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娛樂觀察·綜藝篇:爆款浪姐高開低走、看來看去還是大張偉們

2020-12-24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圈裡GeeWhy」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系列其他稿件:

年度娛樂觀察·電影篇:票房超美國成全球第一,但從業者仍壓力重重

年度娛樂觀察·藝人篇:偶像不斷爆雷、明星無法出圈、網紅上位元年

文|富貴

對內地綜藝市場來說,2020年更像是「過渡」的一年。

這一年既不像2018年那樣爆款頻出,開啟了「偶像選秀元年」;但卻也不像2019年那樣平淡無奇,選秀「小年」遇上綜N代疲軟,只有觀察類綜藝的表現差強人意。

今年綜藝的本身並不缺乏熱度,出現了爆款《乘風破浪的姐姐》,也不缺少綜藝相關的熱搜話題——《脫口秀大會3》帶動了大量討論,而光是《演員請就位2》就上過327次微博熱搜。但是2020年,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作品。

(《演員請就位2》)

上新綜藝當中,沒有一部像2018年的《創造101》那樣引發過全社會討論,或是像2016年的《中國有嘻哈》一樣,把某樣小眾潮流文化推向大眾、一炮而紅。

2020年本被預測是變革性的一年,但效果卻不如預期。

疫情停工一度倒逼著綜藝製作求變,衛視、平臺紛紛試水「雲綜藝」。但等到復工後,「雲綜藝」便成了迅速被拋棄的限定產物。「(雲綜藝)出現得太急太快了,形式還得打磨,目前跟Vlog沒有區別,還沒有作為綜藝投入的必要。」某位綜藝導演依依向圈裡GeeWhy(ID:G-why-)表示。

不過與此同時,綜藝行業對熱點題材的反應在加快。多年社會情緒積累,帶來女性話題的爆發,《乘風破浪的姐姐》應運而生,此後多檔女性題材節目、與「姐姐」題材相對應的「哥哥」節目迅速出現。可就內容而言,這一話題並未被打透,《姐姐》的大眾評價高開低走,後續節目《姐姐們的愛樂之程》反響平平。

而今看來,疫情影響下,綜藝內容的「保守求穩」,要甚於「窮則思變」——衛視憑藉綜N代節目固守最後的輝煌,在雲合年榜前10佔據多數,卻未能製造新爆款;網綜方面,偶像選秀、觀察綜藝等賽道日漸成熟,帶來的是平臺間同題競爭加劇,內容同質化愈發嚴重。

(雲合數據綜藝年榜,截至2020年12月21日)

同質化讓來年的賽道競爭更為艱難,但反過來看,越來越多平臺的入局,也將倒逼著綜藝內容必將要邁向創新。2020年,芒果TV深耕綜藝賽道成果初顯,已經能與騰愛優三巨頭平分秋色,「後備力量」之中,B站、西瓜視頻、抖音也紛紛試水綜藝製作,對賽道爭奪頗具野心。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怎麼能夠停滯不前?」創新欠奉的2020年,或許正孕育著2021年的精彩。

綜藝越來越長,是注水嗎?

與劇集市場精品短劇的崛起相反,頭部綜藝內容正被越拉越長。

《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4》等選秀節目開始被分為上、下集,單期時長可達4-5小時。暑期檔熱門綜藝《這就是街舞3》的總決賽,更是直播了7小時之久。網友對此感慨道:「看到第一個小時我就放棄了,這哪裡還是綜藝?這是跟觀眾熬命。」

(《這就是街舞第三季》)

頭部綜藝拆分上、下集,自第一季度的《青春有你2》起。該節目第一季單期時長2-3小時,每周更新一期,到了第二季每期固定分為上、下集,一周更新兩期,一周播出的正片內容超過4小時,時長顯著拉長。

時長的增加和分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青春有你2》的成功。依依認為,《青春有你2》最大的優點是以「推人」為主線,對選手角色定位明確。而通過正片內容擴充給予選手充分的篇幅,正是讓角色立住的必要條件。

待到《青春有你2》之後,各大平臺的S級綜藝紛紛開始拆分上下集,則是看到了分集的優點。但這種模式的發展,真的有必要嗎?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無論是否拆分上、下集,綜藝正片時長增加已經是必然趨勢。

