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現代三位名人:一位是作家,一位是著名院士,淮安人的驕傲!

2020-12-23 特殊世界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這裡人傑地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淮安市知名的幾個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

第一位:陳鑑遠

陳鑑遠,化學工程專家 .1916年6月1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5月26日逝世。 曾任化學工業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化學工業部第六設計院院長,北京化工學院院長等職。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持設計建成國家急需的磷肥工廠,為我國磷肥工業開拓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持設計建成國家急需的磷肥工廠,為我國磷肥工業開拓者之一。自1958年起,主持並參與了國防化工新材料的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創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化工技術開發程序。

第二位:張賢亮

張賢亮(1936年12月一2014年9月27日),男,國家一級作家、收藏家、書法家。生於江蘇南京,祖籍江蘇省盱眙縣。代表作有《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體文學作品:鎮北堡西部影城、老銀川一條街。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張賢亮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從改革開放後的傷痕文學開始,直到上世紀末的創作時期。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先生因重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

第三位:黃志千

黃志千(1914.1.23~1965.5.20),男,中國飛機設計師。黃志千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智慧,在修理、仿製飛機的基礎上,主持參與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殲教-1(噴氣式)飛機,開闢了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先河。他嚴謹求實,在飛機設計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為中國的飛機設計研製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1965年5月20日,黃志千因飛機墜毀不幸遇難,終年51歲 。

