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聞大乘菩薩法門,入無餘涅槃

2021-01-18 樂豐老師

上文講了序品第一之佛陀現祥瑞之相,今天續說祥瑞之相的因緣。

經中之王-法華經

接經文;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對彌勒菩薩、諸菩薩及大眾說:善男子等,依照我的想法,如今釋迦牟尼佛將要說大乘教法,就如同降下大法雨,如同吹響大法螺,如同錘擊大法鼓一樣,是為了宣示暢演甚深法義。諸位善男子,我在過去世中,也曾看到諸佛曾經現出這樣的瑞相,再現出如此祥瑞稀有的光明之後,剛會繼之宣示無上之法。所以各位應當知道,如今佛陀現此祥瑞之光明,也意味著要宣示無上之法。這是為了讓眾生都能夠聽聞一切世間甚深難信的教法,因此先現出如此的祥瑞之相。

文殊師利菩薩

各位善男子,正如往昔,與過去難以測計的無數無量劫中,出現一位古佛,佛號稱作日月燈明如來,或稱日月燈明應供、日月燈明正遍知、日月燈明行足、日月燈明善逝、日月燈明世間解、日月燈明無上士、日月燈明調御丈夫,日月燈明天人師、日月燈明佛世尊,此佛為眾生演說正法,從初期到中期,再到後期,法義意趣深遠,說法時語言巧妙,純一而無夾雜,具足清淨梵行之相。日月燈佛為求聲聞乘的修行者宣說苦、集、滅、道等四諦之法,以使他們度脫生老病死,進入究竟的涅槃解脫境界。又為求闢支佛者宣說十二因緣之法。又為求大乘的諸菩薩宣說六波羅密之法,以使他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何獲得通達一切的一切種智。

日月燈明世尊

在這位日月燈明佛之後,又有一位佛,也有同樣的名號,稱作日月燈明佛,之後再有一位佛,名號也是日月明燈佛,如此依次共有2萬位佛都是同一名號,稱作日月燈明佛。以上諸佛又具有同樣的姓氏,為頗羅墮。文殊說:彌勒菩薩,你應當知道,從最初的那位佛,及之後的諸位佛,都有著相同的名號,稱作日月燈明佛。諸佛都具有十種稱號,他們演說佛法也都分初、中、後三個階段。在如上兩萬位日月燈明佛中,最後那位佛陀在未出家時,有8位王子,第1位叫有意,第2位叫善意,第3位叫無量意,第4位叫寶意,第5位叫增意,第6位叫除疑意,第7位叫向意,第8位叫法意。這8位王子都具足自在的威儀德行,各自統領四天下。

為佛燃燈續明

諸王子聽說他們的父親出家修行並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之聖智後,全部都捨棄王位,跟隨父王出家為僧,以大乘之發心願力,修諸清淨梵行,並成為福慧具足的大乘佛法師,這些王子已於成千上萬的佛陀面前,種下無量的善根功德。那時,日月燈明佛演說的大乘經典,經名叫《無量義經》。這是教化菩薩的法門,深受諸佛的護持和憶念。日月燈明佛說完《無量義經》後,便於大眾中結跏趺坐,進入義趣無盡的甚深禪定之中,身心安穩不亂。就在那時空中降下如雨般密集的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曼殊沙花、大曼殊沙花,散落在日月燈明佛及與會聞法的大眾身上,與此同時,佛陀大地也產生了六種震動。

讀《無量義經》

那時法會中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人、非人,以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大眾往昔都未曾見此稀有之相,因而非常歡喜的合掌禮敬,全身心的注視著日月燈明佛。正在此時,日月燈明佛從其眉間放出白毫相光,遍照東方一萬八千諸佛世界,諸事無不映照於此光明之中,就如同現在大家所見的那些佛土一樣。彌勒菩薩,你應當知道,那時法會中有二十億位菩薩,都極為希望聞佛說法。那些菩薩看見佛的白毫相光照耀東方諸佛土後,都是以前從未見到過的景象,因此也都懷著極大的願望,想得知此稀有之相的因緣。

佛放光遍照東方諸佛土

那時,會中有一位菩薩,名叫妙光,他有八百位弟子,日月燈明佛從禪定之境中出定後,因為妙光菩薩的因緣而宣講大乘經典,經名即為《妙法蓮花經》,這是教化大乘菩薩的無上法門,常受諸佛的護持與憶念。日月燈明佛講說《妙法蓮花經》一共歷時六十小劫,在此漫長的時間裡,日月燈明佛一直安坐於法座上,真心不亂。那是法會中的聞法者也同樣各坐於本處,不起於座,歷時六十小劫而身心不動,明聞日月燈明佛宣說妙法,由於大眾皆全神貫注,六十小劫的漫長時間,感覺起來就如同吃飯那樣短的功夫。當時,法會之中的大眾,沒有一人出現身心疲卷,精神懈怠的狀況。日月燈明佛曆經六十小劫而說完此經後,便對在座的梵天、魔眾、沙門、婆羅門以及天人、人眾、阿修羅等大眾宣說道:如來將於今夜入於無餘涅槃。

