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終結者:唐代節度使

2020-12-25 往事推送

中華帝國歷代的地方行政區劃發展,從秦漢至南北朝可以說是第一循環。在這個階段,地方區劃的層級經歷了從郡縣二級制發展為州郡縣三級制,可惜在此後南北分裂、地方割據的亂世中,這套體系最終崩壞。

從最高統治者的角度看,三級制不能持久穩固,最大的原因在於:州一級統轄區域過大、權力集中,一旦州長官把軍事、民政和財政權掌握在手裡,必然會造成對最高權力(皇權)的直接挑戰。

基於深刻的歷史教訓,隋代的統治者就乾脆取消了三級制,恢復為郡(州)縣二級制。這也拉開了統一帝國地方區劃發展的第二個循環發展歷程。

唐代疆域圖

唐初基本沿襲了隋代的方法,一直採用二級制。但隨著統轄疆域的擴大、統治深度的加強,幾百個州(郡)級政區,對於中央朝廷來說,直接管理的難度也是極大,無論如何也需要在統縣政區上再增設一級機構進行管理。

從貞觀十道發展為開元十五道,可以看出,增設高層政區是無法迴避的現實。但嚴格來說,唐前期的「道」只是監察區,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行政區。從監察區走向正式行政區,這一步唐代統治者走得非常謹慎猶豫,也是考慮到歷史上的種種覆轍。

除了以地方民政事務為主的州縣政區外,唐帝國在邊疆還存在另外一套軍事區劃體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節度使制度。唐代前期國勢強盛,帝國版圖足夠遼闊,東至遼東西越蔥嶺,南抵交趾北達瀚海。

但俗話說「大有大的難處」,要維持這樣一條漫長邊境線的安全,唐政權不得不派重兵鎮守邊疆。玄宗初期,邊疆穩固、戰事不多,但此時邊兵竟然高達60萬人之多,佔整個帝國軍事力量的絕大多數,隱隱已成內輕外重之勢。

開元節度使分布圖

起初,唐統治者沿襲北朝以來的邊疆鎮守制度,在軍事重要地區設置總管,後來改為都督,管轄邊境幾個州的軍事。高宗永徽年間以後,邊事日重,為了加強防務能力,開始給邊境諸州的都督「帶使持節」(節是權力的象徵,由中央政府授予),以增加邊疆官員的權威。這樣持節的都督被稱作節度使。

鼎盛的玄宗天寶年間,在帝國的邊疆地區,一共形成了九個節度和一個經略使(與節度使類似,重要性略低於節度使):

平盧節度使,駐營州(今遼寧朝陽市),防禦契丹和奚;

範陽節度使,駐幽州(今北京市),防禦契丹、奚和突厥;

河東節度使,駐太原府(今山西太原),防禦突厥、契丹和奚;

朔方節度使,駐靈州(今寧夏吳忠),防禦突厥;

隴右節度使,駐鄯州(今青海樂都),防禦吐蕃;

河西節度使,駐涼州(今甘肅武威),防禦吐蕃、突厥;

劍南節度使,駐成都(今四川成都),防禦吐蕃;

北庭節度使,駐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防禦突厥、黠戛斯和突騎施;

安西節度使,駐龜茲(今新疆庫車),防禦突厥和吐蕃;

嶺南經略使,駐廣州(今廣東廣州市),管轄嶺南道各處。

開元天寶年間,各節度使權力進一步加重,除軍事外,又兼當地的支度使(財政)、營田使(農業)、採訪處置使(監察),已經將民政、財政和監察、用人等權力集於一身;又因為邊區聯防的需要,以及得到皇帝寵信等原因,有時候一人可以兼任幾個節度使的職務,比如起兵叛亂時,安祿山一人就兼任範陽、平盧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可謂是半壁江山繫於一將。

安祿山一度兼任三鎮節度使

內外失衡的權力配置,最終導致了盛世局面的轟然倒塌。漁陽顰鼓動地來,藩將節度使的叛亂,動搖了大唐一統帝國的基礎。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原本處於外圍邊疆地區的節度使制度,紛紛被引入腹地,在全國普遍設置方鎮(節度使統轄的區域稱作方鎮,由於很多節度使由藩將出任,所以又有「藩鎮」之稱),任命了一大批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節度使。短短時間內,全國範圍內就出現了四十多個方鎮。