這三位名人就介紹到這裡了,歡迎留言,並參與討論,本文排名不分先後,文章素材均來源網絡#淮安#

相關焦點

  • 鹽城當代三位名人,一位是上將,一位是導演,鹽城人的驕傲!
    #鹽城#鹽城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這裡人才輩出,今天給大家介紹鹽城市的幾位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呢?第一位:周克玉周克玉,男,漢族,1929年1月生,江蘇鹽城阜寧人。曾任中共中央委員、總後勤部政治委員,上將軍銜。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 天門市兩大巨星:一位是海軍上將,一位是著名院士,天門人的驕傲
    天門市我們了解湖北的朋友一定知道這三個城市,天門,仙桃,潛江。因為這三個地市是省直管市,三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漢平原上,與荊州市、荊門市、孝感市、武漢市接壤。三市在地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是河流縱橫的平原地區。
  • 佛山近代三位名人:一位是南粵先賢,一位是數學家,佛山人的驕傲
    第一位:康有為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 【感慨】一位淮安男子的心酸與無奈……
    近日老同學聚會,有位同學和我關係不錯,但這次感覺他有點蒼老。問起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網絡配圖 圖文無關)  他一直在做淮安手套廠的零碎外包加工,家裡也有幾張縫紉機,左鄰右舍的婦女常年跟著做點零活,日子過的平淡殷實,談不上大富大貴,生活還挺好!
  • 《三遂平妖傳》與淮安
    明代號稱有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它們都和淮安有關聯。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直被列入四大名著,可謂是婦孺皆知。《金瓶梅》一直是禁書,而由於學術界對《金瓶梅》極為重視,據說,還成立了研究《金瓶梅》的學會,故而知道《金瓶梅》的人也很多。其實,明代還有一部奇書,足以與以上四部並稱為五大奇書。
  • 鹹寧當代兩位名人:一位是開國上將,一位是院士,值得鹹寧人驕傲
    當然鹹寧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不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兩位鹹寧籍的名人都是當代名人,一位是開國上將,一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黃永勝是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八屆候補中央委員1983年4月26日,黃永勝於青島保外就醫時因病去世。
  • 舌尖上的淮安
    淮揚菜,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其中淮安、揚州都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國淮揚菜之鄉」的名譽。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自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京杭大運河中最早有確切紀年的一段),溝通了淮安與揚州的水運,淮揚菜便開始逐漸出現並發展。由於古代運河漕運的重要,位居運河沿線關鍵位置的淮安、揚州在隋唐時就成為了商業都市,分別形成了淮菜和揚菜兩個小菜系。
  • 【舌尖上的淮安】淮安是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淮安很注重吃,所以對於美食很講究美食主要以淮揚菜為主著名的如平橋豆腐等淮安與揚州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
  • [聚焦] 舌尖上的淮安
    淮揚菜,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其中淮安、揚州都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了「中國淮揚菜之鄉」的名譽。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自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京杭大運河中最早有確切紀年的一段),溝通了淮安與揚州的水運,淮揚菜便開始逐漸出現並發展。由於古代運河漕運的重要,位居運河沿線關鍵位置的淮安、揚州在隋唐時就成為了商業都市,分別形成了淮菜和揚菜兩個小菜系。
  • 【城事】金塊改手鐲,淮安一位老奶被騙!
    淮安人網城事爆料 新聞俠QQ:2312823585
  • 淮安:緣聚青春 團委變「紅娘」
    2018年以來,團淮安市委累計舉辦各類青年交友聯誼活動近160場,參與青年達兩萬人,最終走入婚姻殿堂的達500對。「努力讓每一位青年人才安居淮安。」團淮安市委書記何喆說,淮安團組織還將進一步推動活動實現精準化、貼心化、常態化,為淮安打造「近悅遠來」的青年人才環境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 蓴鱸舊夢 | 汪曾祺先生筆下的淮安味道
    作家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多才多藝,不但寫出了獨具風格的小說、散文、劇本,還擅長書畫、會唱崑曲,而且特別精於烹飪菜餚、品賞飲饌。他一生遊歷很廣,嘗遍天南海北的美食,涉筆成趣,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汪曾祺先生是江蘇高郵人,對家鄉的飲食最難以忘懷。高郵舊屬揚州府,與淮安府近在咫尺,民俗風情、說話口音乃至飲食習慣都很相似。
  • 淮安人的「高鐵夢」(張迪)
    幾年前,我在武漢上大學時,要先從淮安坐客車到南京,再從南京坐動車到武漢,早上從家出發,直到晚上才能到達學校,一天的時間,都花在了路上。旅途中的疲憊,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心疼我的媽媽常念叨著:「如果高鐵能通到淮安,那該多好啊!」這便是淮安人的「高鐵夢」。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規劃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主線,梳理項目、細化目標,著力構建「五園三帶十點」主題展示區,形成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  今年3月,《淮安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出臺,這是全國運河沿線城市第四部、江蘇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 在淮臺商生活掠影:他們是臺商,更是「新淮安人」
    沒有想到的是,前一天晚上接到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領導的三個電話,通過一番深入交談,他對淮安動心了。第二天,他親自率團來淮安考察;更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一個星期的深入考察和洽談,讓他對淮安猶如吃了「定心丸」。緊接著,協調土地、規劃、立項、環評、設計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幫辦的,政府承諾的保姆式服務全部落實到位。
  • 淮安人吃野菜
    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有人曾戲言:「淮安人,不學好;春天到,吃野草。」此語雖說是戲言,但卻道出了淮安民眾的一個民間飲食習俗——春天吃野嘗鮮。那麼,淮安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野菜的?究竟吃哪些野菜?又是怎樣吃野菜的呢?
  • 淮安東嶽廟會
    有到各殿堂叩拜的,有到各爐口焚香的,有到齋堂吃齋飯的……歷史上淮安城鄉廟會之風非常盛行。在淮安區,就有東嶽廟會、河下大都天會、河北小都天會、平橋笑人會、板閘小人會、新城高神會、下關海神會……出會的形式自由多樣,為民眾喜聞樂見。在眾多廟會之中最具影響的要數東嶽廟會,廟會上除了有信眾抬著東嶽大帝神像出巡外,還有好多民間藝術表演。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融南匯北景象新 運河之都譜新篇
    「『運河之都』新景象,風浪裡鑄就勇氣,邁出敢為人先的嶄新步伐……」日前,在央視熱播的《遠方的家·大運河》淮安系列節目,講述了大運河淮安段過去的故事,展現了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淮安風採。  在市發改部門牽頭下,淮安完成《淮安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編制並報省聯審。《規劃》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主線,梳理項目、細化目標,著力構建「五園三帶十點」主題展示區,形成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
  • 82年前民國初期的淮安一家人的全家福,就在西長街拍的!
    聽曾祖母陳翠講過,當年照片是在淮安西長街蒲葭巷「停雲」照相館拍的。照片背景是當時淮安很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布景。布景上一個圓洞門上右向橫書寫著「北屏」的字樣,西洋式的雕花欄杆。室內很時尚的竹編藤椅,東西兩旁有塑料盆景,地面鋪的是大紅地毯,這是民國初期老淮安照相館常見的實景樣式。
  • 新舊對比照,看淮安的發展變遷!
    七十年來,淮安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不斷加大交通建設力度,「公鐵水空管」統籌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內通外聯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如今的淮安,公路樞紐地位越發鞏固,鐵路樞紐格局快速構建,內河航運提檔升級,航空事業加快發展,城市交通亮點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