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朝廷沒有戶部,李世民上位後,戶部持續了一千多年

2020-12-24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古代有很多為了加強皇權而設立的制度和機構,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就算是大唐盛世也因為加強皇權鬧出了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雖然大唐的民風開放但是有一件事卻比其他朝代管理的更為嚴格,那就是對名字的「避諱」。

從漢代編撰出《禮記》以來,歷朝歷代的禮儀制度基本上都是遵從禮記這本書,關於避諱這件事禮記也有明確的記載,皇帝的名字整個國家都要避諱稱為「國諱」,家裡的長輩的名字需要避諱稱為「家諱」,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是如此。

為了避免太多的文字因為名字避諱而不能用,禮記又提出「二字不偏諱」,就是說只要是兩個字的名字,只要不連起來出現就可以。

但是唐朝這一點卻沒有遵從禮記,就算是兩個字的名字也會拆開來避諱。

在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後,很多機構都需要更改自己的名稱,因為要避諱李世民的「世」字和「民」字,就像從三國時期就有的民部,就被改名為了戶部,這個稱呼一直持續到了光緒年間才從戶部改成了度支部。

李世民在繼位時候念民部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於是就詢問當時的民部尚書李瑋:怎麼稱呼這個部門,李瑋當時也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突然想到當時正在統計戶籍人口,於是就隨口答了句戶部,李世民十分滿意,就將這個名字給定了下來。

唐朝十分推崇佛教,但民間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在李世民繼位之後也改成了觀音菩薩,唐朝之後才變成了兩種稱呼都有的狀態。

之後就連唐朝龍興之地太原都被改了名稱,本來隋朝時設立的太原郡,到了唐朝時為了避諱李淵的名諱改成了「鳳城」,而全國範圍內的百姓也要主動去官府更改名字,唐朝律法明確規定只要犯了名諱就要受五十杖,甚至還有可能坐三年牢,真正的禍從口出。

皇帝如此下面的臣民也紛紛效仿,著名的大詩人李賀,就因為父親名字叫李晉肅,連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因為中舉後的進士犯了他父親的名諱,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因為太子叫李忠,連大名鼎鼎的「中郎將」也被改成了「旅賁將軍」,那麼為什麼不叫「虎賁」這樣更霸氣的名字呢,因為唐太祖李淵的爺爺叫李虎。

到了後來為了不給百姓添麻煩,鬧出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廢除了「二字偏諱」的制度,並且皇帝的名字大都用生僻字來命名,就像清朝的雍正帝胤禛和嘉慶帝顒琰,儘量的避免使用百姓用的比較多的字,這樣既能彰顯皇帝的獨特,又不會對百姓造成困擾。

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還有很多地方遵從著家諱,很多喜愛寫毛筆字的老人家,在用毛筆寫信或者字畫的時候,都還會諱一些名字,最常見的就是在農村寫訃告的時候,提到家中長輩都會在姓名的中間寫一個諱字。

