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放前相比,現代人實在太幸福了,不但一日三餐有各種營養又健康的飯菜,還有吃不完的零食。沒做太多體力活不說,坐在家裡玩遊戲還覺得累,放在上個世紀,這種待遇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人活著無非是為了吃穿而已,就算吃不起好吃的,至少也得有填飽肚子的食物。在經濟條件極為落後的上個世紀,各個地區的百姓們都吃些什麼呢?
圖片:填飽肚子劇照
一、古老的飲食習慣
在原始社會,人們並不懂生活技能,所有食物都吃生的。為了果腹,原始人會把野生動物抓來殺死,然後喝動物血,吃生肉。
之後,原始人逐漸學會了生活技巧,他們發現雞是最容易馴養的,於是把沒吃完的雞圈養起來。他們在狩獵的過程中,發現狗的狩獵能力極強,在狗的幫助下更容易捕捉到大型動物,於是又馴化了狗。在打獵與圈養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學會了鑽木取火等技能,還學會了種植糧食。
從新石器時期開始,人們學會把食物煮熟再吃,但是一直到周朝時期,飲食文化才真正發展起來。時至春秋時期,人們開始以自己種植的農作物為主食。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飲食文化變得越來越精細,直到現在人們所食用的各種精緻又營養的美食。圖片:精緻又營養的美食劇照
二 、靠山吃山
當我們每天面對大魚大肉時,是否想過,我們的祖先都吃些什麼呢,是否也享受過這樣的美食?
據生於60年代的長輩們回憶,當時的人別說吃飯,連番薯都沒得吃。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人們拿著袋子,到番薯地裡撿那些乾枯後掉在地上的番薯葉,然後把它洗乾淨煮熟當作食物。
當時普通人連食用油都吃不上,鹽也只能放一點點,可想而知吃那些番薯葉是什麼滋味。放在現代,這種食物可能連豬都不吃,但是在條件過於落後的年代,人們不吃就只能餓死。所以,哪怕再難於下咽,還是得硬著頭皮吃下去。圖片來源於網絡:幹番薯葉
不過,吃番薯葉的歷史只限於靠山的百姓,如果不靠山,連番薯葉都沒得吃。之後,隨著蔬菜的增多,人們不再需要吃乾枯的番薯葉,但是依舊會把嫩番薯葉摘來做菜。
自從稻穀的產量提高以後,番薯也成了附帶食物。小時候每天早上家裡都會煮一鍋番薯,放學回來肚子餓了就先用番薯墊肚子,然後再煮飯。
因為番薯的產量高,又容易存活,所以,自從番薯引進中國以後,山腳下的人吃得最多的便是番薯。90年代以後,國家開始富裕起來,人們基本上都能吃上米飯了,但是每年會依舊種植很多番薯。如果人吃不完,就用來餵豬,番薯的營養價值很高,豬吃了長得更快。圖片來源於網絡:番薯
自從木薯引進我國以後,大山裡的百姓還吃了不少木薯。和番薯相比,木薯更加容易存活,而且產能更高。所以,木薯剛引進中國時,成了山邊老百姓的最愛。但是,木薯有輕微毒性,不可以生吃,而且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則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所以,木薯後來被其他作物取代,番薯卻一直到現在都受大家歡迎。
其實,番薯和木薯都不是百姓們最早吃的,黃豆才是。早在4700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種植黃豆了,在上個世紀,種植技術早已成熟。
黃豆同樣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食用的方法也很廣泛,現在市面上隨處都可以看到由黃豆製成的食物。不過,在上個世紀以前,黃豆的食用方法比較單一,一般都是曬乾以後去殼保存,等到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煮熟。黃豆有扛餓的特點,食用過多容易造成腹脹,小編有一個親戚就是因為食用過多黃豆而被撐死的。圖片:木薯資料截圖
三、海產品吃到吐
靠山的百姓,可以開荒種植各種農作物作為生存資源,靠海的人又是怎麼生存的呢?俗話說,靠海吃海,當時的捕撈技術已經比較全面了,既然是依靠捕撈生存,靠海的百姓吃得最多的自然是各種海貨。
在上個世紀,甲魚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幾乎沒有人喜歡吃,黃鱔和泥鰍之類的更是沒有人願意吃。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沒有魚鱗的魚類特別腥,再加上當時並沒有什麼調料,煮出來的海鮮更是難於入口。
然而,米飯在上個世紀實在太珍貴了,大部分人都吃不起,為了果腹,就算覺得海鮮再難吃,還是得吃,甚至把它們當成主食。百姓們一日三餐面對海鮮,簡直到了聞腥而吐的程度。直到現代還有很多老人不喜歡吃沒有魚鱗的魚類,前陣子還聽家裡的老人叨念著斑魚不好吃。圖片:甲魚劇照
以前很多地方還有正月初一吃素食的習慣,據家裡的長輩說,當時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習俗,主要還是因為太窮。老百姓一年到頭也就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得好一些,能吃上豬肉或者其他肉類。
那麼長時間才吃一頓「大餐」,百姓們擔心連續吃油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不好,於是規定大年三十吃了「大餐」以後,正月初一必須吃素食,等到正月初二再吃肉類。
不過,保護腸胃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每年的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以前人們買不起太多肉類,於是把大年三十沒有吃完的肉留起來,等到年初二再拿出來招待客人。
圖片:年初二再拿出來招待客人劇照
近山的人偶爾還能到山上打點野兔之類的,近海的百姓一年到頭也見不到一隻野雞,天天只能下海撈魚。據大連漁民回憶,如果遇上年景不好,每餐都只能吃海參或者鮑魚之類的海貨,放在現代,海味是最受歡迎的,鮑魚海參的價格更是貴得離譜,然而,在60年代,這些海貨卻是漁民們用來餵雞的。
如今,百姓的生活好起來了,飲食習慣倒是反過來了,以前用來餵雞的海貨,現在成為了人們眼中最時尚的美食,以前人們吃到吐的番薯和木薯還有黃豆,如今則被加工成各種精美的小食,比以前更受歡迎。圖片:鮑魚資料截圖
現代人天天喊著壓力太大,覺得自己不幸福,其實只是過度追求生活質量,攀比心太強,和上個世紀相比,咱們已經算非常幸福了。身處繁華的社會,只有沉澱下來,才能體會到這種難得的幸福。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