「像S+級的節目,招商體量大,也就需要配備同樣的藝人體量和同等的節目內容設置,所以正片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內容。」 依依告訴圈裡GeeWhy。《心動的信號》第二、三季後期公司的負責人康康則表示:「現在真人秀錄製的體量本身就在變大,大型真人秀素材量都是大幾百到1000TB,像《心動的信號》,不間斷錄製一個月的素材,才剪輯出來10期。」

除了素材本身在增加,正片內容的增加則是導演組、平臺方乃至更多方的共謀。某樂隊綜藝剪輯師空空向圈裡GeeWhy透露:「上一季節目時長在90分鐘左右,現在加起來可能有三、四個小時,一方面是因為釋放出來的樂隊多了,並且甲方覺得內容都很精彩,觀眾也喜歡看,就保留了。」

在內容擴充的前提下,分集是一個最佳選擇。

多位綜藝從業者在採訪中提到,分集一方面符合平臺流量需求,拆分後播放量成倍增長;一方面也是出於觀看感受考慮,一集內容長達三四個小時容易讓人產生疲勞,集數增加後還更容易做懸念,並且形成「小帶狀播出」,有利於培養用戶的觀看習慣。

然而節目拉長是一柄雙刃劍,除了帶來肉眼可見的好處,也引發了「注水」爭議。尤其是一些本身內容體量不大的節目也順應趨勢做分集,就會造成故意拉長節目的觀感。比如每期僅有8位歌手競演的《我是唱作人2》,分成上、下集後,一集只有4個舞臺,節奏明顯被拖緩。

(《我是唱作人2》)

對此剪輯師阿木認為,觀眾抱怨「注水」的關鍵並不在於節目太長,而是內容無趣。「近期的綜藝質量確實沒有之前的那麼高,現在後期製作周期太短了,沒辦法更加精細地製作。」依依則提到:「(注水)也跟導演組的拍攝功底有關係,比如前期拍的不怎麼好,全靠後期去救,只好重複做那種罐頭笑點。」

正因如此,想要有效增長節目時長,就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設備成本。

然而現狀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據了解,很多節目在後期工作量變大的情況,並沒有給到單集更多的後期支出,這就導致後期團隊無法擴充人手,從而導致節目質量不佳。空空也表示,她經手的一檔節目儘管內容在擴充,但團隊只是多招了幾名實習生,實習生主要負責故事線相對簡單的會員專享內容。

當越來越多的素材進入正片,帶來播放量短期紅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內容價值被稀釋。相比之下,探索付費專享內容、製作衍生節目等新方式,或許比粗暴地拉長正片更為靈活,也更易為觀眾所接受。根據云合2020年Q3綜藝報告,全網綜藝會員內容有效播放達34億,同比增長了87%。可見如果是真正有料的衍生內容,不僅僅能夠解決前文提到的內容體量問題,也可以大大增加會員的平臺黏性。

同題競爭白熱化,新平臺衝擊騰愛優

相比往年騰訊、愛奇藝、優酷在綜藝市場的三足鼎立,2020年芒果TV的綜藝表現尤為突出。在雲合綜藝霸屏年榜上,芒果TV憑藉《朋友請聽好》《快樂大本營2020》《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前十名佔據三席,且均為平臺獨播。

(雲合數據綜藝年榜,截至2020年12月21日)

其中網綜《乘風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首次涉足女團類節目,創造了超50億前臺點擊量,帶動芒果TV8月MAU(月活人數)超過優酷,在話題熱度上,甚至高於愛奇藝、騰訊推出的兩檔女團節目。通過賽道爭奪,芒果TV正衝擊著頭部長視頻平臺格局。

除了播放表現突出的三檔綜藝,芒果TV今年也加入了說唱節目賽道競爭,推出了《說唱聽我的》。該節目與B站製作的《說唱新世代》共同衝擊著愛奇藝《中國新說唱2020》在賽道內的霸主地位。儘管《中國新說唱2020》仍然是今年有效播放量最高的說唱類節目,但在口碑和作品熱度上卻遭遇挑戰。

6.7分的《說唱聽我的》帶動組合「魔動閃霸」歌曲《對手》出圈,《說唱新世代》則成為了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6萬人打分9.3。相比之下,《中國新說唱2020》豆瓣評分僅4.5,播至第四年後,節目該怎麼給觀眾帶去更多的新鮮感,開始成為挑戰。

(雲合數據)

受到「威脅」的不止是說唱類節目。據云合綜藝報告統計,2020年節目題材扎堆現象已經頗為嚴重,真人秀、音樂、舞蹈類節目佔了九成。隨著更多平臺入局綜藝節目製作,熱門賽道的同題競爭趨於白熱化,對於老牌平臺而言無疑會是一種調整。

