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窮人都吃些什麼?大連漁民:日子很難過,每天只能吃鮑魚

2020-11-22 騰訊網

和解放前相比,現代人實在太幸福了,不但一日三餐有各種營養又健康的飯菜,還有吃不完的零食。沒做太多體力活不說,坐在家裡玩遊戲還覺得累,放在上個世紀,這種待遇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人活著無非是為了吃穿而已,就算吃不起好吃的,至少也得有填飽肚子的食物。在經濟條件極為落後的上個世紀,各個地區的百姓們都吃些什麼呢?

圖片:填飽肚子劇照

一、古老的飲食習慣

在原始社會,人們並不懂生活技能,所有食物都吃生的。為了果腹,原始人會把野生動物抓來殺死,然後喝動物血,吃生肉。

之後,原始人逐漸學會了生活技巧,他們發現雞是最容易馴養的,於是把沒吃完的雞圈養起來。他們在狩獵的過程中,發現狗的狩獵能力極強,在狗的幫助下更容易捕捉到大型動物,於是又馴化了狗。在打獵與圈養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學會了鑽木取火等技能,還學會了種植糧食。

從新石器時期開始,人們學會把食物煮熟再吃,但是一直到周朝時期,飲食文化才真正發展起來。時至春秋時期,人們開始以自己種植的農作物為主食。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飲食文化變得越來越精細,直到現在人們所食用的各種精緻又營養的美食。圖片:精緻又營養的美食劇照

二 、靠山吃山

當我們每天面對大魚大肉時,是否想過,我們的祖先都吃些什麼呢,是否也享受過這樣的美食?

據生於60年代的長輩們回憶,當時的人別說吃飯,連番薯都沒得吃。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人們拿著袋子,到番薯地裡撿那些乾枯後掉在地上的番薯葉,然後把它洗乾淨煮熟當作食物。

當時普通人連食用油都吃不上,鹽也只能放一點點,可想而知吃那些番薯葉是什麼滋味。放在現代,這種食物可能連豬都不吃,但是在條件過於落後的年代,人們不吃就只能餓死。所以,哪怕再難於下咽,還是得硬著頭皮吃下去。圖片來源於網絡:幹番薯葉

不過,吃番薯葉的歷史只限於靠山的百姓,如果不靠山,連番薯葉都沒得吃。之後,隨著蔬菜的增多,人們不再需要吃乾枯的番薯葉,但是依舊會把嫩番薯葉摘來做菜。

自從稻穀的產量提高以後,番薯也成了附帶食物。小時候每天早上家裡都會煮一鍋番薯,放學回來肚子餓了就先用番薯墊肚子,然後再煮飯。

因為番薯的產量高,又容易存活,所以,自從番薯引進中國以後,山腳下的人吃得最多的便是番薯。90年代以後,國家開始富裕起來,人們基本上都能吃上米飯了,但是每年會依舊種植很多番薯。如果人吃不完,就用來餵豬,番薯的營養價值很高,豬吃了長得更快。圖片來源於網絡:番薯

自從木薯引進我國以後,大山裡的百姓還吃了不少木薯。和番薯相比,木薯更加容易存活,而且產能更高。所以,木薯剛引進中國時,成了山邊老百姓的最愛。但是,木薯有輕微毒性,不可以生吃,而且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則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所以,木薯後來被其他作物取代,番薯卻一直到現在都受大家歡迎。

其實,番薯和木薯都不是百姓們最早吃的,黃豆才是。早在4700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種植黃豆了,在上個世紀,種植技術早已成熟。

黃豆同樣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食用的方法也很廣泛,現在市面上隨處都可以看到由黃豆製成的食物。不過,在上個世紀以前,黃豆的食用方法比較單一,一般都是曬乾以後去殼保存,等到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煮熟。黃豆有扛餓的特點,食用過多容易造成腹脹,小編有一個親戚就是因為食用過多黃豆而被撐死的。圖片:木薯資料截圖

三、海產品吃到吐

靠山的百姓,可以開荒種植各種農作物作為生存資源,靠海的人又是怎麼生存的呢?俗話說,靠海吃海,當時的捕撈技術已經比較全面了,既然是依靠捕撈生存,靠海的百姓吃得最多的自然是各種海貨。