安史之亂雖然得到平息,但此後作為監察區的「道」和作為軍管區的「方鎮」,實際上合而為一,成為了州縣之上的一級特殊行政區。這種局面在唐後期延續了百餘年,五代十國時期的不少政權也是由節度使/方鎮直接轉化而來。直到北宋政權建立,才再次對地方行政區劃做出了實質性的改革。

元和年間藩鎮圖

相關焦點

  • 唐代藩鎮起源深度分析,節度使是怎樣背鍋的?
    引子 公元907年,唐朝的宣武節度使朱溫廢掉了唐昭宣帝,自立為帝,國號梁。立國289年,創造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唐朝正式步入歷史。我們不禁要問:滅掉唐朝的為什麼是節度使?節度使有什麼特殊之處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節度使這個話題。
  • 盛世潛流:安史之亂與唐代軍政制度的演進
    唐代十道圖戎事斯大,為了便於在邊境的徵伐和戍守,統籌邊疆的具體軍務,唐廷徇魏晉南北朝持節都督諸州軍事之例,從開元元年到天寶初年,在東北、西北、西南、南面四個戰略方向上,共增設十大節度使(高宗永徽年間置),式遏四夷,其中河西、隴右、朔方三節度使最為重要(三鎮都屬於西北戰區,承擔保衛邊疆和守衛京師的職責
  • 「節度使」在唐朝是個什麼樣的官職?為何總能引發戰亂?
    後人都稱唐朝為大唐盛世,可以看得出來唐朝的實力有多的強盛。唐朝時間,唐朝時期積極發展對外交易,加強各國的交流學習,社會,經濟,文化各種各樣。並且在文學方面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經典名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顏真卿吳道子等都是唐朝著名人物。就連當時的日本也遠渡而來,學習唐朝的文化。
  • 從晚唐五代河東節度使,看節度使制度從鼎盛到衰敗的軌跡
    節度使作為官名,在漢魏時代即有之,東漢安帝永初二年 (108),梁懂受命主持西方軍事,為諸軍節度使。曹魏景元四年 (263),魏軍伐蜀,由司馬昭指授節度。 節度使做為正式官職從唐代開始。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調度,故稱節度使。
  • 來瑱,唐朝的節度使為什麼升官都不願意回朝廷
    安史之亂唐玄宗跑了,郭子儀在朔方扛起大旗,僕固懷恩叛亂,唐代宗跑了,郭子儀勸回紇擋吐蕃,保住了長安。郭子儀是中流砥柱,皇帝離不開他。這個離不開包括了郭子儀本身的名望、能力,也包括了郭子儀維護皇權的決心。安祿山叛亂不單單是大唐從盛世直接跌到了谷底,更讓所有的掌握兵權的節度使們相信,皇帝並不是想像中的強大。人,都有一顆當老大的心。
  • 藩鎮體制——唐代中期戰爭的制度根源
    藩鎮,亦稱方鎮,《新唐書》曰:「夫所謂方鎮者,節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於邊將之屯防者」。一般來說,唐代節度使是一個「使職」,為唐代中後期的地方軍政長官,而藩鎮或方鎮則更傾向於意指節度使所控制的地域和武裝集團。
  • 愛德華·福隆將回歸《終結者》,當年盛世美顏驚為天人
    對於大多數影迷朋友們來說,《終結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和阿諾·施瓦辛格的完美合作,也讓這部影片提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近日,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終結者·黑暗命運》的活動現場,向大家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在《終結者2:審判日》這部電影當中的「約翰·康納」一角,當年飾演他的被大家稱作「盛世美顏」的美少年愛德華·福隆,也會出現在這部續集作品中!對於大多數觀眾朋友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還記得當年愛德華·福隆出演《終結者》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一個年僅14歲的美少年。
  • 為你揭秘:節度使是怎麼一步步把唐朝架空的?
    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讓人無比眷戀的一個朝代,但是輝煌的大唐盛世最終卻在節度使藩鎮割據的內耗下最終一步步滑向了深淵。節度使是唐代官吏制度的一項產物,這一官職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意義,而其最終一步步將唐朝架空也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節度天下的節度使們,是如何一步步架空唐朝的!
  • 在唐朝,「節度使」是個怎樣的官職?又為何會出現呢?
    之所以說這個,就是因為它涉及到了我們今天要聊的概念,唐代的節度使。關於唐朝節度使,相信不少人在學習階段就已經接觸過。當年筆者最早接觸這個詞的時候,就是在上歷史課知識。老師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唐代的節度使是一群催命符,它們導致了唐代的毀滅,而且還導致了天下大亂。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二站在臺中...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二站在臺中開幕 2020-11-17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三站在臺開幕
