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幽州節度使,權力非常大,到底能擁有多少野戰軍?

2020-12-26 轉瞬間落日殘煙

對於節度使這個官職,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各種歷史文獻中,經常出現節度使這個名字。尤其是在唐宋時期,節度使經常被使用。但唐宋時期的節度使又完全不一樣,唐朝的節度使屬於土皇帝,宋朝的節度使則僅僅是一個虛銜。在唐朝統治時期,幽州節度使屬於標準的實權人物。那麼,幽州節度使到底能夠下轄多少軍隊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府兵制度和募兵制度,以及與節度使的關係。因為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了解節度使的權力。唐朝建立的初期,仍舊沿用了南北朝時期的府兵制。府兵制度有點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制度和英國的職業軍制度,府兵擁有自己的耕地,而且不需要繳納賦稅、服徭役。在農閒的時候,進行軍事訓練。一旦戰爭爆發,府兵攜帶兵器、糧食集結,跟隨將領開赴前線。但是隨著帝國面積的擴大,府兵制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由於唐朝疆域的不斷擴大,北方草原、西域都是唐帝國的版圖。唐朝與周邊突厥、吐蕃、高句麗、契丹等政權的衝突越來越多,雙方動輒出現幾十萬軍隊的大決戰。府兵的傷亡很大,已經無法滿足唐朝的需要。此外,唐朝需要府兵們長期駐紮在邊境地區。久而久之,府兵在老家的耕地,就逐步荒蕪了。府兵制度適合分裂時期的局勢,但不符合大一統王朝的統治需要。因此,在唐玄宗在位時期,唐朝逐步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唐朝疆域遼闊,經常需要和周邊政權作戰。

為了方便作戰,唐玄宗在邊境地區設立了10個節度使,被稱為天寶十節度。分別是: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範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安西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北庭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和嶺南經略使。這10位節度使就像10個軍區司令,手下擁有大量的軍隊,負責對周邊地區作戰。節度使可以在自己的轄區內招募軍隊,久而久之,基層官兵們對於節度使的認可度非常高。一旦節度使有不臣之心,基層官兵甚至跟隨節度使造反。那麼,節度使擁有多少軍隊呢?

10大節度使下轄的軍隊數量不一樣,主要是根據任務需要編制的。範陽節度使下轄91400人、平盧節度使下轄37500人、河東節度使下轄55000人、朔方節度使下轄64700人、河西節度使下轄73000人、安西節度使下轄20000人、北庭節度使下轄20000人、劍南節度使下轄39000人、隴右節度使下轄75000人、嶺南經略使下轄15400人。由此可見,範陽節度使擁有的軍隊數量最多。其實,節度使如果僅僅擁有軍權,還不足以對抗朝廷。

問題在於為了方便指揮,朝廷逐步把地方上的人事任免權和財政使用權、賦稅徵收權、監察權等等,先後交給了節度使。這樣一來,節度使的權力空前擴大,一個節度使的權力,相當於清朝時期的總督、巡撫、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員的權力總和。節度使成為了地方實權派,相當於一個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由於各種權力加身,節度使開始任免自己的心腹,久而久之,節度使的控制區裡,基本上都是節度使說的算。一旦節度使造反,後果不堪設想。

在10位節度使中,範陽節度使又被稱為幽州節度使。幽州節度使的勢力最大,所能管轄的軍隊也最多。按照唐朝的邊境劃分,幽州節度使負責管理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滄州等大片的地區。熟悉五代十國的歷史,或許發現了什麼,幽州節度使的管轄區,基本上就是後來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唐朝的疆域面積遼闊,但唐朝軍隊的總兵力卻不算太大。與後來的明清兩朝相比,唐朝的軍隊少得多。唐朝軍隊總數,一直在50萬到70萬之間徘徊,這些軍隊又被分為了邊塞部隊和中央部隊。

邊塞部隊總計40多萬,由10位節度使分別統帥。由於經常需要和契丹、突厥作戰,有的時候,需要兩三個節度使聯合作戰。但繼位節度使的官職一樣,相互不服氣,不利於統一指揮。因此,在唐玄宗統治的後期,一個將領開始擔任好幾個地方的節度使。例如唐朝宗親王忠嗣,兼任了朔方節度使、河西節度使、河東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在王忠嗣之後,唐玄宗的寵臣安祿山,一個人則兼任河東、幽州和平盧三個地區的節度使。幽州有9萬多軍隊,河東有5萬多,平盧有3萬多。