相關焦點

  • 三省六部之戶部:你以為戶部只管人口嗎?
    只有一個司沒有兼管事務,那就是山西司。山西司只負責山西錢糧,不兼管其他。 清朝的戶部有些特殊,它下設"八旗俸餉處",清朝八旗子弟有"鐵桿子莊稼",可以按時領取口糧,由戶部八旗俸餉處管理。戶部"現審處",負責審核八旗子弟的民政和財務訴訟,至於刑事案件,還是由刑部來審。戶部還有一個特別的部門,叫作"捐納處",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專門負責賣官收錢的。歷朝歷代都在買官賣官,但不能直白地說。清朝就說是老百姓報效朝廷,主動捐錢納物,所以叫作"捐納"。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才能夠獲得官職;到了宋代元豐改制後,吏部尚書甚至還能管較高級的武官的選拔;明朝的吏部最受重視,甚至達到了可以把持朝政的局面。可是發展至清朝後,由於中央集權制的加強,吏部尚書的職能又與其他尚書相等,不再凌駕於其他五部之上。
  • 「戶部尚書」是什麼級別?比「兩江總督」高嗎?
    在過去,戶部管著朝廷的錢袋子。所以,也可以說是中樞六部中,最有錢的部門。戶部掌管著全國的戶口、土地田畝數量,以及其他各項收費開支。清朝時,戶部收入主要來自各省關稅、鹽課、田賦等項目。作為戶部的實際掌舵者,戶部尚書的權力大小,跟戶部職權,以及戶部在朝局中的影響力,有直接關係。戶部下,分別設立銀庫、緞匹顏料庫三個庫房。
  • 紙幣文物探析— 以大明通行寶鈔和大清寶鈔與戶部官票為例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日益腐敗,財政危機加重,外加彼時圍剿太平天國起義使軍費消耗大幅 提升,又面臨黃河連年決堤巨額工程款項耗資,清政府的財政陷入危機狀態。滇銅因運輸路線的阻斷,無法運輸送往京城,銅幣的鑄造原料嚴重缺失,使銅錢的生產受到限 制。當時民間的錢莊銀號及外鈔都開始出現在貨幣市場上 流通。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到了隋文帝時期,又被改為六部,到了唐朝時期,六部這個名字基本上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六部依次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唐朝時期六部統一歸尚書省管理,到了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為中書省,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
  • 大明朝戶部侍郎郭桓被抓是否罪有應得?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提起古代一位副部級官員戶部侍郎郭桓知道的人,估計還真不多。因為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他畢竟也僅僅就是一個小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小人物,卻犯下了當時的一起驚天大案。因勾結其他官吏,私吞太平、鎮江等地的賦稅,故而最終「東窗事發」,沒有落一個好下場,史稱「郭桓案」。當然,明朝的貪官汙吏其實也有很多。只不過他命不好,伺候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如果換成其他明朝皇帝,也不一定就能出事。
  • 戶部大清銅幣到底值錢嗎?
    另外拍賣價格皆是來源中國雅昌藝術網歷年交易數據,僅作參考,私下交易價格肯定沒有拍賣那麼高,望周知!大清銅幣,學名清銅圓,錢幣正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其中一個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有滿文「大清銅幣」兩個字,兩側各有一個年號。邊沿中間各有「戶」二個漢字,下端為「當二十文」。
  • 古代要避諱皇帝名字,李世民在位時需避諱「世」、「民」二字嗎?
    避諱這種霸王條款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山海經》中夏後啟只能被寫作夏後開。東漢光武帝名叫劉秀,當時的"秀才"只能改名為"茂才"。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他的名字需要避諱嗎?答案是肯定的。王世充是大鄭皇帝,被李淵父子消滅。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按朝廷規定,是名字帶"世"字的人,都要避諱,必須把名字改了。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
    隋唐之前六部的主要沿襲隋唐開創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但史料對此記載頗少,當時相應的中央行政機構所管轄的職能遠遠沒有後世開創的六部職能完善。秦朝開創了三公九卿制,漢承秦制,漢朝在繼承三公九卿制的基礎上也有了很大的完善,其中六部就是秦漢時期九卿機構的簡化,而三省六部制就是東漢以來長期發展、不斷演進的產物。
  • 黃驊發現明戶部郎中墓碑(圖)
    河北新聞網滄州電(燕趙都市報通訊員孫德昌、周如鳳 記者代晴)近日,黃驊市博物館在舊城鎮發現了明代戶部郎中曹梅墓碑和一座漢墓。  明戶部郎中碑散落鄉野  曹梅是明代南京戶部郎中,正五品。《鹽山縣誌》(清同治版)和《曹氏族譜》記載,曹梅(公元1518年—1573年),字子和,號龍洲,河間府鹽山縣六間堂(今黃驊市舊城鎮大六間房村)人,明弘治年間進士。
