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修心論

2021-02-20 天真文化

內觀經節選-修道者修心也
陽真道人
2015.04.07


  前言:
  綜觀諸多好道之友,日日談道而著迷於有無之間,深涉俗論多屬背道之言,言修道者本來即修心之事,心於內何須外求,心若合道必然自入生生之道中,若無能合之,離道求道又何異於無學之人。今日敝人以內觀節選分享,望諸君離迷而入道。

  節選註:
  【內觀】云: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系縛不能解脫便至滅 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 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註:於人者收心最難,本來人初生之時元神清靜緣何受染,此染者言耳鼻舌身意六欲所至,要如何反璞歸真?收返視聽閉目內觀,清靜一念而滅除妄想,日久襲之自然心澄意淨俗欲不起,此節乃【清靜】言澄其心之用法。

  【內觀】云: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註:道乃無形而有情養育群生而常駐其形,道在人身何處?經言道駐於心也。道不可見心亦如此,教人修道實乃修心。道本無形但因萬化生生不息而以見端倪, 生滅無常道化自然,故守生生之道而效其常生避其常滅之象,若處滅歿之機則生道自退若不守生生之道則入死絕之途。學道之人寂心入道與生道合一,生生之炁不求 自來,常持太上清靜之內觀法日久必然得度仙鄉為太上之賓。然而人不能常保此生道只因不能內觀自心滅除妄念之故,有事處事無事則內觀,常去俗欲心自清澄,心 虛爾後道自居之,常處至道日久脫胎換骨徐易神形。

  【內觀】云: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
  註:道無生死形有生滅,得道者生失道者死,欲要長生久視,必然須長存生生之道於身中。

  【內觀】云:道也者,不可言傳口受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註:道,本不可由語言傳授而得之,當常虛心靜意心合於道,道自來居於心。但世多有盲師愚夫,勞苦身形煩擾心志妄動神意。殊不知以此而行離道越遠,不得清靜而長養之道,越修元神愈是悲微自促真命而已。道在簡易不在煩雜,離簡入繁背道求道必然終無所得。

  【內觀】云: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觀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註:清靜內觀的旨要在於「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本者人之元神可見深玄之處可視些微之妙,故動時外觀萬境之變,靜 時內察一心之遷,一念而清靜念念亦清靜,日久根深自入寧靜之極所是言「坐忘」。常居常定則神鬼難測,外緣不觸則憂患永消,心病無起則無識人物是非之亂。    