在上個世紀,甲魚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幾乎沒有人喜歡吃,黃鱔和泥鰍之類的更是沒有人願意吃。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沒有魚鱗的魚類特別腥,再加上當時並沒有什麼調料,煮出來的海鮮更是難於入口。

然而,米飯在上個世紀實在太珍貴了,大部分人都吃不起,為了果腹,就算覺得海鮮再難吃,還是得吃,甚至把它們當成主食。百姓們一日三餐面對海鮮,簡直到了聞腥而吐的程度。直到現代還有很多老人不喜歡吃沒有魚鱗的魚類,前陣子還聽家裡的老人叨念著斑魚不好吃。圖片:甲魚劇照

以前很多地方還有正月初一吃素食的習慣,據家裡的長輩說,當時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習俗,主要還是因為太窮。老百姓一年到頭也就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得好一些,能吃上豬肉或者其他肉類。

那麼長時間才吃一頓「大餐」,百姓們擔心連續吃油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不好,於是規定大年三十吃了「大餐」以後,正月初一必須吃素食,等到正月初二再吃肉類。

不過,保護腸胃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每年的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以前人們買不起太多肉類,於是把大年三十沒有吃完的肉留起來,等到年初二再拿出來招待客人。

圖片:年初二再拿出來招待客人劇照

近山的人偶爾還能到山上打點野兔之類的,近海的百姓一年到頭也見不到一隻野雞,天天只能下海撈魚。據大連漁民回憶,如果遇上年景不好,每餐都只能吃海參或者鮑魚之類的海貨,放在現代,海味是最受歡迎的,鮑魚海參的價格更是貴得離譜,然而,在60年代,這些海貨卻是漁民們用來餵雞的。

如今,百姓的生活好起來了,飲食習慣倒是反過來了,以前用來餵雞的海貨,現在成為了人們眼中最時尚的美食,以前人們吃到吐的番薯和木薯還有黃豆,如今則被加工成各種精美的小食,比以前更受歡迎。圖片:鮑魚資料截圖

