿出刀就砍他,侄子這才帶著大印突圍。留贊長嘆,「這就是命啊」,最終戰死在亂軍中。一代名將最終落得個馬革裹屍的下場,實在壯烈!

留贊雖然年輕時腳部就受傷殘疾但沒有影響自己古稀之年的高壽,也沒有影響統領萬軍打仗,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實在值得後人學習!作為身體有缺陷的人,鄧艾、夏侯惇、留贊能還在亂世中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堪稱身殘志堅的模範代表!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與作者聯繫。

相關焦點

  • 三國姜維、鄧艾都很拚,為什麼都丟了命?
    【我品三國】姜維VS鄧艾:誰更能徵善戰姜維、鄧艾是《三國演義》中殺得難解難分的一對怨家,尤其在後諸葛亮時代,兩人幾乎成了魏、蜀對抗的主角。但小說再轟轟烈烈,畢竟有許多虛構的成分。假如依據史料,他們在徵戰方面又孰高孰低?
  • 三國英雄人物之鄧艾
    正元二年,司馬師新亡,司馬昭接替大將軍之職。姜維認為正是伐魏時機,便奏明後主,率五萬人馬來取洮西南安,兵臨洮水,雍州刺史王經率七萬士眾迎戰,敗退狄道城。司馬昭料王經非姜維敵手,速命徵西將軍陳泰,兗州刺史鄧艾前來相助。
  • 【論史】鄧芝 鄧艾改變三國歷史的英雄
    10多年後,鄧芝的一次外交活動,讓三國鼎立的局勢又堅持了40年。當鄧芝拼命南逃時,族人中年僅12歲的口吃少年鄧艾,隨母北行,當了一名放牛娃。沒人會想到,這個放牛娃後來成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終結者。  鄧芝和鄧艾,他們從同一個地方出發,一個向南、一個向北,一個為歷史打了一個結,另一個把結解開。兩位客死四川的英雄,無論是向南還是向北,都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但都沒能回到起點。
  • 細聊三國殺中與鄧艾配合超神的武將,吳國太上榜,但不是第一
    在三國殺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配合,如果玩家可以靈活運用這些配合的話,就可以打出超不錯的COMBO效果。鄧艾作為一個覺醒武將,在沒覺醒之前確實是任人蹂躪,面對一些強掉血的武將更是哭爆。那為了避免各位紅桃鄧小朋友哭泣,遊戲日報劉年也是帶來了幾個跟鄧艾配合超爽的武將,來看看吧。
  • 三國鍾會與鄧艾真是一對歡喜冤家!|原創
    所謂亂世出英豪,那個時代才俊輩出,一大批風流人物的事跡掩蓋了鄧艾和鍾會的光芒,他們的名字沒有被後人過多關注。但正是由他們兩人通力合作攻滅蜀國,開始了三國歸晉的歷史進程。鄧艾出身貧寒,本是放牛郎。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十二歲時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範,行為士則」,非常仰慕,於是自己命名為鄧範,字士則。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名鄧艾,字士載。他聰明好學,無論天文地理,樣樣精通。鄧艾很會帶兵打仗,但為人處事未免有點不夠圓滑,所以最終間接命喪鐘會之手。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
  • 《口水三國》新武將形象大揭秘一:鄧艾
    於是放他離京往軍中歷練,在徵西將軍郭淮軍中任參謀(參徵西軍事),不久升任南安市委書記(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在郭淮麾下首戰姜維,識破姜維聲東擊西之計,保洮城不失,賜爵關內侯,加中將銜(討寇將軍),不久又領城陽市委書記。司馬懿逝世後,司馬師任軍委主席(大將軍),繼續信任鄧艾,採納他提出的分裂政策對付匈奴羌胡等少數民族。
  • 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鄧艾,奇襲成都滅蜀,為何結局悽慘?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 三國:鄧艾鄧士載,一屯田之人,如何最後成就滅蜀之功的?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今河南新野)生於公元197年,卒於公元264年,是三國時期優秀的軍事家魏國將領,很多人都對他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偷渡陰平,奇襲成都攻滅了蜀國,使得劉禪投降,但提起他的生平和早年的經歷可能都不太了解,結巴又被人看不起的人,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這位滅蜀功勳。
  • 鄧艾滅蜀後被鍾會設計陷害的經過,還原鄧艾之死的真相
    三國良將系列之鄧艾(尾聲,其二)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鄧艾重大事件之十五——承制封官,穩固蜀地景元四年(263)年底,鄧艾進入成都。蜀漢皇帝劉禪率領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自行綁縛,抬著棺材迎接鄧艾。
  • 三國殺:專治各種花裡胡哨,細數那些壕將制裁者!