相關焦點

  • 修道的秘密
    注意他要說的話,你們要想修道,這裡都是真話,真證道的路線,不論修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一樣的。倒是你研究了佛、儒以後再來看道家,就發覺它非常簡單明了。這也是中國文化喜歡簡練的原故。亢倉子講,我第一步是「我體合於心」,大家一看這個文字就懂了,內容卻很難懂。
  • 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
    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時間:2018-02-27 10:52   來源:8090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 天國拯救作為當下非常火爆的一款遊戲,有非常多的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關於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 從金魯賢主教的一生看修道生活
    環顧周圍的弟兄,令人也不是很樂觀,手機成了生活的中心,遊戲、小說、視頻成了生活的常態,好像離真正的修道生活越來越遠了。尤神父也曾這樣教導過我們,說我們離真正的修道生活還很遠,需要多努力。到底,我們的修道生活應是怎樣的呢?由於自己出生的較晚,教區的老神父都在我記事前都走了,常聽一些老教友或年輕的神父,談老神父的所言所行是如何的好。
  • 玉仙修道百訣(七)
    不論如何,只要修道,就要有真心。心要真,才能修道。如果抱著玩票的心態、虛偽的、虛假的心態來修道修真,那是不可能成就的。這首詩非常好,給我們很多啟示,特別是對於南宗與武當派的提示,也會給我們修真的線索、學習的指南。我曾經編輯出版過《張三丰先生丹道全書》,其實收錄也不全。但能獲得三豐真人很多法訣。
  • 現在淺語 ▏半緣修道半緣君
    半緣修道半緣君文/青鳥的天空 昨夜回來睡得遲了是W君發來的,上面只有一句詩:「取次花道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W君說,這是元稹寫的一句詩,我把它送給你,如果在下一次遇到的時候,希望你能記起。這是大唐詩人元稹所寫《離思》中的後兩句詩,之前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名句,也許世人都知道這前兩句,從而都忘卻了後兩句,真難為W君記著,而且提醒了我。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古人修道重三業清淨
    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
  • 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宣化上人開示錄】
    重點在強調修道要「斷欲去愛」。內容包括:修行在行不在說、修行四階段、修德與造業、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六大宗旨即五戒、出家的殊勝與修行等,以及對當前教育的感慨及呼籲。(21)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有這些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
  • 修道是難得的福報!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如今信仰道教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
  • 修道不能有半點僥倖心理
    修道之事,不得有半點弄虛作假,騙人騙己,終無所得!修行一事,需要客觀嚴謹,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會有這些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特徵:《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其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其人亦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
  • 修道與修仙的不同:一個行而不殆,一個老而不死
    修仙修道本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行為,縱觀歷史傳記,數千年間,修行人多如牛毛,結果也僅僅有傳說中的極少數人成功,可見這條孤寂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坎坷。然而修道與修仙畢竟是不同的兩條路,有句話叫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所以方向尤為重要,本期夜述封神就為大家帶來修道與修仙的區別。
  • 從「鵬鳥圖南」到「無所可用」:《南華經》渾然一體的修道秘鑰
    以鯤魚比喻載道之大器,以圖南表明向道之大志,文意所表達的是大鵬鳥的修道出世。道教思想的整個核心源於道祖老子的《道德經》和南華真人莊子的《南華真經》。「道德」論理「南華」闡義。「逍遙遊」為《南華真經》內七篇之首,是莊子道學思想的靈魂,它體現了獨立的個體意識是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覺醒,而它所彰顯的則是一種非政治化的、卓偉超拔的個體生命的修道思想。
  • 道教修煉:張三丰祖師的修道思想(經典收藏)
    本文主要從養道歸真的倫理要求、離塵歸隱的仙真風範、煉己化世的修養旨歸三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張三丰的修道思想。「寂滅情緣」:養道歸真的倫理要求早期道教經典《太上老君內觀經》說:「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點特徵:一、命數稟賦 《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
  • 練氣功與修道的不同之處!
    但是修道卻不同,修道要抱終身的志願,一經入門就要無怨無悔的走下去,它不追求單獨的健身,而是全方位的身心訓練,以達到心靈的淨化,肉體的純潔,直至靈肉合一,容合天地,最後達到爭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所以做為一個學子,要先立志,選取自已前進的方向,是練氣功療疾養生,還是以道全真通達幽微,選好了方向,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就要把理想付於實踐。
  • 修道先修心,修心修性再修命!
    不論是修道還是修佛,在其過程中,修心是非常重要的。小道的師爺常說修道先修心,大道在心​,修心修性再修命。
  • 修道之路萬千,這就是所謂的大道三千,萬法歸宗,萬物同源
    「肖凌雖然在鍛體殿修煉了幾年,但對修道之路還基本沒有什麼了解,請馬師叔指教一二!」肖凌臉色一正的說道。 「呵呵!沒問題,跟我來,我和你說說修道之事!」馬師叔說完,轉身朝一邊的偏殿而去。 一個十餘丈大小的偏殿內,肖凌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整個偏殿只有幾堆赤紅的山石,就是這幾堆山石讓的整個偏殿都隱約有些炙熱起來,肖凌有種置身於火山邊的感覺。
  • 修道只要俱備最簡單的 A、B、C 和 1、2、3,就能成道
    活佛老師慈訓:修道只要俱備最簡單的 A、B、C 和 1、2、3,就能成道:A是人緣 (Affinity with Human):這修道辦道要先與眾生結善緣,沒有眾生,只有你一個人在那邊大慈大悲有用嗎所以白陽期修道,眾生就是道場,每個人都在跟人相處當中來修煉,所以欲成佛 道,先與眾生結善緣,因此具備了人緣,你才能夠在這紅塵當中修煉、渡化、成道!可是如果今天你儘與眾生結惡緣,那你修道這條路是不是障礙就多了?所以徒兒 們要結好緣,不要結惡緣啊!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點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點特徵:《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則其人亦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