現代人天天喊著壓力太大,覺得自己不幸福,其實只是過度追求生活質量,攀比心太強,和上個世紀相比,咱們已經算非常幸福了。身處繁華的社會,只有沉澱下來,才能體會到這種難得的幸福。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現代人大魚大肉,那上世紀的百姓吃啥?老人:窮的只能靠鮑魚充飢
    然而,飲水思源,我們如今在大快朵頤之餘,是否想像過上個世紀早期,全國各地的百姓都在吃啥呢?或許你會認為他們吃得相當差,不過,他們的差是相對而言的。而在上世紀,調味品和香料甚至比大米還難弄到,這些食材如今看來十分珍貴,但在當時確實是難以下咽。所以,老一輩的人如今是不怎麼喜歡吃這些東西的,他們寧願吃米飯和雞鴨牛羊,也不願再回味當年這個味道。 除了大閘蟹、甲魚和黃鱔外,遠在大連的漁民同胞在當年還靠吃海參充飢。甚至在海南,當地的老人曾坦言,他們那會生活太苦了,米飯都吃不上,窮的只能頓頓吃鮑魚。
  • 鮑魚這種東西,都是給我們窮人吃的
    老藝術家從沒懷疑過中國吃貨的力量,可觀察好些天,卻也不見什麼動靜,這與印象中叫囂著要把「丹麥生蠔吃滅絕」的,可相去甚遠。怎麼,中國吃貨吃不動了?/ 《有何貴食》紀錄片至於市場裡10元3隻的,不過是普通海鮮加個鮑魚殼而已。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無數經驗豐富的老饕們和營養學家已經證明:幹鮑和鮮鮑無論從成分到營養價值都一致,只是製作工藝的不同,在口感上略有差異,而價格差了一倍的4頭鮑和8頭鮑,吃下去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 漁民生活只剩下辛苦?那是沒看過他們的晚餐,沒錢都不敢輕易吃
    漁民生活只剩下辛苦?那是沒看過他們的晚餐,沒錢都不敢輕易吃 我們一直都覺得漁民的生活是特別的辛苦,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的,除了辛苦沒有別的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隨著網絡的發達,我們也看到了漁民生活的另一面,漁民生活只剩下辛苦?
  • 大連美食大盤點,以下三種都是當地特色菜,有一種還是大連的招牌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裡尼、青泥窪,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大連環境絕佳,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後獲得國際花園城市 、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大連的特色美食。
  • 鮑魚不是越貴越好,老漁民教你2買2不買,確保鮑魚肥厚又新鮮
    鮑魚不是越貴越好,老漁民教你2買2不買,確保鮑魚肥厚又新鮮。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小的時候,一提起鮑魚,我就會覺得那是有錢人吃的高檔食品。鮑魚是比較有名氣的「海珍品」,素有「海洋中的軟黃金」的美譽。鮑魚不光肉質細膩,口感鮮美Q彈,營養價值也很高,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對人非常有益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鮑魚營養這麼好,現在價格也不貴,大家終於可以多吃些鮑魚了。但如何才能挑選到優質的新鮮鮑魚呢?尤其是以前沒怎麼買過鮑魚的朋友。
  • 被稱為「鮑魚」的它,孩子吃了增強抵抗力,女人吃了能「養顏」!
    鮑魚作為一道有名的海味,不管是在營養價值上還是在它的口感之上都是十分的突出,也是特別受吃貨們的歡迎!說起鮑魚的缺點,那唯一的就是應該是它的價格偏貴吧。這個在有錢人的眼中根本算不上是什麼缺點,但是對於那些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再是海鮮市場上一個大鮑魚可能需要八,九塊錢。
  • 大魚吃小魚,饞鬼吃鮑魚
    想起前年此時在朋友家做客,席面吃到最後,主人家拿出罐頭鮑魚,配上西蘭花、小青菜以「鮑汁撈飯」收尾,身邊的妹子嘀咕:「怎麼是罐頭」,而同行的廣東老饕倒是大讚「好東西」。最會烹製鮑魚的廚師大多出自粵語地區,廣州和香港不少著名餐廳都有品牌的罐頭鮑魚出售,不少品牌還有蔡瀾、阿一(楊貫一)、Jacky YU(餘健志)、駒鮑(李駒)等等吃界大師站臺。
  • 每天只賣50碗的鮑魚面,吃一次想一年...
    只為吃它  我已經來了9次
  • 大連鮑魚的做法
    大連是中國皺紋盤鮑的主產地,皺紋盤鮑是鮑魚中的優質品種,素稱海味之冠。因此大連鮑魚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名氣,不少人都特地購買大連鮑魚來進補。大連的鮑魚資源量佔中國70%以上,大連鮑魚的特點是質優味鮮,還可入藥。
  • 臺灣的高級宴會都吃些什麼?半個世紀的變遷,令人唏噓!
    總的來說,在蔣氏父子時期,宴會菜式基本上展現的都是傳統中國飲食文化,而臺灣民間的本土飲食文化,仍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到了李登輝年代,宴會菜單繼績保留封面印有國徽以及梅花圖案,但卻由緞布改為銅版紙,由刺繡改為壓紋,視覺效果上更加金璧輝煌。