「在每個題材上面,只要有一個平臺做了,另外兩方一定是會跟上去的。」依依表示。

關於新平臺的入局,某衛視工作的剪輯師包包認為:「芒果TV為什麼之前沒做說唱節目,今年卻做了?首先肯定是搶奪特定的粉絲群體,此外隨著芒果超媒上市,平臺也有足夠多的資金嘗試新領域。」根據公開招商信息,芒果TV計劃在2021年上線53檔綜藝,是騰愛優等平臺公布上新節目數量的兩倍。

在包包看來,衛視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定位和受眾群,而網絡視頻平臺之間還沒有形成明確定位和區分度。「說白了,願意充會員的人可能每個平臺都買了會員,所以平臺為了多分一杯羹,就一定要做每種類型的內容。」

同題競爭下,最先變得擁堵的是選秀賽道。截至2020年Q3,僅播出了兩檔女團、一檔男團選秀和一檔「姐姐」選秀,而從11月開始,抖音製作的《無限偶像》也宣布開播,試圖打造「主播女團」。至於明年,則還有包括B站《出圈吧少年》在內的7檔男團選秀上線。

大平臺偶像選秀已經紛紛找到自身優勢,同時形式也趨於固化:《青春有你》系列導師陣容年輕,吸引粉圈關注;《創造營》系列依託平臺,成團後資源豐厚。相較之下,新入局的平臺則蘊含著更多節目創新的可能性,比如央視製作的《華彩少年》,近日官宣高度仿真的AI選手「翎」,就迅速引發熱議。

(《華彩少年》虛擬少女「翎」)

過去兩年遍地開花的觀察類綜藝賽道,2021年也將持續擁擠:根據平臺招商信息,觀察類綜藝上線數目是騰訊視頻5檔、愛奇藝6檔、優酷5檔、芒果TV 5檔。

觀察類綜藝多集中在戀愛、獨居、職場三種類型。今年第二季度,《我要這樣生活》《看我的生活》《讓生活好看》三檔獨居觀察綜藝扎堆上線,連名字都十分相近。包包表示,觀察類綜藝是非常好「套模板」、規模化生產的一類綜藝內容,因此同題問題也尤為嚴重。

同題競爭白熱化的同時,同質化的內容卻已經引起了觀眾審美疲勞。近期上線的《令人心動的offer2》繼續選定律所為場景,就有豆瓣熱評吐槽道:「不太懂為什麼每季都一定要是律師,那不就是《令人心動的律師offer》嗎?」相比首季豆瓣8.3的評分,第二季當前評分僅有7.1。

在觀眾流失和新平臺進入賽道的雙重壓力之下,網綜的題材內容創新,也已經迫在眉睫。

綜N代霸榜,臺網之爭走向終局

儘管《乘風破浪的姐姐》異軍突起,但2020年的節目市場整體上仍然缺乏創新。

雲合綜藝霸屏年榜前10中,8個席位被綜N代佔據:《王牌對王牌5》《青春有你2》《奔跑吧4》《極限挑戰6》《快樂大本營2020》《創造營2020》《歡樂喜劇人6》和《這就是街舞3》。如果只是把視線聚焦到衛視綜藝霸屏榜,前十名則均被綜N代包攬。

相比芒果TV兩檔新綜藝《朋友請聽好》與《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突出表現,作為老牌收視霸主的湖南衛顯得較為疲軟: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收視表現均不如往年,經典綜N代《歌手》在今年改版為《歌手·當打之年》,也因為表現不佳而成為該系列的終章。

(雲合數據)

綜N代霸屏和新綜藝的減產,與節目創新力量在今年遭到阻礙有關。

依依告訴圈裡GeeWhy,疫情導致今年第一季度大量綜藝延遲播出,品牌在前一年第三、第四季度就談好的植入沒辦法落實,形成了品牌投放的空窗期。在這樣的變動之下,今年品牌更加審慎地評估風險,更傾向於投放表現穩健的頭部綜N代。

「其實不是沒有創新,而是創意能不能落地,跟商務和銷售息息相關。新創意必須非常有說服力,品牌才會願意投錢。只能說大部分節目的創意沒有辦法像《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讓品牌商都眼前一亮,這類節目還是少數。」依依說道。