    12月8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和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的「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三站在臺灣中原大學開幕,臺灣各界人士代表80餘人出席。展覽精選了近50幅出土於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等唐代高等級墓葬中的「國寶級」壁畫,從宮殿建築、服飾藝術、時尚運動、交流交往等多方面呈現出唐代的藝術與文化風貌。
  • 在唐代,對浪費奢靡說不!
    在唐代有一種由官方舉辦的大型宴會(活動)叫酺宴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容易造反呢?清朝的總督和唐朝的節度使一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地方最高權力的執行者。他們手握兵權,駐守一方,有的甚至兼任幾個地區的總督,如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
  • 魏博牙兵——操控魏博節度使命運,影響歷史走向的軍人集團
    唐代宗論功行賞,任命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後賜軍號昭義軍;張忠志為恆、趙、深、定、易、冀六州節度使,並賜名李寶臣,又賜軍號成德軍;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節度使,後賜軍號天雄軍;李懷仙為幽、平、莫、媯、檀、平、薊七州節度使,並賜軍號盧龍軍。
  • 唐朝節度使擁有多少兵馬,為何直接導致唐朝皇權形同虛設!
    一、唐代節度使的設立自唐太宗平定突厥後,唐朝邊境一度無大的侵擾威脅。高宗中期以來,局勢有所變化,西部及西南部受吐蕃嚴重威脅,北部又重受突厥威脅,東北部的契丹、奚、室韋、靺鞨等少數族政權也經常襲擾邊境。隨著唐朝疆土的擴大,邊防線也越來越長,尤其是自關隴到西域一線,一旦發生戰事,唐廷長途調兵運糧,困難很大。
  •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哪位節度使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而古代的士兵又一般是終身從軍,兄弟父子世代軍旅,節度使做為他們的直接長官,對他們有生殺、賞罰等權利,士兵們經過幾代培養,成為節度使的死忠,「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這就使得藩鎮節度使們有了只忠於自己的部隊。
  • 唐朝一位節度使,他用一塊「國寶」級的墓志銘,讓後世人記住了他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想要在歷史中留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但唐朝有位節度使卻不走尋常路,他製作一塊規格甚高的墓志銘,成功讓後人記住了他,這塊墓志銘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呢?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為人爽朗大方,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最愛的事情就是飲酒作詩,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有的會留下珍貴書籍,司馬遷是西漢著名史學家,他創作的《史記》被公認為是史書的典範,在閱讀這本書籍時,讓後人時常想到他;有的人立下赫赫戰功,霍去病是漢武帝的左膀右臂,他善於用兵,擅長快速襲擊敵人,贏得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役,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
  • 張九齡的盛世之嘆 第A13版:新知道 20200806期 濟南時報
    其為官風格「九齡風度」甚至直接影響了唐代的選官標準。更為難得的是,在歌舞昇平、天下康泰的開元盛世,張九齡清醒而睿智地看到了大唐王朝平靜之下的暗湧,並且預言「安祿山必是後患」。可惜的是,張九齡這些不合時宜的喟嘆沒有被已經沉溺於享樂的唐玄宗所重視,否則歷史可能會是另外一種走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節度使是大唐的一針強心劑,但同樣也是它永遠也戒不掉的鴉片煙
    天寶年間,帝國北方建立了八個節度使區,南方建立了一個節度使區和一個經略府區,統稱天寶十節度使。北方八個,分別是平盧、範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和北庭;南方兩個分別是劍南節度使和嶺南五府經略使。節度使是大唐帝國的新設計,但也是一個演化的產物。
  • 《霓裳羽衣曲》中國舞蹈的巔峰之作的背後,盛世歌舞,亂世兵戈!
    前言都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其實歌舞與兵戈不也是盛世歌舞,亂世兵戈嗎,畢竟歌舞昇平,一直都是用來形容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只有在盛世,人們才有精力和時間來完善和表演舞蹈,才可以走向巔峰!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