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瑰寶,它用詞簡潔、富於韻律、意境悠長,品讀那些優美的古詩詞,如聞仙樂,讓人回味無窮。
其中,有一些詩詞被直接人們改編為歌曲,還有一些以其中有意境的詩句為歌名,比如蘇軾的這首《卜算子》,最後一句「寂寞沙洲冷」,就被歌手周傳雄定為歌名而廣為傳唱。
卜算子蘇軾(宋)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公元1083年,蘇軾被貶黃州,居住在黃州定慧院。這是他人生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已經46歲的蘇軾,想到自己一身抱負,卻落得如此地步,心中難免失落。
一個秋日的夜晚,蘇軾躺在床上,始終難以入眠。於是,他披上衣服,獨自來到小院中踱步。院子裡的梧桐樹,葉子已經落得稀稀疏疏,抬頭一望,天上只有一輪孤月高懸,顯得十分清冷。
銅壺的滴漏聲也聽不到了,四周闃寂無聲,仿佛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一種孤寂感在心頭油然而生。這時,一隻孤雁一聲掠過天空,不正像自己獨來獨往的身影嗎?
想到這裡,蘇軾不禁一聲嘆息。知音難覓,心中的怨恨又有誰能懂呢?再看那隻孤雁,似乎受到驚嚇,在寒冷的枝頭飛來飛去,卻始終不肯棲息,最後只能落在那更加清冷的沙洲。
叔本華說:「一個人越不需要跟人們打交道,那麼,他的處境也就越好。」
真正孤獨的人,也是出眾的人,他的內心是強大的。
他會在一個安靜的午後,獨自來到小河邊,持一根魚竿,靜靜地呆上半天。
他喜歡在那些無人的夜晚,獨自仰望星空,讓自己的心靈與天地萬物來往。
他早已明白,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孤獨的,自己的心事只有自己能懂。
他會享受孤獨的時光,將世間的一切視為生命的恩賜,學會與自己相處。
被貶黃州的蘇軾,看到孤雁的那一刻,內心也許更多的是欣慰。因為這孤雁,不正是他自己象徵嗎?原來,他自己並沒有獨行,這隻孤雁不是與自己惺惺相惜嗎?
這一刻,也許讓蘇軾的內心更加強大,這也許是他後來被貶到更加荒僻的惠州、儋州,而始終能樂觀豁達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