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經節選-修道者修心也
陽真道人
2015.04.07
前言:
綜觀諸多好道之友,日日談道而著迷於有無之間,深涉俗論多屬背道之言,言修道者本來即修心之事,心於內何須外求,心若合道必然自入生生之道中,若無能合之,離道求道又何異於無學之人。今日敝人以內觀節選分享,望諸君離迷而入道。
節選註:
【內觀】云: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系縛不能解脫便至滅 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 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註:於人者收心最難,本來人初生之時元神清靜緣何受染,此染者言耳鼻舌身意六欲所至,要如何反璞歸真?收返視聽閉目內觀,清靜一念而滅除妄想,日久襲之自然心澄意淨俗欲不起,此節乃【清靜】言澄其心之用法。
【內觀】云: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註:道乃無形而有情養育群生而常駐其形,道在人身何處?經言道駐於心也。道不可見心亦如此,教人修道實乃修心。道本無形但因萬化生生不息而以見端倪, 生滅無常道化自然,故守生生之道而效其常生避其常滅之象,若處滅歿之機則生道自退若不守生生之道則入死絕之途。學道之人寂心入道與生道合一,生生之炁不求 自來,常持太上清靜之內觀法日久必然得度仙鄉為太上之賓。然而人不能常保此生道只因不能內觀自心滅除妄念之故,有事處事無事則內觀,常去俗欲心自清澄,心 虛爾後道自居之,常處至道日久脫胎換骨徐易神形。
【內觀】云: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
註:道無生死形有生滅,得道者生失道者死,欲要長生久視,必然須長存生生之道於身中。
【內觀】云:道也者,不可言傳口受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註:道,本不可由語言傳授而得之,當常虛心靜意心合於道,道自來居於心。但世多有盲師愚夫,勞苦身形煩擾心志妄動神意。殊不知以此而行離道越遠,不得清靜而長養之道,越修元神愈是悲微自促真命而已。道在簡易不在煩雜,離簡入繁背道求道必然終無所得。
【內觀】云: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觀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註:清靜內觀的旨要在於「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本者人之元神可見深玄之處可視些微之妙,故動時外觀萬境之變,靜 時內察一心之遷,一念而清靜念念亦清靜,日久根深自入寧靜之極所是言「坐忘」。常居常定則神鬼難測,外緣不觸則憂患永消,心病無起則無識人物是非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