(《乘風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而相比能夠在小體量綜藝類型上有機會創新的網絡平臺,衛視綜藝在商業選擇下顯得更加被動。

包包指出,現在衛視的節目比以往更難吸引廣告商投資。「因為現在電視開機率越來越低,衛視平臺對節目預算的投放也自然越來越謹慎。反倒是衛視節目能否在網絡上有很好的發酵和傳播,成了廣告商投放時參考的重要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包包對湖南衛視《歌手》系列的走向終點,顯得並不意外,即使是韓國的原版節目也只做了三季,湖南衛視之所以能夠多做幾季,也是因為廣告商願意投錢,認為節目符合品牌的氣質和定位。但實際上,該系列的收視表現早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

2016-2017年超級網綜崛起以來,臺網競爭就成了從未休止的話題。如今五年過去,衛視綜藝頹勢已經較為明顯:受訪的綜藝從業者均認為,相比網綜更嚴格的審查、電視觀眾大齡化和觀眾的流失是臺綜沒落的主要原因。而招商問題,似乎正在印證著臺綜的進一步失勢。

臺網之爭將要走向終局了嗎?或許如此,但也並不意味著網綜的勝利。

黃金時期的衛視綜藝一度是國民藝人的搖籃,當下活躍在各大綜藝的熟臉藝人仍然是從衛視節目裡走紅的何炅、撒貝寧、大張偉、賈玲、楊迪們。據統計,今年以來大張偉至少參與了13檔綜藝節目,包括《天天向上》《樂隊的夏天2》《認真的嘎嘎們》《嗨唱轉起來2》等常駐綜藝。

這不是一個短期現象。據DT財經統計,2010-2020的十年間,大張偉、撒貝寧、何炅和楊迪是參演綜藝節目總數最多的4位藝人。

像大張偉這樣喜劇效果好、價格合適、具有大眾認知度的綜藝嘉賓屈指可數,並且鮮有接班人。隨著衛視綜藝衰落,《奔跑吧》沒能像曾經捧紅楊穎、迪麗熱巴那樣,捧紅2019年常駐的宋雨琦、黃旭熙;而網綜輸送的新秀,又尚未建立大眾認知度,今年的《脫口秀大會3》人才輩出,楊笠、李雪琴、小北等脫口秀新人表現不俗,但是圈層之外,他們知名度有限。

當下視頻平臺製作大型喜劇節目時,仍然要從衛視綜藝熟面孔裡尋找嘉賓。騰訊和愛奇藝聯合製作戶外綜藝《哈哈哈哈哈》,啟用的是《奔跑吧》經典陣容:鄧超、陳赫和鹿晗。觀眾觀看時忍不住串戲:「濃濃的前跑男極限打工即視感。」

綜藝製造新鮮血液的需求,正如內容創新一樣迫切。如果衛視綜藝持續低迷,也就意味著,製造突破圈層的綜藝明星的擔子,落在了網綜身上。

結語:

從臺網競爭到視頻平臺混戰,節目的載體或許會產生更迭。但顛撲不破的是,好內容才能留住觀眾。畢竟綜藝節目的對手,從來不只有競品節目。劇集、短視頻、直播、遊戲和電競等線上娛樂內容,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加速佔領著用戶的時間。