佛教化眾生

那時,會中大眾中有一位菩薩,名號為德藏。日月燈明佛既為他授記,告訴諸比丘們說:這位德藏菩薩,將繼我之後成就佛果,他的名號為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日月燈明佛完成授記後,便於半夜之時,入於無餘涅槃。日月燈明佛滅度後,妙光菩薩奉持《妙法蓮花經》於八十小劫的時間內,為眾生演說開示。日月燈明佛的八位王子皆師從於妙光菩薩。在妙光菩薩的殷勤教化下,使得諸王子堅定了求證佛的決心。這八位王子供養了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後都證得佛的果位。其中最後一位成佛者,名號稱為燃燈。妙光菩薩的八百弟子中有一位號稱求名的人,此人貪求名聞利養,雖然讀誦眾多的經典,但卻總是無法理解法義,對於讀誦的經典多半都忘記了,所以稱其為求名。

恭迎燃燈古佛

但他也由於種種深厚的善根因緣,在無量無數的諸佛面前,供養、恭敬、尊重、讚嘆。文殊言:彌勒菩薩,你應當知道,那時的妙光菩薩是誰?他不是別人,正是我的前身。而那位求名菩薩正是你的前身。今天我們於此會中又見釋迦牟尼佛所現如此祥瑞之相,與過去日月燈明佛說法時的瑞相毫無差別,所以,我推測如今如來將要宣說大乘經,經名號稱《妙法蓮花經》,這是佛教大乘菩薩的法門,常得到諸佛的護持和憶念。