  • 1638年,工部突接聖旨:三日內採備六千兩黃金,侍郎說:戶部有
    侍郎說:「戶部有!」尚書斥罵:「廢話!戶部能白給咱們嗎?」「能!」突然有人說!工部尚書一看,說話的是工部郎中賀儒珍。此人是常州府武進縣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因頭腦聰明,辦事靈活,幾年時間就升任郎中,成了工部的中層幹部。放到現在,相當於地級市副市長!尚書有點不相信,說:「小賀,這可是聖旨,開不得玩笑。」《智囊》記載道,尚書說【戶部安肯代工部買金耶?】
  • 唐朝開闢了空前盛世,為什麼在唐朝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那樣的盛世?
    為什麼唐朝以後再沒有像唐朝那樣的盛世呢?時勢造英雄,更長的歷史螺旋結構上看,恰到好處的時間拐點造就了盛唐。國家人口的增加並沒有成為國家的資源,反而是要防範的對象,這就使朝廷的管理成本激增。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藩鎮割據嚴重。鬧騰了兩百多年後,從宋朝開始重文輕武,武人們的地位一落千丈,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全國上下沒幾個人願意去戰場上砍人頭了,但凡有點想法的人都去讀書研究八股了,你說外戰能打出啥名堂?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三省之中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門,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吏部類似今天的中央組織部。長官為吏部尚書。
  • 2020年錢幣精品推薦-戶部光緒元寶當制錢二十文(錯版)銅元
    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在歷史的推移下,這些錢幣雖然早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卻多了考古價值、藝術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等各種新功能。
  • 明成祖為什麼垂死呼喚舊臣,戶部尚書夏原吉什麼來頭?
    明太祖空閒時去自己創辦的學堂看看,沒有見到滿教室的學子,只見夏原吉在一處認真地抄寫文章。這讓朱元璋看了很是欣慰,深得帝心,當即就晉升他一個戶部主事的官職。夏原吉忠言逆耳明爭暗鬥使得明太祖所定太子離世,不按常理出牌的他竟選擇小小孩子朱允炆作為繼承人,並將他扶持上位史稱建文帝
  • 唐朝第一位宰相,揭秘裴寂傳奇的一生
    裴寂回到長安後,群臣激憤,李淵為了給眾人一個交代,立即將裴寂下獄問罪,但不久,裴寂就官復原職,重新回到李淵身邊。裴寂身為宰相,在朝政上碌碌無為,他處理事務時漏洞百出,屢屢引起同僚不滿。例如戶部尚書劉文靜對裴寂就十分不滿。當初李淵起兵,最早是李世民和劉文靜謀劃,後來才邀請裴寂一起設下圈套,誘導李淵造反。但李淵稱帝後,裴寂的官職、待遇、賞賜都超過了劉文靜,引起劉文靜的不滿。
  • 北京誠軒拍賣2020秋拍:光緒二十九年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樣幣...
    12月14日,北京誠軒拍賣2020秋季拍賣會機制幣專場正在北京崑崙飯店舉槌,其中光緒二十九年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樣幣/PCGS SP64經過幾番競投,最終以 333.5 萬成交。光緒二十九年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樣幣/PCGS SP64估價(人民幣):1,200,000-2,000,000光緒二十九年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樣幣一枚,K-927a/LM-1,人「兩」、火珠上一凹點版,日本大阪造幣局制模,北洋銀元局試鑄,未發行,是清代「圓兩之爭」時期的產物
  • 李世民稱帝前,唐朝厲害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
    玄武門之變後,獲唐太宗重用。 王珪是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諮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貞觀年間,被唐太宗召回朝廷,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
  • 許敬宗:史上第一位「奸臣」,身為唐朝宰相,卻被人們冤枉數百年
    戶部尚書戴至德也表示力挺,戴至德說:西晉時期,何曾擔任司空多年,論忠孝,何曾都是翹楚。然而,他生活奢靡,最終諡號「謬」字,許敬宗的忠孝程度和何曾沒法比,但奢靡卻比何曾有過之而不及。何曾都得到「謬」字,難道許敬宗得不得? 戴至德這句話,將徐彥伯說得啞口無言。 於是,最終蓋棺定論,唐朝宰相許敬宗的諡號就是「謬」字。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和他的戰功一樣,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擁戴他的,只是少數幾個,級別較低、想要亡命搏一把的親信部下,例如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等,在唐朝創業時期只是三流的人物。(作者李永航)你不要被凌煙閣給騙了。李世民搞的凌煙閣24個功臣,主要是紀念幫助他篡位的。對唐朝創業有大功,但不服從他的,就是他的敵人,都沒有寫上去。