賽道之外,仍有戰場,內容創新,已經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浪姐》出道名單曝光,高開低走的爆款綜藝,終是爛尾了
    最近,網上就有人曝光了《浪姐》最終的五人成團名單,雖然該爆料者爆料的是5個拼音縮寫的名字,但觀眾不難看出相應成員。,但是口碑卻一期不如一期,不少人直言這檔匯集了30位成熟女性的綜藝節目高開低走了。其實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高開低走並不是因為節目不好看了,而是因為節目組每次都要弄一些騷操作出來引起觀眾們的吐槽。
  • 《浪姐》高開低走,是因為節目組太「作」?
    這個夏天存在感最強的綜藝節目,無疑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但節目播出至今,除了第一期獲得幾乎一片倒的好評,熱度爆表,此後口碑和熱度都逐漸下降,有種「高開低走」的趨勢。很多人把這種「高開低走」歸結於節目組在賽制和剪輯上的各種「騷操作」——為了保住人氣姐姐,利用賽制規則淘汰掉人氣末位姐姐,不管她們實力如何;忘記了節目「做不一樣女團」的初心,節目逐漸淪為和其他選秀節目一樣被「資本」控制的遊戲。
  • 爆款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還是高開低走了…
    《浪姐》第八期播出了。還沒消化上周的三公舞臺,沒想到四公舞臺這麼快就出來了。以前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著看舞臺,結果這次反而沒什麼熱度?《浪姐》也算是典型的高開低走的節目了吧。為什麼會這樣???,向來是純靠500名大眾評審決定姐姐的去留。
  • 乘風歸來的「浪姐2」,還能達到爆款體量嗎?
    在瓜田間來回奔波,成為了網友們的主要娛樂活動。 精力有限,最近官宣的影劇綜,自然受到了「冷落」,熱度難免低於預期。 但第二季《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得到了大眾「瓜縫中討論」的特殊待遇。可以明確的是,這並非是上一季「浪姐」所留下的紅利。從上一季節目的高開低走,成團夜頗有「爛尾」的架勢,團綜無人問津中就可以看出,「浪姐」並沒能形成長線的品牌效應,反而有些透支了大眾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 「浪姐」成團熱度低:棄在「浪姐」不「浪」時
    【做最閒那條魚第139篇頭條原創文章】魔幻的2020,不少劇集呈現出「開頭一派爆款相,猝不及防爛尾時」的樣貌。當然,綜藝也沒能倖免。比如高開低走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別的不論,單圍繞姐姐們,我至少寫了不下5篇小文,這完全不符合我「喜新厭舊」的臭毛病。真愛不假……而前天,「浪姐」成團夜。
  • 芒果兩檔綜藝,看哥哥的節目很放鬆,為何看浪姐越來越壓抑
    看浪姐越看越壓抑,節目高開低走《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元氣滿滿的哥哥》都是芒果衛視的王牌綜藝,之前浪姐的熱度要遠遠高過哥哥們,節目還沒播,姐姐們就熱搜不斷,本是一檔詮釋「女性價值」的正能量選秀節目,卻因為一些有爭議的鏡頭,引發一系列負面的熱搜。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太可惜!連請的嘉賓都被網友抵制
    今年最可惜的綜藝節目,那必然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啊!妥妥的高開低走的模範標準啊!想當初這檔節目,未播就爆了!那都已經不是&34;的程度了。不管是邀請的30+姐姐們的名單,還是播出期間所製造的話題,這檔節目本該拿下今年最爆款的綜藝節目。
  • 浪姐評分高開低走,她表現出眾卻被群嘲,情商太低不會做人
    選秀綜藝是近兩年的熱門綜藝類型,最近備受關注的浪姐即將最終成團,網上關於出道位的討論也是沸沸揚揚。其中受到網友們討論爭議最大的便是藍盈瑩,對於藍盈瑩的評價就像浪姐的評分一樣是高開低走。浪姐的一開場便是三十個姐姐,從最開始的姐妹心心相惜,到了後面競爭賽事越來越激烈,矛盾也就越來越凸顯出來了。大家最開始是通過甄嬛傳認識的藍盈瑩,她飾演的浣碧雖然是甄嬛的親妹妹,但是心思深重還一度差點害了甄嬛,大概從那時起就留下了個心機的印象。但是在節目中的藍盈瑩卻顯得有些過於一根筋,沒有情商不會看眼色。
  • 《浪姐》高開低走,投票機制或將徹底翻車?
    01《浪姐》高開低走,投票機制或將徹底翻車今年夏天,集結了30位知名女星的真人秀《浪姐》火爆全國,掀起一波「30+」女星選秀熱潮,節目前期點擊量、話題度屢創新高,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隨著節目不斷播出,節目組設置的投票機制以及賽制問題屢屢被詬病,節目一度被嘲「高開低走」。