換而言之,安祿山能夠調動的部隊超過了18萬人。這些軍隊都是唐朝的野戰精銳,不是唐朝中央那些花架子部隊能比的。當時,被稱為「控制萬裡,天下勁兵重鎮,皆在掌握。」再加上安祿山私自招募的軍隊,安祿山能夠調動的軍隊接近30萬。其實,唐朝中央能夠控制部隊,還不足20萬。這些部隊平時缺乏訓練,雖然鎧甲鮮明,但戰鬥力薄弱,十足的花架子。公元755年,依靠雄厚的資本,安祿山發動了叛亂。由於叛軍驍勇善戰,而且收編了部分遊牧騎兵,戰鬥力十分強悍。

叛軍一路南下,根幾乎沒有遭遇太大的抵抗。叛軍圍攻唐朝東都洛陽的過程中,嚇得唐朝中央的部隊根本就不敢出戰。唐朝的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都建議死守潼關,為從安西、隴右等地調兵爭取時間。可是唐玄宗急於勝利,斬殺了高仙芝、封常清,強迫哥舒翰出戰。結果,唐朝軍隊大敗虧輸。哥舒翰被人被俘。唐玄宗只能帶著官員、后妃逃往四川成都,在逃跑的路上,爆發了著名的馬嵬坡兵變。正所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相關焦點