    三國殺:專治各種花裡胡哨,細數那些壕將制裁者!三國殺移動版至今已經過去十二個年頭,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那些年我們一起籤到過的留贊,那些年我們一起罵過的禰衡,如今武將之數已經超過三百,史詩武將五十一個,各路神仙層出不窮,豹子頭的生存空間屬實是越來越小了。
  • 三國時期魏國曾有多少位徵西將軍?
    本篇就來看看魏國的歷任徵西將軍們。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曾言自己當年志在出任漢徵西將軍,不過他最終沒能就任。徵西將軍在東漢不是常置的官職,而到了魏國這四徵將軍的地位逐步提高,案《通典·職官志》四徵將軍在曹丕時期官位次於三公。
  • 身殘志堅的三位男歌手!鄭智化勵志,李琛深情,蕭煌奇燦若銀河
    三人都有身體殘疾,卻用美妙的歌聲徵服了聽眾,相比較其他身體健全的歌星,他們的聲音和故事更顯得難能可貴!自小患病的李琛,只能依靠雙拐走路。1992年,李琛在殘疾人歌手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旅。後來,憑藉一首深情卻不憂傷的《窗外》,李琛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李琛也是繼鄭智化之後又一個聞名全國的殘疾歌手。
  • 鄧艾偷渡陰平前後,司馬昭麾下三大將領的權力爭鬥
    三國良將系列之鄧艾(尾聲,其一)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關於三國名將鄧艾的歷史故事筆者已經講了四期,本期終於講到鄧艾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偷渡陰平。作為鄧艾的人生巔峰,滅蜀之戰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本期將詳細為您講述。
  • 姜維屯田,鄧艾借其滅蜀,三國時期,蜀道之「沓中陰平道」考辨
    「沓中」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一處地名,因蜀漢集團的名將姜維,在此駐軍屯田而得以名傳後世;「陰平道」為古代秦蜀之間的交通要道。三國末期,在曹魏發起滅蜀之戰中,曹魏名將鄧艾,自陰平道繞過了蜀漢的防禦一線「劍閣關」,奇襲成都覆滅了蜀漢政權,陰平道也自此得以享譽後世。
  • 新三國,以拍經典之名,行滅經典之實,細數新三國七宗罪
    新三國,以拍經典之名,行滅經典之實,細數新三國七宗罪。大型魔幻、幽默、搞笑、古裝、穿越大劇《三國》和廣大觀眾見面之後,立即像是在油鍋裡撒了一把鹽,掀起了為期幾年的罵戰,直到今天仍然「餘震不斷」,有罵的,有贊的,贊的把新三國捧上九重雲霄給玉皇太帝蓋瓦,罵的把新三國打入十八層地獄給閻王老爺挖煤……不過,細數一下兩個陣營的特點,罵的年紀略大,閱歷較深,文化層次相對高一些,對歷史和《三 國演義》原著熟悉一些;贊的則多是年輕人,能接受新鮮事物
  • 宋代追封古代名將72人,九位三國名將上榜,除了關羽還有誰?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無疑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期。彼時,魏蜀吳三國較量多年,促使各方都出現了不少婦孺皆知的武將。在此基礎上,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至於杜預、羊祜、王濬等人,雖然出生於三國時期,但是,這幾位一般被歸結為西晉時期的名將。
  • 推薦5部身殘志堅的勵志電影
    身殘志堅指的是雖然外表殘廢了,不如平常人,但是卻比那些平常人有志氣,有著更宏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比喻身體上有些不足,擔憂遠大志向的人。這個詞一般用來讚美殘疾人的堅強品質。這是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裡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故事幾乎沒有多少誇大之處,而是以平實舒緩的方式來描寫克裡斯蒂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陽光與愛,引起觀眾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鳴。
  • 三國時期,鄧艾是一代軍師奇才,為何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鄧艾是三國晚期最超卓的將領、滅蜀之役的頭號功臣,在偉大的成功面前,在龐大的聲譽面前,他涓滴沒成心識到危險正悄然臨近。「功高震主」者多數沒有好了局,你有滅掉一個國家的才能,當權者怎樣安心?鳥盡弓藏、鳥盡弓藏,與其寄希望於碰著光武帝如許不殺功臣的明君,還不如急流勇退,求田問舍以保安然。然而,鄧艾並沒有急流勇退的決計。不僅如斯,他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一名將領的權限規模。
  • 三國風雲人物—姜維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