  • 浪姐高開低走,觀眾表示審美疲勞,定義30+女團節目組備受爭議!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高開低走,觀眾感到審美疲勞,很多觀眾都說節目越來越沒意思,而且從近期的熱度來看好像確實有這種感覺的觀眾不止一小部分,大家都覺得這個節目現在有一點高開低走,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當時節目組那個十分勵志的文案,說白了就是要重新定義30+的女人,而且當時第一期杜華對於女團的評選標準還引起了無數觀眾的熱議
  • 《乘風破浪的姐姐》迎來大結局,為什麼卻罵聲一片,口碑高開低走
    浪姐十二期過來了,資本寒冬大環境下,所有登上浪姐這艘船的姐姐都是贏家,都或多或少贏得了實打實的曝光和資源。以為是來上綜藝的,結果過成了夏令營,穿插飢餓遊戲。以為是來看撕X的,結果看了場紅樓夢,穿插拍案驚奇。初看《浪姐》,被好強寫在臉上的張雨綺打動,被不拘一格的寧靜感染,也被卑微謹慎的導演組逗樂。
  • 高開低走的浪姐,最後打破性別偏見了嗎?
    今年真情實感追完的綜藝,除了之前介紹過的《名偵探學院》,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追這兩個節目的心態不同,《名學》是欣賞美好的少年和聰明的大腦,心情是無比愉悅的;《浪姐》則是出於一個30+的女性對同年齡段女性的好奇——「姐姐看姐姐」,其實我個人對《浪姐》的觀感和外面很多文章寫的都不太一樣。
  • 《浪姐》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皇族扎堆口碑暴跌,成團夜恐成走過場
    五公結束了再回過頭看,《浪姐》最好看的段落反倒是初舞臺。遺憾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浪姐》跟絕大多數綜藝一樣,終難逃「高開低走」定律。究其原因,首先是劇透太多缺少驚喜。其次「捧高踩低」看人下菜碟太過明顯,一公陳松伶、朱婧汐等因為人氣低遭到淘汰,二公阿朵、
  • 《浪姐》高開低走?比「乘風」更重要的是「破浪」
    開播「乘風」,勢頭強勁要說未播先火的綜藝節目,非《浪姐》莫屬。今年三四月份開始,就有姐姐在微博曬出訓練時的照片,陸續掀起一波又一波熱度,使觀眾對節目充滿期待。六月份節目正式開播,可以說前幾期中,無論是初評舞臺,還是第一二次公演都較為符合觀眾的預設,這也為《浪姐》贏得了前期的優良口碑。《浪姐》的出現,既獨樹一幟又眾望所歸。
  • 《元氣滿滿的哥哥》收視奪冠,但不敵《浪姐》,高開低走一片差評
    《元氣滿滿的哥哥》收視奪冠,但不敵《浪姐》,高開低走一片差評節目流程這也是重中之重,不夠刺激,也是引起高開低走的一個重要因素都知道在《浪姐》中,採取的是淘汰制,每一輪比賽都會在浪花們看完之後,進行投票。
  • 高開低走的浪姐落幕,女團未必搞得起來,但這一點比女團更重要
    言歸正傳,其實在看了浪姐的成團名單後,相信有不少浪花們都會覺得這個女團並沒有很大概率能走的長遠。但且不說姐姐們平時有各自的工作難以聚齊吧,就單看這個團的組成人員,各自的風格和個性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如果是以最為常見的女團標準來看,浪姐最終的團怕是還不如一公時的大碗寬面組更像個女團。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節目偏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過半,覺得也到時機聊一聊這個節目了…之前有發起過一輪投票,問大伙兒「有沒有覺得浪姐高開低走?」 7000多人參與了,有4608人表示贊同,這個結果在預料之中。無疑《乘風破浪的姐姐》是近幾年來最大的爆款綜藝,掀起了全民追綜的熱潮,也讓姐姐們成為了行走的「話題製造機」。
  • 浪姐2,有風也不起浪
    但是很可惜,從已經播出的兩期來看,第二季的水準並沒有達到觀眾的理想預期,姐姐們甚至因為「划水」和業務能力太差而頻上熱搜。如果為《浪姐1》尋找一個最合適的註腳,那一定是「高開低走」,但《浪姐2》連高開都沒做到。
  • 「浪姐」熱度大降:高開低走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內幕?
    我很少會對一檔綜藝從頭追到尾,但「浪姐」,只要更新,我一定會看。「浪姐」的出現,是給過我希望的。」高開低走、中後期疲軟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燃、炸、唱跳、嗨,是我們喜歡的元素,但是,我不希望從姐姐們身上只看得到這些元素。要不然去看20歲的年輕女團就好了,她們更有活力、更具青春,我浪費時間在你這兒幹嘛呢?
  • 成團直播夜撞上《浪姐》,何炅也救不了這檔綜藝!
    從《浪姐》節目官宣開始就引起了觀眾們巨大的討論,而在萬眾期待下,這檔節目開播了,隨後引發了更多的熱議,熱搜榜單上永遠有姐姐們的名字。可見,觀眾們對姐姐們的期待值有多高。但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本以為在這個遍地選秀的綜藝時代,姐姐們會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但隨著節目陸續播出,也漸漸形成高開低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