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菩薩四攝法
    今天要講《大乘起信論》卷1,馬鳴菩薩開示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緣,以大悲柔軟心、廣大福智藏,燻所應化一切眾生,令其見聞及以憶念如來等形、增長善根。】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是佛法的兩個主要法道,稱為佛法的兩大甘露法門。那為什麼稱為甘露?因為這兩個法門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三界中最殊勝的修行法門,所以就用「甘露」來顯示佛法的殊勝。  什麼是聲聞菩提?就是聞佛說法,修四聖諦、八正道與四念處觀,所觀行的對象是蘊處界,也就是五蘊十八界的苦、空、無我、無常,因此而斷我見、斷我執,取證解脫果,舍報後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三界受生,就是聲聞菩提。
  • 妙法蓮花經淺釋: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都是二乘的境界
    這就是聲聞人證得四果阿羅漢,再轉求修大乘,這已經和佛相近了。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你們所住的這個大城,是我變化出來的,為著你們到這兒休息休息;這個城並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要認假為真。 M2.合將導喻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 《法華經淺釋》01.【五時八教】佛究竟的極談,最究竟的一種法門(宣化上人)
    別教,這是大乘的初門,剛剛要到大乘的裡邊。怎麼叫「別教」?因為它「別前別後」,與前面的「阿含」、「方等」有分別,與後面的「法華、涅槃」也有分別;它又是「別小別大」,也就是與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別,與後面「圓教」也有分別,所以叫「別」。所以別教是大乘之終,也就是要「轉教付財」的時候;轉教,是轉三乘的權教;付財,是準備說法華的圓滿一佛乘。
  • 《法華經》七種立題
    與觀世音、大勢至及諸多大菩薩,在安樂國教化和接引十方眾生,幫助他們在極樂世界成就無上菩提果,是我國乃至世界佛教界都非常敬重和崇拜的一位如來佛。 據《無量壽經》所述:於過去久遠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時,當時有一個國王,聞佛說法後,發無上道心,棄國出家,號為法藏。
  • 樓宇烈:《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
    大乘佛教悲、智雙運,廣說無盡方便之解脫法門。除進一步開示出種種依仗自力(自悟、自證)的法門外,更建立起種種仰仗他力(佛、菩薩)的法門。大乘佛教描繪出一幅幅莊嚴清淨的佛國淨土,創造出無數個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應化佛和菩薩。這些應化佛和菩薩都有一個共同的大悲願,即不度盡眾生,誓不證菩提,不成佛道,成為大乘佛教根本精神的具體體現者。
  • 【精彩推出】《法華經》英語朗誦,中文字幕全集
    ---《方便品第二》 3.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方便品第二》 4.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 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這部經文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很高,當年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龍樹菩薩曾經廣閱群經,覺得非常簡單,就生出了「我慢」之心來,結果偶然在龍宮中只是看了《華嚴經》的所有標題就大汗淋漓,慚愧不已,再也不敢妄自尊大,然後特意帶走了這部經傳給世人。
  • 法華經講記 04:只要跟法華經結合,你不管修什麼法門都成為妙法
    誦到<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時候,看到藥王菩薩為了求《法華經》的中道實相,為法滅身,把自己燃燒,我非常感動。那個時候才從寂靜裡面跑出來,回到中道的菩提上。所以我個人覺得,從有相的追求快樂要到寂靜,不難,對我來說不難。但是從寂靜要重新出發到菩提,這一塊真的很不容易。因為你寂靜的時候,你會認為,至少我能夠善加保護自己了。
  • 農曆四月二十八 藥王菩薩聖誕
    藥王菩薩(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5月26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菩薩聖誕。藥王菩薩,是阿彌陀佛派來保護念佛者的二十五位菩薩之一。藥王,梵文音譯為鞞逝舍羅惹,是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病苦的菩薩。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記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一尊佛,佛號叫琉璃光照如來,佛國名叫懸勝幡。這尊佛涅槃後,在像法時代有一位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的無上清淨平等大慧。
  • 破偽《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觀見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心生歡喜。]偽《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第四》顯然,偽造此經者並不知無餘涅盤是何義,竟然認為「涅盤」是某個地方,並且在「涅盤」這個地方可以見到「如來、觀自在」等。如此言論,名為邪見,名為愚痴,名為誹謗三寶。
  • 《法華經》10位菩薩之一燃臂供佛的「藥王菩薩」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總是認真地聞、思、修,在佛道上精進不懈。一萬二千年後,修得「現一切色身三昧」:能依不同的需求,變現不同色身去親近並教化一切眾生。菩薩滿心歡喜與感恩,心想:「因為聽聞《法華經》,我才能修成三昧,應當供養佛陀及《妙法蓮華經》。」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立刻進入三昧,將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及高貴的堅黑栴檀細末布滿虛空,讓它像濃雲般降落在佛身四周。
  • 大乘佛法開示:甚深般若,文殊菩薩問維摩詰:菩薩如何通達佛道
    講在前:今天不講佛法方便法,此講,對於我執太深,非利根眾生來說,難懂,難信受之大乘實相,一時,佛陀及大眾在維摩詰居士所,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相互論法,開示大眾。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就問維摩詰說:菩薩怎麼樣才是通達佛道呢?
  • 經中之王《大乘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妙法蓮華經》在大乘經典群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它具有獨特深遠的哲理和文學藝術般的語言。
  • 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
    不得名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為護正法乃名大乘。護正法者。應當執持。刀劍器仗。侍(保護)說法者。9,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連小乘果都不配)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顧全大局,以心善、心慈為道,任其魔軍惡人為所欲為)不能護法(包括不能保護明師)。
  • 菩提心論(菩提心是大乘菩薩的心)
    就是修持高層頂端法門時,修持前的準備工作,猶如天寒地凍的北方冬季駕駛汽車前,需要花幾分鐘時間預熱汽車,冬季天寒地凍預熱汽車工作就是《前行》,比如《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詳細名字《大圓滿龍欽心髓-能顯遍智妙道前行儀軌》,此書作者是根讓仁波切。
  • 很多人有這個疑問,是因為誤會了世親菩薩
    當時有一位羅漢叫悟入,就是眾賢的老師,被問的難以回答,感到非常奇怪,當知道是世親後,為免遭不測,勸其回國。經過此番學習,世親菩薩對有部思想已瞭然於胸,對有部和經部二部觀點之異同,也徹底通達。於是回國後即開講《大毗婆沙》,將每日所講之內容概括為一頌,歷經兩年始講畢,共集六百頌,這就是著名的《俱舍論頌》。
  • 在娑婆世界有一神力如來名釋迦牟尼,宣講《法華經》,得一切種智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此品主要講佛陀於大眾前廣現神力,現諸瑞相,向大眾宣示指出: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與《法華經》中宣示顯說。付囑大眾當於如來滅度後對《法華經》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及如法修行。
  • 《入菩薩行論》學習(二)
    上堂課我們講到了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標誌,我們今天接著往下學習。菩薩道和聲聞乘的修行,在行門上,確實也有著它的一個不同的特點。但是這個特點,要離不開菩提心,菩提心是最關鍵的。不能以這些特點來判斷大小乘。真正判斷大小乘的,還是要以菩提心作為核心的標誌,這是一點。也就是說修習任何一個大乘法門,首先都要發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