  • 吃遍大連丨他們真的很特色,味道真的令人著迷~
    >鍋碗瓢盆齊飛相當有範還有一些是學術派食物的各種背景資料扒得明明白白,大家都屬於什麼型的吃貨?漁村鮑魚炒雞,特別入味,小船燜魚,雜拌魚、兩隻蝦兩隻小章魚,鮮上加鮮,好吃。鮑魚和雞肉的組合,你吃過嗎?地址:大連市中山區福壽街2號共兩層,白色主調,素顏的江南風,連牆上的裝飾畫都是老闆娘親自畫的。店裡各類小海鮮做得也很好,海膽是他家的特色,好多菜式。海膽菊花豆腐羹,有大海的味道,一個海膽,一塊豆腐切成絲,特別考驗廚師刀工。
  • 海邊有些漁民吃八爪魚動不動就是爆頭,裡面墨汁真有這麼好吃嗎?
    咱們那兒很多村民都是靠錄像賣海鮮的,他們這樣對著鏡頭吃海鮮也挺不容易的,有很多人是吃傷了吃得不好,他們之所以這樣吃純粹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火辣。大部分人都是對著鏡頭大口吃肉,然後關了鏡頭再吐出來,用自己的話早就吃飽了,甚至一看到這些東西就想吐,可是又沒辦法拼,只能賣出更多的海鮮!
  • 大連七大海鮮餐廳,海鮮一步吃到high~
    盆友來大連都知道要吃海鮮但是真的要去哪裡吃?又迷茫了.彪彪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尋得這七大海鮮餐廳.相信大家在這個夏天都看了一桌桌的海鮮大餐,這對鮮粉的誘惑無異於是抓心撓肝,這也是海味當家隆重出場的前奏,海味當家應時而生為鮮迷們貢獻出一場華麗的海鮮盛宴。
  • 全世界的鮑魚都全了
    新南威爾斯州主要出產黑邊鮑魚;在塔斯馬尼亞州,主要出產黑邊鮑魚,和青邊鮑魚。澳大利亞野生鮑魚對它們生長的環境有很強的選擇性 - 海水要涼,鹽分要高,水流有規律,海草供應充足。儘管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出產鮑魚,但是質量最優、最為鮮美多汁的鮑魚都是生長在南緯40度附近地區 - 澳大利亞南部沿海為野生鮑魚提供了完美的生長環境 - 涼爽潔淨的海水,海草供應充足,使得鮑魚肥美鮮嫩。
  • 女人吃鮑魚的好處有什麼
    鮑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水產類動物的一種,我們一般很少吃鮑魚,一是因為鮑魚很少見不好買,二是因為鮑魚比較貴,三是因為不會做鮑魚。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女人吃鮑魚的好處,以及清蒸鮑魚的做法。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 第一次吃鮑魚,不知道「幾頭」是什麼意思的,就不要隨便回答
    但是也有著一些比較高檔的海鮮,有時候也是可以吃到的,那也是今天要說的一種海鮮,那就是鮑魚,它的味道吃起來真的是非常的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都是非常的高的,所以一般說到鮑魚,相信很多的人都會覺得鮑魚很貴。而且去吃鮑魚的時候,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那麼,吃鮑魚的時候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第一次吃鮑魚,不知道「幾頭」是什麼意思的,就不要隨便說一頭。
  • 世界上「最大」的鮑魚,1隻就夠8個人吃,網友:吃一口就破產了
    世界上「最大」的鮑魚,1隻就夠8個人吃,價格讓人想不到!鮑魚大家都在超市裡面或者海鮮市場見過,「鮑魚」這兩個字那就是昂貴海鮮的代表,最便宜的鮑魚一隻也要10元錢,而且是最小的那種,人工養殖的小鮑魚。如果是海底原生的鮑魚,價格更是昂貴,一般都需要幾百塊一隻,隨著人類科技的發達,以前到不了的地方,現在都可以深入,以前海底撈沒發現的動物都陸續被發現,同樣的,以前沒有見過的鮑魚,現在也陸續登場。鮑魚品種也很多,個頭有大有小,那麼世界上最大的鮑魚,到底有多大呢?
  • 看《權力的遊戲》細說中世紀歐洲人都吃些啥
    文章來源:愛博西雅中食展話說,《權力的遊戲》這部美劇上映以來,吸了不少粉,除了吸引人的劇情之外,小編也很關心劇中那些人都吃的啥,為啥沒有一個像樣的菜,連麵包都是黑呼呼的,說到這,咱們來看看中世紀的歐洲人都吃些啥?如果你也好奇,不防跟著小編探個究竟。
  • 你每天吃什麼,有錢人每天吃什麼
    這是經濟學季刊上的文章「FOOD DESERTS AND THE CAUSES OF NUTRITIONAL INEQUALITY」。作者們發表了一個新的有趣的觀點:主觀營養攝入的差異可能會直接導致社會上窮人和富人在健康上面的差異,並且直接影響到相應問題的政策制定。
  • 典型的大連人年夜飯菜單,這30道菜吃全了,這個年才算完整!
    哈哈,所以小編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大連人年夜飯必吃的30道菜,道道都是經典,口口都是情誼。小編私以為只有吃了這些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傳統菜品,才算過了一個完整年哦~在過年的時候蒸紅棗饅頭,寓意在新的一年裡生活紅紅火火,早早起來,還有驅邪祈福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