  • 唐朝節度使擁有多少兵馬,為何直接導致唐朝皇權形同虛設!
    朝設置節度使是出於鞏固國防,防禦侵擾的需要,所以最初只置於周邊地區,內地則不置。由於節度使擁有大量軍隊,內地兵力相對寡弱,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布局。安史之亂,朝廷一時無兵可御,遂使國家破敗,人民塗炭。安史之亂平定後,地方勢力增強,朝廷控制力削弱,內地藩鎮林立,軍閥割據。
  • 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而督軍是北洋軍閥時期地方行省上的最高軍政長官,那麼作為督軍,究竟有著多麼大的權利,而又能帶領多少的士兵呢?督軍在地方行上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各個行省的督軍就是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他在自己所管轄的行省內部有著絕對的權利,督軍和滿清時期的總督差別並不大,只不過督軍所受到的中央限制更少。
  • 神策軍不打魏博,改打幽州節度使了。敵人變盟友,盟友變敵人
    對於成德,朝廷是派幽州節度使朱滔攻打。本來,唐肅宗的平叛大計就要完成了,但壞就壞在朱滔這一路。幽州節度使朱滔接著,李惟嶽部將康日知在趙州見朝廷勢大,於是舉州投降。李惟嶽派大將王武俊意圖奪回趙州,不料王武俊返回恆州殺了李惟嶽,投降朝廷。
  •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哪位節度使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先說節度使,節度使是隋唐時期的一個軍事長官的職位名稱,準確說是唐朝時期的。在唐朝初期的時候是沿襲了北周和隋朝的一些制度,這種情況也就很正常了,什麼漢隨秦制、清隨明制的例子很多,加上李唐本就是北周時期的關隴貴族,沿用一下也很正常。
  • 盛世的終結者:唐代節度使
    從最高統治者的角度看,三級制不能持久穩固,最大的原因在於:州一級統轄區域過大、權力集中,一旦州長官把軍事、民政和財政權掌握在手裡,必然會造成對最高權力(皇權)的直接挑戰。基於深刻的歷史教訓,隋代的統治者就乾脆取消了三級制,恢復為郡(州)縣二級制。這也拉開了統一帝國地方區劃發展的第二個循環發展歷程。
  • 滿清的總督權力很大,為什麼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犯上作亂?
    大家都看過那些影視劇,並且對清朝的官場制度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會覺得地方上的總督的權力非常的大。因為總督可以管軍事,同時也管地方的民政,有點類似於唐朝時期產生的節度使,就是對整個地方擁有很大的掌控權,不但掌握了軍隊,還掌握了財政等重要方面。
  • 一位「浪子回頭」的節度使: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只是因為藩鎮離心力過大、實力太強嗎?唐穆宗則如劉總所願,將其賜法名大覺,將其私宅命名為報恩寺;同時,他讓使者帶著天平節度使的節鉞、紫色僧服前往幽州,讓劉總自行選擇。但劉總早已做好了抉擇:三月,在詔書還沒下達時,他已經自行削髮為僧、準備離開兵府;但由於其頗得人心,手下的將士們甚至對其強行截留。
  • 唐朝擁有60多萬軍隊,一個主力右威衛,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那麼,一個主力右威衛,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唐朝軍隊的總兵力。在中國歷代王朝中,元朝的疆域面積最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誰是第二,則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唐朝和清朝的疆域面積相當,由於唐朝的疆域經常發生變化,並不固定,因此出現了很多爭論。宋朝是歷代正統王朝中,疆域面積最小的政權。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唐朝時期的軍事活動比較多,因此軍事方面的官職也比較多,比較著名的有大總管、都督和節度使等。很不多分不清這三者之間的區別,究竟哪一個官職更大一些。實際上,這三者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太合適的,首先來說,行軍大總管這個官職,端看「行軍」二字就知道,它是戰時的一種官職,也就是說是暫時性的一種官職。
  • 節度使是大唐的一針強心劑,但同樣也是它永遠也戒不掉的鴉片煙
    01.節度使,在大唐帝國演化形成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此時是唐睿宗景元元年,即公元710年。至玄宗朝,唐朝大批設立緣邊節度使。天寶年間,帝國北方建立了八個節度使區,南方建立了一個節度使區和一個經略府區,統稱天寶十節度使。北方八個,分別是平盧、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和北庭;南方兩個分別是劍南節度使和嶺南五府經略使。節度使是大唐帝國的新設計,但也是一個演化的產物。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清朝的總督和唐朝的節度使一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地方最高權力的執行者。他們手握兵權,駐守一方,有的甚至兼任幾個地區的總督,如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
  • 「節度使」在唐朝是個什麼樣的官職?為何總能引發戰亂?
    這麼鼎盛的一個王朝,那麼他最後是怎麼滅亡的呢?唐朝時期有個官職叫做節度使。很多叛亂都是由節度使發起來的,如西川節度使劉闢進行叛亂,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叛亂,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叛亂等。真正對唐朝影響深遠的,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的發起人,安路山和朱溫也都擔任過節度使。那麼這個節度使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官職,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動亂呢?
  • 80年代,中國下轄了6個炮兵師,一個師擁有多少人和炮?
    首先,我們聊聊炮兵的歷史發展。因此,截止抗戰爆發之前,我國還無法生產大口徑重炮,只能生產小口徑火炮,例如迫擊炮等等。 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擁有武器方面的絕對優勢,尤其是火炮方面。當時,德械師僅僅裝備了36門重口徑火炮,日本甲級師團則裝備了100多門中大口徑火炮。在華北地區,八路軍起初缺乏重武器,對於繳獲火炮非常渴望。例如在影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經常提到日本軍隊的92式步兵炮。
  • 東北野戰軍這個縱隊的番號,其他野戰軍都沒有,具體原因少有人知
    東北野戰軍也就是四大野戰軍實力最強的一支,前身是抗戰勝利後出關的八路軍山東軍區、陝甘寧邊區、新四軍第三師等部隊組成。東北野戰軍有一個縱隊的番號,其他野戰軍都沒有,具體原因卻少有人知。
  • 魏博牙兵——操控魏博節度使命運,影響歷史走向的軍人集團
    62年10月,唐代宗李豫向回紇借兵,以太子李适(後來的唐德宗)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為副元帥,向史朝義發起了總攻。唐朝和回紇聯軍很快擊敗史朝義的軍隊,收復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地區,並乘勝向河北地區進軍。
  • 唐朝一鎮節度使,能管理多少軍隊,為何能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
    原因還要從節度使制度本身說起。《新唐書》中有言:「所謂方鎮(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藩鎮)者,節度使之兵也」。換句話說,節度使正是統攝藩鎮軍隊的領導者,日後逐漸演變成掌管一方軍政的土皇帝。在唐朝初期,其實是沒有藩鎮節度使一職的,當時統領軍隊的最高長官是行軍總管以及大總管。
  • 從晚唐五代河東節度使,看節度使制度從鼎盛到衰敗的軌跡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載:唐睿宗李旦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薛訥在民間戲劇中改名薛丁山,娶了驪山老母的高徒樊梨花當老婆,夫妻二人聯手西徵,打擊突厥入侵。 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 四大野戰軍都刻意規避一個番號,東北野戰軍卻不信邪,補上此空缺
    西北、中原、華東、華北這四大野戰軍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第五縱隊」,而且自始至終都保持空缺,可以說四大野戰軍為啥都刻意規避一個番號,但是東北野戰軍卻補上了「5」個空缺番號,為何呢?難道裡面有特別的說法?沒錯,四大野戰軍的確是在刻意規避第五縱隊這個番號,這是因為「第五縱隊」在世界軍事史上曾是一個惡名昭著的番號。之所以人們都不用第五縱隊這個番號,這還得從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時說起。西班牙出現了大規模叛亂,有一個叛軍將領率領手下的4個縱隊,與意、德兩國的法西斯軍隊聯手進攻馬德裡。與此同時,他還在馬德裡安排第五縱隊作為內應,以實現其內外夾攻的陰謀。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四十一:導致好人劉虞喪命的幽州暗戰
    劉虞這個人聰明過人,官聲很高,但是因為不懂軍事,多慮惜身,最終在幽州大決戰中軍敗身死。其實,劉虞在亂世中的敗亡,除了對手公孫瓚的戰鬥力驚人、劉虞個人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弱點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這就是幽州這塊大地上的兩股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本期,大錘就為您講述,導致三國好人劉虞喪命的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幽州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